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赴日参展引起争议

1月16-2月24日 , “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的特展在日本东京举行 , 其中有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馆的四件展品 , 包括颜真卿《祭侄文稿》、怀素的《千金帖》《自述帖》及褚遂良摹本《兰亭序》 , 均为拥有千年历史的稀世珍品 。 台北博物院此举外借行为也引起了海峡两岸各界的广泛讨论 。


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赴日参展引起争议

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赴日参展引起争议 // //

由于书画文物藏品的本身脆弱性 , 极容易受到光线、湿度、气温、空气、微生物等外界因素的损伤 , 像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西晋书法作品《平复帖》 , 以及黄庭坚《诸上座》卷和米芾《苕溪诗》等 , 都被明文禁止出国(境)参展 。

而台北故宫博物院从1984年就将70件国宝级藏品作为限展品 , 其中包括本次赴日参展的《祭侄文稿》和《自述帖》 , 台北故宫博物馆规定限展品的展出必须在42天内 , 而且之后要“休息”三年闭关 , 以减少长时间曝光展出带来的对文物各方面损伤 , 最近的一次在台湾展出还是在2008年的“晋唐书法展” 。

鉴于很多文物书画受到强光、气温等外界因素的不可逆损伤的事件历历在目 , 所以每一次的开馆展出都是显得极为珍稀 , 就连在这些文物藏地——台北故宫博物院 , 平时都难得一窥 。 所以 , 本“国宝级”的字画藏品赴日展出引起了两岸强烈的舆论关注 。


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赴日参展引起争议

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赴日参展引起争议 // //

那么本次舆论讨论的主角《祭侄文稿》作为中国书画的瑰宝 , 到底有怎样的故事 , 又为何被冠以“天下第二行书”这样的头衔呢?其实鉴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下落不明并未面世 , 《兰亭序》相传成为了唐太宗的陪葬品 , 所以现存的面世藏品中《祭侄文稿》可谓现任“天下第一行书” , 流传千古保存至今的珍贵名作 , 为何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这还要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说起 。

《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鼎峰制作 , 他以楷书见长 , 其实也是一位行书大家 。 《祭侄文稿》的创作距今已有1200多年 , 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 与东晋时期王羲之《兰亭序》和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被后人称作“天下三大行书” , 也被称作“天下第二行书” 。

《祭侄文稿》创作于安史之乱后 , 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 由于“安史之乱” , 唐王朝多地纷争四起 , 河北多地爆发战争叛乱 , 当时颜真卿守卫平原君 , 和在常山郡任职的表兄颜杲卿遥相呼应 , 互为支持 。 为双方军政联络 , 颜真卿的侄子颜季明在两郡之间通信 。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 , 叛军史思明攻陷常山 , 颜季明被叛军斩首 , 颜杲卿也遭安禄山残忍杀害 , 《旧唐书》记载“(安禄山)令缚于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 , 节解之 , 比至气绝 , 大骂不息” 。 安史之乱中 , 颜氏一门满门忠烈 。 有30余口被害 。


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赴日参展引起争议

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赴日参展引起争议 // //

事发两年后 , 颜真卿见有机会派人去河北寻找兄弟和侄子的尸骨 , 然而只寻到颜季明的头骨和颜杲卿的部门尸骨 , 于是怀着无比的悲痛的心情 , 写下了迟到两年的祭文《祭侄文稿》 。

全文以叙述侄子颜季明生平开始 , 节奏缓慢清淡 , 笔锋内含 , 力透纸外 , 其线条的质性遒劲而舒和 。 转入正文后 , 祭文笔锋开始随着情绪变化 , “贼臣不救 , 孤城围逼 , 父陷子死 , 巢倾卵覆 。 ”通篇作品 , 颜真卿在“父陷子死”四个字笔墨最重 , 俯仰变化之大显而易见 , 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正应和了颜真卿内心的悲壮心理 , 在书写时情绪放任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必然原因 。 这在前人行书书作中是很少见到的 。

“携尔首榇 , 及兹同还 。 抚念摧切 , 震悼心颜 。 ”他写到亡侄的“首榇”(放头骨的棺)在三年后才被收得归葬 , 短短几行里改了又改 , “呜呼哀哉” , 都是用草书连写 。


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赴日参展引起争议

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赴日参展引起争议 // //

此外 , 从《祭侄文稿》中多处用渴笔修改的迹象表明:颜真卿在写这篇草稿时情绪激动 , 思如泉涌 , 手不能追 , 非快速行笔不足以表达其激愤之情 , 且无暇注意墨色的变化 , 虽笔中无墨仍然继续书写 。 然而这些干枯的笔墨 , 却给人以苍劲老辣的感觉 , 与浓重的笔墨形成对比 , 使作品具有枯、润、浓、淡、虚、实的变化 , 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召力 。

行文最后 , 他告慰亡侄“再等一个好的日子 , 再选择一块好的墓地埋葬你 , 你的灵魂如果还能知道这一切 , 请不要埋怨在这里长久做客 。 ”文字如江河一般倾泻而下 。

后世宋代《宣和书谱》评价:“鲁公平生大气凛然 , 惟其忠贯日月 , 识高天下 , 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 , 特立而兼括 。 忠臣烈士 , 道德君子 , 端严尊重 , 使人畏而爱之 。 ”


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赴日参展引起争议

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赴日参展引起争议 // //

颜真卿去世后 , 《祭侄文稿》成为中国历代书法家、收藏家争相收藏的珍品 。 《祭侄文稿》曾被北宋内府收藏 , 元朝人张晏、鲜于枢 , 明朝人吴廷 , 清朝人徐乾学、王鸿绪也先后收藏过 。 后来 , 《祭侄文稿》被送入清宫 , 珍藏在内府里 。 《祭侄文稿》上面钤满了中国历代收藏家的收藏印章和题写的跋文 , 是一件传承有序的颜真卿真墨宝 。 1949年初 , 《祭侄文稿》和北京故宫众多的珍贵文物一起 , 被国民党政府带到了中国台湾 , 至今一直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书法之创作 , 直抒胸臆是第一难事 。 《祭侄文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坦白真率 , 是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激情之下不计工拙 , 无拘无束 , 随心所欲进行创作的典范 , 是经过长期探索而在这非常的一瞬间产生创变突破的实例 。 其个性之鲜明 , 形式之独异 , 均开历史之先河 , 是书法创作述心表情的典型 , 体现出艺术家无与伦比的魄力和胸怀 , 也对后世书法创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由此看来 , 《祭侄文稿》无愧于“天下第二行书” , 而《祭侄文稿》的落款“子孙保之” , 也从另外一层意义上给与中华儿女一份责任担当 , 希望中国优秀的文物古迹都能妥善保管 , 真正成为一份代代相传的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