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乾隆十年妃嫔册封使朱批看出乾隆对令妃封嫔时的重视程度。

乾隆十年 , 因十一月要册封纯贵妃、娴贵妃、愉妃、令嫔 , 所以礼部尚书奏请皇帝钦点嫔妃册封的册封使

从原奏折来看 , 礼部尚书呈上的供皇帝选择的名单顺序如下:

内阁大学士果毅公讷亲

大学士三等伯张廷玉

大学士查郎阿

大学士史贻直

礼部尚书来保

左侍郎木和林

左侍郎邓钟岳

右侍郎觉罗勒尔森

工部左侍郎索柱

内阁学士塞尔赫

内阁学士伍龄安

————————————————————————————

皇帝是如何选择呢?如图所示 , 皇帝会在选中的册封使名字前 , 用朱笔做标记 , 若是正使 , 则用朱笔圈一个红圈 , 若是副使 , 则用朱笔点一个点 。


从乾隆十年妃嫔册封使朱批看出乾隆对令妃封嫔时的重视程度。

从乾隆十年妃嫔册封使朱批看出乾隆对令妃封嫔时的重视程度 。 // //

那么这个奏折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在选定正使时 , 皇帝的朱批在礼部尚书来保和左侍郎木和林之间又用满文增添了一个人 。 皇帝这样做 , 似乎是对礼部尚书呈上的人选还不够满足 , 自己还要加进去一个作为正使 。


从乾隆十年妃嫔册封使朱批看出乾隆对令妃封嫔时的重视程度。

从乾隆十年妃嫔册封使朱批看出乾隆对令妃封嫔时的重视程度 。 // //


从乾隆十年妃嫔册封使朱批看出乾隆对令妃封嫔时的重视程度。

从乾隆十年妃嫔册封使朱批看出乾隆对令妃封嫔时的重视程度 。 // //

如图 , 在来保与木和林之间有满文朱批 , 皇帝增加了一个人选 , 并被圈定为正使 。

皇帝增加的这个人是谁呢?

先让我们看一下皇帝从这份名单里最终选定的正使与副使都有谁

正使:大学士查郎阿、大学士史贻直、礼部尚书来保、满文名字(皇帝新添人选)

副使:左侍郎木和林、右侍郎勒尔森、工部左侍郎索柱、内阁学士伍龄安

再让我们对比一下乾隆十年十一月最终的册封情况:

甲申 。 册封纯贵妃、娴贵妃、愉妃、令嫔 。 命大学士查郎阿为正使 。 礼部左侍郎木和林为副使 。 持节、册封纯妃苏氏为贵妃……命大学士史贻直为正使 。 礼部右侍郎觉罗勒尔森为副使 。 持节、册封娴妃那拉氏为贵妃……命礼部尚书来保为正使 。 工部左侍郎索柱为副使 。 持节、册封愉嫔海氏为愉妃……命工部尚书哈达哈为正使、内阁学士伍龄安为副使 。 持节、册封贵人魏氏、为令嫔 。


从乾隆十年妃嫔册封使朱批看出乾隆对令妃封嫔时的重视程度。

从乾隆十年妃嫔册封使朱批看出乾隆对令妃封嫔时的重视程度 。 // //

——————————————

正式册封时的四位正使分别是大学士查郎阿、大学士史贻直、礼部尚书来保、工部尚书哈达哈 。

正式册封时的四位副使分别是左侍郎木和林、右侍郎勒尔森、工部左侍郎索柱、内阁学士伍龄安 。

与皇帝朱批完全是一一对应 。 显然可以看出 , 乾隆增添的那一位正使 , 是令嫔的正使 , 工部尚书哈达哈 。


从乾隆十年妃嫔册封使朱批看出乾隆对令妃封嫔时的重视程度。

从乾隆十年妃嫔册封使朱批看出乾隆对令妃封嫔时的重视程度 。 // //

礼部所呈的这份名单 , 一共有十二个人 。 皇帝最终从中选择出了七个人 , 自己又增添了一个哈达哈 。

也就是礼部所呈人选在数量上是完全足够乾隆选用的 , 乾隆却放弃了其中的几个人选 , 要自己添人 。

从名单中可以看出 , 排在头两位的讷亲与张廷玉 , 均是位高权重的顶级臣子 , 皇帝一开始便并没有让他们两个人担任嫔妃册封使的意思 。 所以皇帝的选择 , 是从第三个人 , 大学士查郎阿开始的 , 并且按着次序往后勾选 , 查郎阿、史贻直、来保均入选 。 按名单顺序 , 第四位 , 也就是令嫔的正使 , 本应该是左侍郎木和林 。


从乾隆十年妃嫔册封使朱批看出乾隆对令妃封嫔时的重视程度。

从乾隆十年妃嫔册封使朱批看出乾隆对令妃封嫔时的重视程度 。 // //

难道是木和林没有资格担任正使吗?

查《清实录》 , 乾隆六年册封嫔妃时 , 也是册封四位嫔妃 , 分别是嘉妃、愉嫔、怡嫔、舒嫔 。 侍郎木和林在这一年里担任排名第三的正使 , 也就是怡嫔的正使 。 这说明了这样的资历 , 让他在四年后担任令嫔的正使 , 本来是完全合适 。 但乾隆却没有按着次序在木和林的名字上画圈 , 而是把他拨去了做副使 , 自己添了一个工部尚书哈达哈插进来 , 给令嫔做正使 。

尚书的品级地位均是高于侍郎的 。 也就是说 , 在乾隆六年时侍郎还可以做怡嫔的正使 , 但是到了乾隆十年册封令嫔时 , 乾隆觉得侍郎已经不够格做令嫔正使了 , 要加一个尚书给令嫔 。


从乾隆十年妃嫔册封使朱批看出乾隆对令妃封嫔时的重视程度。

从乾隆十年妃嫔册封使朱批看出乾隆对令妃封嫔时的重视程度 。 // //

这个小小的朱批修改 , 便显然反映出了乾隆对令嫔的重视与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