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之战,典型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让绵羊带狮子打鬣狗,反被击败
乱世三百年——从安史之乱到澶渊之盟(8)
历史告诉我们 , 这一仗 , 唐军又败了;但是要说这一仗李敬玄开战前就玩忽职守 , 也不老对 。
出发前李敬玄还是很仔细的研究了之前薛仁贵大非川之战的案例 , 最后得出结论 , 百战名将薛仁贵之所以会败 , 完全是因为其孤军深入的结果 。 因此 , 李敬玄调整了部署 , 采取轻兵诱敌 , 主力跟进的战术;由工部尚书、检校左卫大将军刘审礼为先锋 , 窥探敌情 , 他本人则亲率大军殿后;待刘审礼遭遇吐蕃军后 , 他率全军压上与之会战 。
青海之战,典型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让绵羊带狮子打鬣狗,反被击败// //
这个策略对不对呢 , 其实没毛病;客军作战本来就该谨慎行事 。 但是 , 作为全军统帅 , 李敬玄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军事能力——
公元678年9月 , 唐军前锋主将刘审礼、副将王孝杰率部进抵大非川;迎头撞上了论钦陵率领的吐蕃军主力;注意 , 是主力 。
一方是偏师 , 一方是主力;一方长途跋涉 , 一方以逸待劳 。 本来唐军局面很被动 , 但这帮大唐猛汉毫不示弱 , 在刘审礼和王孝杰的指挥下率先向吐蕃军发起了决死的攻势;同时 , 刘审礼火速派出传令兵 , 向后方的主帅李敬玄汇报:发现敌军主力 , 速来增援!
按照预案 , 此时 , 李敬玄就该指挥全军压上 , 与吐蕃军展开决战 。 可是 , 当李敬玄得知刘审礼遭遇吐蕃军主力时 , 第一反应居然是wait、wait , look、look 。
青海之战,典型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让绵羊带狮子打鬣狗,反被击败// //
这一等一看 , 李敬玄等来的结果是前军全军尽没(“时审礼将前军深入 , 顿于濠所 , 为虏所攻 , 敬玄懦怯 , 按兵不救” 。 ) , 主将和副将都被敌所俘(“审礼事败 , 为贼所执 。 ”;副将王孝杰亦“为贼所狱 。 ” 。 ) 。
这下李敬玄不是傻A , 也没傻C , 而是傻B了;怎么会这样儿 , 跟想象的不一样啊!
要说这会儿唐军并非没有取胜的机会;毕竟刘审礼和王孝杰所部人数不多 , 唐军主力尚在 , 而且此时前锋被全歼的消息还没传开 , 部队士气可用;如果此时唐军攥成一个拳头 , 砸向刚刚血战之余的吐蕃军 , 胜负如何 , 还真不好说 。
但是李敬玄那颗脆弱的玻璃心这会儿已经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了;这货居然下令 , 全军火速撤退!
敌人的影儿都没看见 , 就尥蹶子跑了;这就是唐军主帅的成色 。
有点儿军事常识的大胸弟都知道 , 组织部队撤退 , 要远比进军的难度大;谁先撤 , 谁殿后 , 哪支部队走哪条线路 , 哪些东西必须带走 , 哪些物件儿即使带不走 , 也不能留着资敌;这些都需要仔细筹划 。
可咱这位李大总理 , 不管不顾 , 一声撤退之后 , 自己率先顾头不顾腚的跑了 。
这特么可就太坑人了 。
按照之前唐军的行军路线 , 从鄯州出来 , 经廓州、承风岭 , 抵达大非川;那么撤退也就是原路返回 。
李敬玄打头往回跑 , 身后是10几万唐军 , 一窝蜂的跑到了承风岭 。
到了承风岭 , 李敬玄定眼儿一看 , 差点儿没吓蹿了
肿么呢?
青海之战,典型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让绵羊带狮子打鬣狗,反被击败// //
敢情承风岭上 , 吐蕃军的战旗猎猎作响;换句话说 , 人家论钦陵再全歼了刘审礼、王孝杰之后 , 根本就没做停留 , 立即转入反攻;而且 , 论钦陵再次使出了断敌退路的战法 , 他没急着去碰李敬玄的主力 , 而是斜向穿插到承风岭 , 抢先一步卡住了唐军退回鄯州的道路 。
如果啊 , 如果;此时换一位指挥官 , 比如刘仁轨在;肯定会想 , 对面儿山头上的吐蕃军是已经部署完毕 , 还是仅仅是虚张声势 。 如果是前者 , 那肯定要慎重;如果是后者 , 还就甭慎着了 , 集中力量打通回家的路 , 再做打算 。
可惜 , 指挥全军的李大总理一看对方抢了先手 , 立时懵逼了;再次表现出极其业余的指挥能力;他既没有派出侦察兵探听对方虚实 , 也没有下令部队抢占高地 , 准备掩护全军强行通过;而是下了一道让全体唐军哭笑不得的命令:在山脚下安营扎寨 , 堆泥为墙 , 挖沟为壕 , 阻挡敌军(“阻泥沟以自固”)!
欸 , 跟了这样的主帅 , 唐军真是倒了血霉了 。
而论钦陵一看唐军撅起屁股挖沟 , 大笑之余 , 立即命令吐蕃军兹要是见着山头就占 , 一定要保持住对唐军的地理压迫优势(“虏屯兵高冈以压之 。 ”) 。
老实说 , 这会儿对于唐军来说 , 不出意外 , 他们已经是瓮中之鳖了;吐蕃军都不用来打 , 只要固守不战 , 用不了几天饥饿和绝望就能让唐军自行崩溃 。
青海之战,典型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让绵羊带狮子打鬣狗,反被击败// //
十余万大军难道真要在此坐以待毙?
答案是NO!
就在李敬玄一筹莫展 , 唐军情势危如累卵之际;时任左领军员外将军的黑齿常之站出来了 。 他向李敬玄请战 , 愿率敢死之士500夜袭敌营 , 为全军杀开一条生路 。
青海之战,典型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让绵羊带狮子打鬣狗,反被击败// //
想想也没别的办法了;李敬玄批准了黑齿常之的计划 。 这也是他此次青海之战中做出的唯一正确的决定 。
黑齿常之领命 , 当夜带着500壮士摸着黑出营了 。
其实从慨然出征到落魄被围 , 十余万唐军一矢未放、一刀未出竟然陷入如此绝境;其实唐军上下都憋着一股火儿;再加上身处绝境 , 要么战死 , 要么饿死;反正都是死 , 那还不如宰一个够本儿 , 杀两个就赚一个呢 。 因此 , 500死士如出了栅门的猛虎一般舍生忘死扑向吐蕃军 。
青海之战,典型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让绵羊带狮子打鬣狗,反被击败// //
视死如归的士兵 , 战斗力是惊人的;一时间 , 唐军刀砍斧剁 , 将吐蕃大营杀的人仰马翻 , 伤亡惨重 。 机不可失 , 身后唐军大营也动起来 , 不待主帅李敬玄下令 , 唐军各营一鼓作气 , 冲开了吐蕃军的防线;吐蕃军随即溃败而逃(“虏众溃乱 , 其将跋地设引兵遁去 。 ”) 。
仗着黑齿常之关键时刻的玩儿命的冲锋 , 李敬玄最终才得以保全这支有生力量撤回到了鄯州;可是 , 大唐筹划数年的青海之战 , 却因李敬玄无能 , 最终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
青海之战 , 唐军铩羽而归;老实说这场战役对唐军来说 , 兵员和物资的损失还都在能承受的范围;但是此役对大唐从上到下的心理打击却非常大 。 从地缘态势角度说 , 此役之后唐军彻底失去了收回吐谷浑故地的心气儿;而从政治的角度看 , 某种程度上来说 , 大唐有些朝臣甚至有点儿被打出了‘恐吐症’;有大臣再给高宗的上书中就称 , “(吐蕃)自敢抗天诛 , 迩来二十余战 , 大战则大胜 , 小站则小胜 , 未尝败一队 , 亡一矢 。 ”可见其对吐蕃军战斗力的认识 。
还有一点 , 高宗是公元628年生人 , 公元683年去世;青海之战这一年 , 高宗已经50岁了;据史料记载 , 高宗晚年经常头疼(风眩症) , 有时候疼的厉害连奏章都没法看 , 都要他媳妇儿武则天搭把手儿代批 。
像高宗这种身体状态让他再次筹划大规模的战役 , 显然有点儿强人所难;不过 , 要表扬一句的是 , 高宗并没有因此就放松了对吐蕃的反击 。
青海之战一结束 , 高宗就开始召集群臣展开讨论 , 总结经验教训 , 商讨对策 。 朝臣说什么的都有 , 有的表示 , 一定要跟丫的血战到底(“纵敌生患 , 不如料兵击之 。 ”);有的则表示吐蕃已然成了气候 , 咱大唐得审慎视之 , 先练好内功 , 扎好篱笆;再找丫死磕(“吐蕃作梗 , 年岁已深 , 命将兴师 , 相继不绝 。 空劳士马 , 虚费粮储 , 近讨则徒损兵威 , 深入则未穷巢穴 , 望少发兵募 , 且遣备边 , 明烽堠 , 勿令侵抄 。 使国用丰足 , 人心叶同 , 宽之数年 , 可一举而灭 。 ”) 。
反正乱哄哄说什么的都有 。
青海之战,典型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让绵羊带狮子打鬣狗,反被击败// //
估计大臣们吵吵闹闹的 , 又把高宗头疼的毛病给勾起来了;高宗也不知道该怎么决策了 , 他让大臣们各回各家 , 他也要回去好好儿想想(“议竟不决 , 赐食而遣之 。 ”) 。
不过这事儿从后来的发展看 , 高宗还是采纳了慎战派的意见——
高宗一面派娄师德出使吐蕃 , 跟后者讲和(“命(娄师德)使于吐蕃 , 吐蕃将论赞婆迎之赤岭 。 师德宣导上意 , 谕以祸福 , 赞婆甚悦 , 为之数年不犯边 。 ”);一面开始收拾残局 , 拔擢在青海之战中有优异表现的将领出镇河湟加强战备 , 并且组织力量逐步从西域方向给吐蕃施加压力 。
别说 , 高宗这一调整 , 很快便收到了效果——
青海之战中 , 如果说表现最优异的将领 , 无疑就是最后带着敢死队突击敌营挽狂澜于既倒的黑齿常之;战后论功 , 黑齿常之被高宗提拔为河西方面军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之职(“帝叹其才 , 擢左武卫将军 , 检校左羽林军 , 赐金帛殊等 。 进为河源军副使 。 ”) 。 在他率领下 , 接下来几年中 , 吐蕃军数次入侵均被唐军击退 。
青海之战,典型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让绵羊带狮子打鬣狗,反被击败// //
公元680年 , “秋 , 七月 , 吐蕃寇河源 , 左武卫将军黑齿常之击却之 。 擢常之为河源军经略大使 。 常之以河源冲要 , 欲加兵戍之 , 而转输险远 , 乃广置烽戍七十馀所 , 开屯田五千馀顷 , 岁收五百馀万石 , 由是战守有备焉 。 ”
公元681年 , “赞婆营青海 , 常之驰掩其屯 , 破之 , 悉烧粮廥 , 获羊、马、甲首不赀 。 诏书劳赐 。 ”
……
吐蕃人别看猛 , 但碰到比他们更狠的 , 也只好偃旗息鼓 , 哪儿来的回哪儿去了(“常之在军七年 , 吐蕃深畏惮之 , 不敢复为边患 。 ”)
- 官渡之战袁绍大败于曹操,但他真的昏庸无能吗?
- 周瑜:赤壁之战中把自己毕生的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
- 团结就是力量:张辽、李典、乐进逍遥津之战
- 东方金字塔之称的青海都兰九层妖塔,因太诡异还有7层无人敢挖?
- 真定之战:朱允炆擅自调离老将致全盘皆输
- 《三国志14》“汉中之战”剧本介绍 刘皇叔晋位汉中王
- 《三国志14》汉中之战剧本介绍 三国鼎立局势均衡
- 《三国志14》官渡之战剧本介绍 天命所归曹操大败袁绍
- 赤壁之战让他名声大噪,最后却被曹操刘备陷害,悲哀命运让人唏嘘
- 生子当如孙仲谋:赤壁之战时年仅二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