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谭嗣同砍头,身为湖广总督的老爸为何无动于衷不求情?

随着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的战败 , 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 并且赔偿了2亿两白银 , 让当时的中国人彻底绝望了 , 西方列强打不过也就算了 , 就连小国日本都能骑在大清的脖子上作威作福 , 这让有爱国情怀的青年才俊开始认真思考这个时代 , 反思自身的弊病 。

而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先进学子发动了“公车上书” , 改革的建议也被光绪皇帝深以为然 , 就在他们准备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的时候 。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不费吹灰之力就将维新的火苗扑灭 , 大肆捕杀维新派 。


戊戌谭嗣同砍头,身为湖广总督的老爸为何无动于衷不求情?

戊戌谭嗣同砍头 , 身为湖广总督的老爸为何无动于衷不求情?// //

“我自横刀向天笑 , 去留肝胆两昆仑” , 以谭嗣同为首的“戊戌六君子”即使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 , 也一直高喊“变法”、“维新”、“有心杀贼 , 无力回天” 。 面对守旧派的屠刀 , 他们没有屈服也没有投降 , 而是从容就义 , 彰显了一个热血青年的爱国情怀 。

而谭嗣同并非是普通的寒门子弟 , 他的父亲是时任大清湖北巡抚的谭继洵 , 而面对儿子被杀 , 谭继洵一言不发 , 这是为何?


戊戌谭嗣同砍头,身为湖广总督的老爸为何无动于衷不求情?

戊戌谭嗣同砍头 , 身为湖广总督的老爸为何无动于衷不求情?// //

从谭继洵的简历中我们不难发现 , 他29岁才中了进士 , 在户部各司任职了17年 , 直到66岁时才做到了湖北巡抚 。 他是一个典型的清朝按部就班的官员 , 不求有功 , 但求无过 , 勤勤恳恳 , 靠着熬资历最终当上了二品大员 。

谭嗣同每每与他讨论变法维新之事 , 都被他呵斥 , 他认为枪打出头鸟 , 敢为天下先者最终都没有好下场 。 父子俩每次交谈 , 最后都会不欢而散 , 儿子认为父亲死板 , 父亲认为儿子叛逆 , 父子关系一度十分僵持 。

如果说谭嗣同的维新思想不被父亲接受 , 有可能是因为封建时期的“家长制作风” , 父亲总是对的 , 儿子都要听父亲的 。 但实际上 , 即使作为谭继洵顶头上司的湖广总督张之洞 , 也无法改变他古板的思想 。


戊戌谭嗣同砍头,身为湖广总督的老爸为何无动于衷不求情?

戊戌谭嗣同砍头 , 身为湖广总督的老爸为何无动于衷不求情?// //

思想先进的张之洞对变法虽不敢说强力支持 , 但他的确是认真思考过维新派的主张 , 也觉得国家必须有所改革才能使国势蒸蒸日上 。

张之洞每次邀请谭继洵联名陈奏新政的有利之处 , 他都是婉言谢绝 , 不得罪也不支持 , 搞得张之洞每次都像一拳打在棉花上 , 有力用不上 。 在谭继洵的眼中 , 他只想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守旧之人 , 安安稳稳熬到退休 , 至于国事 , 只要不犯大错误他都能接受 。

面对儿子被杀的消息 , 他一言不发 , 更不敢向慈禧求情 , 也许在他的心目中 , 谭嗣同的结局他已经早就预料到了 , 使得这一刻的来临不至于使他惊讶 。 为了自己的乌纱帽以及整个家族的平安 , 他不敢上书 , 只希望慈禧能把他忘掉 。 然而 , 他最终没有逃过慈禧的魔掌 , 因为谭嗣同 , 他被罢官免职 , 回家养老 , 仅仅过了三年 , 他就因病去世了 。


戊戌谭嗣同砍头,身为湖广总督的老爸为何无动于衷不求情?

戊戌谭嗣同砍头 , 身为湖广总督的老爸为何无动于衷不求情?// //

谭继洵的一生 , 是当时大部分中国人的缩影 , 他们麻木不仁、因循守旧 , 面对列强的侵略 , 他们毫无办法 , 不思改变 , 只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 如果当时的国人都能够有睁眼看世界的欲望 , 我们何至于有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

我觉得:他不是不想 , 而是不敢!按照当时的判决 , 谭嗣同犯的可是“谋逆大罪” , 搁在清朝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 , 甚至清朝的前期 , 都是“满门抄斩 , 诛连九族”的大罪!

这个时候 , 谭父能但求自保就已经很不错了 , 哪里还敢替谭嗣同求情?虽然谭父是湖北巡抚 , 但在清朝统治者(主要是慈禧太后)眼里:也不过是一个奴才而己 。 想诛连的话 , 也可以要了谭父的命!

之所以没有诛连 , 估计是两方面的因素 , 一是:谭父平日里与这个“大逆不道”的儿子切割得比较分明 , 且让众人皆知 , 这也是他提前做好了自保的准备工作;二是到了“戊戌变法”那个年代 , 清廷也开始受到外界的影响 , 即使是慈禧太后这样守旧的人 , 也知道:“一人做事一人当”这个道理 , 放了一码 , 没有对谭家赶尽杀绝 。


戊戌谭嗣同砍头,身为湖广总督的老爸为何无动于衷不求情?

戊戌谭嗣同砍头 , 身为湖广总督的老爸为何无动于衷不求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