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史上最耿直大臣,因一项特长而惹怒皇帝,活埋七日后依然如故

我们阅尽铅华 , 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

纵观历史 , 要说哪个朝代的皇帝最有性格 , 恐怕非明朝莫属 。 事实上 , 明朝大臣的性格也更加突出 , 在皇帝面前也是有啥说啥 , 丝毫不畏惧罪责和刑罚 , 不像清朝臣子们只有唯唯诺诺说一声“嗻”的份 。 比如在“大礼议”事件中 , 一百八十余名大臣因坚持己见 , 在左顺门遭受杖刑 , 四品以上大臣更是悉数夺俸 。 今天子渊就和大家介绍一位在明朝时就以直言敢谏而闻名的大臣——陈谔 。


明朝史上最耿直大臣,因一项特长而惹怒皇帝,活埋七日后依然如故

明朝史上最耿直大臣 , 因一项特长而惹怒皇帝 , 活埋七日后依然如故// //

▲明朝文臣剧照

陈谔 , 广东番禺人 , 其父希望他能恪尽职守、忠君爱国 , 故为其取字克忠 。 永乐年间 , 陈谔乡试中举而进入太学 , 获授刑科给事中(从七品) 。 虽然这一职务的品级算不上太高 , 但由于协掌刑科事 , 权力很大 , 负责监督审查刑部的工作 。 比如皇帝下诏要求由刑部处理的案件 , 刑科将定期进行核查督办 , 办理结束后便予以销号 , 若发现刑部无故拖延 , 则可直接向皇帝上奏汇报 。


明朝史上最耿直大臣,因一项特长而惹怒皇帝,活埋七日后依然如故

明朝史上最耿直大臣 , 因一项特长而惹怒皇帝 , 活埋七日后依然如故// //

▲画作上的明朝官员形象

客观地说 , 明朝的体制设计还是颇费心思的 , 皇帝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 , 一方面让各部门相互分工、协作 , 同时又能适当监督制衡 , 算是一种有效的御下之术 , 也对国家发展有利 。 与此同时 , 大明体制也鼓励臣僚们积极发言 , 甚至是据理力争 , 毕竟这样才能朝政不至于被皇帝或奸臣带偏 。 然而制度是好的 , 但却高估了皇帝们的忍耐程度 , 如果遇到一个脾气不好而且讨厌听谏言的皇帝 , 这套制度就全成了摆设 , 甚至会成为臣子们的催命符 。


明朝史上最耿直大臣,因一项特长而惹怒皇帝,活埋七日后依然如故

明朝史上最耿直大臣 , 因一项特长而惹怒皇帝 , 活埋七日后依然如故// //

▲明成祖朱棣坐像(局部)

比如陈谔 , 就太过于恪尽职守 , 而且是“遇事刚果 , 弹劾无所避” , 然而明成祖朱棣却很不喜欢他 。 本来直言进谏有时候就让皇帝心烦或是觉得丢脸 , 偏偏陈谔的嗓门还特别大 , 在朝堂上说话时声如洪钟 , 回音还在大殿之中反复会向 , 有种“如雷贯耳”的感觉 。 时间久了 , 朱棣觉得这人是有意为之 , 于是决定治治他 , 就想了个“坎瘗奉天门”的办法 。 所谓“坎瘗” , 其实是古代统治者在举行祭礼时用来掩埋玉帛及祭牲的特制坑穴 。 为了惩治陈谔 , 朱棣让人在奉天门外挖了个土坑 , 然后将陈谔埋入其中 , 只把他的脑袋露出来 。


明朝史上最耿直大臣,因一项特长而惹怒皇帝,活埋七日后依然如故

明朝史上最耿直大臣 , 因一项特长而惹怒皇帝 , 活埋七日后依然如故// //

▲明代祭天礼仪复原

更重要的是 , 朱棣下旨断掉了陈谔的饮食 。 按照正常情况 , 一个人要是不吃不喝 , 很快就会死掉 , 然而陈谔坚持了整整七天 。 皇帝把他放出来后一看 , 发现陈谔的声音还是那么大 , 才知道这是天性使然 , 于是就给陈谔起了个“大声秀才”的绰号 , 然后宣布陈谔官复原职 。 不过没过多久 , 陈谔又触了霉头 , 这次被罚修建象房 。 陈谔本来就是清官 , 品级又不高 , 压根付不起请工匠的薪酬 , 所以只能自己亲自和泥砌砖 。 然而陈谔毕竟是一介书生 , 哪里干过这种粗活 , 没几天就成了个蓬头垢面的泥人 。 一天 , 朱棣过来视察 , 居然认不出这位“大声秀才”了 , 还问旁人这是谁 。 陈谔匍匐在地汇报情况 , 朱棣心中很不是滋味 , 于是再次予以赦免 。


明朝史上最耿直大臣,因一项特长而惹怒皇帝,活埋七日后依然如故

明朝史上最耿直大臣 , 因一项特长而惹怒皇帝 , 活埋七日后依然如故// //

▲明仁宗朱高炽像轴

经过这两次惩罚 , 陈谔依旧如故 , 成祖朱棣也不再为难他 , 深知这是一位难得的秉直之才 , 于是大加提拔 , 陈谔遂陆续出任顺天府尹、湖广按察使、山西按察使等职 。 然而在山西任上 , 陈谔又不幸“坐事落职” 。 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 , 宣布大赦天下 , 陈谔按理说应该复职的 , 然而他在湖广任职期间 , 经常揭发发楚昭王朱桢的问题 , 为王府所忌恨 , 因此王府趁机参了陈谔一本 , 使他从正三品按察使贬为正七品的海盐知县 。 此后 , 陈谔升迁荆王长史 , 但又因为性格耿直而被荆王朱瞻堈讨厌 , 最终在镇江同知(正五品)的位置上去世 。 明末史学家谈迁对此评价道:“陈公之鲠直 , 九死不移 , 宜其简在帝心 , 徒以执政不悦而竟不果召 。 惜哉!”倘若陈谔地下有知 , 怕是大呼“真乃知音”了 。

参考文献:

《明史·职官三》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 , 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