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亡了,当代中国人有何脸面嘲笑?


大清亡了,当代中国人有何脸面嘲笑?

大清亡了 , 当代中国人有何脸面嘲笑?// //

中国社交网络有一句流行语“大清亡了” , 譬如:“现在 2018 年 , 大清已经亡了” , “这群人大概还活在大清” , “丝毫感觉不到大清亡了 100 多年” , 以讽刺头脑守旧、观念陈腐 , 或者历史再度重演之巧合 。 但是旁观中国观众对清宫剧的热捧 , Google 搜寻排头位的“延禧攻略” , 真觉得这四个字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

大清当然亡不足惜 , 但教科书一概只写晚清当权者颟顸无能 , 官员贪污腐败 , 是一切进步的阻碍 , 必须摧枯拉朽 。

但是认真看历史细节 , 到底什么才是一切进步的阻碍 , 是个很大的疑问(日后有机会再探讨) 。

到了晚清剿灭发匪之后 , 基本上形成了中央朝廷和地方督抚的分治 , 并不是一个铁桶江山 , 北京的皇太后并非“乾纲独断” , 各地方的自治空间颇大 , 本来就依靠传统的乡绅阶层管治 , 因此大清虽是专制 , 但不是极权统治 。

更重要的是 , 大清官员当中 , 不乏饱学之士 , 从他们留下的日记和诗文当中 , 还可以直视其灵魂和人格 , 可见真诚之处 。 这大概是因为他们都没有在外国买房产置家眷 , 因而不存在讲一套做一套的现象 , 譬如福州神光寺闹出排外风波 , 徐继畲并没有任由民情兴风作浪 , 而是尊重契约 , 折衷调停;天津教案的时候 , 曾国藩也没有站在暴民的一边 , 而是判定“教堂杀婴”纯属造谣 , 煽动仇恨 —— 当然 , 他们都因为说真话 , 讲道理而付出代价 , 民意都视之为“奴颜卑膝” , 曾国藩还落了“曾国贼”的污名 。


大清亡了,当代中国人有何脸面嘲笑?

大清亡了 , 当代中国人有何脸面嘲笑?// //

外交官郭嵩焘也坦荡荡抒发己见:“近年英、法、俄、美、德诸大国角立称雄 , 创为万国公法 , 以信义相先 , 尤重邦交之谊 。 致情尽礼 , 质有其文 , 视春秋列国殆远胜之 。 ”等他入境欧洲 , 悉随主便 , 用谦恭有礼的姿态来代表大清的形象 。 但是他没有“战狼”那种豪气干云的气概 , 于是国人又骂他甘当洋奴:“未能事人 , 焉能事鬼 , 何必去父母之邦” 。

戊戌六君子殉难 , 普通市民围观看热闹 , 但在朝堂之上 , 并非一面倒的冷漠袖手:其中杨深秀并没有罪名 , 而是为其他五人求情 , 据理力争 。 张之洞曾四处求情营救杨锐 , 李鸿章则拼力保下了徐致靖的性命 。 义和团乱杀无辜 , 也有五位大臣极力反对开战 , 付出生命的代价 , 居然还是八国联军要求大清为这五位大臣平反 。 妨碍历史进步的帐 , 应该不能算在这些人头上 。

最终大清亡了的时候 , 因为有分权和协商 , 因为士大夫体统依然 , 有退让妥协的空间 , 并不以把人逼上绝路 , 永世不得翻身为目标 , 所以没有付出流血的代价 , 还保存了一丝尊严 。 退位诏书这段值得细读:


大清亡了,当代中国人有何脸面嘲笑?

大清亡了 , 当代中国人有何脸面嘲笑?// //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 前因民军起事 , 各省响应 , 九夏沸腾 , 生灵涂炭 , 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讨论大局 , 议开国会 , 公决政体 。 两月以来 , 尚无确当办法 , 南北暌隔 , 彼此相持 , 商辍于途 , 士露于野 。 以国体一日不决 , 故民生一日不安 ,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 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 , 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 , 人心所向 , 天命可知 。 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 , 拂兆民之好恶 , 是用外观大势 , 内审舆情 , 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 , 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 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 , 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

诏书的文字雅正端方 , 是最大体最上乘的中文 , 如今当然早成绝响 。 “九夏沸腾 , 生灵涂炭” , “商辍于途 , 士露于野”的形容 , 很有点人道主义 , 令整个国家停顿 , 于心不忍;最关键是“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 , 拂兆民之好恶”这句 , 只以自己的一个人的命运 , 影响整个国家民族的未来 , 当独夫民贼 , 万万不可 。 最后提到“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 画龙点睛:自由、民主 , 让人人都活得有尊严 , 不但是普世价值 , 时代潮流 , 也是中国古圣的理想 , 而专制的皇帝也认同这样的精神境界 。

今天网民嘲笑“大清亡了” , 真的是嘲笑吗?嘲笑的是谁呢?面对最终俯首忏悔的大清 , 又有什么资格感觉良好呢?

— END —

海上闲话感谢您的关注、转发、留言

国际视野 | 本土情怀 | 名家风采 | 清醒同行


大清亡了,当代中国人有何脸面嘲笑?

大清亡了 , 当代中国人有何脸面嘲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