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十大才女,你们都读过她们的作品吗?

传奇才女张爱玲


近代的十大才女,你们都读过她们的作品吗?

近代的十大才女 , 你们都读过她们的作品吗?// //

张爱玲 , 现代女作家 。 笔名梁京 。 1943~1945年发表了《茉莉香片》等小说 , 代表作有《传奇》、《流言》等 。 抗战后 , 改行编写电影剧本 , 后居美国 。 自出道后 , 盛名至今不减 , "张迷"遍布全球 。 古人云:传奇者 , 因奇而传 。 事 , 无奇不传 。 对于传奇 , 张爱玲有自己的说法:书名则传奇 , 目的是在传奇里寻找普遍人 , 在普遍人里寻找传奇 。 其实 , 传奇无需寻找 , 张爱玲其文其事便是了 。 都市千般繁华下的满目苍凉 , 温柔富贵中的凄情哀婉 , 张爱玲的笔宛若金针 , 貌似漫不经心地描龙绣凤 , 实际上却将字字句句都刺在了你的心上 。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 。 文字在她的笔下 , 才真正的有了生命 , 直钻进你的心里去 。 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 , 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 。 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 , 至少对我是这样 。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 , 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 , 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 , 贵府小姐 , 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 , 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 , 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 , 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 , 独标孤高 。 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 , 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 , 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 , 一时无二 , 然而几十年后 , 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 , 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 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 ”

第一才女


近代的十大才女,你们都读过她们的作品吗?

近代的十大才女 , 你们都读过她们的作品吗?// //

林徽因 , 被誉为近代第一才女 。 林徽因既是诗人、作家、又是教授、建筑学家 , 不但风华迷倒众人 , 学究深厚也令钦佩不已 , 她的很多思想深入到了文学、艺术、建筑乃至于哲学思考中 , 自30年代以来 , 她在诗坛和建筑界便双负盛名 。 她所学并非文学 , 却对语言艺术有着天然的敏感 , 使其诗文皆能感人所未感 , 另辟一番新意 。 徐志摩视她为"唯一灵魂伴侣 。 "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形容她宛如"人间四月天" , 可见其才貌出众 , 人间罕有 。

在林徽因的著作中 , 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揉合得浑然一体 。 她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 , 不仅有严谨的科学内容 , 而且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祖国古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精湛成就 , 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 而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筑的形象作比喻 。 如《深笑》一诗中 , 就以古塔檐边无数风铃转动的声音 , 比喻笑声的清脆悦耳 , 直上云天 , 既贴切 , 又新颖 , 别具一格 。 由于她兼通文理 , 在建筑学和文学创作上都显露出惊人的才华 , 所以在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誉 , 被列入当时出版的《当代中国四千名人录》 , 与冰心、庐隐同为著名的闽籍女作家 。

流浪者三毛


近代的十大才女,你们都读过她们的作品吗?

近代的十大才女 , 你们都读过她们的作品吗?// //

三毛 , 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黄角桠 , 汉族 , 浙江省定海县人 , 本名陈懋平 , “懋”是家谱上属于她那一代的排行 , “平”是因为在 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 , 做为父亲的我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 , 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 的大使命 。 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 , 她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如何写那个“懋”字 。 每次写名字时 , 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 , 偏叫自己陈平 。 不但如此 , 还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 , 这么弄下来 , 父亲只好投降 , 她给自己取了名字 , 当时才三岁 。 后来把她弟弟们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 为了寻找故乡 , 寻找梦中的橄榄树 , 三毛找遍了全世界 。 短暂的一生中 , 三毛向来不觉得自己是芸芸众生里的一分子 , 她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将心固定下来的地方 , 她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的轨道 , 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来 。 不过三毛有这样一句话:"人生苦短 , 不喜平淡 。 "的确 , 三毛是过得极不平淡 , 甚至可以说是惊世骇俗 。 她逃学、苦恋、远走高飞、遁入沙漠……以及最后自断生命 , 她大喜大悲、有泪有笑 。

才艺双全陆小曼


近代的十大才女,你们都读过她们的作品吗?

近代的十大才女 , 你们都读过她们的作品吗?// //

陆小曼(1903年-1965年) , 近代女画家 , 江苏武进人 。 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 。 她是个画家 , 师从刘海栗、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 , 父亲陆定原是财政部的赋税司司长 , 1920年和王庚结婚,1925年离婚.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同年参加了中国女子书画会 , 1941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 , 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 , 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 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 。 她擅长戏剧 , 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卞昆冈》五幕话剧 。 她谙昆曲 , 也能演皮黄 , 曾出演《春香闹学》、《思凡》、《玉堂春》等剧 , 在北京和上海名动一时 。 她写得一手好文章 , 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建国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65年小曼在上海病逝 。 徐志摩曾描述她:一双眼睛在说话 , 晴光里漾起 , 心泉的秘密 。 刘海粟全面而准确地评价说:"她的古文基础很好 , 写旧诗的绝句 , 清新俏丽 , 颇有明清的特色;写文章 , 韵籍婉转 , 很美 , 又无雕凿之气 。 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 , 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 。 而她写的新体小说 , 则诙谐直率 。 "

与爱同行冰心


近代的十大才女,你们都读过她们的作品吗?

近代的十大才女 , 你们都读过她们的作品吗?// //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 , 人称“世纪老人” , 福建长乐人 , 原名为谢婉莹 , 笔名为冰心 。 “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现代著名诗人 , 翻译家 , 作家 , 儿童文学家 , 崇尚“爱的哲学” , 母爱 , 童真 , 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 她非常爱小孩 , 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 , 深受人民的敬仰 。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 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 如果说有谁在漫长的一生中始终拥有一颗如冰雪般晶莹剔透、不染丝毫杂质的心 , 那么这个人就非冰心莫属了 。 "爱在右 , 同情在左 , 走在生命路的两旁 , 随时撒种 , 随时开花 , 将这一路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 , 使穿枝拂叶的行人 , 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 , 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哀 。 "这就是冰心一生的哲学--她终身在身体力行的哲学 。 冰心之所以用爱来回馈社会 , 是因为她生活在爱的世界里 。

乱世倾情丁玲


近代的十大才女,你们都读过她们的作品吗?

近代的十大才女 , 你们都读过她们的作品吗?// //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 , 现代女作家 。 原名蒋伟 , 字冰之 , 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 。 笔名彬芷、从喧等 。 湖南临澧人 。 1918年就读于桃源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预科 , 次年转入长沙周南女子中学 。 1922年初赴上海 , 曾在陈独秀、李达等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学习 。 在长沙等地上中学时 , 受到五四运动思潮的影响 。 1923年经瞿秋白等介绍 , 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 。 次年夏转赴北京 , 曾在北京大学旁听文学课程 。 1925年与胡也频结婚 , 1927年开始小说创作 。 处女作《梦珂》于同年年底发表于《小说月报》 , 不久又完成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 , 引起文坛的热烈反响 。 1928年10月 , 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在黑暗中》 。 1929年冬 , 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韦护》 。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 后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及左联党团书记(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这时期她创作的《水》《母亲》等作品 , 显示了左翼革命文学的实绩 。 1951年其著名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斯大林文艺奖 。 丁玲的一生坎坷的一生 , 但总有许多人关心丁玲的遭遇 , 对丁玲的逝世 , 许多国外知名人士都极为关注 。 法国作家苏珊娜-贝尔娜的唁函是:"她永远在那里!"是的 , 丁玲不会死 , 她永远在人民的心里 。

凄苦红尘萧红


近代的十大才女,你们都读过她们的作品吗?

近代的十大才女 , 你们都读过她们的作品吗?// //

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 ,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 黑龙江省呼兰县人 , 原名张乃莹 , 笔名悄吟、玲玲、田娣 。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 , 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 , 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 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 , 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 , 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 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 , 在民族的灾难中 , 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 。 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 , 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 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 , 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 , 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 。 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 , 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 , 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 , 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 她的一生是反封建的勇士的一生 , 但在个人生活却是一个弱者 。 "我是一个女性 。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 , 羽翼是稀薄的 , 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萧红去了 , 她的一生留下了无数闪光的文字 , 也留下了无数个谜 , 正是"何人绘得萧红影 , 望断青天一缕霞 。

浪漫女作家庐隐


近代的十大才女,你们都读过她们的作品吗?

近代的十大才女 , 你们都读过她们的作品吗?// //

庐隐(1898年5月4日—1934年5月13日)原名黄淑仪 , 又名黄英 , 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乡人 。 其笔名庐隐 , 有隐去庐山真面目的意思 。 1903年父亲去世 , 到北京舅舅家居住 。 年入教会办的慕贞书院小学部 。 信仰基督教 。 1912年考入女子师范学校 , 1917年毕业后任教于北平公立女子中学、安徽安庆小学及河南女子师范学校 , 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国文系 。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 1922年大学毕业后到安徽宣城中学任教 , 半年后回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 。 1925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海滨故人》 。 1926年到上海大夏大学教书 , 1927年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学校长半年 , 几年间 , 母亲、丈夫、哥哥和挚友石评梅先后逝世 , 悲哀情绪浸透在这个时期出版的作品集《灵海潮汐》和《曼丽》之中 。 1930年与李唯建结婚 , 1931年出版了二人的通信集《云欧情书集》 。 婚后她们一度在东京居住 , 出版过《东京小品》  。 1931年起担任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学国文教师 。 36岁时因临盆难产子宫破裂 , 死于上海大华医院 。 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女作家在现代中国》(Writing Women in Modern China)之中 , 与萧红、苏雪林和石评梅等人并列为18个重要的现代中国女作家之一 。 李大钊说:"她那顽强的反抗精神是可贵的 , 如果用于革命多好啊!"在"五四"女作家中 , 庐隐是创作小说最多的一位 。 而且她的创作速度非常快 , 从不打底稿 。 所以在她短暂的创作生涯中 , 她以旺盛的热情笔耕不辍 , 留下了大量小品文、游记和杂文等等 。 虽然庐隐主观上是要求前进的 , 虽然她具有男人的气质 , 但她毕竟是一个女人 , 她对现实的认识是模糊的 , 因此她找不到希望 , 最终带着对人世间的失望而魂归天国 , 去寻找她理想中的庐山隐 。

风流才女


近代的十大才女,你们都读过她们的作品吗?

近代的十大才女 , 你们都读过她们的作品吗?// //

石评梅(1902年—1928年9月18日)是中国现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 。 山西省平定县城里人 。 乳名心珠 , 学名汝璧 。 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 , 自取笔名石评梅;此外 , 用过的笔名还有评梅女士、波微、漱雪、冰华、心珠、梦黛、林娜等等 。 石评梅之父石铭(又名鼎丞) , 系清末举人;石评梅之母 , 是父亲的续弦 , 均视其为掌上明珠 。 石评梅自幼便得家学滋养:父亲为她发蒙 , 课之以“四书”、“诗经” 。 除家教外石评梅先后就读于太原师范附小、太原女子师范 , 成绩优异 。 她除酷爱文学外 , 还爱好书画、音乐和体育 , 是一位天资聪慧、多才多艺的女性 。 质本洁来还洁去 , 一杯净土掩风流 。 石评梅是"五四"时期活跃于北京文坛的著名女作家 , 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 她的诗歌和散文尤其为人称道 。 她26年的短暂生涯中 , 不仅留下了独特的文学作品 , 也留下了深沉的爱情乐章 。 "石评梅的一生 , 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凄艳的长诗 , 是一部恸人魂魄的哀怨的悲剧 , 是坎坷悲艳的一生 。 "

学林人瑞苏雪林


近代的十大才女,你们都读过她们的作品吗?

近代的十大才女 , 你们都读过她们的作品吗?// //

苏雪林(1897年2月 24日 —1999年4月21日)女 , 作家、文学家 。 乳名瑞奴、小妹 , 学名小梅 , 字雪林 。 后因升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 , 将“小”字省去 , 改为苏梅 。 由法回国后 , 又以字为名 , 即苏雪林 。 笔名有绿漪、灵芬、老梅、天婴等 。 1897年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县丞衙门里 , 自嘲为半个浙江人 , 原籍安徽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岭下村 。 三十年代初 , 苏雪林曾被称为阿英“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其散文除若干写景外 , 多为记人叙事抒怀的随笔小品 。 其文语言明快 , 文白夹杂而多见理趣 , 虽然未必十分深刻 , 但也已颇具学者散文风范 。 只是她曾撰文攻击过鲁迅、郭沫若等左翼作家及发表过不雅的言论 , 因此在大陆不为人所喜 。 "我是只蝴蝶 , 恋爱应该是我全部的生命 , 偏偏我在这个上仅余一页空白 。 "苏雪林漫长的一生 , 曾因为婚姻的不幸而痛苦过;也曾因为研究的的成果而欣喜过 。 因为坚持了自己独到的治学方法 , 苏学林才有了善于"发现"的眼光 , 才能揭开一个个文学史上的千古之谜 , 从而被称为"学术界的福尔摩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