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最古老的关帝庙

邓亚龙

益阳的关帝庙最多时同时有126座 , 那么哪一座历史最悠久 , 香火也最旺呢?

这个 , 要属资阳区杨林坳的武圣庙 , 在清同治和民国的《益阳县志》中均有记载 , 是本地有据可查的最古老的关帝庙 。

益阳最古老的关帝庙

该庙始建于唐以前 , 原址在资阳区最高峰万名山上 , 之后有多次扩建 。 清咸丰、同治年间 , 因敕封关羽为“无比佛盖天古佛” , 香火达到鼎盛 。 1949年土改运动后 , 人民政府将庙产田土分给了翻身后的农民 , 自此香火难继 , 后又经“大跃进” , 该庙逐致消亡 。

1993年 , 杨林坳乡重建武圣庙于山下人口密集区 , 每年老历五月十三日在此举行大型关圣帝庙会 , 已历25届 。

展开一部中国文化史 , 自宋以降 , 尤为推崇关羽和他的忠义精神 , 全国各地大兴关帝庙 。 满清入关后 , 为一统天下 , 各族共融 , 推崇儒家文化 , 全国各地开始大建文庙和武庙 。 益阳自然也不例外 , 如县志所载的126处关帝庙 , 基本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

山中庙宇不染红尘

据考证 , 杨林坳的武圣庙当建于魏晋南北朝 。 从它建立的地点 , 原益阳老城区一带的最高峰——杨林坳的万名山 , 即可见出 , 这是唐之前庙宇的“出世”格局 , 让庙宇离红尘尽可能远一点 。

可是 , 自北宋以降 , 世人可能发现相邻的政权割据 , 如金、辽、吐蕃、西域等 , 庙宇都是“入世”的 。 汉族地区便向他们学习 , 将庙宇建在人口繁密、热闹之所 , 且直接介入政治 , 于是 , 包括关帝庙在内的所有庙宇 , 便陆续转移到了人口集中的闹市 。 益阳当然也不例外 , 要不也不会有后来形容之多之盛的“九宫十八庙” 。

而万名山上的武圣庙 , 却不为所动 , 仍矗立在深山之巅 , 高入云端的山道就有数十华里 , 非腿脚好心虔诚者概莫能达 。 懂庙宇文化的一看 , 就知道这是宋以前的庙宇选址风格 。

为什么在国家还未倡导建关庙之前 , 杨林坳就在益阳率先为武圣关羽建了庙呢?

原因或在于 , 杨林坳是关羽于建安二十年(215年)的驻军之地 。 虽然 , 关羽驻军杨林坳任何志书都未见记载 , 只是杨林坳当地百姓的传说 , 但这个传说相当靠谱 。

因为史载 , 关羽驻益阳北岸与南岸的鲁肃相拒 , 这“相拒”是要打仗的呀!而鲁肃所据的南岸 , 丛山峻岭 , 是理想的征战之地 , 关羽所在的北岸 , 则地处洞庭湖冲积平原 , 唯有靠近桃江的杨林坳才是丘陵区 , 且距益阳城仅20来里 , 是理想的制高点 。 关羽分一部分兵力扎寨于此 , 进可攻 , 退可守 , 当在情理之中 。

武财神的来历

杨林坳现在的武圣庙庙会 , 是在山下的武圣庙举办的 。

山下这个武圣庙是明洪武年间“入世”而迁下来的 。 该庙1993年重建 , 与历代庙会不同的是 , 此次重建 , 是乡村两级牵头和发起的 , 因众所周知的原因 , 这次重建除了承继当地人文传统、活跃民间文化外 , 更带有浓厚的商业实用气息 , 如“招商引资”“文化搭台 , 经济唱戏”等 , 与历史上民间修建武圣庙的“出世”宗旨完全不同了 。

虽说我们的传统文化是重农轻商 , 但民间一些地方 , 特别是北方 , 却一直把关羽作为商业的鼻祖来对待 。 所以 , 从1993年山下的武圣庙重建以来 , 乡村两级便借关羽生财 , 将民间自发流行的关公菩萨生日庙会 , 改成了招商性质的搭台唱戏 , 且红红火火一直没停过 。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基层干部振兴经济、致富一方的责任与探索 。

说起关公的生日庙会 , 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大形势大氛围有关 , 郊区的几个乡从老历五月十三“关帝爷磨刀水日”起 , 就请戏班子连续演半个月的老戏 。 一些演员甚至都“咿咿呀呀”忘词了 , 那些“餐风露宿”赶来的老农还一台台边看边给年轻人作讲解 。 除了连本戏剧 , 还有龙灯、高跷、地花鼓、抬故事 , 及山西的皮影、剪纸、民歌、威风锣鼓等 。

关公的角色之所以从武到商有这个转换 , 其实也不是1993年杨林坳建新庙起 。 早在清康熙、乾隆时期 ,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 各业便借“三国”之事 , 以关公为荣 , 或视他为本行始祖 , 或奉他为业界之神了 。

如做豆腐的就认为关羽年轻时卖过豆腐 , 便将他奉为豆腐业的鼻祖 。 纸烛业则因关公“秉烛达旦” , 恪守叔嫂之礼 , 也奉其为神 。 有趣的是理发业和屠宰业 , 说他们的工具都是刀 , 而关羽的兵器就是青龙偃月刀 , 因此也奉他为祖没商量 。 甚至还有的考证出关羽曾为曹操管过账 , 发明了计簿法 , 便据此说他善于理财 , 是账房先生和会计的始祖 , 是“中国企业管理之父” 。

还一个最大的传说 , 说关公死后 , 其真身常回到民间助战 , 帮崇拜他的人打过胜仗 。 那些受过挫的商人谁不想东山再起?于是关公就成了生意人的最大精神支柱 。

其实 , 关公能成为“武财神” , 最主要是他的诚信 。 而天下的商人都喜欢标榜自己“诚信公平”“义中取财” , 这种价值取向便让关公的“武财神”形象遍布全国的商铺和超市 。

可喜的是 , 杨林坳乡可能做足了关公文章 , 发足了关公财吧!2018年 , 这个乡在关公的生日庙会上 , 又郑重宣布了一项决定:由镇政府拨款新修“万名山武圣庙” , 将关帝爷重新请上山 , 回到他唐以前的老庙里去 。

益阳对关羽的宣传做了两件事

关帝爷从“入世”到“出世”又重“入世” , 来了个180度的华丽转身 , 完成了一个漂亮轮回 。 透过这个轮回 , 可以看到益阳对关羽的宣传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将关羽老历五月十三的“磨刀水日”首创为他的生日 , 并一做就1800多年 。 二是将老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关羽成佛的生日 , 而其实这个日子是益阳名人胡林翼于咸丰八年 , 代表家乡父老请谥批复的日子 。

自清康熙推崇大中华文武文化 , 把孔子、关羽两个汉文化代表封神后 , 对这两位人间神祗做生便成为必须 。 而孔子生日有记载 , 关羽没有 , 于是 , 全国的关帝庙与文武庙便都考察关羽的生日 , 有的甚至说得有鼻子有眼 , 但终因经不起考究 , 而成为遗憾 。 而益阳的两个“生日” , 一个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 一个经过了皇帝的批准 , 最主要的是获得了民间老百姓的认可 , 这不能不说是益阳文化的一个奇迹 。

最后还说一句 , 杨林坳的武圣庙是笔者一行所见过的 , 除大城都会之外 , 是江南及全国南方乡镇最恢弘的关帝庙建筑群 。 杨林坳武圣庙的庙会 , 也是延续时间最长、民间和政府最有默契的庙会 。

不能不说 , 这是古城益阳顽强的文化存留与当代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