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整形术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中国古代的整形术


中国古代的整形术

中国古代的整形术// //

关于古代之美 , 美在妆容的淡妆浓抹、发饰发型的多样化以及衣着 。 其实 , 除了这些外在的装装点点之外 , 古代人们也从人体本身出发 , 做了一些后天修饰的努力 ,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整形术 。

汉代以前的穿孔吊环术

中国有句古语:身体发肤 , 受之父母 。 不敢毁伤 , 孝至始也 。 可自从有了整形术 , 人们便走上了一条通过改变自己的形体而变美的不归路……其实 , 早在汉代 , 民间就有了以审美为目的的穿耳孔、戴耳环习俗 。

最初是腰鼓型的 , 戴法是:从耳垂孔直接横插进去 , 露其两端在耳外 , 以此为美 。 直到现在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这种习俗 。

唐代的人工酒窝

唐代诗人徐陵 《玉台新咏序》中有 “北地胭脂 , 偏开两靥” 。 “靥”即“酒窝” , 就是以某种化妆品在嘴角处加两小点胭脂 , 取“两颊点妆靥”之意 , 仿若“酒窝”一般 。

但在中医书中对“靥”又有类似“痘痕”之解 , 在《普济方》和《卫生易简方》等医药书籍中还有许多“治靥方”的记载 。

当然 , 无论“靥”字作何种解释 , 都说明了其作为整形美容术的一种手法 , 在唐代已经被采用 。

南宋的义眼术

义眼术最早起源于唐代 。 宋朝钱俨在《吴越备史》中载:“木睛 , 莫知何木 , 置目中无所碍 , 视之如真睛矣 。 ”由此可见 , 当时已具备安装义眼的技术 , 且制造的目睛也具有高度仿真的效果 。 在南宋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

据载 , 当时已有装假眼的技术 。 据元代陶宗仪撰《南村辍耕录》记载:宋时 , “杭州张存 , 幼患一目 , 时称张瞎子 , 忽遇巧匠 , 为之安一磁眼障蔽于上 , 人皆不能辨其伪” 。 由此可见 , 南宋时期的义眼术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 。

北宋的面部磨削术

据北宋《圣济总录》记载了用玉磨治疗面部瘢痕的事例 , 在之后的一些医著中都有类似的记录 。

相传北宋真宗皇帝的爱妃 , 德妃早先就是因为略微肿胖的面部而失宠 , 被真宗皇帝认为其缺乏美感 。

后来在一位江湖名医的帮助下 , 德妃变成了面部磨削术的直接受益者 。 经过名医对德妃面部稍稍的整形改造 , 脸部竟变得消瘦可人了 。 从此 , 德妃便凭借着姣好的身段和整形后的消瘦面部赢得了真宗皇帝的喜爱 。

元代的鼻梁修补术

鼻梁整形是现代鼻部整形中很重要的部分 。 鼻梁整形常用于鼻梁肥大、圆钝、低平 , 鼻梁过高、鹰钩鼻、鼻梁隐裂等症状 , 在鼻部整形中 , 鼻梁整形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整个手术的成功 。

戴良《九灵山房集》有载:“闽夫长陈君 , 临阵为刀砟其面 , 疮已愈 , 而脊和鼻不能合 , 肌肉尽热腐 , 甚恶 , 乃拜项颜章(元代名医)求治 , 项命壮士按其面 , 施洽以法 , 即面赤如盘 , 左右贺曰"复效也" 。 大致意思是说 , 有一个战士在战场上被刀毁了面部 , 伤口已经愈合了 , 但是鼻梁是歪的 , 非常可怕 。 便去拜访了元代名医项颜章 , 项医生便找了几位壮士固定他的头部 , 利用鼻梁修补术修复了他的鼻梁 。 周围的人都称赞其医术高明 。

清代的缺唇修复

清代顾世澄在《疡医大全》便有对兔唇修补的详细记载:“整修缺唇 , 先将麻药涂缺唇上 , 以一锋刀刺唇缺处皮 , 即以绣花针穿丝线定住二边皮 , 然后擦上调血之药 , 三五日内不可哭泣与大笑 , 又怕感冒咳嗽 , 每日只吃稀粥 , 肌肉生满 , 去其丝线 , 即合一唇矣 。 ”可见 , 清代时的美容整形技术已有相当的发展 。

因此 , 康熙二十七年 , 琉球国曾派魏士哲医生西渡中国福州 , 向当地名医黄金发学习唇裂修补术 。

看来 , 整形术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 而在距今千百年前的古代早已经有一定基础了 。 据记载 , 国内外的人体美容整形术最初都是从耳环、鼻环、文身和人造瘢图案等形体装饰开始的 。

据《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