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契丹

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深远影响的少数民族 。 “契丹”本意为镔铁 , 表示坚固 。 由于契丹的名声远扬 , 国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国称作“作丹” 。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契丹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契丹// //

契丹本属东胡族系 , 是鲜卑的一支 , 4世纪中从鲜卑族中分离出来 , 游牧于潢水(今内蒙古赤峰境内的锡拉木伦河)、土河(今赤峰境内的老哈河)一带 。 6世纪前期 , 契丹族尚处在部落阶段 , 唐初形成部落联盟 , 曾臣服于漠北的突厥汗国 。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 , 契丹部落联盟背弃突厥 , 归附唐朝 。 契丹与唐朝之间 , 既有朝贡、人仕和贸易 , 也有战争和掳掠 。 907年 , 契丹建立了政律阿保机创建契丹国 。 947年 , 太宗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 辽成为中国北方统一的政权 。 契丹王国强盛一时 , 其疆域东自大海 , 西至流沙 , 南越长城 , 北绝大漠 。 1125年 , 辽为金所灭 , 此后契丹逐渐被融合 。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契丹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契丹// //

契丹是一个进取开放的民族 , 通过与中原及西方的密切交往 , 创造了具有特色的文化 。 契丹人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 , “以国制治契丹 , 以汉制待汉人” , 又仿汉制实行科举 , 制定成文法典 。 建立全体男丁皆入兵籍的兵制 , 又依本身游牧民族习俗而首创五京制 。 共建有五个都城 , 即上京、 中京、东京、南京和西京 。 其中首都辽上京和陪都辽中京均建在北方草原契丹本土内(今内蒙古赤峰境内) , 是著名的草原城市 。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契丹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契丹// //

?契丹人于920年仿汉字偏旁创制了契丹文字 , 史称“大字” , 后又仿回鹘文创制了契丹小字 , 契丹文字的创造标志着契丹族的进步 。 契丹人还喜欢绘画 , 皇太子耶律倍便是契丹国著名的画家 , 尤其擅画马 。 契丹族广建佛寺和佛塔 , 使辽王朝的文化颇为昌盛 。 内蒙古草原东部是契丹族的发祥地 , 也是其立国后统治的中心区 , 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契丹族遗迹遗物 , 成为草原文明繁荣的象征 。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契丹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契丹// //

契丹是骑马打天下的民族 , 骑兵部队是其立国之本 , 契丹骑兵骁勇善战 , 与宋、西夏战争中经常取胜 。 在契丹贵族墓葬中 , 均有殉马或马具随葬 , 还有打马球图、引马图等壁画 。 契丹王国与周边各族各国的交往甚为密切 , 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融合了其他民族因素 , 尤其与汉文化的交融最为深入 。 以服饰为例 , 契丹人传统的服装为长袍左衽 , 圆领窄袖 , 腰间束带 , 下穿长裤 , 裤在靴筒之内 。 在内蒙古兴安盟出土的大批契丹式服装 , 表现了契丹服饰的丰富多彩 , 其中有些服饰的图案具有明显中原特色 。 出土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宝山二号辽墓的《仕女出游图》 , 高0.7米 , 宽2.3米 , 为巨幅工笔重彩 , 具有晚唐至五代宫廷绘画的风格 。 图中女主人可能是从内地远嫁到契丹的汉家秀 , 颇具中原仕女的风尚 。 此壁画对于研究唐末五代的绘画艺术及契丹与中原的关系 , 具有重要价值 。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契丹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契丹// //

契丹王国统治者崇信佛教、自太祖以来一代胜似一代 , 至道宗时达到极盛 。 一百多年间 , 契丹皇族和高级僧侣投入巨资 , 请能工巧匠建造了大量佛教寺院 , 与寺院密不可分的佛塔和佛教法器也大量出现 。 内蒙古地区现存著名的辽朝佛塔有中京大明塔、上京南塔、庆州白塔、丰州万部华严经塔等 。 在庆州白塔内出土的释迦涅槃石雕像、万部华严经塔砖雕著萨头像、白瓷迦叶、阿难像等文物 , 都是辽代佛教艺术的代表作 。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契丹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契丹// //

契丹王国在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方面 , 也有很大贡献 。 由于江国的域东西横长 , 正好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渠道 。 在辽代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琥珀、玛瑙和玻璃等文物 , 很多都来自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