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具备多重优势,为何在乌林之中败北?这四字是关键因素!

三国时的赤壁乌林之战 , 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 此战中有个问题 , 千百年来始终令人难以理解:曹操这位杰出的军事家、战场上的常胜将军 , 为什么会以优势的军力败北 , 而兵力单薄的孙刘联军却以少胜多 , 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呢?或许应归结为四个字 , 那就是“骄兵必败” 。

纵观曹操赤壁乌林战前的军事生涯 , 兖州打败青州黄巾、尔后破袁术、征陶谦、三伐召布以及官渡大战与北征乌丸等等战役 , 多数是以少取胜 , 唯有吕布的下邳包围之战例外 。

当时曹操具优势兵力 , 但并没有导致骄兵 , 原因是他立脚未稳 , 不敢懈怠 , 在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之后 , 根据情况变化 , 并不拘泥于兵法 。 其时吕布部众军心动摇 , 士无斗志 , 认为不需以十倍兵力包围 , 只用两倍兵力就足够了 , 照此部署 , 固然打了漂亮的歼灭战 。 可见 , 兵众并不必然导致骄兵 , 如果主观上虚心用兵 , 还能稳操胜算 , 下邳之战就是一例 。

兵众则骄 , 多数取决于统帅主观上的盲目乐观 , 当然造成将帅头脑膨胀的原因与兵众于敌的客观优势是分不开的 。 在这里 , 兵众既能提供了胜利的条件 , 也能转化为失败的因素 。


曹操具备多重优势,为何在乌林之中败北?这四字是关键因素!

曹操具备多重优势 , 为何在乌林之中败北?这四字是关键因素!// //

赤壁乌林之战同样是优势兵力 , 结果却与下邳之战完全不一样 , 究其原因 , 正是曹操主观上意骄气得所致 。

吞吴以并荆作为先声 , 这是曹操与谋士们共同决策的 。 郭嘉于北定中原之日 , 就向曹操提出应先平定荆州 。 不能不说这是正确的战略抉择 , 当时辽东还有公孙氏势力 , 关中有马腾、韩遂 , 汉中有张鲁 , 巴蜀有刘璋 , 荆州有刘表 , 吴会有孙权 , 在众多割据势力之中对谁下手 , 曹操手下的谋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郭嘉力排众议 , 提出定荆作为统一南方的突破口 , 是符合军事行动规律的 。 荀彧也对此表示赞同 , 郭嘉的建议最终得到曹操采纳 。

曹操原先是经过周密策划、认真对待刘表的 , 但不料刘表在他定荆之前突然病故 , 刘琮举州投降 , 曹操轻而易举地占有了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 。


曹操具备多重优势,为何在乌林之中败北?这四字是关键因素!

曹操具备多重优势 , 为何在乌林之中败北?这四字是关键因素!// //

比起以往的战役大都经过拼死的搏斗而得 , 这次可算是和平的进军了 。 虽然兵不血刃是军事史上的上乘杰作 , 但如不正确对待 , 也会助长麻痹轻敌的失误 。 曹操平定荆州就有这样的教训 , 他一举收降了刘表的马、步、水军八万余人 , 获得了大量的军用物资 , 特别是追踪刘备 , 大获全胜 。 曹操面对如此轻易得手的胜利果实 , 不禁有点飘飘然起来 , 以致在进军江东时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 。

雄据江东的孙权 , 已历三世 , 国富民强 , 又有长江作为天险 , 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 。 特别是孙权英气盖世、雄心勃勃 , 很想有一番作为 。 当曹操统一北方后 , 孙权及其手下认为曹军必来夺取荆、吴 , 为巩固江东的城守 , 拟攻刘表 , 夺取荆州作为屏障 。

不料曹操先声夺人 , 出奇制胜 , 然后又唾手而得 , 既然荆州未能入据 , 那么全力以赴以保江东乃势在必行 , 故在孙刘结盟之前 , 早已派遣周瑜进驻都阳 , 操练水军 , 以防不测 。

曹操南征的战略分为两步 , 第一步占领荆州 , 第二步征服江东 , 其实这两步是可以分开进行的 , 不一定非毕其功于一役不可 。 但由于荆州之得过于轻而易举 , 滋长了他速胜的急躁心理 。


曹操具备多重优势,为何在乌林之中败北?这四字是关键因素!

曹操具备多重优势 , 为何在乌林之中败北?这四字是关键因素!// //

对此 , 曹操的谋士早有异议 , 如智囊贾诩就曾诤谏曹操 , 劝他暂时先抚安百姓 , 然后江东可以不战而胜 。 遗憾的是曹操拒不采纳 。

贾诩提出以退为进的策略 , 也是充分看到“今收汉南 , 威名远著 , 军势既大方”这一军事优势的 , 他与曹操不同的是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 抚定荆州士庶 , 巩固江、汉基地 , 稳扎稳打 , 江东指日可待 。

曹操这时几乎到了迷信兵多必胜的程度 , 他致书孙权 , 宣称自己拥有八十万大军 , 准备与孙权“会猎于吴” 。 他的用意无外乎是警告孙权 , 要么学刘琮一样束手就擒 , 要么待曹军进入吴境以兵戎相见 , 一派咄咄逼人的架势 , 大有吞吴在即的骄气凌人之感 。

其实 , 这是虚声恫吓 。 曹操初起仅有众数百 , 扩大至数千 , 几经挫折 , 至公元14年曹军“能战之士 , 不下万人” , 公元20年官渡战前 , 曹操仍“兵不满万” 。 公元20年黑山军“张燕率其众十余万降” , 至此曹军始有较大发展 。 及至战败袁绍父子 , 收降“带甲十万”之众 , 兵力总数增至二十余万人 , 但历次作战阵亡为数也不少 , 实际人数顶多只有二十万人 。


曹操具备多重优势,为何在乌林之中败北?这四字是关键因素!

曹操具备多重优势 , 为何在乌林之中败北?这四字是关键因素!// //

曹操南征不会倾巢而出 , 因为北方尚未平安 , 关西又有马腾、韩遂作梗 , 均需留兵防范后方基地 。 如从总兵力二十万众之中 , 选征十五六万已是较高的估计了 , 加上荆州降众七八万人 , 合计二十万稍多一点 , 哪来“八十万众”?

对此 , 周瑜已有中肯的估计 , 而且作了颇有说服力的分析 , 认为取决战争的胜利决非纯凭兵力之众 , 诸葛亮也有同感 , 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 但作为军事家的曹操却置其他不利条件于不顾 , 居然轻信黄盖诈降 , 素以老谋深算著称的曹操如此容易上钩 , 岂非咄咄怪事 , 此非他 , 惑于兵众自误也 。

当然 , 曹操也不会很容易上当的 , 他曾怀疑对方有“诈” , 最终还是信实 , 无以故?黄盖此信必是在周瑜授意之下 ,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书就的 , 他们知操所短 , 就尽量夸大曹军具有“百万之众”的优势 , 投操所好 , 以“众寡不敌”为辞 , 而曹操正陶醉于兵多必胜的错误军事思想之中 , 故能轻易误中圈套 , 蒙受乌林火攻失败之耻 , “骄兵必败”这不是乱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