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可常陷入自责难以自拔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他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 可常陷入自责难以自拔
他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 可常陷入自责难以自拔
他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 可常陷入自责难以自拔// //
在中国的历史画卷上 , 范质风度翩翩 , 可以说是个帅哥 。 这个帅哥在总结自己做宰相心得时有一句名言:“人能鼻吸三斗醇醋 , 即可为宰相矣 。 ”一个能用鼻子吸三斗醋的人 , 必有一个能宽容人的大肚量 。 他把宽容作为一个好宰相的必要条件 , 认为作为一个宰相 , 要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 能容难天下容之人 。 不过 , 话又说回来 , 如果宽容变成了 , 以隐忍的方式求和 , 以委屈的方式求全 , 以妥协的方式求稳;变成了 , 心里有原则 , 表面无原则 。 那么 , 这样的宽容就不是真正的宽容 , 而是放弃底线 , 放弃原则的妥协了 。 从范质宽容慈让的性格中 , 我们就能体会到这种无奈的妥协 , 他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 以至让他常常陷入深深的自责而不能自拔 。
范质是一个既有君子风度 , 也有书生软弱 , 宽容而不果敢 , 仁慈而不决绝 , 一句话:是一个心太软的人 。 范质一生 , 五朝为官 , 两朝为相 , 风风雨雨 , 他总是本着慈让之心 , 宽厚之怀 , 容易感动 , 颇为顺从 。
后汉时 , 范质是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 刘知远父子昏聩 , 郭威起兵夺天下 , 他躲避战乱 , 藏匿民间 , 后来被郭威找到 , 当时天下大雪 , 郭威脱下身上的袍子给他披上 , 他一感动就归顺了郭威 , 成了后周的宰相;“陈桥兵变”后 , 赵匡胤从陈桥回到京城 , 立马就赶到范质上班的地方 , 一见到他就痛哭流涕 , 边哭边向他诉说将帅们威逼利诱 , 迫使自己“黄袍加身”的种种无奈 , 范质心一软 , 就率王溥、魏仁浦等同事向赵匡胤行了君臣之礼 。 其实 , 当时最有资格与赵匡胤叫板的就是范质 , 因为他是顾命大臣、第一宰相 , 地位比赵匡胤高 , 朝中文武几乎都看他的眼色行事 , 尽管他对于赵匡胤谋权篡位的行径心如明镜 , 但还是宽容了 , 顺从了 。 他一顺从 , 朝中其他反对派便势如破竹 , 使赵匡胤得以不损一枪一炮而夺取皇位 。
有时候宽容是要付出代价的 , 良心的自责就是一种 。
宋初 , 虽然赵匡胤仍然任命范质为宰相 , 但范质丝毫也没有欣慰之感 。 人家沐浴新朝 , 欢天喜地 , 他却郁郁寡欢 , 一直忍受着良知的问责与道义的鞭笞 。 士大夫最看重的是什么?是名节!周世宗柴荣临终前将妻儿老小全部托付给他 , 把他作为唯一可以依靠的顾命大臣 , 希望他辅佐少帝、照顾皇族 , 可他却在关键的时刻置自己的誓言于不顾 , 丢弃了责任与道义 , 卑躬屈膝 , 俯首称臣 , 甚至没作一丝一毫的抗争 。 这种行为 , 同僚会怎么看?坊间会怎么说?后世会怎么评?也许 , 他的忍让 , 是因为大势所趋 , 是不希望宫廷流血 , 是不希望柴氏孤儿寡母成为宫廷政变的牺牲品 。 但千理由、万理由 , 毕竟在他作为精神皈依的孔孟之道里 , 君子失节事大啊 。 他以君子自勉 , 却因为自己的所谓宽容、所谓忍辱负重 , 而牺牲了人格与道义 。
相对于五代末宋朝初的宰相“长乐老”冯道那沾沾自喜的小人嘴脸 , 范质脸皮没那么厚 , 有自知之明;相对于为赵匡胤出主意想办法 , 策划兵变的宰相赵普 , 范质与后周皇室关系过密 , 与赵匡胤之间隔了一层肚皮 , 在服务过程中难免投鼠忌器、顾虑颇多 。 因此 , 他处理起事务来 , 不象冯道那般精明老到 , 游刃有余;也不象赵普一样雷厉风行 , 肆无忌惮 。 甚至他的宽容 , 也始终笼罩着一层软弱和悲凉的色彩 。
从范质后来的一系列表现中 , 我们不难看出他的这种行为取向 。 范质在宋初任首辅多年 , 始终廉洁自律 , 从来不收受下级的馈赠 , 得到的俸禄与皇帝的赏赐 , 也大都送给了孤遗贫弱 , 他死后 , 家里一贫如洗;他平时吃的都是些粗茶淡饭(“食不异品”) , 穿的也是粗布衣服 , 严于律己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他成人之美 , 推荐后进 , 把吕馀庆、赵普等下属推荐到了更加重要的岗位;他谦虚谨慎 , 埋头著作 , 撰写《范鲁公集》、《五代通录》百余卷;临终前 , 他还反复告诫儿子范旻 , 自己死后不得向朝廷请封谥号 , 不得刻墓碑 , 这在历代宰相中绝无仅有 。 唯一一次看到他发怒 , 是当有人主张剪除柴氏孤儿寡母以绝后患 , 赵匡胤以商量的口气征求他意见时 , 他言辞激烈地表示反对 。 他说 , 既是禅让 , 您对待人家太后 , 也应该象母亲一般尊敬 , 怎么反而威胁他们母子生命呢?于心何忍?这让赵匡胤无地自容 。 种种迹象表明 , 范质一直在进行着自我灵魂救赎 , 希望从心灵深处得到道义上的平衡与良心上的解脱 。
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说:“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洁 , 无出质右者 。 ”《宋史?范质传》 , 给了范质相当高的评价 。
范质就此解脱了吗?恐怕至死也没有 。 否则 , 临终前就不会交待儿子不请谥号、不刻墓碑了 。 关于范质的评价 , 前文所述赵光义的话 , 其实后面还有一句:“但欠世宗一死 , 为可惜尔” , 意思是宰相中论讲规矩、讲礼仪、讲廉洁 , 没有能超过范质的人 , 只不过因为他没有为周世宗效死 , 实为可惜了 。 这也算是赵光义对范质软弱性格一语中的的总结 。 不过 , 话又说回来 , 赵光义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 他自己不也曾经自诩为周世宗的忠臣吗?何况 , 倘若不是范质的软弱可欺与忍辱负重 , 倘若不是他“欠世宗一死” , 赵家天下还有这么轻而易举就能得到吗?
(全文完)
- 刘先银悟《论语》中国文明古国离不开一个人,孔子都很佩服他
- 在黄埔军校默默无闻,抗战时快速晋升,三大战役他参加了两场
- 他是四野三纵的政委,曾因升迁速度太快不得不请示,后授衔中将
- 太平天国灭亡时曾国藩造反的话,会有人追随他吗?
- 官渡之战袁绍大败于曹操,但他真的昏庸无能吗?
- 他逝世后为何获降半旗致哀?
- 姜维的失败不只是他自己的失败,而是整个蜀国的失败
- 雍正帝最钟爱的皇子:并非乾隆帝,他若不死,皇帝可能是他
- 他是非洲最后一位有实权的国王,为买一台豪车,卖掉整整1750头牛
- 没本事凭啥坐五大元帅C位?斯大林想搞他,居然不忍心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