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的政治家:晁错
晁错是穿着朝服被杀的 。
与汉武大帝里与汉景帝依依惜别 , 慨然赴死的晁错不同 , 他是被骗上了车 , 当他兴冲冲的以为是上朝时 , 车子把他载到了东市 , 刽子手手起刀落 ,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晁错惊愕的眼神 。 也许他到死都想不到 , 前一刻还是朝廷大员的他 , 下一刻就成为了行刑台上的死囚 。
晁错何许人也?
他自小聪明 , 生于河南颍川 , 从小向张恢学习法家经典 , 而后在朝廷担任太常掌故 , 由于工作出色 , 朝廷派遣跟随伏生学习《尚书》(即官派留学) , 既接受了法家教育又学习了儒家经典 , 学贯儒法 , 镀金归来的晁错俨然一颗政坛的新星 , 朝廷也本着培养人才的思想把晁错送到了太子身边 , 为太子送来了一位心腹 。
晁错不仅知识渊博 , 学贯古今 , 而且能言善辩滔滔不绝 , 他分析问题深刻到位 , 深受当时太子刘启的信任和崇拜 , 被太子称之为:智囊 。
悲情的政治家:晁错// //
在太子家令的任上 , 针对匈奴屡屡犯边 , 大汉捉襟见肘 , 苦不堪言的被动防御架势 。 晁错向汉文帝上奏了《言兵事疏》和《守边劝农疏》等一系列见解深刻 , 切中要害的疏文 。 这些奏文 , 强调以地形、武器和装备的重要性 , 分析汉兵和匈奴兵各自的特点 , 以强击弱 , 并且发动百姓迁移到边塞地区 , 填充边塞地区的人口 , 强调以夷制夷 , 通过吸引匈奴的叛臣造成他们内部动乱 。
晁错的这一系列的奏文 , 充分表明了他与夸夸其谈的书呆子有着本质区别 , 此人看问题看的准 , 又能切准要害 , 给后世农耕民族对抗游牧名族提供了兵法指导和建议 , 所以他与贾谊并称为前汉的两大思想家 。
但这些对于晁错来说 , 这些都只是牛刀小试 , 真正让他牵挂在心的 , 则是大汉帝国的心腹之患:藩国制 。
大汉建国初年 , 处于稳定政局的需要 , 高祖刘邦实行的是郡县制和封国制并行的国策 , 尽管在高祖后期把这些个异姓王全都给收拾了 , 但是大汉的疆土仍然有将近一半的疆土为刘姓的诸侯王所把控 。
悲情的政治家:晁错// //
诸侯王们可就是各自封国中的土皇帝了 , 他们享有征税权 , 任免权 , 甚至还有着招募军队的权利 。 等到天下稳定 , 经济发展 , 民众繁衍 , 这些诸侯王们就越发的富庶 , 所拥有的势力也就越来越大 , 朝廷才意识到这些个宗亲诸侯国 , 逐渐发展为尾大不掉之势 。
诸侯王之中其中最为夸张的就是吴王刘濞 , 吴国靠近大海 , 物产丰富 , 更兼领地内有铜矿 。
“吴有豫章郡铜山 , 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铸钱 , 煮海水为盐” , 偏偏吴王又是个不安分的 , 煮盐造钱 , 招收亡命之徒 , 颇有只要天下有变马上就起兵叛乱的架势了 。
更关键的在于 , 吴王与太子刘启还有大仇 , 当年吴王世子刘贤进京朝见 , 与太子刘启喝酒下棋 , 谁料两人酒后争执 , 太子刘启哪能受这个窝囊气 , 拿起棋盘就把刘贤给砸死了 , 刘濞知道爱子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 , 又气又恨的他借口有病不再朝见 , 汉文帝出于理亏也就没再追究 。 自此以后 , 刘濞更是招收天下的亡命之徒 , 一方面积极的囤积实力 , 一方面又开始大肆拉拢勾结其他诸侯王 。
一个有实力 , 心怀不轨 , 还对太子有着剧烈仇恨的诸侯王 , 这根本就是一个隐藏的炸弹啊 , 于是晁错开始上疏文帝 , 恳切的强调削藩的重要性 , 文帝出于稳定考虑 , 没有同意晁错的建议 , 但是这个想法 , 却深深地扎根进了晁错的心里 。
可以说晁错的一生 , 与削藩这个词紧密相连 , 他因为削藩而光耀千古 , 同样又是因为削藩 , 而死于非命 。
悲情的政治家:晁错// //
等到文帝驾崩 , 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 , 作为他头号心腹的晁错地位如同坐火箭一样不断上升 , 先是担任了内史 , 马上景帝又把他提升为御史大夫 , 位列三公 , 晁错说的话景帝几乎都言听计从 。
于是晁错开始着手准备自己政治生涯最重要的一个决策:削藩 。
削藩令一出 , 整个大汉王朝都炸了锅 , 诸侯们纷纷抗议反对不说 , 朝廷里的大臣们也清一色的不同意 , 甚至连晁错的父亲都亲自赶来恳切劝说:“现在你建议皇上削藩 , 整个帝国的诸侯王们都恨你入骨 , 朝廷的大臣们也纷纷反对你的意见 , 你又何苦把自己摆在一个这样的地位上呢?”晁错大义凛然:“如果不削藩 , 天子不会得到尊崇 , 这些诸侯王在封地里为非作歹 , 藏污纳垢 , 迟早有一个会酿成大错 , 削藩 , 是还天下一个安宁” 。 父亲哆嗦着嘴说:“这样皇帝是安宁了 , 可我们晁家呢?就要因为你的想法被灭族了!”
晁错没有想那么多 , 他的眼中 , 只有大汉的安危 , 他是一个为了大汉王朝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这么一个臣子 , 他受文帝景帝的知遇之恩 , 发誓要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大汉王朝 。
但是这样的一个有能力 , 忠心耿耿 , 还是景帝心腹 , 备受信任的大臣 , 为什么会稀里糊涂的被杀呢?
悲情的政治家:晁错// //
为人失和
这还是晁错的性格问题 , 晁错的性格 , 汉书说的非常清楚:“错为人峭直刻深” 。
也就是说这个人非常难以相处 , 他严苛 , 挑剔 , 说话直来直往 , 只要他认为正确的事情 , 就毫不犹豫的去做 , 压根就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 这样的人 , 怎么会受到旁人的认同和喜欢呢?
他与仗义执言的袁盎交恶 , 与高祖时期的功臣 , 老宰相申屠嘉交恶(而后还因为景帝包庇自己违法的问题把申屠嘉给气死) , 与外戚窦婴交恶 , 我们看到的是他不停的在反驳 , 在辩论 , 在对抗 , 他孤军奋战 , 一个人对抗着整个朝廷 , 但是这样的局面 , 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他自己的性格和做事风格造成的 。
等到自己被杀的时候 , 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个人为他说话 , 甚至当时的丞相和廷尉等人还上疏弹劾晁错 , 建议将他满门抄斩 。
有人不喜欢你没问题 , 但是如果是所有的人都讨厌你 , 那么你就应该反省自己的行为 。
悲情的政治家:晁错// //
做事失当
藩国不敬天子 , 危害社稷的严重性只有晁错看出来了?当然不是 , 天下不是只有晁错一个聪明人 , 但是为什么没有人提呢?
不好提 , 这是一个火药桶 , 如果一直任其发酵 , 总有一个会爆炸 , 但是如果是没头没脑的去动 , 马上就会爆炸 , 而且把你炸了个粉身碎骨 , 诸侯势大 , 强势削藩 , 如果他们乖乖就范当然你好我好大家好 , 但万一这些个历来飞扬跋扈 , 不知天子的骄横诸侯们造反该怎么办?朝廷的兵马能否抵御?大概要多久能够平定动乱?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不是小事情 , 需要从容应付 , 仔细盘算 。 所以 , 很多大臣们并非是反对削藩 , 而是反对没有准备 , 没有把握的削藩 , 光靠嘴又不能够逼退叛军 , 没有军事 , 后勤的规划 , 出了事难道你晁错能承担的了?
晁错承担不了 , 他非但承担不了 , 而且还让人失望 , 让景帝寒心 , 当削藩的诏令下达 , 诸侯王们起兵反叛时 , 担忧的景帝询问起对策 , 晁错给出的建议是:陛下御驾亲征 , 微臣镇守京城 。
景帝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 , 这么多年 , 他信任晁错 , 倚重晁错 , 把晁错当成了自己的指路明灯 , 因为削藩的这个事情 , 景帝和晁错两人站在了这个朝廷的对立面去接受他们的反对 , 可是现在 , 削藩造成了天下大乱 , 晁错竟然没办法了 , 不但没办法 , 而且还把危险的任务丢给了自己 , 他缩在安全的后方!
这数十年的信任一旦崩塌 , 很难想象景帝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 为了你晁错 , 孤的江山都要不保了 , 现在到了这个地步你跟我说这个烂摊子由我去收拾?可以说 , 现在的晁错 , 已经失去了景帝的支持 , 真正的是在孤军奋战 。
所以当袁盎提议 , 杀晁错以谢天下时 , 难怪景帝会动心 , 既然你晁错引起了这个烂摊子搞到现在无法收拾 , 那么杀了你消除诸侯们的怒火后再慢慢处理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 于是在景帝的默许下 , 忠心耿耿的晁错被腰斩于长安东市 。
他的死 , 也冤 , 却也不冤 。
当我们做一件事情之前 , 应该考虑到后果 , 也是重要的事情越要考虑 , 最坏的结果是否可以接受?要怎么解决?只有做好了稳妥细致的打算 , 等到事情真正的发生了 , 你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 处理起来从容不迫 。
- 齐白石画山水:懂的人不多,骂的人却不少
- 一个人的长征:追寻孙子
- 晋朝电视剧为何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三国,以后的事情为何不拍?
- 《圣斗士星矢》重病的伊利亚斯为什么还能对冥斗士产生重大威胁?
-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怎样了?成了贪官为害一方
- 古代最有钱的县城大街,位于山西,现为世界遗产!
- 小脚的起源:为防疫古人如何解决大妈们串门、扎堆的问题
-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 自编教材评审的标准是什么
- 曹操有14个老婆,12个是抢来的寡妇,一代枭雄为何爱抢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