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都无能为力的战局,赵括早知长平一战胜算不大

纸上谈兵的赵军虽然前面坐等援军消耗了时间 , 但是赵军没有粮食了还在一直突围 。 赵国就是托不起了才会换赵括上 , 秦国就是不想拖了才会换白起上 。 如果不是当时秦国高层也是秦昭襄王和范睢这样的猪队友(赵国高层更烂)如果当时白起身后是宣太后和魏冉 , 赵国当年可灭秦 。 有亡国之危赵括的无能肯定是要负责任的(当然锅不能扣军事主帅一个人头上) 。 这在兵法上叫“能而示之不能” , 故意对外假称秦军也受到很大损失 , 跟赵国基本上一样惨 , 降低其余五国对秦军的防备心理 , 防止六国合纵 。


廉颇都无能为力的战局,赵括早知长平一战胜算不大

廉颇都无能为力的战局 , 赵括早知长平一战胜算不大// //

其实40万这个数目我觉得就很奇怪 , 首先你要包围40万人 , 怎么也得有80万+的人 , 第二 , 人类历史上下一场如此大规模的歼灭战已经是二战时期了(德国苏联60万) , 然后咱们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规模差不多的一场战争 。


廉颇都无能为力的战局,赵括早知长平一战胜算不大

廉颇都无能为力的战局 , 赵括早知长平一战胜算不大// //

包围赵军四十万 , 秦军只需要二十万左右的兵力就能做到 。 据点是在要道、险处设立的 , 而赵军被引诱到山林之间 , 导致赵军空有四十万 , 却无法施展开来 , 在最前面攻击的只有万人左右 , 后面39万人只能看戏 。 还有 , 二战时期已经不注重兵员数量 , 而是注重工厂、武器和战略物资 , 比如兵工厂、坦克、飞机、机关枪、石油储备等 , 美国甚至还有在当时属于逆天资源的青霉素、原子弹、福特工厂 。


廉颇都无能为力的战局,赵括早知长平一战胜算不大

廉颇都无能为力的战局 , 赵括早知长平一战胜算不大// //

我只是想说历史很容易会放大 , 然后拿造纸来举例这一类的发明一定会是经过了很多代的工匠一点点改良起来的 。 以成败论英雄 , 是人类的通病 。 战国四将里杀神是当之无愧的 , 其他三位在战争中杀的人加起来比不上他一个 。 廉颇和李牧有各自的功绩 , 但被后世过分拔高了 , 有一个叫《老沈一说》的节目 , 在优酷上有关于长平战的几个视频 , 分析得非常引人深思 , 还有什么围魏救赵等 。


廉颇都无能为力的战局,赵括早知长平一战胜算不大

廉颇都无能为力的战局 , 赵括早知长平一战胜算不大// //

历史很容易会走向极端让某个人来背锅(比如赵括)或者让某个人接受所有的掌声(比如蔡伦的造纸 , 这绝对是经过非常多的工匠一点点积累才最终完善起来的 , 蔡伦可能是名气较大并且被记录了下来 , 其他更多默默无闻的付出者应该得到的称赞全部给到了一个人身上 。 又比如诸葛亮的馒头) , 这就是历史 。


廉颇都无能为力的战局,赵括早知长平一战胜算不大

廉颇都无能为力的战局 , 赵括早知长平一战胜算不大// //

可以先想一想是什么时候开始 , 纸被大面积使用 , 然后就知道\"纸上谈兵\"这个词是什么时候才有的 , 赵括肯定没有那么菜的 , 但是很诡异的是:这个当事人在历史上却是一个哑巴 , 一句话都没能留下 , 全是其他人(比如有如神预言)在说 , 长平之战前半场的廉颇一直在打败战(已经丢了好几块地方了) , 才不是什么采取守势坚守不败之类的 , 而且这时候面对的还不是杀神 , 在这种情况下才换的赵括.赵括的决策 , 也都符合当时的最佳选择 , 只可惜运气太背 , 面对的是杀神 。 而且事后杀神回去跟秦王说起也说这场战赢得太不容易了 。


廉颇都无能为力的战局,赵括早知长平一战胜算不大

廉颇都无能为力的战局 , 赵括早知长平一战胜算不大// //

《吕氏春秋》和《战国策》提到 , 秦在此战尤其是后半段的伤亡有相当的毁灭性 , 如果这时候几个国家合攻 , 秦必亡 。 都是堵国运的战 , 赵干不过秦 , 赵括也不如杀神 , 《战国策》中说长平之战赵要挽回败局只能通过外援 , 但不管怎么说 , 赵括的确也没有书上说的那么不堪 , 拿东汉的实物造出一个成语安在一个战国人身上 , 当事人连嘴都没张一下 。 自由散漫的逃跑 , 肯定不会牺牲这么多人 , 但是是奔着输的目的去的 。 赵括去了就想扳回来赢一局的 。 所以才决战 。 不过以廉颇都无能为力的战局 , 指望新手去扳回 , 其实此战胜算不大 ,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 赌国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