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全凭李世民的这几项手段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贞观之治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 , 全凭李世民的这几项手段
贞观之治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 , 全凭李世民的这几项手段// //
贞观之治 , 是李世民把大唐王朝推向了一个小高峰 , 同时也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础 。 出现这个繁荣盛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这么宏达的历史成就 , 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 。 我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类总结:
第一:李世民当政后所进行的制度设计
唐太宗当政后 , 总结历代得失 , 从而制定了比较合理的国家权力结构 。 在政事上君权的范围有了明确的划定 , 这不得不承认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
李世民时期的宰相制度 , 是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 , 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 , 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
政府一切最高命令 , 皆由中书省发出 , 此种最高命令 , 名义上是皇帝的诏书 , 叫做“敕” , 凡属重要政事之最高命令 , 一定要皇帝下敕行之 。 但实际上皇帝自己却并不拟“敕” , 而系中书省拟定 , 此所谓“定旨出命” 。
三省之中的中书省按照皇帝旨意草拟诏书 , 然后呈送门下省审议 , 谏官即负责审察诏书 , 如果诏书中决策内容违背礼记纲常或是存在不妥之处 , 谏官此时有权将其加封并退回原处 , 要求加以修正并重新起草 , 直至通过门下省的审议之后 , 方可交尚书省予以执行 。
如果是皇帝直接发出诏命 , 没有加盖“中书门下”之印 , 在当时便被视为违法 , 各个下级机关可以不予承认 。 由此封驳制度是伴随三省制形成而产生 。
贞观之治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 , 全凭李世民的这几项手段// //
后来果然发生了一件事情 , 让当年李世民所制定的制度接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 。
司户柳雄假冒隋朝所授官资 , 唐太宗已经下了“敕令”要杀掉他 , 主管刑法的戴胄坚持以法律为准绳进行审判 , 最后唐太宗的“敕令”作废 。
虽然戴胄没有得到物质奖励 , 但当着群臣的面 , 李世民对戴胄大加褒扬 , 说:“朕法有所失 , 卿能正之 , 朕复何忧也!”
其实在此种情况下 , 这种精神奖励 , 还要胜似物资奖励 。
这个事件看起来很普通 , 但在历史的进程中 , 特别是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典型意义 。 它凸显了皇权与法权的冲突 , 并且以皇权的妥协告终 , 最后使得法律的尊严得到了维护 。
唐太宗通过这件事情 , 看到皇权和法权的矛盾之处 。 后来听从魏征、王珪这些大臣的建议 , 责令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重新修订了国家权力架构 , 使一切国事政令行使起来更加顺畅 。
贞观之治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 , 全凭李世民的这几项手段// //
第二:李世民善于纳谏
有一次唐太宗皇孙降生 , 在东宫大摆酒席 , 宴请五品以上官员 。 在喜庆的欢宴上 , 唐太宗念念不忘褒奖为李氏江山做出贡献的有功人员 , 他总结道:“贞观年以前 , 跟随朕夺取并治理天下 , 以房玄龄的功劳最大 。 贞观年以来 , 纠正朕的过失 , 主要是魏徵的功劳 。 ”对这两位建立殊勋的大臣 , 御赐他们佩刀 , 以示皇恩浩荡 。
酒到高潮时 , 李世民有些飘飘然 , 他问魏徵说:“朕治理国政与往年相比如何?”
魏徵据实回答:“威德加于四方 , 则远超过贞观初年;人心悦服则不如从前 。 ”
这话说的 , 褒中带贬啊 , 唐太宗有些不理解的问道:“朕自当‘天可汗’以来 , 远方民族畏惧皇威羡慕圣德 , 所以前来归服 。 说威德加于四方 , 公正客观 。 但是怎么又说不如以前 ,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贞观之治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 , 全凭李世民的这几项手段// //
魏征回答:“陛下以前以天下未能大治为忧虑 , 所以注意修德行义 , 每天都有新的作为 , 如今既得到治理又较安定 , 所以说不如以前勤勉了 。 ”
在这欢乐祥和的氛围中 , 魏征偏要撒一些胡椒面 。 这些话说得有些破坏宴席的气氛了 , 但唐太宗确实是少有的明君 , 这些话他还能认真的听进去 , 要是换了别的皇帝 , 这种大不敬的指责恐怕造就引得雷霆之怒了 。 唐太宗耐着性子问道:“如今所做的与往年相同 , 有什么区别呢?”
魏征答道:“陛下在贞观初年惟恐臣下不行谏 , 常常引导他们进谏 , 听到进谏便乐而听从 。 如今却不然 , 虽然勉强听从 , 却面有难色 。 这便是区别 。 ”
唐太宗又问:“你说的这些能举出例子吗?”
魏征当即举出一些实例 , 弄得当时就冷了场 。
发现场面尴尬后 , 李世民马上转变语气 , 恳切的说道:“爱卿所言极是 , 人苦于不能自知呀!”
贞观之治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 , 全凭李世民的这几项手段// //
第三:突破常规 , 大胆使用各类人才
魏晋时期创立的九品中正制 , 当时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 。 但后来在执行中走了样 , 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 , 家世则越来越重要 , 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 , 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 , 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
从此之后的三百年间 , 老百姓上升的空间被堵死了 。 直到隋朝建立 , 初步建立了科举制度 , 才为老百姓进入社会政治打开一个门缝 。 李世民当政后发现人才的匮乏 , 又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 使选拔和使用人才逐渐以德和才作为使用的标准 。
唐太宗一直把曾子的“用师者王 , 用友者霸 , 用徒者亡 。 ” 这句话作为自己施行王道 , 招揽人才的有效手段 。
“用师者王”就是领导者非常谦虚 , 尊奉真正贤能之人为老师 , 从而“王天下”成大功 。 例如商汤用伊尹 , 齐桓公用管仲尊之为仲父 , 燕昭王用郭隗 , 都是用师 。
“用友者霸”就是领导者对下属像兄弟朋友一样 。 例如刘邦用萧何、韩信、张良 , 苻坚用王猛 , 刘备用诸葛亮等等 , 都是用友 。
“用徒者亡”则是指专用言听计从、唯唯诺诺、顺人喜好的人 , 那是必然会失败的 。
所以唐太宗早年的身边 , 有诤臣魏征、王珪等人 , 有谋士房玄龄、杜如晦等人 , 但是就是没有小人 。 再加上自己也可谓是目光如炬 , 使得小人不敢凑到他的身边 。
唐太宗知人善任 , 用人唯贤 , 不问出身 , 因此能够从各阶层搜罗许多杰出人才 。
贞观之治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 , 全凭李世民的这几项手段// //
第四:李世民制定完善的谏官议政制度
自秦朝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以后 , 所有的国家法令对君权几乎从来没有明确的限制 , 所以后来出现一些暴君 , 造成朝代瞬间消亡 。 这都是因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 , 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 , 那必定像脱缰的野马 , 不知什么时候把这辆战车带到沟里去 。 李世民深知这一点 , 所以意识到这个重要性后 , 特意制定了谏官制度 。
谏官的职责 , 就是规劝皇帝言语过失、谏言皇帝不当决策 , 纠察皇帝错误行为的专职化谏臣 。
在谏诤的范围方面具有广泛性 , 涉及君主个人言行与国家大事 , 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战事、民族关系等诸多内容 。 在谏诤的方式方法上也具有多样性 。
此外 , 谏官以小治大、位卑权重 , 并且其职责行使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 能够发挥其纠偏补失的作用 , 凡此种种 , 都是谏官制度有效运行的保障条件 , 为谏诤之权的行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总之 , 各谏官群体庞大、组织健全、分工明确 , 构成了唐代谏官制度的组织架构 , 与御史制度共同构成了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 , 为唐朝的繁荣和兴盛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
贞观时期曾规定:中书省、门下省以及三品官入朝奏事 , 须有谏官、史官随同 , 如有过失则及时匡正 , 无论善恶均记录在册;诸司奏事均在正衙 , 御史弹劾百官时 , 必须头戴獬豸冠 , 对着皇帝的仪仗朗读弹劾的奏表;所以大臣无法独自控制和蒙蔽君主 , 小臣也无从进谗行恶 。
贞观之治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 , 全凭李世民的这几项手段// //
第五:手段高明的御人之术
说李世民善于发现人才 , 知人善任 , 这点不可否认 。 但还有一点拿不到桌面上的 , 那就是其手段高明的帝王御人术 。
李世民在用人上 , 有一套极其高明的管理手段 。 也就是说 , 李世民在权力控制的过程中 , 非常善于运用一些驾驭臣下的帝王术 。
公元630年春天 , 名将李靖一举平灭了东突厥 , 为大唐帝国立下了不世之功 。 但是凯旋之日 , 本来满腔豪情准备接受嘉奖的李靖突然被人狠狠参了一本 。 御史大夫温彦博 , 弹劾的理由是“(李靖)军无纲纪 , 致令虏中奇宝 , 散于乱兵之手” 。
觐见李世民时 , 被李世民劈头盖脸地训斥了一顿 , 却矢口不提此战的功勋 。 看到皇上脸上罩着一层可怕的冰霜 , 这时李靖内心的恐惧几乎达到了顶点 , 不敢辩解 , 更不敢邀功 , 只能频频叩首谢罪 。
回家后的日子 , 李靖颇有些寝食难安 , 时刻担心会被皇帝找个理由灭了 。 有一天 , 太宗忽然又传召他进宫 。 李靖一听皇帝又宣召 , 是带着一种赴难的心情去觐见的 。
李世民见到李靖 , 用一种语重心长的口吻对他说:“从前隋朝的将领史万岁击败西突厥的达头可汗 , 回朝后却有功不赏 , 被随便安了一个罪名就杀了 。 这些事情相信你也很清楚 , 不过你放心 , 朕是不会干这种杀戮功臣的事情的 。 朕想好了 , 决定赦免你的罪行 , 奖励你的功勋!”
听完这一席话 , 李靖顿时感激涕零 , 连日来忧愁恐惧的心情一扫而光 ,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喜获重生的庆幸和感恩 。
贞观之治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 , 全凭李世民的这几项手段// //
公元641年十二月 , 时任兵部尚书的李绩突然患病 , 郎中给他开了一副药方 , 说必须要用“须灰”做药引子才能治病 。
所谓“须灰” , 就是人的胡须所研成的粉末 。 李世民听说这件事后 , 立刻前去探视李绩 , 并且二话不说就剪下自己的胡须 , 把它赐给了李绩 。
可想而知 , 当李绩双手捧着这几绺天下最尊贵的“龙须”时 , 内心是何等地感激 , 又是何等地惶恐!他当即跪倒在地 , “顿首见血 , 泣以恳谢” 。
这副药引子的分量实在是太重了!以至于李绩不但感动得热泪涟涟 , 而且把头都磕出了血 。 可即便如此 , 似乎还远远不足以表达他对皇帝的感恩戴德之情 。
李世民则宽宏地一笑 , 说:“吾为社稷计耳 , 不烦深谢!”
说到这里 , 其实许多关键问题已经说透了 , 再说别的方面恐怕就是这些方面的修补 , 所以往下再不赘述 。
参考资料:
《贞观政要》唐·吴兢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近代·钱穆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 , 禁止非法转载!
- 唐太宗钦点的贞观三大名将,是哪三个人,又有什么功绩呢?
- 以“中国制度”优势 筑“中国之治”胜势
- 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写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之际
- 长安十二时辰︱永兴坊的贞观谏臣魏征
- 孝文窦皇后和“黄老治术”
- 商朝之所以灭亡,原因是什么,商纣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 这种玛瑙之所以珍贵,全世界唯中国独有!
- 侯君集率唐军平灭高昌的壮举
- 纳兰词话:千古真情词人横空出世,始于致顾贞观《金缕曲》
- 多尔衮之所以手握重兵也没有成为皇帝,原因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