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今晚,甘谷家家户户都要做这事,千万别忘了!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提醒】今晚 , 甘谷家家户户都要做这事 , 千万别忘了!
小年夜
腊月二十三、祭祀灶神吃灶糖
腊八祭祀了农神 , 纪念了佛祖 , 腊月二十三日还要祭灶神 。 喝腊八粥虽然也是“年节” , 但毕竟不是正式的年 。 而这祭灶神就已经算是开始正式过年了 。 它是过年这个盛大节庆的一次预言 , 或者是即将来临的高潮的一个铺垫 。 所以祭灶神 , 吃灶糖被说成过“小年” 。
【提醒】今晚 , 甘谷家家户户都要做这事 , 千万别忘了!// //
灶神爷是“司命”之神 , 主宰老百姓一家人的命运 , 同时又为天地督使 , 负有向玉皇大帝汇报人的罪状的重大使命 , 人们不敢有丝毫怠慢 。 如何使这位握有实权的神灵“上天言好事 , 回来降吉祥” , 给一家人带来好运呢?办法自然是收买 , 巴结、贿赂 。 多用好酒好食使他醉饱上天 , 吃了人家的嘴软 , 自然要说好话 。 多烧冥钱冥币 , 使他见钱眼开 , 拿了人家的手软 , 自然要手下留情 , 不说你的坏话 。 更有简洁省事之法 , 便是用灶糖封住灶神爷的嘴巴 , 干脆使他不能说话 , 想说人的坏话而不能 。
【提醒】今晚 , 甘谷家家户户都要做这事 , 千万别忘了!// //
盘安、金川等乡镇祭灶神 , 用磐安镇东堡产的蕉糖 , 粘性极大 , 一口咬下去 , 牙齿很难再分开 , 最适合粘灶神嘴巴 。
【提醒】今晚 , 甘谷家家户户都要做这事 , 千万别忘了!// //
祭灶时祈求灶君办事 , 总要一番诉说 , 文人墨士可以写成祭灶词 , 乡民村夫便只有随口祈祷 。 男人们嘴巴紧 , 有“回话骨” , 但嘴里不轻易说长道短 , 所以祭灶是男人的专利 , 女人不得参与 。 据说女人无回话骨装不住话 , 婆媳矛盾 , 妯娌长短 , 都要说给灶神爷听 , 一旦他老人家认了真 , 当回事 , 到玉皇大帝那里奏知 , 那怎么得了 。
【提醒】今晚 , 甘谷家家户户都要做这事 , 千万别忘了!// //
【提醒】今晚 , 甘谷家家户户都要做这事 , 千万别忘了!// //
秦源腊月二十三习俗
□赵文慧
【提醒】今晚 , 甘谷家家户户都要做这事 , 千万别忘了!// //
秦源童谣:“腊月八 , 还有二十二天过年价;娃娃娃娃不要馋 , 腊月八一过就是年;腊月二十三 , 过年将七天;腊月二十三 , 打发灶爷上青天;腊月二十四 , 打发灶爷上榆(ru)树;腊月二十五 , 糊窗户 , 推磨做(zu)豆腐;二十六 , 杀猪备年肉;腊月二十七 , 杀鸡跟集;二十八 , 把面发;二十九 , 蒸蒸馍;三十早起走油锅;三十晚夕守着先人熬一宿 , 大年初一走一走 。 ”以上是秦源关于过年的部分童谣 , 从而折射出了其特有的过年习俗 。
【提醒】今晚 , 甘谷家家户户都要做这事 , 千万别忘了!// //
祭灶 , 也称祀灶 , 它跟古代“五祀”祭礼有关 , 汉唐时就有腊月祭灶求福的故事 。 祭灶的时间明朝以前一般在腊月二十四 , 清朝以后北方地区大多在腊月廿三 , 南方仍沿袭廿四祭灶之传统 。 祭灶是一年一度的灶神祭祀 。 灶王的敬称大约出现在道教发展的唐朝 , 李廓《镜听词》:“匣中取镜辞灶王 , 罗衣掩尽明月光 。 ”明清时期还有“男不拜月 , 女不祭灶”的说辞 。 秦源习俗中祭灶神时间一般为腊月二十三 , 如因这天过于忙乱而没有顾上 , 也可以推迟到二十四 。 而腊月二十四祭灶之俗古已有之 。 如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祭灶词》云:
古传腊月二十四 , 灶君朝天欲言事 。
云车风马小留连 , 家有杯盘丰典祀 。
猪头烂热双鱼鲜 , 豆沙甘松粉饵团 。
男儿酌献女儿避 , 酹酒烧钱灶君喜 。
可以说 , 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中国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 。 当然 , 这只是民间的传说而已 , 是不足为信的 。
【提醒】今晚 , 甘谷家家户户都要做这事 , 千万别忘了!// //
灶王爷即灶神在秦源称呼为灶爷 , 因而祭灶之俗在秦源叫送灶爷 。 秦源习俗主要有以下三项:
(1)吃搅团 。 秦源人这一天的晚饭也很特别 , 每家都是番麦面“搅团” , 供奉灶爷 , 用意为黏住其嘴让他“上天言好事” , 在玉帝面前不说本家的过错 , 三十晚上接回来时“回宫降吉祥” 。 另外 , 这天晚上还有放鞭炮和大炮的习俗 , 意在庆贺小年的到来 。
(2)烙灶饼 。 灶神又称为本家司命 , 秦源把灶神叫灶爷 , 属于五祀之一 。 祭灶节当日晚饭后 , 女主人要烙灶饼十二张 , 寓一年十二月 。 若逢闰年 , 则为十三张 。 灶饼薄厚若韭叶 , 大若碗口 。 烙好后先叠置灶头 , 之后焚香点蜡 , 把手中三炷香插入香炉中 , 点燃三张黄表纸 , 待表纸烧尽 , 磕头祭祀 。 接下来将每张掐出一点 , 放在盛有茶和黄酒水的碗中 , 抛于厨房顶上 , 意为恭献灶爷受用 , 俗称“送灶爷” 。 剩余的分给孩子们食用 。
(3)杀献灶鸡 。 这一天 , 天水习俗必得杀鸡献灶 , 这跟全国各地一样 。 如《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二云:“旧历腊月二十三日 , 俗谓小年节 。 是晚各村各户 , 无不祀灶神者 , 名曰祭灶 。 主祭之人 , 必为家长 。 礼拜时身后跪一幼童 , 双手抱一雄鸡 , 名曰灶马 。 家长叩头毕 , 向灶神祷祝数语 。 祝毕 , 一手握雄鸡之颈 , 将鸡头向草料内推三次 , 一手将凉水向鸡头倾洒 。 鸡若惊战 , 便谓灶神将马接受” 。
(4)献灶糖 。 秦源祭灶习俗中献灶糖的目的非常明确 , 就是要把灶神的嘴涂甜 , 黏住灶神的嘴 , 让灶神上天言好事 , 回宫降吉祥 。
祭祀仪式结束后 , 便将灶爷(用红纸签有灶爷神位的纸条)从灶台的墙上虔诚地揭下来 , 用香蜡纸表、鞭炮送灶爷上天 , 一般是送至村里河坝河水边焚化烧纸点蜡烧香磕头 , 然后倒在河里随水流走 , 河水是流动的并是干净的 , 故送灶爷到河里是对其的尊敬 。 再到大年三十晚上时 , 重新用红纸签写灶爷神牌位 , 贴在灶台墙上 , 即便又请回了灶爷回来过年 。 每到节日 , 又会享受人间香火祭祀了 。 秦源还有一种习俗与灶爷有关 , 如家里娃娃生病 , 有的人便向能看“擦春气”的阴阳或风水先生求问 , 俗谓之“签春气” , “签春气”的人掐指一算 , 按“丙丁”日犯灶爷 , 就用黄表纸、香蜡祭祀灶爷 , 让娃娃病除好起来 , 其实这是人们的心理作用 , 但此俗系祖辈流传下来的 , 谁也说不清楚 。 正如《秦州直隶州新志》卷之三《食货》所云:“右祭礼不尽合经典 , 然其来已久 , 异地亦多行之者 。 ”
以上之俗在清代及民国时期天水地方志里均有记述 。 清光绪十五年王权、任其昌编纂《秦州直隶州新志》卷之三《食货》云:“腊月二十三夜祭灶 。 以鸡饧一盘、饼一盘 , 其数十二 , 闰增一 。 家长一人祭 。 祭已 , 焚灶神画像 。 除夕更新者 。 ”“家长一人祭”指男的祭灶 , 因为古代男尊女卑 , 家长自然是男的 , 这也就应验了明清时期讲究的“男不拜月 , 女不祭灶”之说 。 民国二十八年哈锐、任承允、贾缵绪总纂《天水县志》卷之三《民族志·风俗·祭礼》:“腊月二十三既夕 , 以鸣鸡一 , 按岁之闰否作炊饼十二三 , 饴糖数事祭灶 。 ”
【提醒】今晚 , 甘谷家家户户都要做这事 , 千万别忘了!// //
秦源把祭灶之日称为过腊月二十三 , 第二天即腊月二十四 , 秦源有清扫房舍的习俗 , 俗称“扫房” , 也叫“扫薄土”、“扫煤”(方言“煤”与“霉”谐音 , 意为新年有新气象 , 扫掉旧年的霉气 , 迎来新年吉祥) , 民间认为送灶爷上天即祭祀灶神之后 , 诸神返回天界 , 直到三十晚上他们才返回人间 。 从廿十四到除夕是神灵缺位日子 , 这段时间 , 民俗称为“乱岁” , 民间嫁娶不须择日即可举行 , 百无禁忌 , 名为“赶乱”或“趁乱岁” 。 这在明清时期颇为流行 。 (《中国民俗史(明清卷)》第343页 , 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版)秦源民间家中清扫无所顾忌 , 人们可以清扫房屋院落 , 擦洗锅碗 , 拆洗被褥 , 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 其实 , 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尘(陈)、除旧的意愿 。 据史载 , 岁末扫尘之俗在宋代已盛行 。 从此 , 年的大幕已徐徐拉开 , 脚步也越来越近 , 一切避忌皆除 , 如杀猪等便不再择日 。
行文至此 , 我耳边回荡起小时候那首唱得特别好听的秦源童谣 , 曰:“二十三祭灶 , 新年来到 。 女子娃要花 , 儿子娃要炮 , 老婆子要的新衣裳 。 老汉莫啥要 , 要了一顶破毡帽 。 ”腊月二十三一过 , 自然就是过大年了 。 此时的秦源人见面最频繁也最普通的问候语就是“年办(pan判)好了莫?”节庆就这样周而复始地离我们而去 , 又循环往复地向我们走来 。
- 【电子课本】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寒假预习必备!
- 【电子课本】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寒假预习必备!
- 视频//【雪石朗诵】刘辉《我是曹操》
- 视频//【雪石朗诵】刘晖《我是曹操》
- 八雅轩丨【墨缘有约】曹宝麟:学好书法,我有十条建议
- 【预习】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 【云堡党建】2020新春慰问抗战老兵
- 【伯乐荐文】如何发现有潜力的员工,而不是现在最好的员工?
- 【寒假巩固】部编版:七上历史《寒假作业(一)》
- 【视频】袁世凯想称帝,为何一定要拉拢当时的副总统黎元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