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蒋受过?张学良1933年被迫下野再分析,实情并非如此

1933年3月 , 全权负责华北军政事务的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张学良被迫辞职下野 。 长久以来 , 一些著作替张学良抱屈 , 认为张这次通电下野 , 是“代蒋受过” , 当了替罪羔羊(张魁堂:《张学良传》;傅虹霖:《张学良的政治生涯》) 。 实际情形真的是蒋介石玩阴谋 , 坑了张学良吗?重新考察此一事件的来龙去脉 , 或可有助于我们作出更为客观的判断 。


代蒋受过?张学良1933年被迫下野再分析,实情并非如此

代蒋受过?张学良1933年被迫下野再分析 , 实情并非如此// //

张学良与东北军

北方军政错综复杂 , 蒋介石深感“诚难处置”

在新中国的版图上 , “热河省”已经消失整整60余年了(1955年撤销) 。 概括而言 , 当年的热河省位于长城以北 , 省会承德 , 辖区分布在现今的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辽宁省 , 是连接东北、华北和蒙古的重要区域 。 九一八事变后 , 日本关东军强调 , 必须切断抗日义勇军的补给通道 , “经略热河 , 使其名实具备归入满洲国领域” , 同时“确保长城重要关门的控制 , 调整对华北方面的战备” 。

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乃奉军元老 , 曾派代表参加伪满建国会议 , 虽然没有公开降敌 , 但一直游离于南京国民政府之外 , 不仅中央号令完全无效 , 甚至顶头上司张学良亦无可奈何 , 俨然形成割据一方的独立王国 。 唐精武时任热河驻军司令部参谋长 , 他说:“汤部中级以上部队长 , 极大多数种植鸦片 , 贩毒、吸毒 。 至于侵吞饷糈 , 冒领缺额 , 种种舞弊营私 , 不一而足 。 ”


代蒋受过?张学良1933年被迫下野再分析,实情并非如此

代蒋受过?张学良1933年被迫下野再分析 , 实情并非如此// //

汤玉麟

1932年6月 , 蒋介石意识到日军必欲夺取热河 , 提醒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张学良早日“解决汤玉麟” , 与东北义勇军打成一片 , 威胁山海关方面日军 , 使之不敢进窥北平、天津 。 旋又提出先派东北军三个旅 , 中央军随后增援 , 从而达到加强热河防守的目的 。

张学良投鼠忌器 , 始终下不了决心 。 7月20日 , 日军侵入朝阳 , 蒋介石只能干着急 , “汉卿之愚鲁怯懦 , 诚匪夷所思” 。 面对各界批评之声 , 汪精卫提出辞去行政院长一职 , 愿同张学良一起下野 。 据后来参与指挥长城抗战的黄绍竑回忆 , 张学良“差不多每隔一二小时 , 就要注射一次吗啡针 , 每日要在中午十二时以后 , 才能起床办公” , 身体状况实在也不适合担当重任 。


代蒋受过?张学良1933年被迫下野再分析,实情并非如此

代蒋受过?张学良1933年被迫下野再分析 , 实情并非如此// //

蒋介石、张学良等人在南京合影

面对错综复杂的北方军政 , 蒋介石深感“诚难处置” , 8月9日谨慎建议张学良:“一、不辞职而带兵入热抗日;二、辞职而带兵入热抗日;三、辞职而改组北平绥靖公署 。 请其权衡得失 , 取其最有裨于转移大局 , 并站稳个人立场者 , 择一而行 。 当此义勇军得手之时 , 收复热河 , 实为最上策 。 ”

张学良想了想 , 除非中央政府筹集大宗现款 , 并有充足之飞机、枪弹等补充到位 , 否则宁愿不干 。 蒋介石思前想后 , 裁撤北平绥靖公署 , 另设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 , 以张学良代行分会委员长职权 , 继续主持北方军政 。 此后 , 汤玉麟同意东北军万福麟部四个旅增防热河 , 不过防御阵地构筑多为直线式 , 缺乏纵深配备 , 着实令人担忧 。

热河轻易失守 , 舆论为之沸腾

中国华北发生政潮之时 , 日本亦更换了关东军司令官 , 本庄繁去职 , 由武藤信义继任 。 是年12月 , 东北义勇军苏炳文等部相继兵败 , 被迫撤入苏联境内 。 后顾之忧大为减少 , 关东军决心占领热河省 , 为了打消东京疑虑 , 武藤承诺“不越过长城一线” 。


代蒋受过?张学良1933年被迫下野再分析,实情并非如此

代蒋受过?张学良1933年被迫下野再分析 , 实情并非如此// //

充满传奇色彩的张学良将军

蒋介石命令军政部长何应钦、军委会办公厅主任朱培德:“倭寇北犯无疑 , 及今准备 , 犹可有为 。 华北发生战事时 , 决拟以第二、第二十五、第四、第三十二、第五十六、第八十三各师任之 。 ”同时电告张学良:“已密备六个师 , 随时可运输北援 。 粮秣弹药 , 我到沪后 , 亦已备办 。 甚望吾兄照预定计划 , 火速布置 , 勿稍犹豫 。 今日之事 , 惟有决战可以挽救民心 , 虽败犹可图存 , 否则必为民族千古罪人 。 请兄急起 。 ”

1933年1月 , 日军攻占山海关、九门口 , 张学良预料热河战事在所难免 , 电请蒋介石“亲自莅临北平主持” , 并邀中央军及晋军开进热河东部 。 蒋介石正忙着制定第四次“围剿”计划 , 表示“近日须赴江西布置 , 半个月之后才能北上 , 先派杨杰襄助一切” 。

2月下旬 , 热河朝阳、北票、开鲁等地先后失陷 , 蒋介石电令何应钦 , 抽调江西“剿共”之第2、第25师北上抗日 , 第32、第44、第83师做好输送准备 。 动员令一下达 , 中央军第2师第4旅旅长郑洞国高兴极了:“那几年间部队几乎天天忙于打内战 , 同胞间彼此残杀 , 我们都有一种厌倦心理 , 现在总算有了一个机会 , 可以为国家效命疆场 , 尽军人的守土之责 , 大家的心情不由得为之振奋 。 ”


代蒋受过?张学良1933年被迫下野再分析,实情并非如此

代蒋受过?张学良1933年被迫下野再分析 , 实情并非如此// //

负责防守山海关的东北军爱国将领何柱国

结果没等中央军到位 , 热河抗战迅即失败 , 汤玉麟的部队表现最糟糕 , 投敌的投敌 , 逃跑的逃跑 , 根本就是轻弃国土 。 3月4日 , 日军骑兵第8联队一部不费一枪一弹占领承德 。 消息传开 , 舆论为之哗然 。 《大公报》疾呼:“承德弃守 , 全局动摇 , 汤玉麟之罪 , 固无可逃 , 中央地方军政当轴 , 对国民亦应有所自劾 。 ”所谓地方军政当轴即指张学良 。

《申报》措辞更为激烈:“九一八以来 , 失职丧地、望风引退之将领 , 政府从未予以若何之惩罚 , 则今日之汤玉麟弃职潜逃 , 亦非偶然之事 。 汤玉麟固罪不容于死 , 然而不容于死者 , 又岂独汤玉麟一人?弃东北者何人?弃锦州者何人?弃榆关者又何人?若仅仅通缉汤玉麟一人 , 讵能缓和全国人民之悲愤心理耶?”


代蒋受过?张学良1933年被迫下野再分析,实情并非如此

代蒋受过?张学良1933年被迫下野再分析 , 实情并非如此// //

坚持抗日的东北义勇军将士

善后处理 , “不可再加查办字样”

承德失陷 , 群情愤慨 , 舆论普遍要求免去张学良职务 , 蒋介石是什么态度呢?“余决先北上到达当地后再定 , 甚望汉卿能决心反攻 , 以为最后之努力也” 。 3月5日 , 蒋介石致杨杰转张学良:“此时唯一战略 , 以宋哲元与万福麟部全力出冷口 , 袭取凌源、平泉 , 以古北口各部反攻承德 。 否则时机一失 , 不只世界之大无容身之地 , 且为民族罪人 。 ”7日 , 张学良致电南京国民政府 , 以热河之变 , 诚信未孚 , 指挥不当 , “以致上负政府督责之殷 , 下无以对国民付托之重” , 请准免除本兼各职 , 以示惩儆 。


代蒋受过?张学良1933年被迫下野再分析,实情并非如此

代蒋受过?张学良1933年被迫下野再分析 , 实情并非如此// //

占领沈阳的日本关东军

蒋介石不置可否 , 3月9日抵达石家庄 , “众意皆准汉卿辞职” , 决定“本日赴保 , 决劝其退休” 。 据张学良幕僚王卓然记述 , 蒋介石是在保定车站专车上当面同意张学良辞职的 , “我接到你的辞职电报 , 得知你的诚意 。 现在全国舆论沸腾 , 攻击我们两人 。 我与你同舟共命 , 若不先下一人 , 以息全国愤怒的浪潮 , 难免同遭灭顶 。 所以 , 我同意你辞职 , 待机会再起” 。

我们再来看蒋介石日记 , 或可补充王卓然不知情的一些细节内幕 , “宋子文以军队安置甚难 , 去汉卿甚有难色 , 汉卿亦不甚愿去职 。 余与之决定 , 劝其辞职 , 且速离平 。 彼考虑二小时 , 再行决定 , 惟总不能去其疑虑 , 而余之心 , 亦甚难堪 。 彼以处置后事相问 , 余亦不能直说 , 心更难过 , 此公私得失成败关头 , 非断然决策 , 不能定计 。 然而人情世故 , 令人更增惶恐 , 两害相权 , 惟有重公轻私 , 无愧于心而已” 。


代蒋受过?张学良1933年被迫下野再分析,实情并非如此

代蒋受过?张学良1933年被迫下野再分析 , 实情并非如此// //

行政院代理院长宋子文

由此可见三点:与张学良私交很好的行政院代理院长宋子文并不赞同张学良辞职;张学良本人有所恋栈 , 辞职情非得已;蒋介石感到事情难办 , 但舆论压力太大 , 不能不办 。

3月10日 , 蒋介石致电张学良 , 承诺保持东北军编制和将领职务原状不动 , 一切可按照张的要求善后 。 “部队除照兄意编配外 , 所有补充团可否拨归寿山(万福麟)部先行补充 。 请属各机关办事人员照常办公 , 勿稍更张为要” 。 11日 , 张学良正式通电辞职下野 。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想要严惩张学良 , 蒋介石及时制止:“北方事最近是否不生波折 , 仍难预料 , 倘再进一步过于难堪 , 则前途险象益多 。 对张仅免职而未加查办者 , 实有顾全当前事实之苦衷 , 不可再加查办字样 , 请鉴纳愚忱 。 ”


代蒋受过?张学良1933年被迫下野再分析,实情并非如此

代蒋受过?张学良1933年被迫下野再分析 , 实情并非如此// //

东北军铁甲车部队

通过梳理、解读相关档案史料文献 , 笔者较为同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曾景忠老师的观点 , “对防守热河 , 蒋介石对张学良做过许多指示 , 而张学良未认真执行 , 亦未到前线督师 。 所谓蒋介石耍阴谋 , 让张学良背黑锅 , 做替罪羊的说法 , 纯属无稽之谈” 。

参考文献

1、毕万闻主编:《张学良文集》 , 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 。

2、全国政协文史委主编:《张学良和东北军》 , 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

3、曾景忠:《张学良1933年辞职下野的背景和真相》 , 郭俊胜、胡玉海主编:《张学良与九一八事变研究》 , 辽宁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

4、台北“国史馆” , 《蒋中正先生年谱长编》 , 2014年版 。

5、全国政协文史委主编:《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 , 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

6、黄绍竑:《五十回忆》 , 岳麓书社1999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