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湮灭的冤句故城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菏泽:湮灭的冤句故城

冤句 , 亦作宛朐、冤朐、宛句、宛亭 , 故城在今山东省菏泽市西南 , 是菏泽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


菏泽:湮灭的冤句故城

菏泽:湮灭的冤句故城// //

考古

2007年 , 菏泽市考古勘探 , 冤句故城在菏泽市牡丹区西南四十里 , 冤句故城东门瓮城墙347米 , 外廓234米 , 东城门尚高出地表3.3米 , 地下6米方至城基 , 考古专家一致认为就是汉、魏、晋、唐、宋之冤句故城 。

2007年6月 , 菏泽市、牡丹区两级文物部门对牡丹区马岭岗镇龙王庙行政村一段废城遗址进行了勘探 , 在饿虎牢村东三百米处 , 有南北相距十米的古遗址两座 , 初定为夯土筑成 。 发现汉瓦及陶器残片若干 。


菏泽:湮灭的冤句故城

菏泽:湮灭的冤句故城// //

宛朐故城一期效果图

经初步勘探 , 北遗址高3.44米 , 南北长十三米 , 中宽5米;南遗址高3.2米 , 南北长8米 , 东西宽与北遗址相同 。 两遗址地表下东西两边各有九米见方夯土 , 深浅未探;两遗址 中间地下3-4米均为路地 , 为古人行路通道无疑 。 北遗址夯土墙往西北45度延 伸达234米 , 深达3米处尚见夯土 , 再探 , 工具不及 。 南遗址夯土墙往西南探 243米 , 均为夯土 , 浅处距地表40公分 , 深处离地表深达2米才见夯土 。 在离南遗址200米处 , 巧有一条东西走向、深达2米的新开水沟 , 正巧截穿该夯土墙 。 经勘探测量 , 此处夯土墙顶离地表1米 , 宽6米 。 从地表算起 , 深5.4米仍见夯 土 , 东西底宽14.5米仍见夯土 。 具初步测算 , 该夯土墙高约9米左右 , 顶宽3 米 , 底宽15米 。 大家分析研究认为 , 此遗址应是一古城之东门 。

后又在遗址东北160米处龙王庙东墙外发现夯土墙 。 经勘探 , 该墙呈东南、西北走向 , 初探为长153米 , 与北遗址往西北延伸之城墙为等距夯筑 。 龙王庙东墙南端地下 20公分即见夯土 , 北墙西北地下1.5米又见夯土 。 经勘探该墙高约7-8米 , 顶宽2.5米-3米 , 底宽12-14米 , 应为冤句城之外廓 。

古城遗址符合唐、宋文献 , 又与《水经注》中关于冤句城在济阳东 , 与戎城(今曹县桃源镇长冈庙遗址)为南北的记载相符 。 清乾隆二十一年《曹州府志》云:冤句故城在州(曹州)西南四十里 。 今龙王庙村距菏泽城西南四十里许 。 该废城遗址被考古专家一致认为就是汉、魏、晋、唐、宋之冤句故城 。


菏泽:湮灭的冤句故城

菏泽:湮灭的冤句故城// //

人口

《太平 寰宇记》载:唐开元时 , 曹州有七万四千三百户 , 宋初曹州之济阴、冤句、乘氏、 南华四县有一万九千三十六户 , 客户七千五百九十八 。 《元丰九域志》载:曹州 辖济阴、冤句、乘氏、南华、定陶五县 , 有户四万二千三百五十八 , 客二万二百五十二 。 ”其中乘氏为“紧” , 南华、定陶为“上”县 , 即三县共有一、二万余 人 。 济阴 , 冤句皆为“望”县 , 其户应在二到三万 , 人口应在七、八万之众 。


菏泽:湮灭的冤句故城

菏泽:湮灭的冤句故城// //

疆域

冤句县的疆域比较广阔 。 北界是濮水 。 《水经注》:濮水自濮阳南东流 , 过离狐县(牡丹区李庄集村)南五里 。 濮水从今东明城北东流 , 过离狐南至庄子钓鱼台北 , 再东流汇句水、祢沟 , 再东流汇 济水大野可见濮水正是冤句县北界 。

西境至东明县长兴集 。 《括地志》说 , 文台在曹州冤句县西六十五里 , 《旧 唐书·地理志》曹州冤句县条下载: “汉县 。 武德四年 , 分县西界置济阳县 , 属 杞州 。 贞观元年 , 废济阳并入冤句 。 ”由此可见 , 冤句县西南界至少在东明县的 马头镇至三春集(武父城) , 以至辖河南兰考县的东、北部一带 。

南界是济水 , 济水在五代以后称广济河 。 据《水经注》 , 冤句县城位於济水 之阳 。 济水由河南荥阳出黄河东流 , 过封丘、武父(三春)、济阳、冤句县南 , 又东过戎州(曹县桃源镇常冈集)北、安陵(魏冉冢)南、陶丘北 , 东北流入菏 泽 。 济水是济阴县与冤句县的自然分界线 。

东界为祢沟 。 祢沟 , 又名冤水 , 由今曹县长冈集北出济水(菏水、广济河) , 过牡丹区大黄集、王浩屯、菏泽城西、吴店镇、白虎集 , 呈南北一线 , 为冤句县 东界 。 《元丰九域志·曹州》下载: “望 , 冤句 。 [曹]州西三十五里 , 四乡 。 有 菏水 , 祢沟 , 北济沟 。 ”

如上分析 , 冤句县境内相当於今东明县大部和牡丹区西部 , 勘称大县 。 难怪 历史文化文献对冤句县如此重视 。


菏泽:湮灭的冤句故城

菏泽:湮灭的冤句故城// //

湮灭

《说文》解 , “冤曲者 , 句曲也 。 ”“冤句”即弯曲之意 。 段玉载说:“凡地名用句字皆谓山川纡曲” 。 春秋战国时期 , 这里没有高山大川 , 当为河道弯曲 。 根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的标准 , 冤句故城正处在济水由西南往东北流的转弯处 , 当是由此水势而名 。 在古济水流域 , 至今仍有魏湾、张湾、杨湾、孙湾、谷湾等村庄 , 全是因水曲而名 。

故陶城、济阴城、曹州城、冤句城都座落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 , 黄河曾赐与这些古城以繁荣 。 汉代以后 , 黄河颇繁决口泛滥 。 史书记载 , 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 , 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93次 , 其中较大的改道26次 , 大的改道7次 。 第12次和第14次改道都发生在今菏泽市境内 。 从西汉至清朝约2000年间 , 黄河在今菏泽市境内决口124次 , 平均每16年遭一次水患 。 由于黄河上游植被严重破坏 , 黄河泛滥使大量泥沙淤积于河道 , 河床逐年增高 , 河槽逐年变浅 , 每逢汛期黄河决口 , 便造成黄河改道 , 黄河改道哪里 , 就把哪里的内河水系打乱 , 淤垫一些河道和湖泊 , 冲刷出一些新的河道、济水、濮水是黄河的支津 。 《读史方舆纪要》说 , 曹州为“四达之冲 , ……河济有难 , 曹辄先受之诛” 。 黄河的一次次决口泛滥 , 无情地把这些河道、湖泊垫平 , 把曹州、冤句、定陶等繁华城邑和村庄埋在地下 。

综合整理自:掌上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