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了历史却不见容于本部族,北魏孝文帝汉化引发后三国时代灾难
太和十七年(493年) , 孝文帝排除重重阻力 , 将首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古都洛阳 。 他改汉姓、断胡语、易户籍、变服饰、立门阀 , 硬生生将鲜卑部族改易为与汉族相差无几的民族 。 孝文帝的汉化举措推动了民族融合、复兴了华夏文明 , 为华夏民族增添了活力 ,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 然而数百年分裂胡化潮流毕竟惯性太大 , 孝文帝的改革顺应了历史 , 却不见容于本部族 。 相当一部分北地胡人并不支持汉化政策 , 这种阻力自始至终存在 , 并在孝文帝去世后不久 , 演变孕育出毁灭国家的原力 。
顺应了历史却不见容于本部族 , 北魏孝文帝汉化引发后三国时代灾难// //
爆发点首先发生在官制上 。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 其中一项具体措施是改定祖庙 。 北魏立国时 , 把鲜卑部族先世28位酋长、大人尊奉为帝 。 这种办法反映着鲜卑诸部共享政治利益的本能需求 , 是鲜卑部落制长期以来成果性的运作模式 , 在这种模式下 , 鲜卑诸姓理论上都可以远追姓氏都是一笔糊涂账的先帝 , 跻身王侯贵族之列 。 孝文帝改制后 , 祖庙28帝减少为7帝 , 太祖定为道武帝拓跋珪 , 并专门下旨不是拓跋珪子孙和异姓封王者 , 皆降爵为公 , 原封公、侯者都降一级 。 这么一来 , 宗室政治圈子把除了拓跋氏之外的鲜卑贵族都排除在外 , 这毫无疑问地激化了社会矛盾 。
顺应了历史却不见容于本部族 , 北魏孝文帝汉化引发后三国时代灾难// //
汉族士人都以为看到了复兴魏晋门阀政治的希望 , 一厢情愿地按照孝文帝确立的职司有分、文武分途原则 , 进行改易官制的深层次努力 , 而这些怀揣着美好政治愿景的士人们 , 远远没有看到鲜卑贵族特别是武人们的愤怒之火 。 神龟二年(519年) , 官制的矛盾终于酿成了大乱 。 汉人名士、光禄大夫张彝的儿子张仲瑀上书言事 , 建议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孝文帝时代确立的选官制度 , 使汉化政策更加制度化 。 毫无疑问 , 如果这样执行的话 , 精于经史、善于铨选的汉人士子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 与此相反 , 代北迁来的鲜卑武人将进一步被限制和压缩上升渠道 , 特别是级别较低的武人 , 被门阀和选官这两套制度压制到社会底层 , 这对他们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 这道奏章顿时引发洛阳鲜卑武人的强烈抵制 。 在京羽林卫士们为了维护阶层权益 , 聚众数千人发动暴乱 , 他们先是到尚书省进行打砸烧 , 要抓住张彝的儿子讨要说法 , 后来又转到张彝的住宅 , 痛殴张彝 , 烧死长子张始均 。 这些人要么是鲜卑勋贵的子弟 , 要么是平城迁来的鲜卑军人 , 可以说是官制改革牺牲品的代表 。 朝廷对这起暴乱事件的深刻原因心知肚明 , 不敢大规模究治罪责 , 只杀了8名带头的羽林兵草草了事 。
顺应了历史却不见容于本部族 , 北魏孝文帝汉化引发后三国时代灾难// //
这起事件反映出北魏统治层面政治能力的欠缺 , 他们对深刻的统治危机和社会矛盾拿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 只能坐观矛盾加深 。 朝野上下莫不议论纷纷 , 对皇帝和重臣的无能感到失望 。 张彝事件的影响很快延伸波及至六镇 。 张彝事件发生后 , 六镇淤积的怨气像野火一样 , 哄然燃烧起来 。 北魏中央禁兵在镇压六镇起义的过程中屡遭失败 , 其主力基本被摧毁 , 最终导致惨烈的河阴之变 , 酿成不可挽回的大乱 。
-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怎样了?成了贪官为害一方
- 古人VS地震,整个人都不好了
- 你不知道的李清照:除了写诗,还是赌神和酒神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寒假预习必备!
- 【电子课本】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寒假预习必备!
- 【电子课本】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寒假预习必备!
- 在黄埔军校默默无闻,抗战时快速晋升,三大战役他参加了两场
- 法正:蜀汉立国第一人,贡献了蜀汉疆土的90%
- 趣读丨微信新增表情火了,如果翻译成古诗词,你猜是哪句?
- 楚霸王项羽26岁前干了哪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