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的法正,我们对他有误解

首先 , 花点时间解释一下法正的为人 , 因为关于他的误解实在太多 , 起因自然是这一段文字:

一餐之德 , 睚眦之怨 , 无不报复 , 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 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 , 将军宜启主公 , 抑其威福 。 ”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 , 北畏曹公之强 , 东惮孙权之逼 , 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 , 进退狼跋 , 法孝直为之辅翼 , 令翻然翱翔 , 不可复制 , 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三国志.庞统法正传》)

这里法正的形象是个标准的小人啊!易中天在品三国里说到刘禅时 , 就提出有一种观点 , 法正之于刘备就像黄皓之于刘禅 。 更可怕的是 , 这段记述不但黑法正 , 把诸葛亮也黑了!人们让诸葛亮制止法正作恶 , 诸葛亮居然说他功劳大 , 有资本作威作福!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武侯的形象在此尽毁啊…………孙盛就发了一番评论 , 蜀汉药丸药丸啊!哪能立了点功就这样瞎得瑟呢!


《三国演义》里“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的法正,我们对他有误解

《三国演义》里“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的法正 , 我们对他有误解// //

我觉得 , 更合理的解释是 , 法正在帮刘备搞中央集权 , 打击益州当地大族权贵 。 而诸葛亮也是知情人 , 和法正穿一条裤子 。 所以益州权贵们找诸葛亮阻止法正 , 亮哥就随便扯淡 , 实际是明目张胆地支持法正行事 。

东汉末年贵族政治的序幕已经拉开 , 贵族的年轻人们天天在贵族圈里互相吹捧 , 然后找品评人物的权威人士给个好评 , 名声就出来了 。 这个名声 , 在贵族掌握话语权的记载中 , 叫做“德行”、“品德” 。 有了这个 , 不愁没有大官做 。 这样发展下去 , 官场就慢慢被贵族们垄断了 。

三国时期 , 任何一个君主都非常反感贵族这样垄断官场资源 , 大部分人都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反抗 。

英雄记曰:瓒统内外 , 衣冠子弟有材秀者 , 必抑使困在穷苦之地 。 或问其故 , 答曰:“今取衣冠家子弟及善士富贵之 , 皆自以为职当得之 , 不谢人善也 。 ”所宠遇骄恣者 , 类多庸儿 , 若故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等三人 , 与之定兄弟之誓 , 自号为伯 , 谓三人者为仲叔季 , 富皆巨亿 , 或取其女以配己子 , 常称古者曲周、灌婴之属以譬也 。 (《三国志.二公孙陶四张传.裴注》)


《三国演义》里“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的法正,我们对他有误解

《三国演义》里“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的法正 , 我们对他有误解// //

公孙瓒就在幽州搞过中央集权 , 打击贵族子弟 , 让寒门出身的当官 。 他还说出了所有君主的心声:“我让那帮贵族当官 , 人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 一点都不感激我!”你让寒门子弟当官 , 人家感激涕零 , 为你两肋插刀 , 而贵族子弟根本不买你帐 。 你让我当官是因为我出身高贵 , 因为我名声在外 , 因为我德行一流 。 办起事来 , 贵族们优先考虑自己家族的利益 , 贵族圈子的利益 , 君主的利益反而是大大靠后的 。 你说哪个君主不想用寒族呢?可惜贵族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 君主虽然讨厌他们 , 却不得不和他们合作 。 公孙瓒步子迈得太大 , 扯到蛋了 。 在贵族视角的记载中 , 他就是个笨蛋 , 放着德艺双馨的“衣冠子弟”不重用 , 天天和占卜师、商贩出身的“庸儿”们搞一块儿 , 你说能不灭亡吗?

曹操在这方面的努力就更著名了 , 大家都听说过“唯才是举” , 这里简述一下过程 。

琰、玠并典选举 , 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 , 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 , 终莫得进 。 拔敦实 , 斥华伪 , 进冲逊 , 抑阿党 。 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 , 虽贵宠之臣 , 舆服不敢过度 , 至乃长吏还者 , 垢面羸衣 , 独乘柴车 , 军吏入府 , 朝服徒行 。 吏洁于上 , 俗移于下 。 操闻之 , 叹曰:“用人如此 , 使天下人自治 , 吾复何为哉!”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三国演义》里“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的法正,我们对他有误解

《三国演义》里“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的法正 , 我们对他有误解// //

208年曹操当丞相后 , 人才选举被崔琰和毛玠把持 。 这俩都是贵族出身 , 选举的都是“德行”高尚的“清正之士“ 。 易中天讲到这里时 , 眼中充满了憧憬 , 似乎此时众正盈朝 , 一个个焦裕禄、孔繁森等好干部走上了工作岗位 。 实际上无非就是一帮帮贵族子弟把持了曹操手下公务员的职位 。 他们虽然个个当大官 , 个个出身高贵 , 但都“垢面羸衣 , 独乘柴车 , 军吏入府 , 朝服徒行” , 做得一手好秀 。 曹操一开始也被这种作秀迷惑 , 夸了崔琰毛玠一句 。 但很快 , 曹操发现情况越来越不对头 , 再让这帮贵族如此玩下去 , 自己的工作会越来越难开展 。

丞相掾和洽言于曹操曰:“天下之人 , 材德各殊 , 不可一节取也 。 俭素过中 , 自以处身则可 , 以此格物 , 所失或多 。 今朝廷之议 , 吏有着新衣、乘好车者 , 谓之不清;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 , 谓之廉洁 。 至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 , 藏其舆服;朝府大吏 , 或自挈壶飧以入官寺 。 夫立教观俗 , 贵处中庸 , 为可继也 。 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 , 勉而为之 , 必有疲瘁 。 古之大教 , 务在通人情而已 。 凡激诡之行 , 则容隐伪矣 。 ”操善之 。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八》)

此时是209年底 , 和洽上奏给了贵族们狠狠一击 , 把他们虚伪的德行揭露得淋漓尽致 。 一帮豪门士大夫故意把好衣服藏着 , 穿着破衣招摇过市 , 甚至还带泡饭上班 , 显示自己艰苦朴素 , 至于吗?什么道德模范 , 个个都是装逼犯!紧接着 , 210年初 , 曹操就正式颁布了“唯才是举”令 。 崔琰、毛玠这俩后来也都被曹操整了 。

说了这么多 , 回到法正身上来 , 他的睚眦必报 , 应该是找一些小借口 , 收拾不服刘备的益州贵族 。 刘备这个外来户 , 在蜀地的权威就是这么加强的 。 诸葛亮在这方面和法正是一条心 , 在他接管蜀汉后 , 也是奉行依法治国 , 不搞权贵特殊化 。

无独有偶 , 后来曹丕也想有个像法正一样忠心的部下 , 帮他打击一下嚣张的贵族 。

时有诏 , 诏征南将军夏侯尚曰:“卿腹心重将 , 特当任使 。 恩施足死 , 惠爱可怀 。 作威作福 , 杀人活人 。 ”(《三国志.程郭董刘蒋刘传》)

法正的所作所为在他的传记中是不是“作威作福 , 杀人活人”?曹丕明摆着告诉夏侯尚 , 你是我的心腹 , 不要怂 , 放手去作威作福吧 , 好好教训一下那帮权贵!当然 , 在贵族视角的记载中 , 这就是曹丕昏君的证据之一 。 蒋济作为贵族代表 , 旗帜鲜明地用大道理批了曹丕一顿 , 展示了一下贵族势力的肌肉 。 曹丕怂了 , 赶紧把这份”无法无天“的诏令收回 。


《三国演义》里“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的法正,我们对他有误解

《三国演义》里“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的法正 , 我们对他有误解// //

可见 , 在那个时代 , 君主打击贵族的行为 , 都是端不上台面的 。 在贵族掌握话语权的地方 , 他们个个道德高尚 , 能力出众 , 让他们当官是理所当然的 , 谁要打压他们 , 重用一些贩缯屠狗之辈 , 谁就是昏庸、愚蠢、变态之徒 。 至于那些冲在前面的贵族杀手们 , 在史书中的形象就更丑陋了 。

那个时候 , ”德“就是贵族拿来装点门面的 。 他的睚眦必报其实是替刘备充当贵族打手 , 承担骂名 。 与其说法正睚眦必报 , 我更倾向于法正在执行刘备的意志 , 帮助刘备彻底掌控川蜀 , 历史上像这样皇帝身边的“鹰犬”数不胜数 , 因为帝王心术 , 总要顾忌名声 , 换句话说“既要当B子 , 还要立牌坊” , 所以那些深谙皇帝心思的 , 就跳出来当这样的急先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