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最危险的时候:如果不是此人帮助,几乎命丧慈禧太后之手

光绪三十四年 , 也就是1908年 , 大清帝国的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相继去世 。 在这两人去世之前的几天时间里 , 发生了几件奇怪的事情 。

这一年啊 , 慈禧刚刚过了七十四岁的生日 , 忽然觉得人生一片光明 。 自八国联军进京以来的阴霾 , 被这一场生日一扫而空 。

已经是风烛残年的大清帝国 , 被慈禧折腾了半个世纪之后 , 更是行将就木 。 慈禧就像大清帝国一样 , 也到了垂暮之年 。 内忧外困之下 , 真的没几件事情能让她如此高兴了 。

中国有句古话:“七十三、八十四 , 阎王不请自己去” 。 这七十三岁就是生命的一道坎儿 , 能扛过去的 , 就意味着或许还能多活几年 。 本以为自己快死了 , 忽然被死神通知还能再活几年 , 你说慈禧听到这个消息能不高兴吗?


袁世凯最危险的时候:如果不是此人帮助,几乎命丧慈禧太后之手

袁世凯最危险的时候:如果不是此人帮助 , 几乎命丧慈禧太后之手// //

慈禧18岁

慈禧太后年纪轻轻就开始掌握大权 , 一直以来身体状况都很好 。 现如今又跨过了七十三岁这个坎儿 , 这种莫名的喜悦给了她一种错觉:我还能再活个十年八年 。

知道哪个缺德厨子在洗菜的时候 , 没洗干净就端到桌上了;赶巧慈禧那天也高兴 , 就多夹了几筷子的菜 。 要知道 , 慈禧太后在平时是非常控制饮食的 。 然而 , 生日宴会结束的当天 , 慈禧太后就闹肚子了 。

老佛爷以如此高龄闹肚子 , 肯定吓坏了太医啊!宫里的太医哆哆嗦嗦地综合会诊之后 , 确定老佛爷的病是痢疾 。

痢疾这个病 , 在明清以前又叫滞下 , 临床表现为拉肚子 。 你说它不好治吧 , 很多人一碗开水就好了;你说它好治吧 , 古往今来有太多帝王都栽在这 , 比如说刘备、李世民、蒙哥等等 , 都因罹患痢疾不治身亡 。

慈禧太后听说自己得了痢疾 , 心里一凉:难道自己自己要嗝屁了?不应该啊 , 明明过了鬼门关了!难道是年龄记错?这种低级错误也不能说没有 , 毕竟自己出身低微 , 爹妈对自己不重视也情理之中 。

慈禧转念又一想:那也不应该啊 , 好歹自己也是皇太后!就算当初入宫的时候只是个贵人 , 宗人府怎么着也应该查一下生辰八字!什么乱七八糟的人都往宫里领 , 万一这个女人克夫克子 , 那还不被列祖列宗给骂死?

说实话 , 虽不知慈禧的生辰八字是什么 , 但是她的命可真是够克的呀!不仅克自己老公 , 还克别人老公;不仅克自己儿子 , 还克别人儿子;更绝的是 , 她还克大清帝国无后!(咸丰往后四代皇上 , 总共就生了一个儿子)

这正是应了那个诅咒:哪怕叶赫那拉只剩下一个人 , 也必将灭亡爱新觉罗 。 看来这慈禧和亲侄女隆裕就是天选之人啊 。

想到这里啊 , 慈禧的脑子里一片混乱;刚刚冲破鬼门关的喜悦 , 一下子被痢疾给冲散了 。 躺在仪鸾殿的病床上 , 慈禧是茶不思饭不想 , 心情极其郁闷 。


袁世凯最危险的时候:如果不是此人帮助,几乎命丧慈禧太后之手

袁世凯最危险的时候:如果不是此人帮助 , 几乎命丧慈禧太后之手// //

慈禧威严

过了没几天 , 慈禧正在病床上捂着肚子难受 , 旁边围着一帮废物太医杵着 。 忽然之间 , 慈禧竟然坐了起来 , 吓得周围的太医赶紧跪了下去 。

二十日 , 上疾大渐 。 上朝 , 奉旨派载沣恭代披折 , 钦此 。

话说 , 慈禧为什么会突然坐起来呢?按照载沣的日记来看 , 慈禧的病忽然好了 。 奇怪的是 , 慈禧病好了 , 就麻溜儿的治理朝政去吧 , 为什么会让醇亲王载沣代她批阅奏章呢?

更奇怪的是 , 慈禧上午下懿旨让载沣批阅奏章 , 下午就提拔他为摄政王;并宣布把载沣的儿子领导宫里教养 , 安排在上书房读书 。

上书房是什么地方?那是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大清国自从咸丰皇帝驾崩之后 , 就没人在那里读过书了 。 几十年了 , 上书房的大门重开 , 就意味着光绪皇帝有儿子啦!当然了 , 光绪皇帝病恹恹的样子 , 凭他自己是生不出来的 。

儿子进上书房 , 老子当摄政王 。

慈禧太后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欲立载沣的儿子溥仪为储君 。

一天之内连续发生了这么多大事儿 , 醇亲王载沣的小心脏扑通扑通的乱跳 。 醇王府已经出了一个光绪皇帝了 , 难不成还要两开花?

按理说不应该啊 , 慈禧太后大病初愈 , 极其贪权的她 , 怎么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呢?批阅奏章那可是涉及军国大事 。 即便是有意立溥仪为储 , 可自认为还能活个十年八年的她 , 怎么就把权力分割出去了呢?

慈禧的病不在于身体 , 而在于心;心病不除 , 身体再怎么强壮 , 也是枉然 。


袁世凯最危险的时候:如果不是此人帮助,几乎命丧慈禧太后之手

袁世凯最危险的时候:如果不是此人帮助 , 几乎命丧慈禧太后之手// //

慈禧的心病

这位掌控了大清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女人 , 比手腕论魄力 , 将一堆能臣武将玩儿的团团转 。 大清国已然破烂不堪 , 慈禧早就见怪不怪;除此之外 , 又会有什么东西可以成为她的心病呢?

就在慈禧高高兴兴庆祝生日的时候 , 她的娘家那边后院起火-安徽安庆炮营队发动起义 。 尽管这场起义很快就被扑灭 , 主事者也被当场击毙 。 可是南方的革命形势愈演愈烈 , 对大清国的地区安全 , 造成了不小的隐患 。

除了南方的革命党 , 还有环伺四周的帝国主义 , 它们也不是省油的灯;袁世凯的北洋军阀驻扎在大门口 , 随时能够发动兵变 。

这些势力对于大清国来说 , 都是积患 , 慈禧若是能够解决 , 早就解决了 。 不管立不立储君 , 这些顽疾都不会凭空消失 。


袁世凯最危险的时候:如果不是此人帮助,几乎命丧慈禧太后之手

袁世凯最危险的时候:如果不是此人帮助 , 几乎命丧慈禧太后之手// //

袁世凯

真正让慈禧感到害怕的 , 却是来自帝国内部的威胁 。 慈禧太后在光绪三十四年 , 得到密探消息:庆亲王奕劻准备联合袁世凯、杀死光绪帝、软禁慈禧 , 并拥戴奕劻的儿子当皇帝 。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 , 慈禧太后十分震怒!怒归怒 , 躺在病床上的她 , 是政令不出紫禁城啊!没有人会因为一个快死的老太婆 , 而得罪一帮在世的朝廷大员 。

在这种情况下 , 她意图将二人分开、分而治之 , 遗憾的是 , 奕劻凭借在外国人里的关系 , 并没有搭理慈禧这一套 。 因为庚子年间的耻辱 , 慈禧非常害怕和外国人接触 , 看到有外国人罩着奕劻 , 慈禧只好作罢 。

第一种方法失败 , 慈禧手里已经没有几张可以打的牌了 。 她已经不再年轻 , 当年陪着她一起摄取天下的老臣 , 也都死的死、隐的隐 , 甚至和她站在对立的阵营 。

倘若慈禧能够再年轻十岁 , 那该多好啊!不过这一切都是奢望 , 分而治之的办法不奏效 , 慈禧只好走那条她最不想走的路了:立储 。

有了储君 , 就意味着光绪有了合法继承人(光绪无后) 。 奕劻就算有千万个理由 , 从宗法上来看 , 除非他改朝换代 , 否则他就为八旗子弟所不容 。

慈禧立储君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目的:拖延时间 。 因为直到光绪驾崩 , 慈禧都坚信自己还能再活一段时间 。 为此 , 她还特意制定了一个长期计划 , 通过这个计划 , 她有信心将袁世凯带来的危险给处理掉 。


袁世凯最危险的时候:如果不是此人帮助,几乎命丧慈禧太后之手

袁世凯最危险的时候:如果不是此人帮助 , 几乎命丧慈禧太后之手// //

载沣

载沣成为摄政王的第二天 , 光绪就驾鹤西去 。 慈禧早就知道光绪快不行了 , 没想到这么不给力 。 无奈之下 , 只好提前宣布载沣的儿子继承大统 。

二十一日…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入承大统为嗣皇帝 , 钦此 。 以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承继穆宗毅皇帝为嗣并兼承大行皇帝之祧 。

慈禧光把绪按在地上摩擦了一辈子 , 到如今忽然没了对手 , 慈禧的心中空落落的 。 这种失落 , 马上就被她的心病所取代 。 大清国内忧外患 , 她需要马上采取下一步措施 。

历史告诉我们 , 慈禧所谓的“上疾大渐” , 不过是“回光返照” 。 光绪皇帝死后 , 慈禧太后的病情加重 , 她不甘心自己守护了一辈子的江山 , 就这么被人拿去 。 可是命不由己 , 不是自己的 , 终究要还回去 。

就在慈禧太后死的那天 , 她才最终依依不舍的把大权交出:

“现予病势危驾 , 恐将不起 , 嗣后军国政事 , 均由摄政王裁定 , 遇有重大事件有必须请皇太后懿旨者 , 由摄政王随时面请施行 。 ”

这只九尾老狐狸 , 都快死了还不忘留一手 。 既然小皇帝继位 , 载沣又是摄政王 , 那么国家大权当由摄政王和辅政大臣裁定 。 可是已经成了太皇太后的慈禧 , 却硬塞了一个皇太后隆裕进来 , 分明是对摄政王的不信任 。

已经十几天没怎么吃东西的慈禧 , 顶着痢疾带来的病痛 , 在饥寒交迫之下 , 最终还是死去 。 临死之际 , 除了担忧大清国的为了 , 她还有一个困惑:难道今年真的只有七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