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用语的历史以及现代普通话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普通话 , 它的正式名称是现代标准汉语 ,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定的汉语通用语 。 “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是指“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 它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 北京方言音为标准音 , 但普通话并不等同于北京话 。

中国通用语的发展历史

早期

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国语(标准语或者行政用语)一脉相承 , 同时因朝代的变迁、首都的不同、人口的迁移等因素等发生变化 。 华夏正统观念使得历朝历代均力求以古中原雅言为正统 , 尽管不同朝代的汉语标准语有所演变 , 但仍然具有相当程度的延续性 。 但是北方历经多次游牧民族入侵 , 导致中原雅音被外来游牧民族语言所稀释、简化 , 原来的“雅言”几乎荡然无存;反而是历史上不断南迁的中原人口把古中原华夏雅言带到南方 , 使其得以在南方语系中延续下来 。


中国通用语的历史以及现代普通话

中国通用语的历史以及现代普通话// //

普通话使用地区

中国历史上一直就很重视语言文字的推广 , 先秦时期的汉语标准语 , 一般认为是《诗经》的语言 , 即雅言 , 如《论语·述而第七》:“子所雅言 , 《诗》、《书》、执礼 , 皆雅言也 。 ” 那时的雅言主要流行于中原地区 , 是诸侯国贵族之间的通用语 , 正因为这套通用语的存在 , 孔子才能周游各诸侯国 , 士子能出仕各地 。


中国通用语的历史以及现代普通话

中国通用语的历史以及现代普通话// //

儒家

中国从秦朝时期就强调“车同轨 , 书同文”的重要性 。 西晋承袭汉代 , 以洛语为国语 。 永嘉之乱后东晋迁都建康(南京) , 洛语与中古吴语结合形成金陵雅音 , 南京音以古中原雅音的正统身份受到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推崇 , 故而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 , 也流传到周边国家 , 比如传入日本的“吴音” , 便是当时的南京话 。 隋唐时期 , 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 , 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了长安官音(秦音) , 此时的中原及关中汉音在与各民族交融后已有所演变 。

元朝统治了广大的地区 , 其为了能够有效管理这些地区所以很重视通用语的发展 。 元代规定儒家教学之用依然为以汉语语音为标准的“天下通语” , “天下通语”的基础是唐宋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原官音(汴梁音) 。 元代的通用语是今天普通话的早期雏形 , 根据元杂剧的用韵编写的《中原音韵》已经归纳了包含声母、韵母、声调的语音系统 。

明清时期

从明朝开始国家通用语言称为官话 , 明朝官话以以金陵雅言为正音(称为“中州音”) , 形成汉语共同语系统 , 称为“正音” , 不过这只是官员之间的通用语 。 朱棣迁都北京之后 , 这种南京官话迅速在北方流传 , 成为北京语音的基础 。 明、清两代均以南京官话作为汉语正音 , 清朝时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也说南京官话 。

满清入主中原后继续以南京官话为主流标准语 , 并把满语定为国语 。 随着时间的发展 , 满语实际上已经不再使用 , 南京官话也逐渐染上北方话的腔调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官话——北京官话 。 清朝早期以南京官话为主流标准语 , 但从雍正开始朝廷推广以北京音为标准的北京官话 , 而北京音是在元代大都话与明代南京官话相融的基础上 , 融入了满族及北方发音的一些要素而成的 。 因此 , 到清代中后期时北京官话已经开始取代南京官话的地位 。

19世纪 ,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开展“言文一致运动”以及文字改革运动 , 提倡废除汉字 , 全面西化 , 尤其是留德的国语改变主义者上田万年演讲时提出了“一个国家、一个国民、一个国语”的三位一体国语观 , 他极力鼓吹“国语是国家的藩屏 , 国语是国民的慈母” 。 上田万年主持编写了《大日本国语辞典》 , 意图通过国民教育推行标准日本语 , 今天汉语中的“国语”以及“普通话”都是借自近代日本所用的名称 。

1892年 , 福建落第士人卢戆章提出用南京话来统一全国语言;1898年 , 卢戆章的老乡林辂存上书“正以京师官音 , 颁行海内 , 则皇灵所及之地 , 无论蒙古、西藏、青海、伊犁 , 以及南洋数十岛国 , 凡华民散居处所 , 不数十年间 , 书可同文 , 言可同音 。 ” 。 1902年 , 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去日本考察学政 , 回国后向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张百熙上书 , 主张以京城声口统一天下 , 以一统国民 。 此举得到北洋袁世凯的重视 , 1909年 , 清政府正式设立“国语编审委员会” , 并将当时通用的官话命名为“国语” 。


中国通用语的历史以及现代普通话

中国通用语的历史以及现代普通话// //

清末的官话班

民国以后

满清灭亡后 , 北洋政府下的中国读音统一会于1913年制定了第一个现代的“国音”系统 , 它的特点是“京音为主 , 兼顾南北” , 史称“老国音” 。 1919年4月21日 , 北洋政府成立国语统一筹备会以推进国语进程 , 成员包括吴敬恒、黎锦熙、赵元任、林语堂、钱玄同、胡适、刘复、周作人、蔡元培、许地山、汪怡等人 , 他们提出了《国语统一进行方法》 , 此外胡适为国语统一筹备会起草并修正的《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被教育部以《训令第五十三号》颁发实行 。

但老“国音”在推行的过程中先后发生了“京国之争”以及“汉字存废争论” 。 1922年 , 黎锦晖提出了《废除汉字采用新拼音文字案》 , 而在当年8月的“国语月刊汉字改革号”出版以后 , 改用拉丁字母拼音的方案更是大受欢迎 。 1923年 , 钱玄同在《国语月刊》第一卷《汉字改革专号》上发表长文:“我敢大胆宣言:汉字不革命 , 则教育决不能普及 , 国语决不能统一 , 国语的文学决不能发展 , 全世界的人们公有的新道理、新学问、新知识决不能很便利、很自由地用国语写出 。 何以故?因汉字难识、难记、难写故;因僵死的汉字不足以表示活泼泼的国语故;因汉字不是表示语音的利器故;因有汉字作梗 , 则新学、新理的原字难以输入于国语故” 。 他几乎把中国的落后、封闭、野蛮全怪罪于汉字 。

1923年 , 中华教育改进社社员叶谷虚提出了《请审定一种罗马字拼音制度案》 , 于是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负贵起草和拟订方案 。 最终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等人发明了以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的方案 , 这是最早的汉语拼音 。


中国通用语的历史以及现代普通话

中国通用语的历史以及现代普通话// //

国语推行委员会常务委员钱玄同

同年 , 国语统一筹备会决定成立“国音字典增修委员会” , 并确定采用北京语音作为标准 , 称为“新国音”;1932年5月 ,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布以新国音为准的《国音常用字汇》 , 并指出“所谓以现代的确北平音标准音者 , 系指‘现代的北平音系’而言 , “并非必字字尊其土音” 。 1940年 , 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准照国音的《中华新韵》 , 往后的台湾国语系统、大陆的普通话系统以及新马地区的华语系统 , 均源于此时的国语系统 。


中国通用语的历史以及现代普通话

中国通用语的历史以及现代普通话// //

“国语统一筹备会”成员胡适以及反对新文学的胡先骕

新中国成立之后大力推行国语 。 1955年10月 , 在“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 , 明定普通话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 并将国语改称为“普通话” , 而学术界则称其为“现代标准汉语” 。 截至2014年 , 中国仍有30%人口(约4亿人)无法用普通话交流 。

另外 , 这里辟一下谣 , 有说在确定“普通话”的过程中 , 西南官话、吴语、粤语以“一票之差”败给北京话 。 但是北京话自清末以来一直就是北京地区官方话 , 无论是民国还是民国后的新中国都从未以投票形式决定过官方话 , 在1955年中国科学院举行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 , 代表们是一致赞成将北京音定为官方音的 。

下期再见!

欢迎交流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