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反围剿大仗——中村战斗十个史实问题考究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第二次反围剿大仗——中村战斗十个史实问题考究
第二次反围剿大仗——中村战斗十个史实问题考究// //
江西永丰中村之役 , 是第二次反“围剿”大仗 , 无论是决战时间、歼敌人数 , 还是红军消耗 , 都超过了首仗富田战斗 。 但它在史学界一直未能引起专家们的足够重视 , 诸多史实和疑难问题得不到厘定 , 致使众说纷纭 。 笔者拟将多年积累的史料 , 对下面十个问题作一些考证和研究 , 不当之处敬请同仁不吝指教 。
1.高虎脑战斗与中村战斗有无本质区别?
当人们议论高虎脑战斗时 , 会说那是第五次反“围剿”的苏区北大门 。 但殊不知永丰县中村大山里也有个高虎脑 , 海拔720米 , 是第二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之一 。 而南至约7里的中村街 , 是敌27师的驻地(师长高树勋) , 东至20里的夫坑 , 海拔630米 , 是敌败后被红军追赶之地 。 由于反“围剿”战斗主要在中村与石马两乡交界的高虎脑山上 , 打的时间最长 , 战斗最激烈 , 给中村人民留下极为深刻的记忆 , 而打夫坑和中村街则属追歼敌人 , 时间不长 , 所以山里的群众普遍称之为“高虎脑战斗” , 尤其是建国后高虎脑划归石马镇管辖 , 民间更不会称“中村战斗” 。 然而 , 官方的军史、县志和党刊文章 , 是立足于1931年的实际考察 , 众说一词 , 即称“中村战斗” , 原因是整个战斗是在方圆几十公里之内进行 , 全属于中村乡辖地 , 故而这两者的称谓 , 实际上没有本质区别 。
2.中村战斗命令是否严重脱离实际?
作战命令是朱毛在藤田老圩研究定稿并签署的 , 当时敌27师驻南团 , 朱德途经石马时 , 得悉红军前哨已出现敌我遭遇 , 便于5月21日下午7时50分 , 在姚坊村发布《攻击南团高树勋部命令》 , 该村距高虎脑还有约10里 。 红三军团21日午间就在高虎脑山下跟敌人打起来了 , 因此 , 可以说命令明显滞后了半天 。
这个命令一是有11处提到要打南团 , 好像叫宁都县“南团战斗”似的 。 二是鏖战的主战场也不是中村街 , 而是高虎脑大山上 。 三是命令说的时间、空间完全与实际不符 。 四是最后南团未放一枪 , 亦未见一兵一卒 。
由于上述四点弊端 , 军史工作者感到很尴尬 , 无法宣传 。 可是笔者看到《红三军团史》 , 在146页竟然改写为《攻击中村的命令》 。 ①这位作者胆子真够大 , 尽管这份命令不符合实际 , 但它客观存在了几十年 , 须知 , 这是历史形成的文件 , 我们后人无权篡改历史文献啊!
由于 , 姚坊命令发布过迟 , 没有做到敌变我变 , 作用不大 , 部队并未照此执行 , 而是按战场情况和具体实践 , 调整部署 , 机动作战 , 灵活运用人民战争的谋略 , 红军和游击队采取大包围的战术 , 进行多层次的冲锋和聚歼 , 最后粉粹敌人的围剿 。
3.中村鏖战前后打了多长时间?
中村之役对敌人来说 , 完全是一场阴差阳错的遭遇战 , 他们本想奉命援救友军 , 不想自己先被红军吃掉 , 感到极为震惊 , 一筹莫展 , 精神上未作任何准备 , 连作战命令都无法草拟 。 对红军来说 , 在总部会议上毛泽东指出:“敌人以为我军进攻郝梦麟师 , 正在调兵援救 , 我们必须利用敌人这一判断错误 , 按原计划由西向东横扫 , 在敌人运动时 , 出其不意地把它消灭 。 ”可是由于情况不明 , 我军不知敌调27师提前援救 , 还以为高树勋是在南团“顿军久驻 , 图保实力”(陈诚语) , 因此下令在南团及其周边作战 , 从22日凌晨3时半起 , 攻打一天 , 以期歼灭高师 。
这样 , 全国所有研究第二次反“围剿”的史书或文章 , 都以此命令为依据进行论述 。 如江西权威著作《中央苏区史》第309页写道:“5月22日 , 在永丰县中村歼灭敌第二十六路军高树勋师1个旅 , 俘敌旅长1名及官兵3000多人 , 缴枪2000余支 , 无线电台1部 。 ”实际上5月21日中午敌先头部队与红6师前哨就打起来了 。 下午敌团长王广田被红军重机枪连的战士击中而亡 。 从此时起 , 一直在高虎脑、夫坑、中村街连续作战到22日傍晚 , 共计打了两天一夜约30个小时 , 才胜利结束了战斗 。
4.红军中村歼敌的战果实际是多少?
敌高树勋第27师共12000兵力 , 每旅至少3700人 。 笔者看了红军许多资料 , 都说歼敌3000余人 , 有的说近1个旅 , 有的说俘敌2300余人 。 《毛泽东年谱》第343页则记载为:“在永丰中村歼灭高树勋第27师1个旅 。 ”这些大同小异的看法 , 似乎在历史上基本达成共识 。
那么敌人清点后是什么数字呢?在中村战斗结束后的第四天 , 即1931年5月27日 , 便发出权威的统计《何应钦转报第27师师长高树勋来电》称:“高师池旅之杜团 , 王旅之黄团 , 均损失殆尽 , 余亦多有损失 。 池、王两旅之手枪队 , 战死者各在三分之二 , 约计全师损失人数近5000人 。 ”②
这次高树勋向上汇报的损失兵员是比较客观的 。 激战了30个小时 , 81旅基本被歼3500人 , 79旅和80旅被歼500人 , 师部直属队被歼800人 , 战场打死200人 , 共计5000人 。 这就充分表明 , 中村之敌所坦言的数据 , 正是红军鏖胜的最好注脚 。
然而我们写党史、军史 , 往往习惯于研究红军反“围剿”而忽视研究敌人的“围剿” , 并长期沿用歼敌1个旅或歼敌3000余人的定式 , 却不自觉地抹杀了红军40℅的战绩 , 这绝非一般的小问题 , 应当纠正过来 , 不可再继续错下去了 。
5.中村恶战红军损伤多少兵力?
过去人们都认为 , 中村战斗只不过是普通寻常之战 , 不屑置辩 , 后来笔者调研史料 , 进一步发现 , 它是一场较大的激战、苦战、硬战、鏖战 , 刘亚楼将军称之为“恶仗” 。 因为国民党第26路军来自西北原冯玉祥部 , 训练有素 , 属于较强之敌 , 最大特点是 , 善打阵地战 , 修筑工事既快又好 , 加上武器精良 , 红军容易受到伤亡 。 因此 , 红军苦战了30个小时 , 消耗很大 , 牺牲491人 , 伤217人 , 比敌人伤亡还多 。 如果不是歼灭5000敌人 , 那红军是得不偿失 。
第二次反“围剿”共打了五仗 , 其它四仗损失多少呢?据《红一方面军战史》披露:富田战斗歼敌4100人 , 牺牲268人 , 伤876人 。 白沙战斗歼敌1790人 , 牺牲22人 , 伤94人 。 广昌战斗歼敌一部 , 牺牲69人 , 伤202人 。 建宁战斗歼敌3000人 , 牺牲97人 , 伤292人 。 ③若将这四次战斗牺牲人数相加 , 则是456人 , 而中村战斗牺牲了491人 , 比四仗之和还要多35人 , 可见彭德怀军团长指挥这次战斗是非常艰苦的 。
在中村战斗中 , 军民以冲天的英勇牺牲精神 , 换来歼灭5000敌人 , 同时缴获大量先进武器 , 并差一点活捉敌师长高树勋 , 这一辉煌战绩 , 广大群众是不知道的 , 这次人民也知之甚少 , 所以我们要把党史资料立准立好 。
6.红军全歼整旅是指79旅还是81旅?
国民党第27师下辖三个旅 , 即79旅、80旅、81旅 。 有人认为部队行军是按番号次序排列行走的 , 走在最前面的自然是79旅 。 如《中国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战果统计表》 , 说明词就写道:“前锋的第79旅 , 行至中村 , 被红军歼灭 。 ”《宁都起义》大事记也说是79旅 , 注释《宁暴经过的报告》更明确强调是79旅 。
然而 , 真实情况则刚好相反 , 第27师行进中村的队列是:81旅王恩布走在前面 , 80旅施积枢走在中间 , 79旅池峰城走在后面 , 师部及直属队走在最后 。 如《台北国史馆藏》资料说:“先头81旅即遭伏击” 。 《“围剿”中央苏区作战秘档》一书的《中路军在中村附近地区的惨败》一文里说得更清楚:“21日 , 师部前进到坳子岭 , 得知前面81旅在通过中村时遭受红军袭击 , 战斗激烈 , 该旅所属的团长王广田已阵亡 , 先头团伤亡颇重 。 ”④由此可见 , “被歼1旅”的历史 , 实指为王恩布的81旅 。
7.旅长王恩布是否被红军生擒?
敌81旅旅长王恩布在中村战斗中 , 没有被打死 , 没有被生俘 , 最后跑回去了 。
可是《红三军团史》146页说:“歼敌第27师第81旅 , 活捉旅长王恩布 。 ”《江西党史资料》第18辑22页说:“中村战斗歼灭了王恩布81旅 。 ”《中央苏区史》309页说:“俘敌旅长1名及官兵3000余人 。 ”还有文章说:“22日 , 王恩布下落不明 。 ”
我们认真查找了国民党的当事人回忆录 , 发现高树勋师的参谋长赵大璞后来的著文说:“我们逃脱红军追击后 , 连夜东撤 , 第二天才到东陂总部 。 高树勋因中村失败 , 王旅下落不明 , 感到惭愧 , 不愿去见孙连仲 , 派我去报告失败经过 , 这时我才得知王旅余部业已回来了 , 大喜 。 ”⑤
大喜 , 就是王恩布旅长带回了几个残兵 。 往后王恩布怕当俘虏 , 怕战死 , 就借口去招募新兵了 。 据《宁都起义》一书第134页说:“81旅王恩布旅长 , 也先后借故离开了部队 。 ”
8.中村告捷是否标志红军基本打破敌人围剿?
每次反“围剿”都有两个阶段 , 即基本打破和彻底打破 , 两者性质截然不同 , “基本”属于防御 , “彻底”属于进攻 , 换言之 , 基本是反“围剿” , 彻底是“围剿”敌人 。 基本的特点是 , 迎来了胜利曙光 , 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 若出现敌人动摇、瓦解、撤退 , 那就证明基本打破敌人的围剿来临了 。
根据这一原理 , 笔者认为 , 中村战斗可以视为基本打破 , 其理由为:(1)军政部长何应钦在白沙大败后 , 溜到武汉去了 。 (2)孙连仲第26路军不愿卖力 , 打了一天未能获胜 , 就向宜黄撤兵 。 (3)中村战败后 , 吓得朱绍良部向南丰撤退 。 (4)蔡廷锴部也撤回赣州 。 (5)其他各师就地驻防 , 围剿半途夭折 。 (6)毛泽东说:“5月22日 , 红军在中村歼灭高树勋1个旅 , 随后敌军全线后撤 。 ”⑥
这就清楚表明 , 永丰中村大胜 , 意味着敌人第二次围剿被基本打破 , 往后进攻广昌、建宁两座县城 , 那是属于“农村包围城市”的彻底打破围剿了 。
9.毛泽东在战火中留下哪些感人故事?
有人说 , 毛泽东一生指挥了400余次战斗 , 可从未负伤 , 亦从未被枪 , 也许是高级指挥官未去前线与战士们一起战斗吧 。 此话说得非常片面 。 这次中村苦战 , 战士们就看到毛泽东在前沿战壕里 , 对肖克师长说:“我送你48个字:兵贵神速 , 迂回包抄 , 兵不厌诈 , 造敌错觉 , 八公山上 , 草木皆兵 , 声东击西 , 随机应变 , 蘑菇战术 , 截敌数段 , 快刀斩麻 , 不给喘息 。 你能灵活应用这些兵法常识 , 快速包抄过去 , 一定能消灭敌人 。 ”
不多久 , 毛泽东在三军团阵地上 , 远远看见有个战士负了重伤 , 便冒着战火危险 , 跑过去抱住战士 , 扯下自己的衣襟 , 给这位战士包扎伤口 , 接着背着这个姓赵的战士翻过一座小山 , 来到红军卫生队 。 战斗结束后 , 又在中村找了8个俘虏兵代表开座谈会 , 了解情况 , 鼓励他们参加红军 。
由此可见 , 毛泽东和朱德经常会深入第一线 , 在战地、战场、战壕里 , 研究战术 , 做政治思想工作 , 乃至抬担架、救护伤员、看望前线英雄等 , 不一定要“开过枪、负过伤”才算亲临前线指挥 。 毛泽东这三个小故事 , 在战场方圆100平方公里的山乡里迅速传开后 , 一直流传至今 , 成为历史美谈 。
10.赵博生献计有何重大意义?
赵博生(1897—1933) , 河北人 , 国民党26路军总参谋长 , 1931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 年底策动宁都起义 , 人红五军团参谋长兼14军军长 。 1933年1月在黄狮渡战斗中牺牲 , 中央为纪念他 , 将宁都县改为博生县 , 瑞金建造“博生堡” 。
中村战斗伊始 , 27师就出现不小伤亡 , 赵对孙连仲总指挥说:“我军入赣以来 , 侦察手段失灵 , 对朱毛兵力配备不明 , 只悉共军战法巧妙 , 今日与共军在中村初遇 , 方觉毛泽东的才气和霸气 。 有人提议 , 命驻洛口的第25师赶来增援 。 我则认为千万不可 , 须知朱毛擅长围点打援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为预防铸成大错 , 不致两败俱伤 , 我呈献一计 , 还是退为上策 。 孙连仲四忖良久 , 点头道:“我军都是北方人 , 远道来江西 , 水土不服 , 疟疾、痢疾比比皆是 , 中村战端一开 , 生灵涂炭 , 必将毁灭于战火中 , 27师不利再战 , 还是向东北撤退吧!”赵立即连夜通令撤兵 。 ⑦
然而 , 高树勋师长说:“既来之 , 则战之 , 这一仗若不打 , 深为窝囊 , 我不服气!”于是双方炮火连天 , 红军歼敌5000 , 高无奈 , 只好化装逃往乐安 。
赵博生最大功绩和献计的重大意义为:首先是规劝孙连仲下令东撤 。 其次是力阻26路军的另一支兄弟部队——25师前来参战 , 为中村战斗的胜利立了大功 。 正如朱德所说:“赵博生是插在敌人心脏中的一把利刀 。 ”
注释:①《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史》 , 国防大学出版社 , 1992年版 。
②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档案 , 特交文电20007335、20007357《何应钦转报第27师师长高树勋来电》 。
③《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 , 解放军出版社 , 1993版 , 第186页 , 1992年5月出版 。
④《“围剿”中央苏区作战秘档》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2007年版 , 第46页 。
⑤赵大璞回忆之二:《27师参加第二次围剿的失败》 , 转自《宁都起义》 , 军事科学出版社 , 1999年 , 版 , 第191页 。
⑥《毛泽东年谱》一卷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1993年版 , 第343页 。
⑦国民党26路军教导团刘向三《回忆参加宁都起义》 , 转自《宁都起义》 , 军事科学出版社 , 1999年 , 版 , 第132页 。
作者简介:
冯 都:现年81岁 , 工商银行永丰支行主任科员 , 政工师 , 永丰县政协原常委 , 党史专家 。 研究党史40余年 , 发表作品700余篇 , 编有《冯都文选》一、二、三卷 , 参与拍摄教育片红色故事汇《活捉张辉瓒》 。 系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 , 省、市、县党史学会会员、理事、会长 , 并获得中国名人书法院“书法家”证书 。
艾圣才:永丰县高级教师、永丰县党史学会会员 。 2016年参加编写《永丰历史》(党史) , 2017年参加编写永丰县乡土教材《多彩永丰》 , 任编委和红色组组长 。 发表党史论文多篇 。
第二次反围剿大仗——中村战斗十个史实问题考究// //
第二次反围剿大仗——中村战斗十个史实问题考究// //
冯都及其作品
第二次反围剿大仗——中村战斗十个史实问题考究// //
诚邀有志之士投稿 , 原创或推荐好文章 , 我们将第一时间发布您的内容 , 邮箱:107000701@qq.com
声明: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 , 仅供参考 。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
- 八国联军侵华, 列强要求瓜分中国, 只有一个国家反对, 原因不简单
- 回忆当年炮声隆,旌旗飘扬分外红——老战士马万湘对越自卫反击战亲历记
- 太平天国灭亡时曾国藩造反的话,会有人追随他吗?
- “杀鸡炊黍”和“鸡黍之膳”同样是款待客人,为什么意思却相反?
- 客家平远出版的《百年平远》一本反映平远百年沧桑的地域性文献书籍!
- 戈恩的反杀:雷诺要合并,日产要独立,不干掉我那才奇怪
- 战争爆发后,为什么房价反而暴涨?
- 专业反白嫖人士vs古代第一白嫖党:蔺相如怎样戏耍实力雄厚的秦王
- “史上第一贪”遇上这个皇帝也没辙,看看反腐三大皇帝都有谁
- 法制日报刊文分析丽江反杀案:为何不是防卫过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