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1955年才回国,计划授予中将军衔,但被他婉拒了
关于钱学森 , 有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
1956年 , 中国打算从苏联争取到导弹发射、火箭技术 , 就派聂荣臻为团长 , 聂荣臻又亲点钱学森同去 。 可钱学森当时没有军衔 , 去苏联之后 , 谈判不对等 。 总理说 , 钱学森在美国就获得过空军上校军衔 , 以他的贡献 , 我们应该授衔他中将军衔 。
于是 , 钱学森就穿着中将军服去了苏联 , 成为聂帅在专业技术上的得力助手 。
钱学森1955年才回国 , 计划授予中将军衔 , 但被他婉拒了// //
(图:钱学森与聂帅等人合影)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 , 但实际上呢 , 钱学森并没有授衔中将军衔 , 更没有穿着中将军服去苏联 , 而是苏联要求中方参观火箭设备的必须是中将以上级别 , 所以钱学森是临时与中将军衔对等而已 。
但是 , 没有实际授衔的钱学森 , 还真的和中将军衔有过一段奇特的缘分 。
1955年9月16日 , 国家颁发一项规定 , 即《关于新制式服装和佩戴肩膀、领章、军兵种勤务符号的规定》 , 其中提到了一种特殊的肩章——银白色将军肩章 。
钱学森1955年才回国 , 计划授予中将军衔 , 但被他婉拒了// //
请注意 , 1955年授衔时 , 将军军服的肩章是没有银白色的 。 这种银白色肩章的授予有一个前提:只颁发给那些特殊技术型人才 。 而且 , 到了11月 , 就取消了银白色肩章的设置 。
银白色肩章虽然没授予任何人 , 但毕竟是准备授予的 , 所以实际上生产了出来 , 其中就包括空军技术中将肩章 。 这种银白色的空军技术中将肩章 , 是准备授予谁的呢?目前没有明确的答案 , 但钱学森显然是符合这个标准的 。
有人说 , 钱学森是在1955年10月8日才回到祖国的 , 而第一次授衔是在9月27日 , 时间上就对不起来 。 但实际上 ,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 国家就准备发展高精尖武器 , 那时就已经注意到了钱学森 , 开始想办法请钱学森回国 。
而钱学森本人 , 在得知新中国建立后 , 也表达过想回国效力的意愿 。 但是 , 对这样的顶级人才 , 美国也是不想放的 , 就死命拦着不让走 。 后来经过中国的多方努力 , 美国才终于同意了放钱学森回国 , 钱学森也于1955年9月17日踏上了回国的轮船 。
钱学森1955年才回国 , 计划授予中将军衔 , 但被他婉拒了// //
因此 , 早在授衔前 , 中国就已经知道了钱学森即将回国的消息 , 考虑给他授衔也是不奇怪的 。
不过 , 很多人也有疑问:钱学森没有参加过国内的任何一场革 命战争 , 就直接授予他中将军衔 , 这合适吗?
当然合适 。
首先 , 像钱学森这样的顶级人才 , 在那个年代属于凤毛麟角 , 像导弹这种高精尖武器 , 只有钱学森等少数科学家能做出来 , 这个地位怎么说都不为过 。 而且 , 新中国成立后 , 空军的实力非常弱小 , 而钱学森是少数能扛起空军技术建设的大师级人才 , 授予他空军技术中将的军衔 , 谁也没有意见 。
钱学森1955年才回国 , 计划授予中将军衔 , 但被他婉拒了// //
回国后 , 钱学森出任国 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 , 在他之前的院长是谁呢?开国上将、空军司 令刘亚楼 。 他的下一任院长又是谁?开国中将、空军副司 令王秉璋 。 这样看来 , 授予钱学森中将军衔 , 不高也不低 , 很合适 。
还有一个问题 , 就是钱学森是否具有军人身份 , 如果不是军人 , 也就谈不到授衔了 。
1956年4月 , 军委成立了航空工业委员会 , 这是专门研究导弹和航空科学的军 事机构 , 钱学森出任副 部级委员 , 自然就有军人的身份了 。 我们经常能在媒体上看到钱学森身着军装的照片 , 在那个时代 , 军装可不是随便穿的 。
钱学森1955年才回国 , 计划授予中将军衔 , 但被他婉拒了// //
再回到授衔的话题 , 1955年我军授衔时 , 专门制作了银白色空军技术中将肩章 , 说明国家已准备授予钱学森空军中将 , 只等他回国了 。 但钱学森最终也没有获得任何军衔 ,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也很简单 , 就是钱学森为人低调 , 不喜欢承担太多的行政任务 , 只想一心搞科研 , 所以对军衔并不是很热衷 , 终生都没有接受 。
这就是那一代革命家的高尚情操 。
- 张昭:有风骨有气节,才学兼备名实相符的东吴老臣
- 看了这个逻辑关系图,才更清晰为何不让你随便外出了
- 三峡系列六:才访三游洞,又观天然塔,宜昌半日闲,走马观花行、2
- 蔡琰: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的汉末三国时期才女
- 周瑜:赤壁之战中把自己毕生的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
- 钱学森研制导弹,遇到生产气瓶难题,竟被民营厂的老技工帮助解决
- 真实的马谡:是一个难得的高级参谋和战略型人才
- 为何说诸葛亮才是三国里的第一高手?
- “祢衡能骂,曹操能忍”:浅谈三国狂才祢衡
- 浅谈曹操用人选才的问题:标志着政治社会道德思想上的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