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之战:春秋时期的最后一战,决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晋阳之战:春秋时期的最后一战 , 决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阶段 , 公元前376年 , 韩、赵、魏废晋静公 , 迁于端氏(今晋城市沁水县) 。 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 。 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 。 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 , 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 对于魏国、赵国、韩国这三个诸侯国 , 瓜分晋国的事件被称为“三家分晋” 。 在三家分晋后 , 魏国、赵国、韩国和秦国、齐国、楚国、燕国并称为战国七雄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三家分晋之前 , 晋国存在韩、赵、魏、智这四大卿大夫家族 。 只不过后来的一场大战 , 导致智氏被消灭 , 这才直接造成了三家分晋的结果 。


晋阳之战:春秋时期的最后一战,决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晋阳之战:春秋时期的最后一战 , 决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

首先 , 这场决定战国七雄格局的战争 , 就是“晋阳之战” , 也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场大战 。 春秋末期 , 晋国的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四卿在内部兼并之战中消灭中行氏和范氏 , 掌握了晋国大权 。 在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四卿中 , 势力最大的就是智氏 。 在春秋末期 , 晋国因为和楚国的长期争霸 , 所以在实力上受到不小地损耗 , 促使吴国和越国相继称霸中原 。 为了重振晋国的霸业 , 智伯(即智瑶)表示要增强晋国国君实力 。 在此基础上 , 智伯率先将智氏一个万户城邑先给晋国君主 , 并且要求赵氏、韩氏、魏氏三家也献出一万户之邑 。


晋阳之战:春秋时期的最后一战,决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晋阳之战:春秋时期的最后一战 , 决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

对此 , 韩康子、魏桓子迫于智伯的强大势力 , 选择向晋国君主献出一万户之邑 。 但是 , 赵氏所在的赵襄子拒绝献出城邑 , 因为他明白献上的一万户之邑 , 很大可能是落入到智伯的口袋中了 。 面对不服从命令的赵襄子 , 智伯联合韩、魏两家一起攻打赵襄子 。 在以一敌三的形势下 , 赵襄子自然不是智伯等人的对手 。 在战败之后 , 赵襄子只能逃到晋阳防守 。 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晋阳 , 故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 。 因为晋阳的城墙比较坚固 , 加上城中粮草等物资不叫充足 , 促使赵襄子得以坚守下来 。


晋阳之战:春秋时期的最后一战,决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晋阳之战:春秋时期的最后一战 , 决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

在晋阳之战中 , 智伯率联军到晋阳后 , 即发动强攻 。 赵军依托城墙工事 , 坚守三月 , 联军始终未能攻克 。 在普通的进攻难以攻破晋阳城后 , 智伯决开汾水灌淹晋阳城 , 也即希望用水攻的手段来攻破这座城池 。 不过 , 赵襄子因为晋阳城深得人心 , 所以坚守了三年之久 。 由此 , 对于晋阳之战来说 , 对于晋国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消耗 。 在春秋战国时期 , 历时三年的战争只有长平之战等寥寥几场 。 到了公元前453年前后 , 赵襄子所在的晋阳也快要支撑不住了 。 为此 , 赵襄子决定分化瓦解智伯、韩康子、魏桓子的关系 。


晋阳之战:春秋时期的最后一战,决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晋阳之战:春秋时期的最后一战 , 决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

最后 , 针对韩康子、魏桓子 , 赵襄子派人传达“唇亡齿寒”的道理 , 也即智伯消灭了赵氏后 , 一定也不会放过你们韩氏、魏氏的 。 于是 , 韩康子、魏桓子决定背叛智伯 , 突然决堤放水反灌智军 。 在里应外合之下 , 智伯兵败身亡 , 包括智伯所在的家族也遭到了覆灭 。 在此基础上 , 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不仅瓜分了智氏所在的疆域 , 还进一步瓜分了晋国君主的国土 。 也即在晋阳之战后 , 晋国公室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 魏国、韩国、赵国正式成为诸侯 , 无疑是时间早晚的事情了 。 总的来说 , 晋阳之战作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场大战 , 直接导致了三家分晋 , 并且决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 因为如果是智伯胜利的话 , 可能结果就是智氏取代晋国 , 如同田氏代齐一样了 。

文/情怀历史

更多内容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情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