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最悲惨“网恋”:书信六年,才见一面便要闪婚,婚后一月悲剧

历史上 , 与现今“网恋”性质一致的 , 大概就是民国时期最时兴的“笔友”了 。

“网恋”和“笔友”最大的共同特征是:二者皆是在未见面的情况下开始交往 , 也就是说 , 相比现实的恋爱 , 它们多少带着“虚幻”的成分 。

民国诗人、革命志士蒋光慈与宋若瑜的婚恋 , 便始于“笔友” 。

1920年夏天 , 在看了会刊《青年》上蒋光慈的文章后 , 作为青年学会骨干力量的宋若瑜便尝试性地给作者写下了第一封信 。

宋若瑜是进步女学生 , 受过新思想洗礼的她 , 一直对自由的人生充满了渴望 。

在信里 , 她对进步青年蒋光慈讲述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 蒋光慈收到来信后 , 深为这个小女子的精神钦佩 , 当天 , 他就认真给宋若瑜写了回信 。

自此 , 两人之间的交往 , 便正式被通过信件串联了 。

相似的成长背景和共同的革命志趣 , 让宋若瑜与蒋光慈有着说不完的话 。 虽一直没见面 , 但他们在信里时常互诉衷肠 , 且共同成长进步 。

很快 , 两人便在信中确定了恋爱关系 。


民国最悲惨“网恋”:书信六年,才见一面便要闪婚,婚后一月悲剧

民国最悲惨“网恋”:书信六年 , 才见一面便要闪婚 , 婚后一月悲剧// //

人说相爱的人 , 即便不在一处 , 时间久了以后也会引发共振 。 果然 , 两人陷入热恋后 , 竟然经常莫名其妙有相似的经历 。

此时的两人虽一个在俄罗斯留学 , 一个在国内求学 , 却经常有相同的遭遇 。

因为常写进步文章、参与学生、群众运动 , 蒋光慈经常在国外遭到政府的通缉 。 而与此同时 , 宋若瑜也因为在国内组织“女子同志会”、编辑出版《女刊》杂志 , 而时常面临当局的迫害 。

相同的命运 , 让两颗心联系更紧密了 。

生活的窘迫面前 , 弱女子宋若瑜身体开始不堪重负 , 在革命生涯中 , 她不幸染上了肺病 。 当时的医疗条件不发达 , 所以肺病在一定程度上还属于疑难杂症 。

因为肺病和现实的关系 , 有一段时间 , 宋若瑜萌生了与蒋光慈分开的想法 。 在亲眼见到好友的婚姻悲剧后 , 宋若瑜甚至对婚姻产生了恐惧 。 随即 , 宋若瑜主动切断了与蒋光慈的联系 。

此时 , 两人虽一直未见面 , 但实际交往已经持续了四年多 。

茫茫人海中好容易遇见真爱的蒋光慈岂会轻易放弃?回国后 , 蒋光慈通过各方打听 , 再次与宋若瑜取得了书信往来 。

了解到宋若瑜的真实想法后 , 蒋光慈开始在信中施展自己的“劝功” 。 他在信中开始就宋若瑜进行轰炸 , 经过他的一番劝解 , 宋若瑜在回信中寄来了自己的照片 。

收到照片后的蒋光慈开心极了 , 他知道 , 自己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 , 她又坚定了与自己在一起的决心 。

继续持续通信很长时间后的一个夏天 , 蒋光慈提出见面 。 但此时的宋若瑜却有些胆怯了 , 她害怕一见面 , 本来有的感觉就断了 。 实际 , 此时的宋若瑜也已经习惯了这种不见面的恋爱 , 她似乎还未准备好接受现实中的蒋光慈 。

了解到宋若瑜的想法后 , 蒋光慈在信中写到:

“凡是一个人过于恋爱某一个人的时候 , 常常会起许多疑问 , 发生许多猜度 。 不过亲爱的 , 你可不必有这样的疑问;你倘若相信自己能永远地爱着僧侠(蒋) , 那同时也就可以相信僧侠能永远地爱你了 。 ”

蒋光慈的这封信 , 就是打消宋若瑜的疑虑:我承诺 , 只要你能爱我 , 我一定也会永远爱你 。

随后 , 下定决心的宋若瑜便下定决心与蒋光慈从“信上”走到现实 。


民国最悲惨“网恋”:书信六年,才见一面便要闪婚,婚后一月悲剧

民国最悲惨“网恋”:书信六年 , 才见一面便要闪婚 , 婚后一月悲剧// //

1925年7月 , 以书信方式相恋了6年后 , 宋若瑜真的鼓气勇气去了北京 。

宋若瑜抵达北京那天 , 本有工作的蒋光慈竟不顾一切地“逃离”了工作岗位 。

火车站的月台上 , 他穿着笔挺的西装站在人群里 , 她穿着玫瑰的旗袍和乳白色的背心挤在人流里 , 只一眼 , 他和她便几乎同时认出了对方 。

他和她 , 都是自己心中想象的样子 。 四目相对时 , 他和她都极力压制着内心的无限激动 。 良久后 , 他才缓缓走到她身边 。

相恋了六年的人终于第一次来到了自己眼前 , 这场景 , 怎不让人激动不已 。

两人见面后 , 便在旅馆有了第一次短暂小聚 。 因为蒋光慈尚有工作在身 , 仅仅几小时后 , 他便依依不舍地辞别了匆匆初见的宋若瑜去了张家口 。

这短暂如烟火的相聚 , 让宋若瑜有些没反应过来 , 有几秒 , 她甚至恍惚是在梦里 。 蒋光慈离开后 , 她独自看着偌大的北京城 , 思绪久久不能平息 。

而就在两人见面前 , 宋若瑜的母亲便已先她一步到达了北京 。 宋母此番前来 , 就是来探探女儿自己相中如意郎君的具体情况 。

宋母始终认为 , 通过书信结识的“恋人” , 因为缺乏现实的了解 , 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太多不可控的因素 。 因此 , 她对两人见面一次就谈婚论嫁的行为很是反对 。

通过打探 , 宋母得出的结论是:这种不在现实里的爱情 , 果然不靠谱 。

宋母了解到:蒋光慈曾在老家有过婚约 , 这婚约虽已退 , 但宋母却依旧想探究始末 。 毕竟 , 自己嫁女儿 , 必须搞清楚 , 万一嫁给不清不楚的人 , 那还了得 。

于是乎 , 未来丈母娘决定:彻底清查蒋光慈订婚事件 。

半路杀出来的丈母娘 , 让蒋光慈痛苦不已 。 他感觉到了来自丈母娘的深深不信任 , 却又不可奈何 。


民国最悲惨“网恋”:书信六年,才见一面便要闪婚,婚后一月悲剧

民国最悲惨“网恋”:书信六年 , 才见一面便要闪婚 , 婚后一月悲剧// //

命运总是如此地喜欢开玩笑 , 本是水到渠成的事 , 偏偏半路杀出拿棒子的岳母娘 。

因为未来丈母娘的反对 , 本已在信里讨论成婚细节的两人 , 陷入了尴尬 。 不久后 , 宋母为了避免事情有变 , 还带着女儿回了开封老家 。

让宋若瑜没有想到的是 , 她才刚到家 , 关于她与蒋光慈的各种谣言便已铺天盖地 。

宋若瑜是新时代女性 , 对旁人的谣言自然不甚在意 , 但宋家父母却难以忍受这一切 , 他们开始轮番给女儿做思想工作 , 试图让她放弃这段“不靠谱”的爱情 。

面对父母的责难 , 宋若瑜虽一直坚定自己的信念 , 但总不免有些伤心难过 。

无计可施的宋若瑜最后只得采取拖延策略:先回南京继续学业 , 其他的以后再说 。

面对进退两难的宋若瑜 , 蒋光慈心痛不已 , 结束北京的工作后 , 蒋光慈便返回上海做了教书先生 。 蒋光慈想 , 这样一来 , 两人相隔近了 , 相聚的机会自然也会多起来了 。

但当时的交通尚不发达 , 加之两人工作忙碌 , 因此 , 两人的见面次数也屈指可数 。

第二年春节 , 因为长久的相思和辛苦劳累 , 宋若瑜肺病再度复发 。 蒋光慈闻讯后 , 迅速抛下一切赶到了宋若瑜身边 。

或许是蒋光慈的诚心打动了宋母 , 他们最终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 婚前 , 宋母问蒋光慈:肺病是会传染的 , 你真的愿意娶她?

蒋光慈坚定了点了点头道:夫妻本是一体 , 能“同病”也是一种幸福 。

随后 , 蒋光慈便劝说宋若瑜放弃学业 , 与自己同去上海养病 。

想到自己的身体状况 , 宋若瑜最终答应了蒋光慈的建议 。 在上海 , 宋若瑜一边画画一边治病 , 而蒋光慈则在上课的同时悉心照顾 。 这段时光 , 是宋若瑜一生最开始的日子 , 她不仅和心爱之人结成了姻缘 , 还可以与他日日厮守 。


民国最悲惨“网恋”:书信六年,才见一面便要闪婚,婚后一月悲剧

民国最悲惨“网恋”:书信六年 , 才见一面便要闪婚 , 婚后一月悲剧// //

然而好景不长 , 仅仅一个月后 , 宋若瑜的病情便加重了 。 在医生的建议下 , 蒋光慈不得不将她带到庐山疗养 , 而蒋光慈只得留在上海继续工作 。

到庐山后 , 宋若瑜偶尔读读书 , 写写文章 , 会会朋友 , 生活渐渐又有了一些生气 。 由于极度思念丈夫 , 在庐山不久后 , 宋若瑜还写信告诉蒋光慈:等自己身体好一些以后 , 就会尽快回上海与丈夫团聚 。

蒋光慈收到信后欣喜不已 , 他没想到的是:事情并没如他和宋若瑜预想的那般发展 。

写下那封信后不久 , 宋若瑜的身体状况就急转直下了 , 期间 , 她一直发烧 , 精神萎靡 。 可为了蒋光慈的事业 , 宋若瑜一直未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他 , 只是独自承受着病痛的折磨 。

直到宋若瑜被送到庐山的牯岭医院 , 蒋光慈才知道 , 妻子已经不行了 。

当蒋光慈和朋友方志敏赶到宋若瑜身边时 , 她已经气若游丝 。

1926年11月6日黎明 , 在丈夫蒋光慈和方志敏的陪伴下 , 宋若瑜告别了人世 , 这年 , 她才刚刚23岁 。

宋若瑜离开那天 , 蒋光慈一直拉着她的手 , 默念着当初宋若瑜翻译的一首自己喜欢的英文诗:

“她的手凉了 , 面孔白了 , 她的血脉已不流动了 , 她的眼睛闭了——已经失去了生命;着了十分洁白的衣服 , 与雪一样 。 ”

看着心爱妻子的灵魂一步一步走向天堂 , 蒋光慈难掩悲痛 。

没有了宋若瑜的每一天里 , 蒋光慈每天都不停的工作 。 他试图用这种忙碌来缓解失去爱妻的痛苦 。 就在妻子离开几个月后 , 蒋光慈也被诊断出了肺病 。 得知诊断结果后的蒋光慈 , 不得已之下远赴日本治疗 。


民国最悲惨“网恋”:书信六年,才见一面便要闪婚,婚后一月悲剧

民国最悲惨“网恋”:书信六年 , 才见一面便要闪婚 , 婚后一月悲剧// //

在日本期间 , 蒋光慈却完全没把治疗当一回事 。 人们发现 , 病中的他反而比以前更拼命了 , 他主持成立太阳社东京支部 , 还写下了大量文学论文 。 回国后他又与鲁迅、冯雪峰等人组成了中国左翼联盟筹备小组 。 11月 , 他还完成了长篇小说《咆哮了的土地》 。

即便是一个健康的人 , 如此拼命的工作也是会损耗健康的 , 而对于病人而言 , 这种行为 , 不就是变相自杀吗?

当周围人纷纷劝他暂缓工作、好好调养时 , 蒋光慈却连头也不抬 。 久了 , 周围的人 , 便也只得叹息摇头着随他去了 。

人说 , 思念最伤肺 , 对妻子的极度思念无疑加重了蒋光慈的病情 。

没日没夜工作的蒋光慈 , 只要躺下 , 便会想起自己与宋若瑜并肩坐在荷花池畔 , 互相依偎着赏月的情景 。

一个寒夜 , 想起过往短暂美好的蒋光慈怀着无比的悲痛 , 写道:

“楼上的秋风起了 , 吹得大地苍凉;满眼都是悲景呵 , 望云山而惆怅!”

“秋风、苍凉、悲景、惆怅” , 对 , 这些充满了悲伤情绪的词汇 , 便是宋若瑜走后 , 蒋光慈对这个世界的全部了 。


民国最悲惨“网恋”:书信六年,才见一面便要闪婚,婚后一月悲剧

民国最悲惨“网恋”:书信六年 , 才见一面便要闪婚 , 婚后一月悲剧// //

1928年11月6日 , 宋若瑜二周年忌日那天 , 蒋光慈又写出了他的血泪之作《牯岭遗恨》:

“在云雾迷朦的庐山高峰 , 有一座静寂的孤坟 , 那里永远地躺着我的她 , ━━我的不幸的早死的爱人 。 ”

极度的思念和繁重的工作 , 让蒋光慈的病情一天一天加重 , 终于 , 1931年8月31日 , 宋若瑜过世仅仅四年多后 , 蒋光慈便因忧思、劳碌过度而病逝了 , 这年 , 他年仅30岁 。

离世前 , 已经恍惚的蒋光慈睁着泪眼喊出的最后一句话是:

“若瑜 , 请在庐山等我……”

【想听民国故事 , 记得点关注:采访人员手笔 , 心理咨询师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