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于都】于都籍第一位共产党人——李英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方志于都】于都籍第一位共产党人——李英

于都在线

于都籍第一位共产党人——李英


【方志于都】于都籍第一位共产党人——李英

【方志于都】于都籍第一位共产党人——李英// //

,又名伯雄,乳名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三月生于于都县贡江镇古村一个富裕大家庭 。 7岁入私塾,“五四”运动时,他就读昌村中学(今城关小学),积极参加县学生爱国运动 。

1920年秋他与同班学友丘倜考取省立甲种工业学校,结识了方志敏,成为友 。 1924年毕业并加入国民党,留校任国民党区分部,因对该分部把持者的倒行逆不满,是年冬辞职回家半,进一步研读《共产党宣言》等书 。 父母兄长多次劝他经商成家立业,他都婉言拒绝,要等时机,投身改造社会 。

I9256月,又偕丘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不久加入了左派学生团体—“青年军人联合会” 。 在校直接聆听周恩来、恽代英肖楚女等著名共产党人的授课讲话,受到了深刻的马列主义,同年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完,成为于都籍最早的一位产党人

1926年10月李英在军校毕业,被分配到李富春任党代表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某部任军官 。 不久组织安排他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特派巡视员,奔波于东北各地,担负我党分配的指导工农运动任 。

1927年,他在南昌为党举行武装起义作了许多工作,“八一”起义后,组织决定他以特派员的名义,返回家乡开展工作 。 回到于,他立即找到早期返乡的共产党员丘、李晓峰,了解全县党的活动情况 。 3日后在里仁下垄田主持召开于都县党员活动分子会议,恢复中共于县中心支部 。 后来,根据中共赣南特委肖韶到于都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特委对组织农民暴动的指示,他和丘倜又主持

召开了全县党员活动分子会议,讨论通过了组织农民动的决议案

李英进过黄埔军校,对毛泽东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点就认为非常正确,因此,他主张暴动前必须建立一支拿的队伍 , 丘倜完全同意他的观点,两人曾同到崇义找朱德部队 。 到了崇义,丘倜留下勘察选择建立山区据点的地形,他翻山越岭、日夜兼程到湖南汝城找到了朱德,要求解决枪支问题 。 朱德高兴地表示,可以给200支枪,临别时,还赠给他一支中号勃朗宁手枪 。 可是特军事部长把此批评为“军事”,而未派人去领枪,他只好在西乡带头发起捐钱献铁活动,组织工匠赶制,鸟铳、土炮等武器

19281月,中共于都中心支部改为临时县,李英任常

2月,中共特委命令于都党组织“立即暴动” 。 要求立即夺取县城,立工革命军,指定李英为军长,丘倜为党代表 。 临时决定了县总动时间,成立了暴动总指挥部,丘、李分别推举为正、副总指挥

3月2日,李英参与指挥罗坳、步前2000多农民暴动,攻打县城3月23日,又参与指挥桥头1000多农民举行,攻打上宝土围,终因武器原始,队伍缺乏训练,暴动均归失败

不久,李英被上级党组织派往赣东北,在方志敏的领导下,再度奔波于九江、德安、鄱阳湖等,为开创东北苏区作出了贡献 。

1930年春,李英命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于身体已极度虚弱,途中又染痢疾,行动困难 。 当行至南通过敌封锁线时,到国民党哨兵盘查 。 敌兵见他商人打扮钱财,但他仅有几元盘,把他当“共党”重大嫌疑犯上解 。 敌对他施酷刑审讯,他始终咬定自已是生意人 。 敌人无可奈何,遂将他就地枪杀 。 时年仅30岁的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生命 。

(供稿:于都县志办)

附:

我的堂兄李英烈士

(口述:李清华 整理:刘熙鹏)

: 李英,原名李伯雄,乳名李南牯,1900年3月生于于都县贡江镇古田村 。 1920年秋考入省立南昌甲种工业学校后 , 他就在江西著名共产党人、革命活动家方志敏的影响下开始参加社会政治活动,是该校当时的进步社团“江西改造社”的成员之一 。 1924年他加入中国国民党,毕业后被留任校国民党区分部干事 。 因不愿与国民党右派同流合污,他于次年春辞职归里 。 同年7月,他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经理科学习,并于同年冬加入中共组织,成为于都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 。 1926年10月,他从军校结业,先后在北伐军和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工作 。 大革命失败后,他奉中共江西地方党组织之命,返乡开展革命活动,为中共于都地方党组织的重要负责人之一,是于都三乡农民暴动的领导者 。 暴动失败后,因身份暴露,他奉组织之命,转移到赣东北,在方志敏的领导下继续从事党的活动 。 1930年春,他奉命赴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归途中不幸在皖南被捕牺牲,时年30岁 。

李英,是我二伯父李文照的儿子 。 据许多革命老前辈说,我的这位堂兄,是于都较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他对于都的地方革命运动有着很大的贡献 。 我深深地怀念他 。 关于他生前的一些经历和所为,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

李英,乳名叫南牯,后来二伯请先生为他取学名叫伯雄 。 而李英这个名字,据说是其读小学时自取的 。

李英天资聪明,在我们兄弟中,确实唯有他能读书、会读书 。 他七岁起在本村李金华先生门下读私塾,历时整三年 。 接着他入县城小学 , 读了五六年后升入昌村中学 。 在昌村中学 , 他与丘倜、朱泽是同学 。 1920年秋,李英又和丘倜一道考入南昌甲种工业学校 。

李英从南昌工校毕业以后,没有去干技术工作,而是回到了家里 。 其中的原委 , 我当时并不清楚,只是后来听说是由于他认为技术不能救国,另外是由于他同工校的一些人政治观点不一致 。 到家后的一天,他哥哥问:“南牯,你读了那么多书,已毕业了,不去搞技术,又不去外面谋职业,跑回家来干什么呀?是不是还想去读书呢?”李英回答说:“不想读了 。 这样混浊的世道 , 读书有何用?搞技术又能把这个世道如何?要说我想干什么嘛,我想如可能,还不如去玩弄枪杆子的好 。 有枪杆子 , 才能救世道,为国为民啊!”他父亲知道后,先是吃惊,后是生气 , 骂他没有出息,说:“好铁不打钉,好儿不当兵,读了那么多书,不想干大事业也罢,竟想干那凡夫俗子都厌弃的事,真不象话!”

不久,城里贴出了黄埔军校的招生广告 。 李英见后,便告诉家人要去投考,家里的长辈们都不同意 。 但他毫不理睬,打点行装一溜烟地去了南昌 , 再转到了广东 。 不久 , 他给家里来了信,说他考取了黄埔军校第四期,还曾寄过一张穿军装的照片回家 。

李英在黄埔军校学习了一年左右 。 民国十五年冬初毕业后,被分在北伐军中任职,当了个管钱粮的小官,回到了南昌 。 但不久,又离开了军队,在什么国民党省党部就职了 。 在学校时,听说他就和共产党挂上了钩 。 离开军队是共产党组织的安排 。 的确,当时一些从南昌回来的乡邻也说,李英在南昌成了搬运工人和贫苦人的头子 。

1927年冬,李英突然回到家中,身份是什么赣南特派员 。 后来才知道,他是公开的国民党,秘密的共产党 。 我祖母见李英回来了,以为他在外读书做了官,发了财,就向他要钱,要其表表孝心 。 李英不但拿不出钱来给祖母,反劝祖母说:“家里没有钱,就把田卖去一点吧!”祖母听了很生气,愤然骂道:“你这不争气的东西,送你读书,是指望你将来能守家立业,你现在却成了败家子!我真是白疼了你一场!”但李英却不顾祖母的训斥,反而开导她说:“现在世道要变了 。 作田人没饭吃 , 织布人着烂衫,这哪象话呀?田,你现在不卖,将来恐怕想卖也卖不成了哟!到时候,穷人都联起手来,您的田就要被分掉 。 那些有钱有势的土豪劣绅,也不会有好果子食,恐怕还会被穷人捆起来斗呢!”祖母给气得七窍生烟,连声不迭地骂李英是逆子 。

李英这次回来,并不住在家里 。 他整日或在城里,或在里仁,与李晓峰、丘倜等人在一起商量事情,还去过广东、信丰等地 。 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是和丘倜等人在搞地下活动,组织农民暴动 。

1928年初,李英和丘倜一帮人先后领导了罗坳、里仁、桥头等地农民的暴动 。 暴动的人打了县城 , 打了马安石 。 不久 , 暴动失败了,李英一伙人去了兴国的樟木山,在那里开过会 。 一天上午 , 李英突然回家来了 。 回来后 , 他对家里人说:从今以后他不再走了,哪里也不去了,打算跟着学做生意 。 ”就在他到家的第二天,我大伯父刚好从街上回来 。 当他知道李英回来的消息后,就急忙找到他,劈头训斥说:“你这小子还敢回来呀 , 城里刘濂老爷一伙绅士早就联名把你们一伙人告了,说你们是‘共匪’分子!城里还贴出了县衙门捉拿共党分子的布告,你的名字都在榜首呢!你这混小子,读了书不务正业,跑回屋门口来搞什么暴动 。 这样下去,不但家里的几间茅房子会给烧掉,连隔壁邻舍都要给你连累上的 。 ”李英不以为然地说:“刘濂一伙要捉我?哼,要不是我们暴动失势,我还要捉他们呢!房子烧了怕什么?烧了以后就做新的嘛!穷人将来坐了天下,还怕没房子!”

由于外面搜捕的风声一阵紧似一阵,李英在家里长辈们的苦劝下,最后还是在细塘坑子躲了起来 。 几天后,李英觉得这样东躲西藏终究不是个办法,决定出走,到外地去找同志找组织 。 一天,有一个陌生人来到了他家,要我二伯父把他的一张纸条转交给李英 。 夜里,李英看到纸条,高兴得象遇到什么喜事一样,说第二天就要出远门 。 第二天夜里,他简单地捡了几件换洗衣物,让他哥哥李鸿烈陪伴,避开大路,走山间小路,绕过反动派的哨位,离开了古田,连夜到了赣县田村 。 在田村 , 他们兄弟俩分手,李英只对他哥说了些道别话,并没有说其他什么事 。 当时他哥不放心,说要送他到赣州 。 李英就是不让,说到了田村,就有人负责他的安全了,不用他哥担心,并说到目的地后会给家里写信 。

两个月后,家里收到了李英从南昌寄来的信,要家里把他老婆送去 。 李英的老婆叫易女子 。 李英的哥哥李鸿烈收信后,就按信上写的地址把易女子送到了南昌,可到南昌后,李鸿烈没有见到李英,接待他们的是个陌生人 。 当李鸿烈问起李英时,那人拿出李英亲笔写的条子,说:“我是受李英之托来接头的 。 请放心 , 我一定会负责把你弟媳送到李英身边 。 李鸿烈见条子上写也是一样的内容,也就放心了 。 但是,不料从此以后,家里就再也没有得到过李英夫妇的任何音讯了 。

全国解放后 , 我曾向李英的好友丘倜打听过李英的下落 。 丘倜只说当年他离开于都是根据组织的决定行事的 。 到南昌后不久,就被组织上调到赣东北去工作了 。 说他还知道李英在1930年去过上海,是在回江西经过安徽什么地方时不幸被俘,遭国民党杀害的 。 后来,人民政府把李英定为革命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