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同样的选择,徐晃的做法与吕布有何不同,一番话道出本质差异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面对同样的选择 , 徐晃的做法与吕布有何不同 , 一番话道出本质差异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 , 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 发生在曹操将汉献帝迁至许昌期间 , 相关人物分别为徐晃和满宠 。 原文如下:


面对同样的选择,徐晃的做法与吕布有何不同,一番话道出本质差异

面对同样的选择 , 徐晃的做法与吕布有何不同 , 一番话道出本质差异// //

是夜满宠扮作小卒 , 混入彼军队中 , 偷至徐晃帐前 , 只见晃秉烛被甲而坐 。 宠突至其前 , 揖曰:“故人别来无恙乎!”徐晃惊起 , 熟视之曰:“子非山阳满伯宁耶!何以至此?”宠曰:“某现为曹将军从事 。 今日于阵前得见故人 , 欲进一言 , 故特冒死而来 。 ”晃乃延之坐 , 问其来意 。 宠曰:“公之勇略 , 世所罕有 , 奈何屈身于杨、韩之徒?曹将军当世英雄 , 其好贤礼士 , 天下所知也;今日阵前 , 见公之勇 , 十分敬爱 , 故不忍以健将决死战 , 特遣宠来奉邀 。 公何不弃暗投明 , 共成大业?”


面对同样的选择,徐晃的做法与吕布有何不同,一番话道出本质差异

面对同样的选择 , 徐晃的做法与吕布有何不同 , 一番话道出本质差异// //

晃沈吟良久 , 乃喟然叹曰:“吾固知奉、暹非立业之人 , 奈从之久矣 , 不忍相舍 。 ”宠曰:“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 , 贤臣择主而事 。 遇可事之主 , 而交臂失之 , 非丈夫也 。 ”晃起谢曰:“愿从公言 。 ”宠曰:“何不就杀奉、暹而去 , 以为进见之礼?”晃曰:“以臣弑主 , 大不义也 。 吾决不为 。 ”宠曰:“公真义士也!”晃遂引帐下数十骑 , 连夜同满宠来投曹操 。


面对同样的选择,徐晃的做法与吕布有何不同,一番话道出本质差异

面对同样的选择 , 徐晃的做法与吕布有何不同 , 一番话道出本质差异// //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 , 为了实现控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 , 曹操将汉献帝及文武百官牵制许昌 。 途中 , 杨奉出兵拦截 , 其部将徐晃表现出色 , 引发曹操的爱才之心 。 于是 , 曹操派满宠来到徐晃营中劝降 。 最终 , 徐晃背弃了故主杨奉 , 转而投靠了曹操 。


面对同样的选择,徐晃的做法与吕布有何不同,一番话道出本质差异

面对同样的选择 , 徐晃的做法与吕布有何不同 , 一番话道出本质差异// //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 , 便是满宠在劝说徐晃时所说的“良禽择木” , 意为贤者择主而事 。 这句成语的最找出处是《左传·哀公十一年》中的“鸟则择木 , 木岂能择鸟 。 ”


面对同样的选择,徐晃的做法与吕布有何不同,一番话道出本质差异

面对同样的选择 , 徐晃的做法与吕布有何不同 , 一番话道出本质差异// //

徐晃背弃故主杨奉转而投靠曹操 , 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 , 但过程却与满宠无关 。 据《三国志·徐晃传》记载:“李傕、郭汜之乱长安也 , 晃说奉 , 令与天子还洛阳 , 奉从其计 。 天子渡河至安邑 , 封晃都亭侯 。 及到洛阳 , 韩暹、董承日争斗 , 晃说奉令归太祖;奉欲从之 , 后悔 。 太祖讨奉于梁 , 晃遂归太祖 。 ”从这段记载可知 , 徐晃投靠曹操是主动为之 , 并非满宠的劝降 。


面对同样的选择,徐晃的做法与吕布有何不同,一番话道出本质差异

面对同样的选择 , 徐晃的做法与吕布有何不同 , 一番话道出本质差异// //

小说作者为何将历史上徐晃的主动归顺变成小说中的满宠劝降呢?笔者愚见主要目的有两个 , 一是表现徐晃的人物性格 , 二是有意将徐晃与吕布进行比较 。 为此 , 作者还在这一情节中特意用上了小说中李肃劝说吕布同样的这句“良禽择木”的成语 。 二人最终的结果虽然一样 , 都背弃了旧主而另投新主 , 但吕布的表态是“吾欲杀丁原 , 引军归董卓” , 徐晃则是“以臣弑主 , 大不义也 。 吾决不为 。 ”从这两个情节的对比也能看出作者塑造人物的精妙之处 。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