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弃路权 自筹自建东北铁路网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不弃路权 自筹自建东北铁路网


不弃路权 自筹自建东北铁路网

不弃路权 自筹自建东北铁路网// //


不弃路权 自筹自建东北铁路网

不弃路权 自筹自建东北铁路网// //

皇姑屯事件博物馆外景 。

皇姑屯事件博物馆内有关于周大文、龚德柏的介绍 , 他们披露了真相 。

“皇姑屯事件”之前的4月27日 , 河本大作在给日本军部的荒木贞夫中将和松井石根中将的信中写道:“帝国挑起事端 , 犹如"白昼见鬼" , 从国际关系面言声誉不佳……”他提出为了堵住国联的嘴就需要“帝国于满蒙用兵之口实、名义” 。 在4月4日给矶谷廉介的信中他也提到 , “使用武力也需要选择名义和旗帜……只要稍有借口” 。 河本大作策划的借口就是 , “我打算在此期间挑起铁路问题纠纷 , 搞一个武装事变……夏天大概会得到解决吧” 。

从河本大作的“名义”“借口”等词来看 , 日本人当时还是很在意所谓“国联”的 。 当然了 , 不要把国联里那些帝国主义国家当成什么正义者联盟 , 就算它们出面干涉也只是为了确保自己国家的在华利益 。 而就如同河本大作盯住了铁路一样 , 从十九世纪末开始 , 在列强侵略中国的各种方式中 , 对铁路权的抢夺尤为激烈 。 帝国主义把铁路行经地区视同势力范围 , 不仅经营铁路 , 还索取种种特权 , 在铁路沿线设置警察、派驻军队等 , 把铁路沿线变成了他们直接控制的殖民地 。

而自中华民族觉醒之后 , 即便是日本人着力扶持的张作霖 , 也在东北铁路路权上始终对日本人不做让步 , 甚至还在建设、筹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铁路网 , 因此 , 河本大作在给矶谷廉介的信中写道:“满蒙方面的现状是 , 中国方面越来越蛮横……满蒙问题的解决 , 除武力之外 , 别无他途 。 ”

日本人靠借钱 贯通了南满铁路

铁路路权有多重要 , 通过张大帅之死就能明了 。 就因为他的专列途经的南满铁路是属于日本人的 , 所以即便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 , 不经日本人允许也不能上去查看 。

南满铁路是日俄战争后 , 日本人从俄国人手里强抢过来的 , 也就是从长春到大连这一段 , 关于这条铁路的种种特权也全部从俄国手里继承了下来 。 在清政府和列强的默许下 , 南满成了日本人的势力范围 。

近代中国 , 只有东北的铁路才有附属地 , 也就是俄日两国依托铁路在东北霸占的一个条带状的殖民统治区 。 在这个“绝对的排他的”区域里 , 俄日拥有包括司法、警察、驻军、税收等特权 。 附属地的宽窄是不一样的 , 南满铁路附属地最宽处427米 , 最窄处是43米 , 而且不是简单的铁路用地 , 霸占的范围越来越大 。

到“九一八”事变之前 , 日本的满铁附属地面积已经将近500平方公里 , 日本人在长达一千多公里的南满铁路和安奉(丹东至沈阳)沿线26个大中城镇都霸占了附属地 , 甚至成立了15个“铁路市” , 中国政府无权管理附属地内的任何事物 , 中国的军队和警察也无权进入附属地 , 完全是“国中之国” 。

日俄战争后 , 日本人虽然抢到了南满铁路 , 但是日本这才发展了几年啊 , 是真穷啊 。 可是 , 日本人为了掠夺东北的资源 , 硬是靠政府担保向英国借了大量的外债 , 从美国购买了大量的技术设备 , 终于将南满铁路打造成了一条东北“主动脉” , 甚至被日本人称为“生命线” 。 满铁为日本掠夺了不可计数的物资和财富 , 就连东北大豆也因此成为向世界出口的特产 。 满铁成为东北经济举足轻重的主宰者 。

“经营满洲” , 满铁的设立是日本占领东北的第一步 , 它创立了以国家资本为主导的日本侵略殖民地的一种模式 。 日本将南满铁路附属地和旅大租借地连为一体 , 作为对东北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侵略的据点 。

张作霖势大之后想要再造一条与南满铁路平行的交通动脉 , 一旦成功必然等于抢了日本人的生命线 , 所以 , 日本人想除掉他是必然的 。

张作霖把“满蒙交涉”

拖成了“满蒙悬案”

张作霖势力的壮大与日本人对他的支持关系很大 , 所以有的研究认为他是和日本人勾结 , 也有研究者认为张作霖是“借力打力” 。 如果从日本妄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看 , 1915年日本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后 , 中日双方围绕“二十一条”中有关“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部分展开了长时间的交涉 , 史称“满蒙交涉” , 在张作霖这里就一直拖成了“满蒙悬案” , 直到他被炸身亡也没有当这个“卖国贼” 。

1918年 , 北洋政府与日本人签订了“满蒙四路”与“吉会路”的合同 , 日本人获得了这五条铁路的筑路权 , 当然同时也将获得铁路沿途与南满铁路相当的特权 , 也就是驻军、司法、税收等特权 。 一旦这五路成为日本人的掌中物 , 就不再是形成什么“国中国” , 而是等于直接将满蒙从中国分割出去了 。

当时已经成为东北军阀头子的张作霖自知无法与北洋政府和日本人抗衡 , 于是对于这一合同“概不承认、事事推诿” , 最后也拖成了“满蒙铁路悬案” , 使得日本人独霸满蒙进而吞并中国的野心一直无法得逞 。

“吉会路” , 是指日本人在1909年就要修的从朝鲜会宁到吉林的铁路 , 妄图把朝鲜的铁路与吉林、黑龙江的铁路连在一起 。 朝鲜当时已经是日本经营的殖民地 , 拥有大量的驻军 , 一旦吉会路贯通 , 日军可以随时杀进东北腹地 , 既有利于对东北的军事控制 , 也能加强对各种资源的掠夺 。 可是直到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 , 仍然在会议上提出必须逼迫张作霖解决贯通吉会路的问题 。 虽然张作霖向日本多次表示不反对日本向北满扩张以排挤苏俄的计划 , 然而 , 他多次明确指令吉林地方当局在谈判中一定设法拖延和搪塞 , 致使该路直到伪满洲国成立后才修成 。

“东方会议”明确对华采取强硬措施 , 加强对张作霖等奉系军阀的控制 , 索取“满蒙五路”铁路筑路权 。

日方的行动首先就是要阻止奉天方面“违反条约”的“非法措施” , 这是指奉天方面在自己的国土自行集资修建铁路 , 而且这些铁路都是与南满铁路平行的 , 建成后将成为南满铁路的直接竞争者 。 由此可见 , 张作霖早就着手从铁路路权等方面与日本抗争了 。

上世纪20年代末

东北自建铁路网基本成型

从军事方面 , 日本凭借南满铁路就可制约奉军的行动 。 奉军使用该铁路时 , 除当场交付运费外 , 事先须报经日本驻奉天总领事和关东司令部批准 。 在乘车时必须解除一切武装 , 枪支弹药另行托运 , 而且日方可随时中止其运输 。 这种始终被掐着脖子的感觉自然是无法忍受的 , 于是从1922年开始 , 张作霖就准备自行修建铁路了 。

当时就制定了修筑东、西两大铁路干线的计划 。 一是从葫芦岛经由通辽、齐齐哈尔至瑷珲的西部干线 。 一是从奉天经由海龙、吉林到佳木斯的东部干线 。 两大干线都通过京奉铁路与关内相连 , 而且还将修建葫芦岛港 , 与日本占据的旅大相抗衡 。 如果修成的话 , 势将成为与日本南满铁路和俄国中东铁路两大铁路系统相抗衡的东北第三大铁路系统 。

1924年5月 , 张作霖成立了自营自建铁路的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东三省交通委员会” , 开始筹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东北铁路网 , 做出了“不用外资”的决定 。

从1925年以后 , 在东北出现了一个东北三省当局和商民共同投资修建铁路的热潮 。 先后建成打通铁路、锦朝铁路、奉海铁路、吉海铁路、呼海铁路等10条铁路 。 1921年初 , 东北地区属中国自有铁路仅58公里 , 到20年代末 , 已发展为1186公里 , 东北自建铁路网基本成型 。

1927年 , 张作霖决定扩建奉天新站站房(老北站) , 成为当时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为齐全的交通枢纽站 。 该站建成后曾一度被命名为“辽宁总站” 。

搅黄了

日本跟美国借款的计划

而与此同时 , 把东三省当成自家后院的日本人做出了从1925年起的20年内修建35条线、总长8000多公里的“满蒙铁路网计划” , 肆无忌惮地疯狂掠夺铁路路权 。

日本认为东北自建的铁路是“南满铁路平行线” , 违反了所谓1905年清廷和日本所订中国不得在南满铁路附近修筑复线铁路的协定 。 日本对此屡次警告施压 , 但是张作霖对于日本人的逼迫应对十分强硬 , 他在照会中表示:东北每一条铁路皆“经官府或人民提议兴修 , 事关内政” , 日本政府“无干预之必要” 。

日本当时其实自身财力是有限的 , 为了施行在东北的铁路网计划 , 日本人准备向美国人借3000万美元 , “这笔贷款将由日本政府担保”用以“开发满洲” 。

消息传出后 , 张作霖马上派特使去见美国人 , 表示“对弱小的奋力挣扎的民族 , 将是一种不友好的行动” 。 而且警告说 , 如果这项贷款被通过 , 奉系所代表的北洋政府将与美国“一刀两断” 。

美国政府和金融界研究之后 , 终于终止了这个贷款意向 , 使得日本在东北的扩张企图遭受了挫折 。

而最终让日本人对张作霖恼羞成怒的是 , 张作霖准备引进英美资金修筑东北的铁路网 。 就在日本寻求贷款未果之际 , 张作霖的特使告诉美国人 , “极为欢迎美国资本在满洲寻求适当投资 , 愿尽可能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 显而易见的 , 这位曾经“亲日”的军阀已经成了日本人独霸满蒙的绊脚石 。

在皇姑区的天山路上有一座“皇姑屯事件博物馆” , 分为室内室外两个展示区 , 6个展厅 。 展馆主要通过图片、模型、多媒体设备、立体沙盘等设施还原了“皇姑屯事件”的历史始末 , 同时还展示了民国时期皇姑屯地区的原貌 。 开馆几年来已经接待参观者十余万人 , 很多中小学生以学校班级为单位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

70岁的张先生退休前是一位警察 。 他说 , “参观时觉得十分压抑 , 因为这里展示着一段耻辱的历史 。 ”不过出了博物馆 , 见到四下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 , “就像天一下亮了!更能感受到祖国如今的强大!”

往事重提 , 不是为了撕裂中华民族曾经的伤口 , 而是牢记历史的训诫 , 以史为鉴 , 提醒今人依然重任在肩 , 复兴路上 , 吾辈当自强 。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采访人员 李振村

本版图片均由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采访人员 查金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