【保险供给策】从广州到全球:于仁保险在华百年史(下)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保险供给策】从广州到全球:于仁保险在华百年史(下)

从银元回归英镑


【保险供给策】从广州到全球:于仁保险在华百年史(下)

【保险供给策】从广州到全球:于仁保险在华百年史(下)// //

于仁保险是一家诞生于广州的英国保险公司 , 公司资本和财务记录一开始采用的就是中国的货币单位 。 总公司迁到香港后 , 使用的也是香港银元 。

众所周知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范围性的战争 , 更是一场灾难与浩劫 。 它对国际政治和社会经济以及生命财产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 有着深远的影响 。 对英国而言 , 受战争影响 , 1917年英镑出现大幅贬值 , 对应的原先以银元计算的于仁保险公司各账目特别是负债项目也就呈现出急速膨胀的态势 。 为了稳定公司的业务经营 , 于仁保险决定改变实行了数十年的以银元为记账单位的方式 , 改以英镑计算 。

除了货币制度的改变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于仁保险带来的第二个影响是公司业务发展上的新方向 , 即开始大力拓展火险以及其它非水险业务 。 话说自广州产生以来 , 于仁保险的主要业务是水险 , 也就是传统上的航运险 。 水险是当时对外贸易行业的必须品 , 各家保险公司竞争激烈 。 相反 , 虽然也有保险公司经营火险业务 , 但市场需求就没有那么大 , 于仁保险此时独具慧眼发现了非水险业务的商业潜力 。 当然 , 从客观上来看 , 这时非水险业务还处于幼年时期 。

1914年至1918年的一战这几年中 , 于仁保险支付的战争险赔偿金不少于2000万美元 , 这个数额甚至都超过了公司1914年底的总资产 。 但这并没有击垮于仁保险 , 公司实力反而增强了不少 。 1919年于仁保险首次宣布用英镑支付股息 , 每股30英镑 , 另外支付20%的红利 。 此后 , 公司不再使用香港银元支付股息 。


【保险供给策】从广州到全球:于仁保险在华百年史(下)

【保险供给策】从广州到全球:于仁保险在华百年史(下)// //

在公司机构扩张上 , 于仁保险在一战结束后 , 其分支网络已经达到亚洲9个、大洋洲8个、加拿大2个、南美1个 。 1918年在美国原有纽约办事处的基础上 , 增设洛杉矶和西雅图办事处 。

1920年于仁保险公司出资取得了对加拿大一家火险公司比弗火险公司(Beaver Fire Insurance Company)的控制权 。 随即将该公司总部迁到了贸易中心多伦多 。 通过一系列措施 , 于仁保险扩大了在北美大陆的非水险业务 。 该年于仁保险还首次在非洲的开罗和约翰内斯堡设立了分支机构 , 成为横跨五大洲的全球保险公司 。

虽然在持续扩张 , 但是就财务数据而言 , 1920年至1923年是于仁保险全球业务的困境期 。 1920年于仁保险公司的赔付率从34%上升到46% , 1922和1923年于仁保险公司罕见地没有发放股息与红利 。 1923年9月的日本关东大地震突如其来 , 又给了于仁保险沉重的一击 。 激烈的竞争致使保险费率更是不断降低 。 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 , 使1924年于仁保险的保费收入首次出现下滑 。 可怕的是 , 这一下降趋势还在各地蔓延 , 特别是美国分公司 。 1926年 , 在美国分公司的火险与汽车险业务持续数年没有起色的情况下 , 于仁保险将其彻底关停 。 另外 , 受1925年省港大罢工以及抵制英货的影响 , 于仁保险在广州乃至香港的营业都大受冲击 。

尽管有各种不利因素 , 但于仁保险很快从1920至1924年的萧条中走出来 , 1925年公司经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

之所以能走出困境 , 于仁保险靠的是改变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式 , 也就是说将准备金从原先的短期储蓄为主转向长期投资 , 即投资长期债券和不动产 。 正是依靠这一投资策略的改变 , 于仁保险从一家早期投资范围很狭窄的互助基金 , 发展为一家大规模的投资管理机构 。 正是依靠投资 , 于仁保险不但保证了资金流动性的要求 , 也增强了对索赔的承受力 。 因此 , 虽然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形势混乱 , 军阀混战 , 日本军国主义也在一步步蚕食中国 , 但于仁保险公司的业务已经扩展到全球 , 中国市场份额也不再像早年那样被看作是公司的主要依靠了 。 不过 , 于仁保险没有想到的是 , 大萧条正在赶来的路上 。

战胜萧条和战争


【保险供给策】从广州到全球:于仁保险在华百年史(下)

【保险供给策】从广州到全球:于仁保险在华百年史(下)// //

1929年10月24日 , 美国华尔街股市毫无征兆地突然暴跌 , 恐慌随即引发了价格、需求和信心的崩溃 , 经济大萧条降临了 。 那些弱小的水险公司一下子掉入了纷纷破产的深渊 。

于仁保险公司又该如何应对这场旷日持久的危机?令人惊喜的是 , 于仁保险在1928年12月31日的所有资产种类中 , 现金和金银证券竟然占到了85%左右 。 正是这部分资产挽救了于仁保险 。

在1929年一系列动荡与改变的冲击下 , 值得庆幸的是 , 于仁保险公司账面上持有的黄金数量比白银要多 。 即便在最为艰难的大萧条岁月里 , 于仁保险还是设法保全了资产 , 也维持了收入和股息 。

1931年是全球贸易史上的转折年 。 这一年英国不仅停止了金本位 , 在凯恩斯主义的背景下 , 还正式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 对中国而言 , 1931年更是苦难的开始 。 这一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 , 东北大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 停止金本位的直接后果是增加了公司索赔的英镑支出 , 而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和高筑关税壁垒则使世界贸易日益受阻 。

面对风雨飘摇的形势 , 在贸易量减少 , 保费收入下降 , 大批船只损坏或沉没等各种不利的背景下 , 于仁保险仍然表现出顽强的毅力 , 不仅为汇率的波动和再保险提取了足够的准备金 , 而且也保持了足够的流动资金 。 1934年底 , 于仁保险的投资资产价值达到640万英镑 。 与1928年相比 , 虽然岁月艰难 , 但这些资产不但没有减少 , 反而有所增加 。 于仁保险挺过了大萧条 , 甚至是战胜了大萧条 。


【保险供给策】从广州到全球:于仁保险在华百年史(下)

【保险供给策】从广州到全球:于仁保险在华百年史(下)// //

尽管于仁保险安然度过了百年历程 , 但经济形势还在持续动荡中 。 特别是中国货币制度在1935年迎来了彻底的改变 。 在经济形势巨变的影响下 , 1935年于仁保险的股息首次减少了四分之一 。 汽车险业务更是出现亏损 , 水险的净收益也在大幅下降 。 好在1936年于仁保险经营上有了起色 , 但谁都没有想到的是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率先在中国显现 , 欧洲也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之下 。 更糟糕的是 , 1937年9月2日 , 香港遭遇了罕见的台风袭击 , 一共有27艘船被吹到了岸上 , 于仁保险为此支付了巨额的赔款 。


【保险供给策】从广州到全球:于仁保险在华百年史(下)

【保险供给策】从广州到全球:于仁保险在华百年史(下)// //

尽管灾难连连 , 于仁保险此时仍坚信公司在上海的投资还是正常的 , 它投在上海的股票、抵押贷款、债券和地产等仍相当多 。 公司也像往年一样在扩张发展 。 1938年 , 于仁保险完全买断了加拿大比弗火险公司的股本 , 使其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子公司 。 同年 , 于仁保险又收购了英国橡树保险公司(British Oak Insurance Company),进一步扩大了公司在英国及其附属领地的业务 。

1940年下半年 , 远东局势进一步恶化 。 于仁保险不得不认真考虑所面临的巨大危险 。 10月29日 , 公司召开了非常会议 , 通过了一项特别决议 , 决定将公司总部前往澳大利亚 。 1941年1月15日 , 公司总部迁到了悉尼亨特大街60号 。

战时于仁保险与日本东京海上火灾保险公司之间的交往是值得一提的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 英日已是处于战争状态的敌对国 , 于仁保险的日本业务主要由东京海上火灾保险公司代管 。 东京海上曾经是于仁保险日本业务的主要来源 , 业务种类大多是再保险 。 于仁保险日本分公司的职员认为 , 东京海上这家日本保险公司在战时处理于仁保险公司业务时是公正的 , 也是高效的 。 这可谓是两个敌对国保险公司间的温情与佳话 。

战后复兴

1947年7月于仁保险完成了自悉尼到香港的回迁工作 。 随着战后香港经济的恢复以及全球经济的重建与复兴 , 于仁保险1947年的保费收入创出了新纪录 , 达到400万英镑 , 比1946年的300万英镑足足增长了33% 。 同年 , 公司的资本账目得到全面清理 , 股本终于完全缴齐 。 毕马威也首次参加了于仁保险的审计工作 。

1948年于仁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再创新高 , 公司资产总额首次超过了惊人的1000万英镑大关 。 但是令公司董事会担忧的是 , 远东的战事并没有结束 。 特别是随着国共两党在1948年的激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的成立 , 于仁保险在它的出生地中国的业务量越来越萎缩 。 1950年 , 于仁保险最终关闭了它原先设在上海和天津的分公司 , 与中国大陆的联系就此中断 。 自1835年产生到1950年撤离大陆 , 它在这片热土上足足经营了115年 。

虽然与大陆的联系断了 , 但于仁保险公司始终没有离开香港 , 并且它全球扩张的步伐也没有停止 。 1950年 , 它与加拿大的业务联系大大增强 , 在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哥华、卡尔加里、温尼伯开设了分公司 。 比弗火险公司也完全并入于仁保险麾下 。 1951年 , 历史悠久的总公司同在香港的中国火灾保险公司(China Fire Insurance Company)主动与于仁保险公司合并 , 于仁保险的实力再次壮大 。

1953年 , 于仁保险旗下的子公司、历史同样悠久的扬子保险公司(Yangtze Insurance Company)更名为北太平洋保险公司(North Pacific Insurance Company) 。 公司当时的董事会主席指出 , 与过去相比 , 扬子保险公司这一名称的广告价值已经下降 。 毫无疑问 , 在过去 , 以茫茫长江及上海港为公司起名是极具召唤力的 , 但时势已然改变了 。

在离开中国大陆后不久 , 于仁保险开始大举进军非洲 , 先后在开普敦、布拉瓦约、德班、蒙巴萨以及内罗毕等地设立了办事处 。 就业务种类而言 , 这时是火险和意外险业务发展的黄金期 , 但水险业务就差强人意 。 于仁保险也坚持它一贯遵守的老政策 , 即一直保持着高额的准备金 。

于仁保险公司的高速发展也体现在其股票价格上 。 当时于仁保险的股票面值是10英镑 , 但净资产值则为28英镑 。 有鉴于公司股票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价格最高的保险股票之一” , 公司董事会主席在1957年宣布将股票面值拆细为每股1英镑 , 以吸引更多的股东和投资者 。

1960年于仁保险与地处伦敦的嘉安保险公司(Guardian Assurance)合并 , 但于仁保险公司及其各分支机构仍保留原名 , 并且继续独立开展业务 , 与客户也保持着原有的联系 。 1968年 , 嘉安保险公司又与皇家交易保险公司(Royal Exchange Assurance)进行了合并 。

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巨变 , 也战胜了70年代的石油危机 , 于仁保险在业务选择上经过一个轮回后又回到了它在广州起步的初心 , 即以水险为主 。 同时 , 在记账方式也经历了类似的轮回 , 这时它的账目不再以英镑计算 , 而是改回原先 , 再次以港元计算 。 20世纪70年代的最后一年 , 于仁保险好运纷呈 。 公司重组与合并所带来的各种混乱局面都已结束 , 以至于公司董事会主席高兴地说 , 公司正在“充满活力地拓展我们的业务” 。

到1984年于仁保险的四项主要业务火险、汽车险、意外险和水险所创造的保费收入高达1870港元 , 投资收入更是高达6790万港元 。 1985年于仁保险迎来了它的150年庆典 。

1996年2月 , 嘉安皇家交易保险集团在北京设立了第一家代表处 , 这是它迈出的希望重返中国大陆的一步 。 1998年9月 , 于仁保险公司更名为嘉安保险有限公司(Guardian Insurance Co. Ltd.) 。 其在香港的总部从太古大厦迁往太古坊香港电讯中心 。

再后来 , 嘉安保险也被收购并入法国安盛保险集团 。 于仁保险这个自中国广州诞生、一步步走向全球的跨国保险公司也就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了 。

本文系《上海保险》2018年第11期文章

《从广州到全球:于仁保险在华百年史(下)

改编而来 。

完整内容请订阅《上海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