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上婴戏与时运


青花瓷上婴戏与时运

青花瓷上婴戏与时运// //

图1 明万历儿童瓷画


青花瓷上婴戏与时运

青花瓷上婴戏与时运// //

图2 清康熙儿童蹴鞠瓷画


青花瓷上婴戏与时运

青花瓷上婴戏与时运// //

图3 明成化—弘治放风筝瓷画

“婴戏图”是指描绘儿童游戏时的画作 , 无论是绘在纸上或是瓷器上 , 它都是中国人物画的一种 。 因为这类画图以小孩为主要绘画对象 , 以表现儿童为主要目的 , 所以画面丰富 , 形态天真有趣 , 广受瓷片收藏家喜爱 。

笔者在收藏了一些瓷片后 , 对“婴戏图”作了一些专题了解 。 原来 , 中国很早就有描绘“婴戏”的传统 , 到了唐宋时期技巧渐趋成熟 , 宋代更是黄金时期 。 明代中期开始 , 瓷画多半采用了婴戏图 , 而且其瓷画上的孩童数量多 , 题材广泛 , 孩童天真活泼的一面表露无遗 。 到了清代 , 婴戏图瓷画中 , 不仅出现在釉下青花瓷上 , 还出现在粉彩、珐琅彩瓷上 。 这时的婴戏图以写实为主 , 用笔工整 , 注重细节 , 瓷画内容与瓷器比例大小适中 。


青花瓷上婴戏与时运

青花瓷上婴戏与时运// //

图4 明万历“婴戏闹街”瓷画


青花瓷上婴戏与时运

青花瓷上婴戏与时运// //

图5 清嘉庆童子摘桂瓷画


青花瓷上婴戏与时运

青花瓷上婴戏与时运// //

图6 明中期婴戏图瓷画

往细里说 , 在明末清初的古瓷片上 , 多为蹴鞠之戏(图2) , 蹴鞠就是踢球 , 这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 。 《史记·苏秦传》载 , 苏秦对齐宣王说齐都临淄:“临淄富而实 , 其民无不吹竽、鼓琴、踢鞠者 。 ”踢鞠即蹴鞠 , 这说明在距今两千年前的战国时代 , 我国就有这项运动了 。 至唐代这一运动更盛 , 唐玄宗、唐文宗都喜欢 。 王维有句:“蹴鞠屡过飞鸟上 , 秋千竞出垂杨里 。 ”说明当时踢球踢得很欢很高 。 宋太祖赵匡胤、宋徽宗赵佶也喜爱蹴鞠之戏 。 上海博物馆还藏有《宋太祖蹴鞠图》 。 南宋时 , 陆游还写诗记蹴鞠之盛况:“寒食梁州十万家 , 秋千蹴鞠尽繁华” 。 另据《东京梦华录》记载 , 北宋时 , 东京城里 , 常有“乐人动鼓乐于空闲 , 就坊巷引小儿婴戏、放小风筝(图3) , 妇女观看 , 散糖果之类 , 谓之“婴戏闹街”(图4) 。

明代这种运动在民间非常普及 , 瓷片中就有身着华服的“公子玩球”“二童争球”等 , 许多瓷画反映了当时的实况 , 如“扛旗踢球”意为势在必胜 , 还有吹号鼓动的“拉拉队”等 。 这些古瓷上“运动会”让人振奋 , 似乎让今天屡战屡败的“国足”有些汗颜 。

江苏古陶瓷专家、收藏家池澄说 , 我们所见到的这类婴戏图 , 儿童在嬉戏中表现出的生动活泼、喜悦稚拙的姿态 , 不禁让人心生怜爱 , 更能感受到孩提时代的无忧无虑 。 另外 , 还有和生肖图案、吉祥器物与儿童游戏结合的 , 象征着多子多福 , 生活美满 。 许多孩童济济一堂 , 则寓意“连生贵子、五子登科、童子摘桂(图5)、百子千孙” 。 难怪 , 如今有更多的人专集婴戏系列(图6) 。

池老告诉我 , “婴戏图”最早出现在唐代长沙窑瓷器上 。 早期婴戏题材多为人物画的陪衬角色 , 而画婴孩又有相当的难度 , 不仅要能画出他们幼小稚嫩的身形 , 骄憨天真的神态 , 在形貌上还需要分别出年龄大小 。 唐朝有张萱与周昉 , 以精于仕女画与婴戏图而知名 。 到了宋代 , 定窑、磁州窑、耀州窑、介休窑、景德镇窑、容县窑等都曾用婴戏图作装饰 , 其中尤以磁州窑釉下彩绘婴戏图最有表现力 , 特别在瓷枕上 , 儿童钓鱼、玩鸟、蹴球、赶鸭、放风筝、抽陀螺等形象都有描绘 。 北宋末年的刘宗道与杜孩儿也因画婴戏而名噪一时﹐可惜今天我们已无从具体见到其作品了 。 到了南宋初年 , 又以苏汉臣的婴戏图最受推崇 , 其“着色鲜润 , 体度如生 , 熟玩之不啻相与言笑者 , 可谓神矣 。 ”因苏在婴戏画设色浓丽 , 描写工细 , 深受民间喜爱 , 也因其名气 , 后世出现过许多托名的伪作 。

明清 , 是婴戏图的鼎盛期 , 雍正、乾隆两朝的官窑瓷器 , 婴戏图画工严谨 , 多见儿童衣纹清晰 , 眉清目秀 , 动作天真烂漫 , 惹人喜爱 。 用婴戏图描绘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的桃园美景和太平盛世 。 当时的瓷器婴戏中的儿童姿态多样 , 动作夸张 , 画面多呈热闹愉悦的气氛 。 明未天启、崇祯两朝战争不断 , 国力衰竭 , 这些社会现实也较多折射在婴戏图中 , 孩童们瘦骨嶙峋 , 脚奇长 , 后脑特大 , 形体十分抽象 , 看起来有些怪状 。 清朝中期的嘉庆、道光、咸丰三朝 , 婴戏图上人物呆板笨拙 , 儿童粗头大脑 。 等等 。 这是瓷画的记录功能:即“时运”也!社会动荡、国运衰落、封建政权江河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