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花器的选择与使用

但凡插制鲜花 , 首先需要选择花器 。 古人将花器称为花之金屋或精舍 , 花器要与所插鲜花精当匹配 , 完美相融 , 方有花艺的独到之美 。 一般春、冬两季用铜器 , 秋、夏两季用瓷器 , 这是依据时节变化而选择 。


古代花器的选择与使用

古代花器的选择与使用// //

厅堂广厦适宜用大尺寸的花瓶 , 书房适宜用小一些的花瓶 , 这是依据场所的不同而选择 。 堂厦宜大 , 这是因堂供之花和日常居室插花大为不同 。 “堂供”是一种特殊的插花形式 , 通常是在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节庆时 , 于华堂广厦之处所放置的瓶花 , 因具有象征性和礼仪功能 , 故而插花风格典雅隆重、富丽堂皇 , 花器自然也要用贵重大气的瓶器 , 方为相衬 。 堂供的风俗在宋代已盛行 , 明、清两代 , 堂供更为流行 , 且花材使用繁多 , 构图丰富 , 呈现出富贵繁盛的景象 。

花瓶的材质上 , 崇尚瓷器、铜器而鄙薄金器、银器 , 因为前者更显清雅 。 忌讳花瓶上有环耳 , 忌讳将花瓶成对摆放 , 因为那样让人联想到祭祀的神庙 。 瓶器的开口要小而底座要厚重 , 因为这样方能放置安稳 , 聚气不泄 。


古代花器的选择与使用

古代花器的选择与使用// //

花器以质地而论 , 有铜、陶、瓷、金、银、竹、木等材质 。 明代士大夫阶层崇尚清雅之美 , 江南一带尤其如此 , 故而花瓶以瓷器、铜器为时尚 , 而忌讳用金器、银器 。 试想一枝粲然绽放的红梅 , 或一束暗香涌动的白菊 , 若插在铜瓶中 , 便有古雅厚重之内蕴;插在瓷瓶中 , 亦见轻灵高洁之意趣 。 若插在黄灿灿的金瓶里 , 便庸俗不堪 , 插在银瓶、锡瓶里 , 更是不伦不类 , 花与瓶两不相称 。

瓷器一贯是插花的首选 。 单以瓷瓶的造型而言 , 有梅瓶、如意瓶、长颈瓶、葫芦瓶、双耳瓶等 , 但插花而论 , 适合插花的 , 应当是口小足厚、放置安稳的瓶器 。 这种择瓶的偏好 , 也影响到了当时的瓷业中心景德镇 , 晚明时流行的青花筒瓶 , 便是适合插花的瓶器 。 筒瓶开口小 , 重心低 , 插花后放置安稳 。 “堂厦宜大 , 书室宜小” , 在华堂之中 , 以大瓶来插花 , 多是插牡丹 , 显得华丽大气 。 居室中的插花 , 则以小巧灵动为旨意 , 如折取一束淡雅栀子花 , 或几枝馨香的桂花 , 插入瓶中 , 满室清芬 , 令人见之忘俗 , 居室的整体格调便显出高洁素雅 。


古代花器的选择与使用

古代花器的选择与使用// //

以铜瓶插花 , 在崇尚“博古”的明代 , 极为常见 , 为文人所钟爱 。 晚明的画家陈洪绶喜画瓶花 , 尤其善画铜瓶插花的图景 。 铜瓶是陈洪绶最喜欢的绘画题材之一 , 他喜用硕大的古铜瓶插荷花 , 如《品茶图》中 , 两位幽居高士 , 相对而坐 , 似为一主一客 。 蕉叶铺地 , 主人坐于其上 , 旁置茶炉壶具 。 客人坐一怪石上 , 以一方奇石为琴台 , 身旁还放置一硕大的古铜瓶 , 铜瓶中两株荷花开得正艳 。 此时 , 琴弦歇 , 茶正熟 , 两人手持茶盏 , 四目相视 , 正闻香品啜 , 耳边琴声犹在 , 身后瓶花菡萏清香 。 陈洪绶用富有韵味的古铜锈 , 将铜瓶的古铜质地表现得淋漓尽致 , 画中的铜瓶色泽厚重 , 线条坚实有力 , 一派古朴韵味 , 与幽居高士的气质融合为一体 。


古代花器的选择与使用

古代花器的选择与使用// //

瓶花的摆放忌呆板、对称 , 因明代的瓶花艺术讲究天然性灵之美 , 如袁宏道所说:“夫花之所谓整齐者 , 正以参差不伦 , 意态天然 , 如子瞻之文 , 随意断续 。 ”文人雅士尤其推崇此种自由式插花 , 在他们看来 , 瓶花或舒展灵动、或轻盈妩媚、或古雅厚重 , 都以天然意态为特色 , 不必追求齐整、对称的仪式感 。 若成对整齐摆放 , 那便不是幽居的高士所为 , 而更像是在家庙祠堂拜祭的迂腐老儒了 。 实际上 , 确实也只有祠堂才将花瓶成对摆放 , 显出庄严肃穆之状 。 对于秩序感的厌恶 , 几乎是隐逸者性格中的共性 , 他们若喜欢程式化、仪式感强的东西 , 便不会栖身林泉间 , 过逃避世俗的隐居生活 。 瓶花既然是幽居逸事之一 , 更需独抒性灵 , 不落俗套 。

上古的青铜器为珍贵器物 , 历来为皇宫内府的秘藏 。 其中可以插花的铜器 , 有尊、罍、觚、壶 。 古人原本用来盛酒 , 如今取来插花 , 好像很合适 。 如罍 , 早在西汉时 , 就已成为王公贵胄们竞相争夺的藏品 。


古代花器的选择与使用

古代花器的选择与使用// //

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 , 梁孝王刘武是当时有名的古物收藏家 , 他的藏品中有一件罍 , 被视为至宝 。 刘武死前立下遗嘱:“善保罍樽 , 无得以与人” , 意思是千万不要把罍给外人 。 后来刘武的孙子刘襄继位 , 史称梁平王 , 他的王后得知府库中有一件罍 , 便向刘襄索要 。 刘襄宠溺任王后 , 便不顾祖母的反对 , 强行将罍取出 , 送给王后 。 后有人将梁王与祖母争罍之事告于朝廷 , 汉武帝认为梁王极不孝 , 下令将梁国削去八座城池 , 并将其王后斩首于市 。 这件因罍而起的祸事 , 史称“梁王争罍” 。

既然早在西汉时 , 罍、尊一类的青铜器就已经如此稀有 , 那么 , 明代人能随手拿来贮水插花的 , 多半是仿品 。 当然 , 用真的古器珍品来插花的 , 也不乏其人 。 晚明是一个奇葩迭出的时代 , 一切皆有可能 , 文人幽客的种种逸事 , 往往超乎后人的想象 。


古代花器的选择与使用

古代花器的选择与使用// //

说完器材 , 再来说说花瓶的器型 , 宁可细瘦而不要过于丰满壮硕 , 宁可小一些而不要太大 。 花瓶最高不要超过一尺 , 用六七寸或四五寸的瓶器来插花最好 。 如果花瓶太小 , 则供养的鲜花存活时间不长 。 花器尺寸 , 以瘦、小为佳 , 这依然是自由式插花的风格 。 自由式插花讲究性灵 , 崇尚天然韵味 , 并不追求富丽堂皇 , 故以细小瓶插数枝花已然颇有乐趣 , 所谓“翠叶金花小胆瓶 , 轻拈微嗅不胜情” , 便是此种光景 。

以瓷器来看 , 出自宋代名窑的花瓶 , 大都尺寸较小 , 如哥窑、定窑的胆瓶、弦纹瓶 , 都属此类 , 瓶器细小而瘦 , 如纤弱的美人 , 只能插得数枝小花 。 这一类花器 , 可参考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哥窑青釉弦纹瓶 , 细长颈 , 扁圆腹 , 腹部虽鼓而不显臃肿 , 整体具有纯朴、典雅的艺术效果 , 这正是理想中的花器 。 而明清两代的花器 , 以瓷器而论 , 尺寸逐渐变大 , 器型也趋于丰满壮硕 , 如故宫博物院藏的明嘉靖青花花鸟纹梅瓶 , 还有明嘉靖时的白地素三彩缠枝莲纹瓶 , 显然大大超过了古人设想的最高尺寸 。


古代花器的选择与使用

古代花器的选择与使用// //

张谦德对于花器尺寸的评论 , 可视为明代文人插花的典型言论 。 虽然“堂厦宜大 , 书室宜小” , 堂供之花固然富丽堂皇 , 但文人研究插花 , 往往更重视后者 , 即居室、书斋中的小型插花 。 就书斋而言 , 张谦德认为“瓶宁瘦毋过壮 , 宁小毋过大” , 但选择花器的形制、尺寸 , 需要结合花材来考虑 , 比如牡丹就不适合插在细瘦的小胆瓶里 。 也有人喜用高且壮的花瓶 。 比如老莲陈洪绶 , 他画中的瓶花 , 其花器也不乏壮硕者 , 如《诗酒待琴图》 , 图中老仆抱着的花器 , 虽只露出上部 , 看起来却极为壮硕 。

说到高大壮硕 , 梅瓶并是一种 , 最早开始流行于宋代 , 虽然丰满肥硕 , 且颇为高大 , 并不符合细、瘦的审美标准 , 但是确实插放寒梅的器物 。 其实明代花器的尺寸 , 已然不同于宋代 , 以细、瘦为美的固然有之 , 以壮硕为美的 , 也大有人在 。 只要根据花卉的品种 , 选择合适的花卉摆放 , 且符合个人品味 , 是瘦是肥又有什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