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 , 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

清代官员照片

很多人受《官场现形记》的影响 , 认为买官、卖官是一种腐败现象 。 其实 , 买官、卖官在封建时代非常正常 。 中国盛行“官本位” , 也就是说“官”本身具有价值 , 不能理解成当官就能赚多少钱 。 钱充当的是中介物 , 打通了财富与官之间的通道 。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 买官、卖官也达到了空前状态 。 满清自入关时起 , 就开始卖官 。 康熙时期 , 朝廷规定只要捐献500石粮食 , 或500两白银 , 就可以到国子监读书 。

国子监是清代的最主高学府 , 也是国家最权威的学府 。 读书可以做官 , 买个国子监读书资格 , 等于买了一个官 。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 , 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

王俊贵买太学生户部执照

这是清咸丰九年(1859年)《户部执照》:“户部为遵旨事据俊秀王俊贵 , 安徽安庆府怀宁县人 , 年叁拾陆岁 , 身中 , 面白 , 无须 , 今遵例报捐监生 , 京钱叁佰贰拾伍吊 , 所捐银两于咸丰玖年陆月贰拾捌日 , 由户部捐铜局收讫 , 相应给执照 , 以杜假冒 。 ”

从这份清户部执照中可以看出:安徽省安庆府怀宁县的王俊贵 , 即买了一个国子监生 , 价格是325吊钱 。

1吊钱为1000铜钱 , 约为1两白银 , 325吊钱约为325两白银 , 这就是清清咸年间代的国子监生价格 。 操作上很简单 , 明码标价的 , 不需走路子找人 ,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行 , 跟菜市场上买鱼买肉没什么区别 。

325吊钱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呢?清代物价并不稳定 , 白银价格也是如此 。 以可比性较强的粮食价格推之:当时1吊钱可购1石大米 , 1石大米约重70公斤 , 以4元人民币/公斤计算 , 折合人民币280元 。 325吊钱约值人民币91000元 , 不到10万元买一个国子监生 , 这是相当便宜 。 以清初的500两白银计算 , 这已打了六五折 。 如果想上名牌大学 , 显然也不是这个价格 。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 , 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

清代官员照片

清咸丰年间 , 官价为何下跌了呢?因为经历战乱 , 国家财政紧张 , 老百姓也普遍很穷 , 卖官的价格高了 , 没人买得起 。 官帽的买卖 , 同样遵循市场规律 , 供求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但是 , 这是一桩特定的买卖 , 当国子监生 , 也是必须有基本条件的 。 正常情况下 , 太学生应该具有大学文化 , 最少也得有高中文化 。 仅仅有钱 , 子弟又没有相应的文化水平 , 在国子监肯定是跟不上班的 , 将来也考不了一官半职 。 如果是这样 , 这钱不是白交了吗?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 , 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

清代官员照片

没关系 , 可以直接给官 , 直接上班去拿工资 , 避免这种风险 。

不上国子监 , 可以直接给个九品官 , 二者是等价交换关系 。 清代县令是七品 , 县令下面的“局长”“科长”约等于八品 , 九品官只能是县级单位里面的小“股长” 。 清代九品文官的年俸 , 只有30多两银子 , 得用10年才能拿回本钱 , 这还不算劳动力的价钱 。 所以 , 买官在清代并不划算 , 至少是白干十年 , 不是想象的升官发财 。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 , 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

王安涛捐从九品衔吏部执照

咸丰四年(1854) , 王安涛便买了一个九品衔的小官 。 同治三年(1868) , 林致中也直接买了个“股长(从九品)” 。 这些人买官的钱都不高 , 主要是咸丰年间朝廷解决内乱 , 要大量花钱 , 朝廷入不敷出 , 让王安涛等人占了回公家的“便宜” 。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 , 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

林致中户部执照

国子监生、九品官只是卖官的起点 , 高官也是可买的 , 但高职位的官价格当然也就更昂贵 。 清代的京官 , 最高可买五品 , 五品郎中价1万两白银;如果买地方官 , 可买到道台(约为副省长) , 价格2万两白银 。 如果买个县令 , 得1.5万两白银 。 清代县令的年俸是45两白银 , 其实也是不划算的 。 《清史稿·选举志》载:“康熙十三年至十六年三年间 , 收银二百余万两 , 知县捐至五百余人 。 ” 200万两白银 , 在清初绝对算是个天文数字 , 真正赚大了的当然是朝廷 。

朝廷卖官 , 也不是肆无忌惮的 , 想弄钱就不顾后果 。 特别重要的官职 , 那是不卖的 。 换言之 , 卖的都是些不的官位 , 也是没有什么用的官帽 , 对买主来说是不划算的 。 既然买官不划算 , 为什么有人还要买了呢?主要是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 , 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

清代官员照片

首先 , 有钱不买官不行 , 不是有钱了就想当官 。 朝廷有困难 , 古代没有发债券的习惯 , 卖官的指标 , 有时要强行往下摊派 。 有的大户 , 买了一次 , 还得买第二次 。 安徽省徽州府婺源县的洪立钺 , 65岁时买了个从九品衔 , 71岁时又买了一个从九品的官 。 官小得不能再小 , 况且人生七十古来稀 , 这位洪立钺大爷买官还有什么意义?事实的真相 , 是朝廷给各地的指标太多 , 不得不硬性在辖区里摊派——政府有困难 , 老百姓想不当官都不行!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 , 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

婺源县善后局颁发洪立钺捐从九品衔收照

出两次钱 , 不是卖一个更大的官 , 而是买两个同样小的官 , 这就更没有意义了 。 但不买 , 是官府摊派下来的 , 又没有办法 , 等于是间接捐款吧!

其次 , 买官属于“面子工程” , 物质损失精神补 。 没有一顶官帽子 , 再有钱也是平民 , 身份不行 。 有人买了官后 , 可以印名刺(名片) , 上家谱 , 光宗耀祖的目的算是实现了 。 清代遗存的家普中可以发现 , 有的家族有好几百“太学生” , 还有许多当官的 。 其实 , 考上或被地方推荐上国子监 , 那是相当困难的 , 主要就是买 。 谱是那些官员 , 根本就没当过官 , 因为是买的 。 所以 , 家谱上的这种数字跟地方志绝对对不上 , 一般远远高于地方志的记载 。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 , 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

清代官员照片

清朝卖官 , 还有更缺德的地方:多数卖出去的官 , 都是“候补”性质的 , 就是没有这个空缺 , 明明买了县长 , 但哪个县都有县长 , 你得等着 。 有时 , 等得人家都死了 , 还没真正当上官 。

不过 , 卖官方面论缺德 , 封建时代清朝还不是最缺德的 。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公元前218年十月 , 秦国为了应对蝗灾 , 大举卖爵赈灾 , “百姓内粟千石 , 拜爵一级 。 ”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 , 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

清代官员照片

秦始皇卖的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官 , 而是爵位 。 “爵”完全是荣誉性的 , 没有工资报酬 , 仅仅表明你是“贵族” , 不是普通“平民”罢了 。 并且 , 价格毒贵!

秦国爵位分20级 , 最高一级为“彻侯”爵 , 最低一级为“公士”爵 。 “公士” , 只是一个“村长”级别的 , 并且还不是真村长 , 仅是一个“名誉” 。 买一个“名誉村长” , 要价竟是一千石粟!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 , 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

秦代半两铜钱

一千石粟又是个什么概念呢?秦量制(体积):1石=100升 , 1升≈342.5克 , 1石≈68.5斤 , 1000石≈68500斤 。 以粟现价每斤2元计算 , “粟千石”约合人民币13.7万元 。 秦衡制(重量):1石=120秦斤 , 1秦斤≈253克 , 1石≈60.72斤 , 1000石≈60720斤 。 以粟现价每斤2元计算 , “粟千石”约合人民币12.1万元 。

怎么算 , 秦朝买个“名誉村长” , 都得人民币十几万元 。 所以 , 秦朝想混多久 , 那只有天晓得了 。 谁买个这种官 , 都有怨恨、后悔的时候 。

清朝自卖官始 , 亦以卖官终 。 清宣统二年(1910) , 大清的财政部(度支部) , 制订了下一年度卖官计划:卖官指标为565万两白银!看看:管官的是吏部 , 制定计划的是度支部!第二年 , 辛亥革命发生 , 清朝灭亡 。 否则 , 社会财富又要被它榨取一个天文数字 。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 , 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

宣统皇帝

历史上真实的卖官、买官 , 大体就是这种情况 。 不过 , 文人的小说就有点胡说八道了 。 《官场现形记》中的卖官、买官 , 基本上就属于虚构性的 。

《官场现形记》中有个何蕃台 , 蕃台即承宣布政使 , 相当于“省长” 。 三荷包专门替何藩台卖官 , 相当于 “中介” 。 何蕃台卖了哪些官 , 赚了多少钱呢?三荷包说:“玉山的王梦梅 , 是个一万二;萍乡的周小辫子八千;新昌胡子根六千;上饶莫桂英五千五;吉水陆子龄五千;庐陵黄沾甫六千四;新余赵苓州四千五;新建王尔梅三千五;南昌蒋大化三千;铅山孔庆辂、武陵卢子庭 , 都是两千 。 还有一千、八百的 , 一时也记不清 , 至少亦有二三十注 。 ”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 , 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

清代官员照片

王梦梅本来就是个官 , 在牙厘局工作 , 就是收税 。 但这家伙太贪 , 上任仅仅半年 , 就被无数个商人告到省里 , 最终王梦梅被停职反省了 。 王梦梅要重新当官 , 就得买 。

为了买官 , 王梦梅先拉近与三荷包的关系 。 其中 , 三荷包过生日 , 王梦梅就送了三百两银子 。 这各种花销 , 王梦梅前后花了不是一万二两银子 , 而一万四千两银子 。 前面说过 , 官方明码标价:五品郎中1万两 , 县令1.5万两 , 道台2万两 。 王梦梅1.4万两白银 , 买郎中可以节省4000两 , 买县令只须加1000两 , 要是加个6000两 , 可以直接买个道台干 , 哪需要再找何蕃台 , 费许多无用功 。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 , 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

清代官员照片

何蕃台要想卖官 , 也是很难做到的 。 何蕃台毕竟不是吏部尚书 , 从哪里去弄正规的任命书 。 何蕃台的权力 , 是推荐官员 , 不称职的他可以说成是优秀的 , 这样收点黑钱 。 要么 , 委任一些小吏 , 这倒可以 。 有么 , 朝廷有卖官的指标 , 何蕃台可以卖官 , 但别人不需要多花冤枉钱 。 王梦梅本是官场中人 , 是懂这种道理的 。

小说是小说 , 历史是历史 , 两个不是一个专业 。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清朝七十多岁大爷还买官 , 这一大把年纪买了官能有什么用?// //

官场现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