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大起大落的柳宗元最终选择笑对人生

人生的道路太多的徘徊不定 , 进进退退 , 有的人驾轻就熟 , 有的人步履蹒跚 。 甲胄其身者终归也会和那些衣衫褴褛的人一样 , 终归成一坯黄土 , 人生生而并非完美 , 古来忠孝两难全 , 诸多遗憾留于后世 。 适时的懂得放下未尝不是一种睿智 , 失之东隅 , 收之桑榆 。 行到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 , 视人间沧桑都为自然之态 , 欣赏万事万物 , 悠然自得 , 妙趣天成 , 何不悠哉!相较于唐王朝以前的朝代 , 唐王朝最大的时代特征莫过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大的时代背景 。 虽然在这之前的本土所生的儒、道二家已经占据了中国本土历史的长河很长时间 , 但是只有到了唐王朝三家的影响无论对于统治者还是黎民百姓而言已经无以复加 。 再加上个人的性格、人生理想等等外在因素更是铸就了一个人内心情感变化 。


经过大起大落的柳宗元最终选择笑对人生

经过大起大落的柳宗元最终选择笑对人生// //

柳宗元曾经在他的作品中不止一次的写到自己的人生志向 , 这其中不仅有“颇慕古之大有为者”《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更在《与许京兆孟容书》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勤勤勉勉 , 为以中正信义为志 , 以兴尧、舜、孔子之道 , 利安元元为务” 。 于是 , 带着这样的人生志向柳宗元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 。 亦如同他自己在这三个时期的诗歌创作中所表现的那样不管是永州时期《笼鹰词》的“云披雾裂虹霓断 , 霹雳掣电捎平岡”中以雄鹰自喻 , 期望自己可以如同其一样展翅高飞 , 虽然刚刚经历过贬谪 , 但是自己的那份报国之志仍然缠绕在心头 , 迟迟不肯离去 。 又或者是在上述永州时期描写山水诗歌中已经论述过的《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和《南涧中题》中骚怨情感一步步的加深 , 这无疑是与自己的志向违背的结果加深了这种情感的产生 。


经过大起大落的柳宗元最终选择笑对人生

经过大起大落的柳宗元最终选择笑对人生// //

再者是《冉溪》“少时陈力希公侯 , 许国不复为身谋……愿学寿张樊敬侯 , 种漆南园待成器 。 ”那种对困顿中不屈不挠性描绘的如此透彻生动 , 此种种无不清晰明了证明了柳宗元的人生理想 。 另外在其他文体中柳宗元也不止一次的写到:“夫知足与知止异 , 宗元知足矣 , 便止不受禄位 , 亦所未能 , 今复的好官 , 犹不辞让 , 何也?以人望人 , 尚足自进”《与杨京兆凭书》 , 诸如此类 , 不胜繁举 。 基于此 , 柳宗元在遭受一贬再贬的道路上 , 难免会发出怨骚之情 。 这种情感主要表现在柳宗元诗歌永州时期的主要感情基调 , 正如上述我所描述的那样无论是从山水诗歌、佛禅诗歌和咏物、咏史诗歌还是田园、种植、寄赠诗 , 各种题材诗歌均把这种骚怨情感发挥到了极致 。


经过大起大落的柳宗元最终选择笑对人生

经过大起大落的柳宗元最终选择笑对人生// //

或许 , 柳宗元认为自己和同时期其他文人学子相比较 , 自己最突出的方面不在于文学而在于自己的世家大族 , 带着这个烙印 , 更有责任和义务重振自己的理想 , 再加上自己本身的“统合儒释”的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就更加进一步增加深了柳宗元的对于自己人生理想和信念的执着 。 不仅自己本身出生在“河东三著姓”世家大族 , 其母亲卢氏也是世家大族人家 。 “先夫人姓卢氏 , 讳某 , 世家涿郡”“七岁通《毛诗》及刘氏《列女传》”以及柳宗元在年少时候他的母亲“家无书 , 太夫人教古赋十四首 , 皆疯传之 。 ”


经过大起大落的柳宗元最终选择笑对人生

经过大起大落的柳宗元最终选择笑对人生// //

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柳宗元出身在这样的诗礼之家 , 自然而然会热衷于功名利禄 , 而这一切就需要通过科举考试 。 而这一切柳宗元并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 , 正如《新唐书》中“宗元少精敏绝伦 , 为文章卓伟精致 , 一时辈行推仰 。 第进士、博学宏辞科 , 收校书郎 , 调蓝田尉” 。 基于此 , 柳宗元遭遇贬谪从内心发出怨骚情感实属人之常情 , 所以这种种原因下柳宗元在永州所表现出来的怨骚情感愈演愈烈 。


经过大起大落的柳宗元最终选择笑对人生

经过大起大落的柳宗元最终选择笑对人生// //

按照马斯洛文学人层次要求理论 , 一个人的需求分为五个步骤:“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 在回京的途中以及在柳州的时刻 , 柳宗元所表现的出来的这种由徘徊不定的情感到最后的自我觉醒甚至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 , 从根本上契合了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 , 这主要表现在回京途中和柳州时期所做的诗作中 。 在上述中写到柳宗元在回京的路途中表现出来的总体情感主要是亦喜亦忧情 , 带着这种状态归来时的柳宗元元 , 也曾对自己和朝廷充满了希望、困惑和徘徊 。


经过大起大落的柳宗元最终选择笑对人生

经过大起大落的柳宗元最终选择笑对人生// //

其中的主要原因在大概于在这一时期中的柳宗元在回京途中对于未来的迷茫性以及仍然对朝廷报有很大的希望 , 所以才会有这种情感的产生 , 因此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在诗歌中 。 例如《离殇不醉至驿却寄相诸公》、《汨罗遇风》、《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等等 , 一步一步的走向绝望一步一步的认清当时的时局 。 上述已经论述 , 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 这明显契合了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这三层次需求 。 然而在柳州时期 , 上面也已经论述到此时期柳宗元的内心情感世界已经到了绝望的时候 , 回归朝廷是不可能的了 , 虽然在柳州时期他仍然表现出过迷茫行 , 但这只是暂时的 , 在种情况下更多的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 所以才会有柳宗元在柳州时期的一些惠政措施 。


经过大起大落的柳宗元最终选择笑对人生

经过大起大落的柳宗元最终选择笑对人生// //

陈伯海先生在《中国文化之路》写到:“佛教具有解脱和救世双重功能 , 既有避世出家的一面 , 又有普度众生 , 大慈大悲的教旨 , 也就是有积极入世乃至救世的一面存在 , 这一点上不同于只救个人超脱的道家 , 反倒和热衷于济世的儒家相相通” 。 另外柳宗元自身的人格理想“统合儒释” , 认为佛教“往往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用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 , 这其中佛教就是做好的媒介 。 尤其又是在唐王朝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 , 崇佛、信佛已经普遍甚至是一种时尚 。 唐代近三百年间 , 思想采取兼容的态度 。 以儒为主 , 兼取百家 。 唐初修《五经正义》已经含有统一儒学解释权之意”所以 , 柳宗元在《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中说到“吾自幼好佛 , 求其道积三十年 。 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说 , 于零陵 , 语独有得焉” 。


经过大起大落的柳宗元最终选择笑对人生

经过大起大落的柳宗元最终选择笑对人生// //

故而 , 就如同上述中我写到的那样 , 柳宗元在不同时期的佛禅诗歌中所表现的出来的情感特征不同 , 在永州时期以幽怨为主要 , 转而到柳州最后的人生阶段柳宗元所表现出来的不仅是由禅院五首诗歌所表现的到柳州的与友人的唱和中 , 获得人生的觉解 , 例如“遥知玄豹在深处 , 下笑羁绊泥涂间” , 对于人生道路上的苦难 , 在这时候柳宗元对待的不再是幽怨占据主要取而代之的是以笑带过 。

本文由心如荒岛啊原创 , 欢迎关注 , 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