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不是项羽中了刘邦的计,而是天下中了项羽的计!

时势铸就霸王业 , 英雄叹息无颜色;

未必勇武正艰厄 , 多谋善虑千秋策 。


鸿门宴不是项羽中了刘邦的计,而是天下中了项羽的计!

鸿门宴不是项羽中了刘邦的计 , 而是天下中了项羽的计!// //

两千年来 , 项羽失去天下 , 最终国破人亡的主要原因都被归结为鸿门宴上不杀刘邦 。 多少后世英雄人杰 , 都将其当做鞭策自己的反面典型:宜将剩勇追穷寇 , 不可沽名学霸王 。

然而 , 如果当真从项羽当时的立场和形势来看 , 项羽当时的实力确实不足 , 不可能君临天下 。

刘邦并非他最大的敌人 , 杀刘邦 , 对项羽来说弊远大于利 , 不仅会严重损害自己的政治声望 , 还会因此成为天下公敌 。

西楚霸王:项羽


鸿门宴不是项羽中了刘邦的计,而是天下中了项羽的计!

鸿门宴不是项羽中了刘邦的计 , 而是天下中了项羽的计!// //

一、鸿门宴时 , 项羽上演了一出“空手套白狼”的好戏!

巨鹿之战时 , 项羽率领五万楚军 , 大战大秦帝国合计四十万人的长城军团(王离部)和关中军团(章邯部) , 先击退关中军团 , 夺占粮道 , 再歼灭王离军团近二十万人 。

他的惊人战斗力把当时的各国诸侯联军都吓怕了 , 遂暂时推举他当个头领 , 即所谓统领四十万联军的“诸侯上将军” 。 之后 , 他又历时半年 , 先迫降后坑杀了二十万人的关中军团 , 摧毁了秦帝国的主要军事力量 , 也敲响了秦帝国的丧钟 。

经过巨鹿之战的消耗 , 入关前 , 诸侯联军明确的增兵记载仅为新安时的“三十余万”和鸿门宴前的“四十万” 。 其中 , 属于项羽的份额最多 , 也就是说 , 入关中时 , 项羽总兵力不会超过七万 。

而与此同时 , 刘邦以两万偏师攻破武关 , 致子婴投降 , 招降八万秦军留守部队 , 扩军至十万 , 欲占据关中称王 , 封锁函谷关 。 招致诸侯联军众怒 。

项羽因势利导 , 以四十万联军兵威 , 以势压之 。 欲通过鸿门宴 , 兵不血刃地迫使刘邦拱手归降 , 并裁军至三万 , 以便取得分封天下的权力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用七万军基本盘 , 借势裹挟四十万诸侯联军 , 连续歼灭四十万秦军;再靠这些各怀鬼胎的诸侯联军 , 威压刘邦 , 迫其让出关中 , 成为“天下霸主”的项羽 , 是最大赢家 。

所谓“灭秦之功 , 又大半成于羽手 , 故羽得以擅其赏罚废置之柄焉” 。

二、鸿门宴未登场的隐藏主角:楚王

若史籍中记载属实 , 此时的楚王(熊心)应为战国楚怀王(熊槐)之孙 。 那么 , 根据楚怀王死于前296年 , 距离鸿门宴已经过去整整九十年 , 熊心的年龄最低估计也有五十岁 , 是和刘邦一样饱经世故的政治强人 , 绝非无知牧童 。 (为方便阅读 , 下文将熊心称为“楚后怀王”)

后世对楚后怀王评价也甚高 , 认为其是“有帝王之英略” , “独运大柄 , 挥置诸将若素君臣然” , 是知人善任 , 勇智兼备的一代英主 。

楚王、义帝:熊心


鸿门宴不是项羽中了刘邦的计,而是天下中了项羽的计!

鸿门宴不是项羽中了刘邦的计 , 而是天下中了项羽的计!// //

项梁死后 , 楚后怀王为了排挤项羽 , 夺其兵权 , 不许其西进发展 。 北上救巨鹿时 , 他又派亲信宋义和范增做主将、末将来压制他 。 项羽在安阳绝地反击 , 征得范增反水支持 , 杀掉了宋义 。

楚后怀王担心他回师彭城攻打自己 , 只得封其为上将军 , 让他去和巨鹿秦军死拼 。 没想到 , 巨鹿之战项羽大胜 , 成了“诸侯上将军” 。

楚后怀王完全失去了对项羽的控制 , 除掉他的决心也更加迫切 , 才会发出“如(先入关中者王)约”的诏令 , 不惜触怒项羽 , 也要竭力支持刘邦 。

而除楚后怀王占据楚地外 , 田荣田横据齐 , 赵王歇据赵、魏王豹据魏、韩王成据韩 , 其中 , 仅韩广据燕为新兴豪杰 , 其余五国皆为旧王族 。

项家本是项国人 , 春秋时被鲁灭掉后 , 当了几百年鲁国人 , 直到战国末年楚灭鲁后才成为楚人 。 一非楚王同宗同姓 , 二非楚旧贵族 , 直到楚亡国之即 , 项燕才临危受命 。

和楚国八百年历史沿袭下来的各种源远流长的旧贵族相比 , 属于新兴暴发户 。

唐朝时 , 权威姓氏宗谱典册《元和姓纂》 , 记载了项氏由来:

《左传》鲁僖公十七年师灭项 , 子孙以国为氏 , 项橐八岁服孔子 , 燕下相人 , 为楚将 , 子梁 , 梁兄子籍 , 号“西楚霸王” , 项他、项伯、项襄之族也 , 汉初并封侯赐姓刘氏 。

项羽虽有天下第一的战斗力 , 但实际属于自己的地盘仅有被封为“鲁公”的鲁县一地 。 要和名义上的主君楚后怀王为敌 , 要和齐、韩、三晋复国的各国旧王族对抗 , 既无名分 , 也无家世 。 所以 , 他才联合一起入关的联军诸将 , 以裂土封王的许诺赢得支持 。 实为驱狼吞虎的大手笔 , 让各诸侯联军将领和本国君主彻底对立 , 只能寻求自己的支持 。

同时 , 名义上尊楚后怀王为“义帝”即天子 , 自封楚霸王 , 便可师出有名去夺占彭梁九郡这一天下最膏腴之地 。 (战国时 , 魏、齐、楚百年争霸 , 就是在争这一地区的所有权 。 )

然后 , 迅速讨灭了原楚王熊心 , 合并原楚国中枢 , 真正成为手握三十万大军、实力第一、名副其实的天下霸主 。

亚父:范增


鸿门宴不是项羽中了刘邦的计,而是天下中了项羽的计!

鸿门宴不是项羽中了刘邦的计 , 而是天下中了项羽的计!// //

事实上 , “亚父”范增才是项羽最恨的人 。

项羽的爷爷项燕 , 曾经击败过名将李信和蒙恬率领的二十万秦军 , 是人人敬仰的抗秦名将 。 所以陈胜起义时 , 都打着他的大旗来号召部众 。

作为项燕之子 , 项梁也算名望甚高 , 本可做名正言顺的楚王 。 而范增却竭力忽悠 , 骗得项梁去立了个楚怀王的孙子熊心 。 即便要立楚王后裔 , 为何非要立个世故成熟的中老年人?而不立个无知牧童?

怀王之后又经历了六任楚王 , 历经整整90年 。 事实上 , 以春秋战国时期的传统 , 后怀王熊心和真正楚王室的关系已经很疏远了 。

之后的诸侯诸将 , 完全是摄于项羽巨鹿一战的兵威臣服 , 和后怀王亦不相干 。

依常理 , 范增当是后怀王一派的 。 而项羽杀宋义夺权 , 至入关时 , 范增却成了项羽军谋士 , 并冠以“亚父”之称 。 何解?

正是巨鹿之战前 , 项羽被后怀王、宋义、范增等联手逼得走投无路 , 不得不厚着脸皮认范增做了所谓“亚父” , 然后拉拢他反水 , 杀掉宋义 , 夺回兵权 。

因此 , 项羽和范增从来不是正常的主君和谋士关系 。 所以 , 项羽恐怕从没真正信任过他 。

鸿门宴上 , 范增力主杀刘邦 , 简直就是让项羽去当天下公敌 。

刘邦一人一军攻落关中 , 令秦王俯首 , 毕竟是仅次于项羽的二号灭秦功臣 。 在刘邦表现得如此恭顺 , 放弃关中、拱手归降的情况下 , 如果还要杀之 , 其余入关联军诸将该怎么想?势必要人人自危了 。

如此 , 只有几万本部人马的项羽 , 怎么坐得稳天下霸主呢?

项羽不以关中为都、还军彭城 , 分封天下 , 同样是形势所迫 。

他并非不想如秦始皇一般统一天下 , 而是实力不足 , 根本做不到 。 所以 , 才玩驱虎吞狼之计 , 搅得天下大乱 。

史书以为项羽当时在咸阳本可以凭所谓的四十万大军(绝大部分根本不属于他) , 直接继承秦始皇的帝业 , 君临天下 。 事实上 , 全无可行 。

批判项羽分封是开历史倒车、对抗大一统的历史洪流等等 , 更是后人不顾及当事人所属军政集团的实际利益的妄言 。

项羽亲手覆灭了大秦帝国 , 斩杀秦军将士超过四十万人 , 更是为了彻底断绝秦国死灰复燃的可能性 , 尽灭秦王室宗族 , 摧毁其贵族世家 。 因此 , 秦遗民对其恨之入骨 , 不可能拥戴他 。 他也难以御使亲人为己用 , 更勿论在关中立足 。

项羽的楚军战力精良 , 冠绝天下 , 是项羽争霸的根本 。 军心思归人之常情 , 身为主帅也不得不俯仰麾下将士的意志 , 所以才有“衣锦夜行”之叹 。

鸿门宴后 , 项羽的头号大敌并非刘邦 , 而是义帝为首的六国旧王族们 。 甚至 , 从项羽的角度看来 , 刘邦非但不是敌人 , 还有可能作为一定程度上的盟友 , 和三秦王彼此牵制 。 毕竟 , 两人从前在项梁账下关系甚好 , 同甘共苦 , 并肩作战 。 以项羽的“人有疾病 , 涕泣分食饮”的为人 , 感情并非虚假 。

项羽的分封方式 , 其后亦被刘邦全盘继承 , 甚至连延绵四百年的汉朝国号 , 也来源于项羽分封的“汉王” 。


鸿门宴不是项羽中了刘邦的计,而是天下中了项羽的计!

鸿门宴不是项羽中了刘邦的计 , 而是天下中了项羽的计!// //

西汉时成书的《史记》将项羽列入本纪 , 并非因作者对项羽的偏爱 , 而是源于项羽的这次分封 , 是汉王朝的上溯法统 。

刘邦的汉王 , 既非自封 , 亦非名义上的天子“义帝”所封 , 而是“政由羽出”的西楚霸王项羽所直接封授 。 同理 , 亦将陈胜这个在后世王朝史书中只会享受反贼待遇的草莽 , 列入世家 , 表彰张楚政权的首义反秦之功 。

随着几百年后汉王朝政权巩固 , 就不再认项羽的法统了 。 东汉班固修《汉书》就只将项羽和陈胜合传 , 秉承“秦朝灭亡后 , 汉王刘邦和楚王项羽都是楚义帝熊心的臣子 , 项羽弑君 , 刘邦讨逆”的历史观 。

汉胜楚败 , 天命使然

刘邦起兵时48岁 , 比刚归天的秦始皇小3岁 。 项羽起兵24岁 。

作为年纪比项羽大了一辈、人生阅历远非项羽可比的长者 , 刘邦当然有一肚子的人生经验可以教育项羽这个年轻人 。

除了个人勇武、军事指挥能力不及项羽外 , 其余用人识人、智谋权术、政治声望 , 刘邦都不在项羽之下 。 最后得以龙飞在天 , 是他自己的雄才伟略、理所当然 。

楚汉战争中 , 项羽采取的斩首刘邦的战略完全正确 , 也曾多次将刘邦逼入生死一线的绝境 。

如彭城之战大胜 , 本可一战击杀刘邦 , 却被突起的沙暴所阻;两破荥阳 , 刘邦均在城破后幸运逃脱 。 天意如此 , 实非人力所能抗 , 绝非项羽“妇人之仁” 。

文图资料来源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