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创立的一个成语,让人们从此不再忌讳谈死,流传至今

我们知道 , 在古代人们对死亡的事情看得非常重 。 许多人都怕提这个死字 , 在当时如果谁要是在别人面前提到死这个字 , 那么很可能就会迎来一顿拳头 。 毕竟在当时最不吉利的话就是死 , 而在官员之中 , 也从不提死这个字眼 , 君主死后一般都称为“崩” 。

而在三国时期 , 曹操就曾经独创了一个成语 , 这个成语表面上是展望自己的未来做疑问 , 但是也暗指了自己的死后之事 , 而这个成语被通用开来之后 , 无论是一代雄主还是平民百姓 , 全阶层的人都能够通用这个词语 , 不在有什么阶层分别了 , 至今仍旧流传 。


曹操创立的一个成语,让人们从此不再忌讳谈死,流传至今

曹操创立的一个成语 , 让人们从此不再忌讳谈死 , 流传至今// //

这个词就是“百年之后” , 在古代 , 人们把“一辈子”的年限有一个具体的形象化 , 那就是100年 , 不过很多时候人们都活不到这个年份 。 在古代史籍记载中 , 很少有能够活过100年的人 。 所以百年之后就是相当于去世了 。

曹操在三国时期 , 不仅仅是一个著名的军事家 。 而且他的文采也丝毫不输于人 , 在当时被誉为“建安七子”之一 , 和自己的儿子曹植、曹丕合成“三曹” , 可见他的文化程度之深 , 他的很多诗词都是在战斗间隙或者是回师之后所作的 , 比如《短歌行》虽然无法确定是否在赤壁之战中所作 , 但是他的创作时间肯定是曹操在战斗创业的时候所书的 , 而他的《观沧海》则是曹操在剿灭了袁绍势力之后 , 回师的时候创作的 。


曹操创立的一个成语,让人们从此不再忌讳谈死,流传至今

曹操创立的一个成语 , 让人们从此不再忌讳谈死 , 流传至今// //

而这个成语也在剿灭袁绍之时所出的 。 在当时 , 曹操和袁绍为了北方的争夺展开了最后的大战 , 这场战役决定了北方乃至全国势力归于谁的重要决战 。 最后曹操凭借着巧计 , 在乌巢焚毁袁绍军粮 , 让十数万袁绍军军心大乱 , 曹操率军反击 , 取得了官渡大胜 , 歼灭了袁绍的主力军 , 此后在袁绍的地盘开始扫荡 。 在平定北方后 , 除了《观沧海》 , 曹操在回师之后 , 在谯县休整时 , 作了一个《军谯令》 , 在里面就有这么一番话:“其举义兵已来 , 将士绝无后者 , 求其亲戚以后之 , 授土田 , 官给耕牛 , 置学师以教之 。 为存者立庙 , 使祀其先人 , 魂而有灵 , 吾百年之后何哉!”

这个意思是 , 将士们在战死沙场后 , 没有后代的 , 用亲戚的后代来过继 , 同事给予耕牛和田地让他们能够维持生计 。 开设学堂去进行教导 , 对于那些有功将士 , 要立庙祭祀 , 让他们享受后人的香火 。 到自己死后 , 就没啥遗憾的了 。 在当时这是为了感慨那些战死沙场的有功将士进行封赏后的心情 。


曹操创立的一个成语,让人们从此不再忌讳谈死,流传至今

曹操创立的一个成语 , 让人们从此不再忌讳谈死 , 流传至今// //

而里面的“吾百年之后” , 代替了原本的死字 , 可以说是很巧妙 。 不仅此句式变得温婉有礼 , 而且还没有变原有的意思 。 此后便流传开来 , 很多的达官贵人将自己死后的担忧 , 说我百年之后会怎样怎样等等 。 而这个词也让大家谈论死亡这件事 , 也不用过于忌讳了 。

而不止如此 , 在古代很多的词语乍一听 , 很是让人难受 。 但是换一个温和的词语 , 即改变不了意思 , 也会让人感受到一丝优雅 , 消除别人的忌讳 。 无疑是一种特别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