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文人墨客在扇子上寄予了怎样的文化内涵?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清代的文人墨客在扇子上寄予了怎样的文化内涵?

“团扇团扇 , 美人病来遮面 。 玉颜憔悴三年 , 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 , 春草昭阳路断 。 ”清朝如花似玉的女子 , 手持丝绢团扇 , 摇曳去暑 。 在外出时 , 略用团扇遮一下烈日骄阳 , 或在遇到外男时 , 以扇子遮面 , 含羞带怯 , 这是怎样的一种旖旎?似乎团扇专为女子所定制 , 于是女人和团扇便不再分开 。


清代的文人墨客在扇子上寄予了怎样的文化内涵?

清代的文人墨客在扇子上寄予了怎样的文化内涵?// //

团扇

在清朝 , 团扇是女性的专用之物 。 团扇又称宫扇、纨扇 , 其出现远早于折扇 , 因其形状如月 , 暗含中国人圆满之意 , 自然很受人推崇 。 清朝团扇扇面多用半透明的材料制成 , 呈现出轻盈飘缈的感觉 。


清代的文人墨客在扇子上寄予了怎样的文化内涵?

清代的文人墨客在扇子上寄予了怎样的文化内涵?// //

团扇

立夏未至 , 内务府就送来了新的扇子 。 宫内妃嫔虽一年四季手中多执宫扇 , 但随着时节变化 , 扇子的形状、扇面上的花样、扇柄的材质也多会有一些变化 。

宫扇一般式样多为上宽下窄 , 扇柄也多用和田暖玉、羊脂玉、翡翠等珍贵材料加工制成 , 有些还会在扇柄上雕刻鸳鸯、如意等吉祥花样 。 这样的宫扇多用于帝后、妃嫔把玩 , 已经失去了实用的意义 。

雍正年间 , 曾有浙江官吏给皇帝上贡一把宫扇 。 请擅书画者 , 用墨在扇面上做出一副玉堂富贵图 。 整个扇面并不大 , 但扇面上却是雕梁画栋 , 院内装饰着奇石流水 , 有小童于石榴树下蹒跚学步 。 周围婆子或手持茶壶立于一旁 , 或小心跟着小童 , 唯恐其跌倒磕碰 。 院落另一边有一人于廊下 , 焚香饮茶 。 虽不曾标一言富贵 , 但其文房清宫、庭院格局 , 无一不彰显此府邸的富贵 。

在民间 , 团扇也深得内室喜爱 , 清朝诗词中多有反映 。

“醉来扶上桃笙 , 熟罗扇子凉轻 。 一霎荷塘过雨 , 明朝便是秋声” , “记否轻纨小扇 , 又几番凉热”借扇子刻画出少女种种情态或愁思 , 可见扇子的功能已大为扩展 。 纳兰容若曾云:“人生若只如初见 , 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 , 却道故人心易变 。 ”可见画扇子的确是一件极有情调的事儿了 。

清朝画扇并不只是简单的用笔墨在扇面上绘画写字 , 一些女子的团扇上也多绣着吉祥富贵、海棠花鸟等 。


清代的文人墨客在扇子上寄予了怎样的文化内涵?

清代的文人墨客在扇子上寄予了怎样的文化内涵?// //

画扇

扇子有时还被寄予丰实的文化内涵 , 清人有与折扇上题诗作画赠送友人的习俗 , 表喻友情别意 , 还有文人在扇子上做扇联、扇谜等 。

一日 , 袁枚行至天台山 , 有和尚撞钟击鼓 , 见袁枚来 , 请他进寺院礼佛 。 但袁枚素来并不信佛 , 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和尚 , 烦扰之际 , 心生一策 。 他从怀袖中取出一折扇 , 随后用笔墨在扇面上题诗一首:“逢僧我必揖 , 见佛我不拜 。 拜佛佛无知 , 揖僧僧现在 。 ”并将此诗展现给众僧观看 。

除了在扇上书画 , 女子也常会在团扇上绣一些花鸟虫草做装饰 。

清朝一些歌舞百戏中 , 也常用扇子做道具 。 闺中女子多用小画扇 , 欲语还羞 。 文人雅士多用折扇 , 张张合合 , 自是一番风流 。 贩夫走卒腰插一把大菖蒲扇 , 象征其社会地位 。 不同的人拿着不同质地的扇子 , 不同质地的扇子在不同的场合匹配于不同的用法:文胸武肚僧道领 , 书口役袖媒上肩 。 事关大体 , 扇错了风都属于僭越 , 一丝一毫错不得 。

清朝一些文学作品中 , 也常有扇子的影子 , 《红楼梦》里 , 扇子出镜率尤其高 。 石呆子因几把名贵的古扇 , 被贾赦盯上吃了官司弄到身首异地;袭人赶着去送扇子 , 才在沁芳桥上被犯痴的宝哥哥当成黛玉吐出一段浓情蜜意;撒娇弄痴的晴雯也多亏撕了几把扇子 , 方才破涕为笑转嗔为喜;宝钗借扇机以双敲 。

清朝还出现了以扇为媒的扇戏 , 如《桃花扇》《沉香扇》《芭蕉扇》 , 在清朝某些地方有亲友互赠扇子的习俗 。

扇子还常出现在皇家的仪仗里 , 龙旌凤翣、雉羽夔头 , 颇为壮观 。

至于寻常农民 , 大多数用蒲扇 , 雍正《耕织图》中 , 他本人自扮的老农也不例外 。 高级官僚流行雕翎扇 , 贵重的有值纹银百两的 。

无论折扇、还是团扇 , 都是在使用这个本质上的进步 , 是对生活之美的发现 。 它们经过被遗忘的岁月后被重新拾起 , 也已脱离其生风的本意 , 而是变成某种完全情绪化或文化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