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被误会了600多年,开国功臣并不是滥杀,他们都咎由自取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朱元璋被误会了600多年 , 开国功臣并不是滥杀 , 他们都咎由自取
朱元璋是地道的农民出身 , 而且还做过和尚和乞丐 , 就是这样一个历经坎坷之人 , 最后竟然走到了权力的巅峰 , 一手创建大明王朝 , 放眼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 , 连汉高祖刘邦的发迹史都不如他传奇 , 如此不朽功绩 , 凭他一己之力当然做不到 , 难能可贵的是 , 在他身边团结了一帮诸如刘伯温、徐达等有勇有谋之人 , 加之元朝后期统治残暴 , 早已不得民心 , 朱元璋的成功就变得水到渠成 。
朱元璋被误会了600多年 , 开国功臣并不是滥杀 , 他们都咎由自取 // //
后世对朱元璋的评价不太好 , 大多认为他太多残暴 , 嗜杀成性 , 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其统治后期诛杀大批开国功臣 , 有人还把这样的事情加入到戏曲、评书里面 , 如“火烧庆功楼”等 , 这也使得朱元璋滥杀功臣之事广为流传 , 甚至深入人心 。
不可否认 , 朱元璋后期的确杀了一些功臣 , 如明初四大案中的胡惟庸案、蓝玉案等 , 但朱元璋真的如后人所说 , 他是为了帮后世子孙扫平统治天下的障碍吗 , 通过翻阅大量明朝史料 , 笔者对此有自己的看法 , 而且认为被杀之人怨不得朱元璋 , 都是他们咎由自取 , 还是作到了非杀不可的地步 。
朱元璋被误会了600多年 , 开国功臣并不是滥杀 , 他们都咎由自取 // //
洪武三年 , 明太祖大封功臣 , 并颁发了丹书铁券 , 随后朱元璋又制定了“铁榜” , 明确告诉这些大臣不要骄纵误国 , 犯了错铁卷会被收回 , 再犯就可能面临死罪 , 朱元璋比谁都了解对自己带出来的队伍 , 他们中间一定有人会居功自傲、为所欲为 , 朱元璋已经是有言在先 , 如果因为触犯国法被处死 , 那就怪不得别人 。
洪武八年 , 胡惟庸因结党营私、贪赃枉法 , 已经到了不可不杀的地步 , 费聚、李善长、唐胜宗、陆仲亨、赵庸等人也卷入其中 , 其实他们所作所为早就被朱元璋看在眼里 , 只不过是借机一起除掉 , 这些受牵连之人都是咎由自取 , 如费聚早就加入胡惟庸的阵营 , 李善长则一直曾暗中调兵为自己所用修建府邸 , 陆仲亨、唐胜宗在所任地方欺压百姓等等 。
朱元璋被误会了600多年 , 开国功臣并不是滥杀 , 他们都咎由自取 // //
再之是开国功臣是朱亮祖 , 朱亮祖自元至正十七年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 , 洪武元年被封永嘉侯 , 洪武十二年被派镇守广东 , 此时朱亮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 开始为所欲为 , 甚至勾结地方豪强欺压良善、肆行不法 , 搞得广东民怨沸腾 , 终于被人揭发 , 他却反咬一口 , 致揭发人番禹知县道同冤死 , 朱亮祖这种误国行径 , 朱元璋坚决不能容忍 , 得知真相后将其“鞭死” , 但念及念其有功 , 朱元璋还是将其以侯礼葬 。
蓝玉案诸多之人也是咎由自取 , 蓝玉本人飞扬跋扈、骄横无礼 , 受牵连的王弼、冯胜等人平时也有诸多违法行径 , 尤其是在太子朱标死后 , 他们还不能够收敛 , 这让朱元璋如何放心 , 毕竟即将接任的朱允炆年轻文弱 , 根本无法驾驭这帮武夫 , 以至于他们被一网打击 , 蓝玉案成为洪武朝最后一次大案 , 与其说朱元璋是为朱允炆扫平道路 , 实际上是他们看不清火候 , 没把朱元璋放在眼里 。
朱元璋被误会了600多年 , 开国功臣并不是滥杀 , 他们都咎由自取 // //
明朝开国功臣很多都得以善终 , 如徐达、李文忠、汤和、常茂、邓愈、耿炳文、郭英等 , 至于徐达被明太祖赐食鹅肉而死、刘伯温和李文忠被毒死 , 这些都是编造的野史 , 众多史料都证实 , 他们三人是自然死亡 。 编造这些传说的大都是文人 , 因为他们不喜欢朱元璋奉行的严刑酷法 , 满清入关后有继续抹黑明朝 , 最终把朱元璋刻画成一个残忍暴君 。
朱元璋诛杀功臣过程中 , 不排除有些是被误杀 , 也有少数的功臣可能罪不至死 , 但对于朱元璋来说 , 他考虑的是大局、是百姓 , 朱元璋一介布衣出身 , 亲历元朝官员对百姓的欺压 , 他也因此决心推翻元朝 , 明初诸多被杀之人 , 大多是咎由自取 , 我们不能认为是被滥杀 , 退一步说 , 即使朱元璋不算一个好人 , 但却是一位为江山为百姓的好皇帝 。
- 张衡的地动仪,真能预测地震吗?它为何被移出了教科书?
- 关山东麓小城5000年制陶史,多次被外族劫掠,博物馆盆盆罐罐说事
- 一支五万大军突然消失,2500多年后,在一处洞穴被发现
- 雍正死后竟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未被盗?
- 辽朝敲响丧钟,皇帝被金人马踏如泥
- 美髯公朱仝:对国家忠心却无奈被迫上梁山的好汉
- 掌管梁山钱粮的李应:被宋江骗上梁山的大富豪
- 古代没有狂犬病疫苗,被狗咬了怎么办?历史说人类终将战胜疫病
- 曹操在清朝被家乡亳州“开除”,乾隆皇帝点名批评
- 王献之和哪些书法家一起被称为“书中四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