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安东(现丹东)街道、建筑续一

百年老街——聚宝街

聚宝街位于安东市元宝区 , 街宽15米左右 。 走向呈东西向 , 西起县前街 , 共有近于平行的前后两条街 , 一条是前聚宝街 , 从县前街东去 , 直至鸭绿江岸边水泥堤坝3号坝门 , 全长1,050米;另一条是后聚宝街 , 在前聚宝街南侧70-80米 , 从县前街东去至兴隆街止 , 长880米 。 街两侧多为青砖小店铺式平房 。 从西到东 , 依次有丰裕同胡同、中富街、双合义胡同、星秤胡同、春源胡同、兴东街等街路横穿 , 形成以聚宝街为主街干 , 纵横交错的街道网络 。 这几条横穿前、后聚宝街的街路 , 得名也极富时代特征:丰裕同胡同 , 因胡同内有丰裕同油坊而得名;中富街 , 以街上有银行、轮船公司等巨商富户而得名;双合义胡同 , 因双合栈油坊(光绪元年五月开设)在胡同内而得名 。 还以胡同内有制作、修理秤具的店铺将胡同起名为星秤胡同;以胡同内原有名望较大的长春园饭店 , 而取其谐音名春源胡同 。


清末民国安东(现丹东)街道、建筑续一

清末民国安东(现丹东)街道、建筑续一// //

安东前聚宝街又因各店铺门前多挂有长短木牌 , 书写店名及服务项目 , 因此又称此街为招牌街 。 (拍摄年代:20世纪10年代)


清末民国安东(现丹东)街道、建筑续一

清末民国安东(现丹东)街道、建筑续一// //

安东最早街道聚宝街早期街景(拍摄年代:20世纪10年代)


清末民国安东(现丹东)街道、建筑续一

清末民国安东(现丹东)街道、建筑续一// //

安东聚宝街旧景(拍摄年代:20世纪20年代)


清末民国安东(现丹东)街道、建筑续一

清末民国安东(现丹东)街道、建筑续一// //

民国时期繁华的安东商业街(即旧中富街)(拍摄年代:20世纪30年代)

安东——辽东商贸中心

安东原名沙河子 , 是一个不起眼的边外小村 。 1876年设治时 , 居民只有2,000人 。 清末民初随着安东开埠通商 , 一跃而为辽东的商贸中心和东北重要对外港口 。

安东由一个边外小村镇迅速发展成为辽东商贸中心 , 走的是一条贸易兴市的路子 。

1906年通商开埠后 , 安东内外贸易发展主要特征:

一、开辟商埠 。 1906年将七道沟一带2,800亩土地划为日本市场 , 前后聚宝街、中富街一带900余亩划为中国市场 , 国内京、津、沪 , 国外英、日、美等富商大贾不断涌来 , 银行、公司相继设立 。 安东商埠成立总商会 , 创办商团 , 筹建商科、林科高级中学 , 培养人材 。

二、建立专业市场 。 1921年以后相继开辟了粮市、菜市、鱼市、丝茧市、柴草市等各种专业性交易市场 , 其中粮市、丝茧市都属于交易所 , 进行大宗的批发交易业务 , 粮食交易一天可达数千吨 。 交易市场吸引大批外地商人 , 促进贸易的繁荣 。

三、组成流通网络 。 商品零售、批发有牙行(受人委托从事买卖的货栈)和买办(外商与华商进行交易的中间掮客) , 银行、钱庄、当铺、运输业、堆栈、仓库、保险业等充当经纪商行辅助机构 。

四、发展交通 。 日本为达到把安东作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粮食供应基地的目的 , 积极开辟水陆交通 。 1909年将日俄战争期间修筑的安奉军用轻便铁路改为商业标准轨 , 1911年建成鸭绿江大桥 , 与朝鲜半岛铁路连接 。 1911至1912年又重修沿江码头护岸 , 疏浚航道 , 新开辟了卸货场 。 到1924年 , 安东港进出口船舶达444艘次 , 港口吞吐量为28.8万吨 , 进出口贸易额达8,762万海关两 , 1927年进出口贸易额超1亿海关两 。


清末民国安东(现丹东)街道、建筑续一

清末民国安东(现丹东)街道、建筑续一// //

中富街旧影(拍摄年代:20世纪30年代)


清末民国安东(现丹东)街道、建筑续一

清末民国安东(现丹东)街道、建筑续一// //

安东老四道口 , 左为绸缎庄裕成号(拍摄年代:20世纪30年代)


清末民国安东(现丹东)街道、建筑续一

清末民国安东(现丹东)街道、建筑续一// //

繁华的安东中富街(拍摄年代:20世纪20年代)


清末民国安东(现丹东)街道、建筑续一

清末民国安东(现丹东)街道、建筑续一// //


清末民国安东(现丹东)街道、建筑续一

清末民国安东(现丹东)街道、建筑续一// //

中富街景(拍摄年代:20世纪3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