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一场"文字狱",却逼出了千古流芳的书法和美食!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宋朝的一场"文字狱" , 却逼出了千古流芳的书法和美食!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 , 正在湖州知府任上的苏轼接到了弟弟苏辙从南京寄来的一封信 。


宋朝的一场"文字狱",却逼出了千古流芳的书法和美食!

宋朝的一场"文字狱" , 却逼出了千古流芳的书法和美食!// //

▲苏轼画像

从这封信里 , 苏轼得到了一个让他五雷轰顶的消息:御史舒亶等人从他的诗作里找出了许多所谓"讥讽新政"的句子 , 在宋神宗面前狠狠告了苏轼一状 , 惹得宋神宗大怒 , 朝廷派来逮捕他的钦差已在路上 , 让他早做准备 。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 , 一向自诩足智多谋的苏轼当机立断——不干了 , 请假回家 。

被人阴了 , 不赶快想办法扳回局面 , 反而一躲了之 , 苏轼这一招着实有些滑稽 。

但是 , 事情既然发生了 , 躲总归是躲不过去的 , 没过多久 , 苏轼就被扭送京城 , 关进了御史台的天牢里 。

这就是宋朝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一起"文字狱" , 因为发起者是御史 , 而御史台又名乌台 , 所以这起案件就被称为"乌台诗案" 。


宋朝的一场"文字狱",却逼出了千古流芳的书法和美食!

宋朝的一场"文字狱" , 却逼出了千古流芳的书法和美食!// //

▲从汉代起 , 御史台便又称乌台

倒霉的靶子

苏轼作为一代文豪 , 在当时已经是名动天下 。 按理说 , 在宋朝这个文治天下的时代里 , 像他这种人 , 即使不被重用 , 至少也能优哉游哉、风平浪静的度过一生 , 平时吟吟诗、写写字 , 生活不要太惬意 。

然而 , 苏轼偏偏就被抓了 , 在监狱里一蹲就是半年 。 在这半年里 , 几位御史反复审讯 , 搞得苏轼狼狈不堪 。 在坐牢期间 , 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梦绕云山心似鹿 , 魂飞汤火命如鸡 。 "(《狱中寄子由》) , 可见心里压力之大 。

实际上 , 在入狱后没多久 , 苏轼就很痛快的招供了 , 承认所写的个别诗作中——诸如《山村五绝》、《八月十五日看潮》、《戏子由》等——有讥讽新政的寓意 , 认罪态度算得上十分良好 。

但即使这样 , 宋神宗依然不罢休 , 指示这些御史:继续追查 , 务必找出所有的涉案人来!

这就有些值得玩味了:诗既然都是苏轼写的 , 又何来的涉案人呢?

要搞清楚宋神宗为何对这件案子如此穷追猛打 , 就要从数年前的"新旧党争"说起了 。

宋神宗还是皇太子时 , 就有励精图治、富国强兵的远大抱负 。 为此 , 当他即位后 , 立即任用王安石等主张变法的大臣 , 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 。


宋朝的一场"文字狱",却逼出了千古流芳的书法和美食!

宋朝的一场"文字狱" , 却逼出了千古流芳的书法和美食!// //

▲北宋著名改革家王安石

但从商鞅开始 , 凡是变法就必有阻力 , 这次自然也不能例外 。 在这次变法中 , 反对派的领军人物就是我们熟知的破坏水缸小能手——司马光 。


宋朝的一场"文字狱",却逼出了千古流芳的书法和美食!

宋朝的一场"文字狱" , 却逼出了千古流芳的书法和美食!// //

▲在变法中 , 司马光一直是王安石的头号政敌

需要注意的是 , 司马光并不是反对富国强兵 , 主要是与王安石在变法内容上存在分歧 。 简单地说 , 王安石主张富国要靠开源 , 提高政府财政收入;而司马光认为当时的问题在于政府开支过大 , 需要节流 。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政见在当时各有其拥护者 , 于是 , 以这两位名臣为核心 , 一场"新旧党争"就此掀开帷幕 。

在这场党争中 , 司马光的阵营内集合了一大批极有影响力的名臣 , 当时的文坛领袖、苏轼的恩师欧阳修便在其中 。 在老师的影响下 , 苏轼自然也积极奔走呼号 , 反对新法 。


宋朝的一场"文字狱",却逼出了千古流芳的书法和美食!

宋朝的一场"文字狱" , 却逼出了千古流芳的书法和美食!// //

▲欧阳修雕像

看到这么一个后生小子也跳出来反对新政 , 王安石愤怒了:我收拾不了司马光、欧阳修 , 我还收拾不了你?!

于是 , 王安石便安排手下的御史上书弹劾苏轼 , 苏轼也很知趣 , 一看事情不妙 , 便在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上书自请外放 , 随即离开京城 , 到了杭州担任通判一职 。

当时 , 苏轼虽然以诗词文章名闻天下 , 但在权利场上还是个小人物 , 他的离开 , 对这场党争的胜负并没有什么直接影响 。 在守旧派的攻击下 , 王安石退隐 , 变法派一度失势 , 但在元丰二年 , 宋神宗又重新启动新政 , 变法派的势力再次崛起 。


宋朝的一场"文字狱",却逼出了千古流芳的书法和美食!

宋朝的一场"文字狱" , 却逼出了千古流芳的书法和美食!// //

▲宋神宗的反复动摇 , 也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就在这一年四月 , 苏轼调任湖州 , 看到变法派再次得势 , 苏轼的心里自然不是滋味 。

于是 , 借着给宋神宗上谢恩表的机会 , 苏轼夹枪带棒 , 着实的发了一通牢骚:我已经老了 , 跟不上朝廷里这些新贵的脚步 , 幸亏皇上仁慈 , 看我老了不会惹事 , 大概可以管理好湖州的一方百姓吧!

这话虽然看起来谦卑 , 但在变法派看来就扎眼的很了:你老了不会惹事 , 那意思就是我们在惹事呗!

俗话说 , 枪打出头鸟 。 苏轼在这种敏感时期跳出来 , 简直就是主动送上门当靶子 。 由此可见 , 苏轼虽然诗词歌赋是超一流 , 但在搞政治斗争上面 , 估计也就是个幼儿园水平 。

自从苏轼被抓之后 , 这些御史大肆罗织罪名 , 找出了一百多首所谓的"讽刺诗" , 并牵扯出了二三十名守旧派的大臣 , 摆出一副要把苏轼置于死地的模样 。

但苏轼毕竟是名人 , 自从他被捕入狱后 , 许多大臣都上书为他求情 , 就连王安石都替他说话:"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宋神宗心里也很明白 , 像苏轼这种人 , 惩办一下是可以的 , 如果真要杀了他 , 传出去也太不像话 , 说不准在历史上还得留个骂名 。

于是 , 宋神宗就坡下驴 , 在这一年的腊月二十九日下旨 , 将苏轼贬至黄州 , 任团练副使一职 。

逆境出神作

在新年到来前得到这么一个下场 , 苏轼的心情恐怕痛快不了 。 但不管怎么说 , 至少保住了一条命 , 于是 , 元丰三年二月 , 苏轼收拾行装 , 走马黄州上任去也 。

黄州 , 就在如今的湖北省黄冈市一带 。 在宋朝时 , 这里可不是什么"高考圣地" , 而是一个相对偏僻闭塞的地区 。

初到黄州的苏轼 , 无房无地、缺衣少食 , 加上苏轼这个团练副使只有空衔 , 只是一名被黄州府代管的"犯官" , 除了些许实物之外并无俸禄 , 过得自然十分清苦 。 据史料记载 , 为了生活 , 苏轼在黄州城外开辟了50亩坡地 , 并修建了几间泥瓦房安居下来 。 由于这片坡地位于黄州城东门外 , "东坡居士"这一雅号也就从此被传开了 。


宋朝的一场"文字狱",却逼出了千古流芳的书法和美食!

宋朝的一场"文字狱" , 却逼出了千古流芳的书法和美食!// //

▲如今黄冈市仍有苏东坡纪念馆

终于在黄州城安顿了下来 , 苏东坡开始了一段真正意义上的耕读生活 。

他在这片土地上耕种庄稼、修造鱼池、种植树木......累的腰酸背痛 , 面色憔悴;老天爷不下雨 , 他急的团团转 , 忽然天降甘霖 , 他才能睡上一个踏实觉;闲暇之时 , 他不是与农夫攀谈 , 就是游览黄州周围景色 , 在赤壁故境发怀古之思......这些生活的片段 , 都被苏东坡记录在了他的诗词当中 , 一直流传至今 。


宋朝的一场"文字狱",却逼出了千古流芳的书法和美食!

宋朝的一场"文字狱" , 却逼出了千古流芳的书法和美食!// //

▲《赤壁赋》等名作都是苏轼在黄州时写成的

然而 , 作为一个"一生襟抱未曾开"的文人 , 在黄州闲住的这段日子 , 虽然曾有片刻欢愉 , 但总归是郁闷满怀的 。 于是 , 就在元丰五年的寒食节里 , 苏轼吟成五言诗两首 , 并饱蘸浓墨 , 一笔写就了号称"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帖》 。


宋朝的一场"文字狱",却逼出了千古流芳的书法和美食!

宋朝的一场"文字狱" , 却逼出了千古流芳的书法和美食!// //

▲《寒食帖》局部

我们可以看看这篇《寒食帖》中记录的诗句:

其一:自我来黄州 , 已过三寒食 , 年年欲惜春 , 春去不容惜 。 今年又苦雨 , 两月秋萧瑟 。 卧闻海棠花 , 泥污燕支雪 。 闇中偷负去 , 夜半真有力 。 何殊病少年 , 病起须已白 。

其二:春江欲入户 , 雨势来不已 。 小屋如渔舟 , 蒙蒙水云里 。 空庖煮寒菜 , 破灶烧湿苇 。 那知是寒食 , 但见乌衔纸 。 君门深九重 , 坟墓在万里 。 也拟哭途穷 , 死灰吹不起" 。

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 , 苏东坡当时的心情恐怕并不像他自己所说的"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般洒脱 , 更多的是报国无门、前途无望的愤懑忧郁之情 。

在这本《寒食帖》中 , 苏东坡将这种郁闷之情倾吐而出 , 以至于后人在观赏这部法帖时 , 虽然时隔千年 , 依然能够体味到这位文坛巨擘、书法大家心中所怀有的那种难以言说之情 。

《寒食帖》虽然得享盛名 , 但毕竟是苏东坡的身后事 。 在此之外 , 苏轼在黄州所留下的另一样神作 , 就是以他的名号所命名的美食了 。

苏轼爱吃、会吃 , 在当时就相当有名 。 在宋朝人的笔记中 , 有许多关于苏东坡与美食之间的故事 , 南宋时朱弁所著的《曲洧旧闻》中就记载过苏东坡与人论食的趣闻 。

在民间流传的故事里 , 苏东坡在黄州留下了诸如"东坡饼"、"东坡羹"等种种名吃 , 但其中最有名的 , 就非"东坡肉"莫属了 。

关于东坡肉 , 据说是起源于苏东坡家乡眉州的美食 , 随着苏东坡外出做官 , 也将这道菜带到了全国各地 。 苏东坡著名的《食猪肉诗》中这样说:黄州好猪肉 , 价贱如粪土 。 富者不肯吃 , 贫者不解煮 。 慢著火 , 少著水 , 火候足时他自美 。 每日起来打一碗 , 饱得自家君莫管 。

虽然这首诗颇有打油意味 , 然而能将食谱写成诗 , 这恐怕只有苏东坡这种既有文采又热爱美食的人才能做到 。 在贬谪黄州的五年间 , 这道美食 , 也许就是心灰意冷的苏东坡为数不多的慰藉之一了 。


宋朝的一场"文字狱",却逼出了千古流芳的书法和美食!

宋朝的一场"文字狱" , 却逼出了千古流芳的书法和美食!// //

▲东坡肉

怎么样?你要不要也来上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东坡肉 , 在这个寒冷的冬夜里 , 让它温暖你孤独的肠胃和灵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