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末云南丽江,彼时的古城生活


八十年代末云南丽江,彼时的古城生活

八十年代末云南丽江 , 彼时的古城生活// //

中国的纳西族(拥有自己的象形文字)主要分布在丽江 , 人口约为23万 。 还有彝族 , 傈僳族 , 花傈僳等民族 。


八十年代末云南丽江,彼时的古城生活

八十年代末云南丽江 , 彼时的古城生活// //

丽江 , 云南省地级市 , 位于云南省西北部 , 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 , 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 , 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 , 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 , 距昆明市527公里 。


八十年代末云南丽江,彼时的古城生活

八十年代末云南丽江 , 彼时的古城生活// //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 , 又名大研镇 , 坐落在丽江坝中部 , 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 , 地处云贵高原 , 面积为7.279平方公里 。 “丽江”一名 , 始于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置行政区丽江路 。


八十年代末云南丽江,彼时的古城生活

八十年代末云南丽江 , 彼时的古城生活// //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 , 设丽江军民府 , 仍由木氏任世袭知府;雍正元年(1723年) , 朝廷在丽江实行“改士归流” , 改由朝廷委派流官任知府 , 降木氏为土通判;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 置丽江县 。


八十年代末云南丽江,彼时的古城生活

八十年代末云南丽江 , 彼时的古城生活// //

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是纳西族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的集中体现 。 它在纳西族原始的井干式本楞房形式基础上吸收、融汇了汉、白、藏等民族建筑的一些优点而形成 , 在布局形式、建筑艺术等方面部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 。


八十年代末云南丽江,彼时的古城生活

八十年代末云南丽江 , 彼时的古城生活// //

丽江古城中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的民居建筑 , 多外为土木结构的“三坊一照壁 , 四合五天井 , 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 , 既讲究结构布局 , 又追求雕绘装饰 , 外拙内秀 , 玲珑精巧 , 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 。


八十年代末云南丽江,彼时的古城生活

八十年代末云南丽江 , 彼时的古城生活// //

古城民居的庭院采用鹅卵石、五花石等为原料铺装 , 图案根据庭院大小或房主喜好而定 , 内容涉及花乌鱼虫、八赴阴阳、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 , 手法古朴 , 布局严谨 。 占地大、院落多的宅院 , 普遍由两坊一照壁、花台、水池等构成 。


八十年代末云南丽江,彼时的古城生活

八十年代末云南丽江 , 彼时的古城生活// //

1996年2月3日19时14分18秒 , 丽江地区发生7.0级地震 , 造成严重破坏和损失 。 主震发生后又发生余震2529次 , 最大的一次为6级 。 地震波及范围相当大 。 丽江、鹤庆、中甸、剑川、洱源等地建筑物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


八十年代末云南丽江,彼时的古城生活

八十年代末云南丽江 , 彼时的古城生活// //

丽江市城区及附近地区约20%的房屋倒塌 。 受灾乡镇51个 , 受灾人口达107.5万 , 重灾民有30多万 。 人员伤亡人数为17221人 , 其中309人丧生 , 3925人重伤 , 房屋倒塌35万多间 , 损坏60.9万多间 , 粮食损失3000多万公斤 。


八十年代末云南丽江,彼时的古城生活

八十年代末云南丽江 , 彼时的古城生活// //

据有关资料 , “2.3”丽江大地震 , 国内外的捐资总数折合人民币3.5亿元 , 其中香港社会捐资折合人民币2.216亿元 , 占了国内外捐资总数的63.3% 。 【八十年代末的丽江 。 摄影: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