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洋人要进京,找乾隆皇帝告御状,结果很悲催!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一个洋人要进京 , 找乾隆皇帝告御状 , 结果很悲催!


一个洋人要进京,找乾隆皇帝告御状,结果很悲催!

一个洋人要进京 , 找乾隆皇帝告御状 , 结果很悲催!// //

文:凤城杜哥(读史特约作者) 这是赤裸裸的历史 , 客观的史实 , 请听杜哥扯谈的叙述 。 1、序 , 一段扯淡的话1840年之后 , 中国历史就猛地一下 , 进入了最憋屈的岁月 。 堂堂华夏 , 天朝上国 , 突然荣光不再 , 被西洋的海盗国家们虐得像狗 。 西洋欺负了东洋也来凑热闹 , 那个曾经被我们称之为倭奴的小日本 , 竟然也灭我北洋水师 , 占我台湾辽东 。 这种屈辱真让华夏儿女过上十八辈子也不能忘记 。 但是 , 时间毕竟可以冲淡一切 , 包括曾经的屈辱、愤慨 。 从1840年算起 , 已历一百七十多年的光阴 , 曾经的挨打受气 , 委屈求全已是过眼云烟 。 今日之中华基本上是改革开放牛逼起来了 , 如果翻开近代史就悲从中来 , 这也未免有失大气 。 今天 , 杜哥决定叙述晚清 , 就是要将过去的伤疤亮出来一一翻检 。 就像一个战士 , 满含笑意的对别人说 , 看老子曾经也是挨过揍的 。 这不是阿Q , 而是真正牛逼哄哄的自信 。 杜哥翻检这段历史 , 就是要讲一讲当初我们为啥挨揍;讲一讲我们挨揍以后是怎么撑过来的;讲一讲曾经有多少人为了这个国家和民族不再挨揍 , 做过的挣扎和努力 。 杜哥其实是一个很有情怀的人 。 讲述晚清 , 不是惨兮兮地诉说委屈 , 也不是声嘶力竭的鼓动仇恨 。 基本的目的很简单 , 就是以一种含着笑意姿态 , 回忆曾经的苦逼岁月 。 在牛逼的时候 , 回忆苦逼的岁月 , 这本身就是一种范 。 杜哥准备写很长很长的文字——从所谓的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 。 杜哥给这些文字取了个名字:酸爽晚清 。 啥叫酸爽 , 如果你打过架 , 被人一拳捶到鼻子上的感觉就是 。 这玩意不好受 , 但对身心绝对有好处 。 如果有兴趣 , 你可以自己朝自己鼻子上捶一拳试试 。 杜哥是西北人 , 西北人偏好酸辣口 。 酸能健胃消食 , 去腥化腻 , 辣可发汗提神 , 增进食欲 。 今天 , 叙述这部挨打受气的晚清史 。 杜哥就是要把它烹成酸辣过瘾的味道 , 让朋友们读了后 , 就像鼻子上被人捶了一拳 , 给你美美地回味悠长 。 然后 , 让它健胃消食 , 去腥化腻 , 让今天的国人明白这个国家和民族曾经的过往 , 思索它如何迈向未来 。 把这些扯淡的废话写在前面 , 权当是一个引言 。 就此 。 2、那个洋人叫洪仁辉晚清的事 , 其实要从清朝比较牛逼的时候说起 。 晚清也不是一夜就成了晚清 , 牛逼也不能持续牛逼 , 就是这么个道理 。 那就从乾隆时期开始讲吧 。 那时候发生了一件奇事:一个洋人要进京 , 找乾隆皇帝告御状! 一个外国人 ,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告御状 , 这得是受了多大的委屈啊!这事的原委 , 还需慢慢道来 。 洪仁辉 , 本名詹姆士·弗林特(JamesFlint) , 地道的金发碧眼的英国人 。 这个洪仁辉在大概是在中国一带混过 , 学了一口比较顺溜的中国话 。 凭着这点本事 , 他就找到一个英国东印度公司翻译饭碗 。 再到后来 , 又做了东印度公司的商船船长 。 清初 , 清政府在东南沿海有四个外贸口岸 。 它们是广州黄埔、福建厦门、浙江宁波和江苏云台山 。 但除了广州这个口岸之外 , 其他三个口岸基本没生意 。 也许是这些洋人大老远来到中国 , 人生地不熟的缘故 , 他们就认准了广州 。 一直到1755年(乾隆二十年) , 英国人才想起 , 还有个叫宁波的通商口岸 , 那里也可以做生意 。 于是他们就壮着胆子 , 开着船来采购茶叶和丝绸 。 英国人是实在受不了广州海关和十三行的种种限制克扣 , 没办法了才到宁波来试试的 。 这次到宁波做生意 , 领头的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船长 , 那个叫洪仁辉的哥们 。 洪仁辉船长和他的水手们抵达宁波 , 受到了热烈欢迎 。 多年没见到外国人的宁波官员和商人对洪仁辉等人很热情 , 采购进行得很顺利 。 在宁波采购的茶叶比在广州买到的要便宜很多 , 而且船上的英国货在宁波也很受欢迎 。 没有大清广州海关形同敲诈的关税 , 没有了广州十三行牛逼哄哄克扣和勒索 , 这次宁波之行 , 真的收获颇丰 。 宁波真是个做生意赚钱的好地方 , 大伙同去同去 。 这次贸易试探成功后 , 英国商人来宁波越来越频繁 。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 , 洪仁辉再次来到宁波时 。 但这次运气真的不好 , 中国人说翻脸就翻脸 , 而且事先一点预兆也没有 。 宁波官方先让洪仁辉他们等着 , 过了不久就没收了他半船的货物 。 货没收了 , 连商船上的所有火炮也全部拆下来 , 统统拉走 。 洪仁辉不干了 , 你们咋能说收货就收货 , 说拆炮就拆炮呢 , 总得给个理由先? 大清的官员手一挥 , 这里不让做生意了 , 赶紧滚蛋 。 尼玛 , 这是咋回事呢?太霸道了 3、宁波 , 为啥不让做生意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 宁波不是大清的通商口岸吗 , 咋就不让人做生意呢? 原来 , 频繁到达的英国船只 , 让地方官感到不安 , 他们就将这情况汇报给朝廷 。 接到宁波的奏报 , 乾隆皇帝立刻警觉起来 。 在他眼里 , 任何民间的自发性和主动性都是危险的 , 多开一个通商口岸 , 就让百姓多了一个里通外国的窗口 。 所以经过权衡 , 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除广州一地外 , 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 。 这就是所谓的变“四口通商”为“一口通商”政策 。 洪仁辉当然不知道这个原因 , 大清的官员也懒得给他这个洋夷解释 。 浙江巡抚还命令洪仁辉离开宁波 , 不得迁延 。 洪仁辉也是个不受委屈的主 , 于是他调转船头 , 直接北上 。 他要找人去说理 , 要去京城告御状 。 其实 , 告御状并不是洪仁辉的个人行为 , 他的背后是众多的外国商人和东印度公司 。 虽然与大清贸易多年 , 但清政府从来不屑于与他们直接打交道 。 中华帝国从来没有过外交部 , 也没有管理外贸的政府机关 。 大清王朝的所有外贸事务 , 都由政府指定的行商负责 , 即所谓行商 , 也叫十三行 。 行商 , 就是清政府指定的 , 专门负责与外国人做生意的十三家广州商行 , 所以通常也叫十三行 。 广州十三行垄断了全部的对外贸易 , 成了一个半官半商、不伦不类的机构 。 外国商人到达中国后 , 所有的货物都只能卖给十三行 , 不管他们给的价格是多么低廉 。 采购所有东西 , 也必须经过十三行 , 不管他们如何提高价格 , 降低质量 。 外商在中国的所有行动 , 都要受十三行的监视约束 , 不得乱走一步 , 不得乱说一句话 。 如果他们在中国遇到什么困难 , 对中国外贸政策有什么意见 , 都不得直接与中国地方政府联系 , 只能通过十三行向转禀政府 。 中国政府对这些转达来的请求 , 大多数时候都不闻不问 , 不予理会 。 在宁波的贸易尝试让外国商人们看到了希望 , 谁知大清却要便四口通商为一口通商 , 美好的希望顿时破灭 。 外国商人实在是忍无可忍 , 他们选择了派洪仁辉向中国皇帝控诉他们的“委屈” , 并直接提出多口通商这个铤而走险的要求 。 他们认为 , 大清皇帝多年来一直被广州海关欺骗 , 不了解中外贸易中的种种实情 。 如果他们找到渠道把真实情况反映到皇帝那里 , 皇帝派人一调查 , 一切都会真相大白 。 英明的大清皇帝也许因此而彻底改革这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 , 都十分不合理的外贸体制 。 这些洋人 , 考虑问题还真是很傻很天真呢 。 4、洪仁辉:俺要告御状宁波方面太欺负人 , 洋人也是人啊! 洪仁辉说 , 俺要告御状! 洪任辉北上告御状 , 主要有两方面诉求:一是查办粤海关监督李永标 , 二是推动朝廷严查粤海关积弊 , 扩大中国对英贸易开放 。 外国商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确是很傻很天真 , 他们根本不了解大清皇帝的治国逻辑 。 在乾隆眼中 , 大清王朝的千秋万代 , 固若金汤 , 是他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 至于通商 , 不过是天朝施于蛮夷的一种恩惠 , 是怀柔远人的德政而已 。 有个地方让你们通商就不错了 , 多开一个通商口岸 , 就让百姓多了一个里通外国的窗口 。 这岂不是给大清自己找了麻烦 。 为了掩人耳目不引起广州官员的注意 , 东印度公司为洪仁辉购买了一艘只有7吨重的三桅小船 , 取名为“成功号” 。 1759年6月13日(乾隆二十四年五月十九) , 包括洪仁辉在内的12人从广州出发 。 6月24日(乾隆二十四年五月卅) , 洪仁辉的“成功号” , 到达定海县四礁洋面 , 在这里他们遭到清军的拦截 。 洋人跑定海来弄啥 , 定海的清军比较牛逼地问讯 。 洪仁辉说 , 今年东印度公司将有一两只商船到这里进行贸易 , 我是他们的翻译为他们打前站 , 前来联络一些买主 。 在中国混久了 , 洋人洪仁辉知道不能说实话 。 定海总兵罗英笏得知后 , 马上派人告知洪仁辉“仍回广东贸易 , 不得在此停泊 。 ”洪仁辉只好说出了实情 , 希望浙江的总督能够替他们将状纸转送到乾隆皇帝手中 , 但罗英笏断然拒绝了洪仁辉 。 6月25日(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初一) , 罗英笏派中营守备陈兆龙护送洪仁辉返回广东 , 实际上就是将洪仁辉押送回广州 。 6月27日(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初三) , 洪仁辉驾船出定海后 , 陈兆龙认为洪仁辉没有什么花招可使 。 自己便回了定海 。 谁知洪仁辉并没有返粤 , 而是扬帆直奔天津 。 7月18日(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廿四) , 大沽营游击赵之瑛在大沽海口炮台外发现了洪仁辉所乘的三桅小船 。 天了个噜 , 这是神马情况 , 咋有黄毛蓝眼睛的家伙跑这里来了!赵之瑛赶紧上去问情况 。 在中国混了多年 , 洪仁辉很了解中国的规则 , 他知道凭自己一个商人身份 , 很难引起大清官方的注意 。 于是 , 洪仁辉自称是“英吉利四品官” , 有冤情要面禀大清皇帝 , 到御前告状 。 “英吉利四品官”来到天津大沽口海面 , 立刻引起了天津地方官的注意 。 充满好奇心的天津知府灵毓来到洪仁辉船上 , 对这个金发碧眼的洋人进行了拜会 。 洪仁辉操着流利的汉语向灵毓诉说了他们所遭受的种种不公 , 并说要去北京面见大清皇帝 , 到御前告状 。 这可是旷古未有的奇事 , 灵毓一时有些蒙圈了 。 当官多少年 , 啥奇事怪事没见过 , 但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鬼子告御状这样的事情 , 灵毓还是第一次听说 。 洋人来告御状 , 这事咋整?


一个洋人要进京,找乾隆皇帝告御状,结果很悲催!

一个洋人要进京 , 找乾隆皇帝告御状 , 结果很悲催!// //

5、要告状 , 你得先意思意思久经官场沉浮的灵毓 , 在短暂的惊愕之后 , 马上就从这件事中闻到了银子的味道 。 眼前这位“英吉利四品官”大人 , 真的是上天送来的冤大头一个 。 灵毓大人准备对这位洋大人下手 , 弄出白花花的银子来 。 灵毓向洪仁辉表示 , 听了洪大人的讲述 , 自己深表同情 , 他愿意向上级汇报洪大人的冤情 。 但是 , 代替洋人陈述冤情 , 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 自己要冒着被革职的风险的 。 灵毓悄悄伸出五个手指头 , 洪仁辉在中国混得久了 , 这是神马意思他立刻就明白——灵毓是要五千两白银的好处费呢 。 虽然洪仁辉熟悉大清的官场规则 , 但他还是觉得花五千两银子 , 请求代为通禀的代价实在太高了 。 于是他就和灵毓讨价还价 , 最后以两千五百块西班牙银圆成交 。 先交两千块 , 事成之后再交五百块 。 7月19日(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廿五)下午 , 收了银圆的灵毓允许洪仁辉的船 , 由水路开到天津 , 并将他们安排在一座庙宇中住下 。 英国人来到天津的消息引起了轰动 , 当洪仁辉上岸时 , 岸上聚集了上百人来看“西洋景” 高个子、黄头发、蓝眼睛、大鼻子的“洋”人 , 这还真没见过 , 你说人咋能长成这样呢?这和传说中的恶鬼真是一样样的 。 而且这些洋人脑袋后面还没有辫子 , 没有辫子就敢在大清地面上行走 , 这真是不想活了 。 天津的老百姓对洪仁辉他们 , 表现出近乎狂热的好奇 , 有些人甚至冲过来摸一摸他们的头发 。 一时间洪仁辉被围得水泄不通 , 就像围观动物园的珍禽异兽一般 。 看到周围的陌生人种那奇异的眼神 , 洪仁辉可真的是有点脊梁骨冒冷气 , 吓得有点手足无措了 。 面对这些好奇的天津人 , 洪仁辉是寸步难行 。 最后在清朝士兵的保护下 , 才被护送进了神庙 。 与百姓不管不顾的热情相比 , 天津的官员显得有礼貌得多 , 他们都以各种关心英国人的名义来看望 , 实际上也是满足一下好奇心 。 洪仁辉在庙宇里住了七天 。 在这七天当中 , 洪仁辉的状纸层层上交 , 从天津一级一级送到了紫禁城 , 直达乾隆皇帝的御案 。 天津知府灵毓 , 收了钱就办事 , 还算一个有诚信的好官 。 6、告状的结果 , 洪仁辉被关了洪仁辉焦急地等着北京的消息 。 虽然他向天津知府灵毓送了银子 , 但状纸能不能递到乾隆皇帝的跟前 , 这还不一定呢 。 大清的官场 , 什么事都没个准 。 7月28日(乾隆二十四年闰六月初五)晚6时 , 洪仁辉终于等来了一名官员 。 他告诉洪仁辉 , 乾隆皇帝已经读了他的状纸 。 乾隆皇帝下达谕旨:令一名大臣去广州调查欠款的事情 , 29日一早洪仁辉必须随他出发 。 7月29日(乾隆二十四年闰六月初六) , 洪仁辉被迫离开天津 , 回到广州听候会审 。 洪仁辉告御状的事情让乾隆皇帝大为光火 , 海关官员贪污腐败到逼得外国人沿海直抵京畿 , 闹嚷嚷来告御状 , 这天朝颜面何存?他命令福建将军新柱、两广总督李侍尧审理此案 , 并批示:“事涉外夷 , 关系国体 , 务须彻底根究 , 以彰天朝宪典 。 ” 此案事实清楚 , 并不需要太复杂的调查取证过程 。 广州海关的贪污事实很快被送达皇帝面前 。 经过一番权衡 , 在乾隆皇帝授意下 , 李侍尧很快就做出了判决: 一是惩处腐败 。 以“失察”为名 , 将粤海关监督李永标革职查办 , 就是先撸官 , 再调查审理;参与贪污勒索的粤海关役吏“杖流科罚” , 就是先拔了裤子打屁股 , 再该流放的流放 , 该罚款的罚款 。 二是免除部分陋规 。 但是由于大部分陋规实际上是政府的半合法收入 , 故此将这部分合法化 。 “规礼名目 , 一概删除 , 合并核算 。 ” 三是同意英国人提出的一个小小要求 , 就是带来的自己消费的食品和生活日用品免税 。 “番商食用所需 , 已征进口 , 所有出口税银 , 准予豁免 。 ” 这三点都是英国人的要求 。 接下来的判决 , 就大出英国人的意料了: 一是英国商人提出多口自由通商等从根本上改革中国外贸制度的要求被斩钉截铁地驳回 , 告以中华体制 , 不可变更 。 二是处理“汉奸” 。 李侍尧在调查广州海关的同时 , 倒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调查到底哪些中国人 , 在英国人告状过程中提供了帮助 。 经过细致调查 , 两个人物被确认与此事件有关 , 一是执笔请愿书的四川人刘亚匾 , 一是与洪仁辉有密切交易关系的安徽商人汪圣仪父子 。 皇帝命令 , 将替英国人写状子的刘亚匾砍头 , 替洪仁辉通禀的灵毓斩首菜市口 , 汪圣仪依照“交结外夷罪” , 被处以杖六十、徙一年的刑罚 , 以为其他敢于交通外国人的华人戒 。 天津知府灵毓 , 为了几千个银元掉了脑袋 , 真是不值得 。 堂堂知府 , 就像没见过钱一样 , 这就是政治不成熟啊! 三是将敢于北上告御状的英国人洪仁辉抓起来 , 以“勾结内地奸民 , 代为列款 , 希图违例别通海口”的罪名 , “在澳门圈禁三年 , 期满后驱逐出境” 。 大清这时候 , 还真是牛逼的紧! 7、告状的后遗症 , 洋人苦逼了堂堂大清 , 竟然会有黄毛蓝眼珠子的洋人跑来告御状 , 国威何存 , 体统何在! 皇帝很生气 , 后果很严重 。 出了这样的事 , 乾隆皇帝认为是对外国人管理不严所致 。 他命令两广总督重新研究制定对外国人的管理办法 。 李侍尧精心制定了《防范夷商规条》 , 上报皇帝 , 并立刻得到了批准 。 《防范外夷规条》 , 主要内容如下: 一、永远禁止外国军舰进入虎门水道 , 以防军事冲突; 二、永远禁止外国商人携带任何武器和妇女( 包括自己的母亲、姐妹、妻子和女儿) 进入广东省 , 免伤风化; 三、永远禁止中国商人向外国人借贷 , 以防商欠; 四、永远禁止外国人雇佣中国员工 , 永远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 五、永远禁止外国人乘坐轿子; 六、永远禁止外国人坐船在中国江河上游玩; 七、永远禁止外国人向中国官员直接递交诉状 , 如有诉讼均需由十三行洋商代写代交; 八、外国商人在广东省居留期间 , 只许住在广州城西南郊的“夷馆”里 , 永远不许走进广州城门; 九、永远禁止外国商人在广东省境内过冬 , 如因故的确无法出洋 , 必须去澳门过冬 。 洪仁辉做梦也没想到 , 他自以为将留为后世传奇的告御状 。 竟落得了这样的下场 。 外国商人的受约束状态进一步加剧 , 而他自己更是被关在澳门的囚牢里 , 苦苦熬了三年 。 东印度公司的同仁们想尽了办法 , 营救洪仁辉 。 但是 , 天朝声威不可挑战 , 他们的努力最终是无济于事 。 没招了 , 洋人和大清是没办法讲道理的 , 只好任洪仁辉一个人在中国人的监管下受苦 。 乾隆帝宣布了新的对外贸易准则:“内地物产富饶 , 岂需远洋些微不急之货 。 特以尔等自愿懋迁 , 柔远之仁 , 原所不禁 。 今尔不能安分奉法 , 向后即准他商贸易 , 尔亦不许前来” 。 这是一副“天朝上国”的姿态 , 是将中西贸易视为怀柔远人的手段、恩赐藩国的工具 , 可大可小 , 可有可无 。 于是 , 一切照旧 。 洪仁辉告御状 , 也许给大清提供一个机会 。 但是 , 这个机会结果并非后人所希望的样子 。 此后 , 大清就经历了很多事情 。 而这些事情 , 其实都能和洪仁辉告御状扯上一定的关系 。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 , 有个英国哥们叫洪仁辉 , 他想推开一扇门 , 可结果是 , 这扇门却更加顽固地紧闭 。 此后种种 , 皆与大清紧闭的国门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