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王铎的草书杜甫《秦州杂咏》“凤林戈未息”诗卷浅析

【千千千里马原创-王铎草书杜甫诗】

这个作品是临摹王铎草书杜甫《秦州杂咏二十首》中第十九章“凤林戈未息”之诗卷 。 杜甫的这一章诗如下:凤林戈未息 , 鱼海路常难 。 候火云峰峻 , 悬军幕井干 。 风连西极动 , 月过北庭寒 。 故老思飞将 , 何时议筑坛 。

这是杜甫 , 乾元二年从华州辞官 , 流寓秦州(甘肃天水)写的《秦州杂咏二十首》之一 。

王铎喜欢书写杜甫的诗 , 是他书法创作的一个特色 。

这首诗做书法 , 写出了杜甫诗歌老辣沉稳 , 雄健的味道 , 所以 , 被认为是王铎书法作品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


临摹王铎的草书杜甫《秦州杂咏》“凤林戈未息”诗卷浅析

临摹王铎的草书杜甫《秦州杂咏》“凤林戈未息”诗卷浅析// //

王铎原帖《杜甫诗“凤林戈未息”草书手卷》 。

《凤林戈未息诗卷》写于清初顺治三年(1646) , 王铎五十五岁 , 是他书法成熟时期的杰作 。

王铎的草书 , 到了成熟时期 , 笔法开始老辣 , 穿插自如 , 用墨浓淡干湿 , 变化自如 , 恰到好处 。 勾、连、挑、折 , 笔路分明 , 这是我们学习王铎要注意的地方 。


临摹王铎的草书杜甫《秦州杂咏》“凤林戈未息”诗卷浅析

临摹王铎的草书杜甫《秦州杂咏》“凤林戈未息”诗卷浅析// //

王铎原帖 。 第一行“凤林戈未息鱼”六个字 , 布局比较匀称 , 笔法涩势而游刃有余 。 第二行“海路常”三个字墨色加重 , 字势气壮 , “海路”占两个字的位置 , “常”字占三个多字的位置 , 调节了第一行的匀速和平稳 。 第三行“难候火云”四个字 , 笔墨干烈如秋风落叶 , 劲健瘦硬 。 布局上 , “难”字与第二行两个字的位置相当 , 与“候”字没有连缀 , 但“候火云”三个字与第二行的“常”的位置相当 , 有不是很重 。

你的这个临摹 , 总体看还是具备了草书的基本功的 。 而且能够改变原来的章法 , 没有一定的草书基础 , 是办不到的 。

选择王铎的草书作为范本 , 也是不错的选择 。 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

但是 , 临摹要吃透字帖的基本精神 , 这就好比我们唱戏 , 一段有一段的唱腔唱法 。 不能用一种唱法去唱所有的段子 。

你的这个临摹 , 按原帖第一行还基本可以 , 第二行“海路常”三个字 , 没有一个像字帖的 。 特别是那个“常”字 , 人家的笔画非常沉稳 , 你的笔画飘忽 。 常字头的横 , 是一个直线 , 你写的是曲线 。 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是 , 你学习书法 , 没有对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 , 严格认真研究 , 也没有对临摹字帖要注意“法、意、势”严格研究 。


临摹王铎的草书杜甫《秦州杂咏》“凤林戈未息”诗卷浅析

临摹王铎的草书杜甫《秦州杂咏》“凤林戈未息”诗卷浅析// //

临摹王铎“凤林戈未息” 。

我就说说其他几个字吧 , 例如“难候”二字 , 完全是你自己的想法 , 与字帖特别离谱 。

临摹 , 主要是吃透人家的“法” , 如果我们按照自己的“法”临摹 , 那还叫学习书法吗?

所以建议今后学习书法 , 不要轻易按照自己的想法临摹 。

意临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 , 但是 , 能够临摹 , 那是另一种境界 , 难度还要大一些 。


临摹王铎的草书杜甫《秦州杂咏》“凤林戈未息”诗卷浅析

临摹王铎的草书杜甫《秦州杂咏》“凤林戈未息”诗卷浅析// //

王铎的原帖“何时议筑坛” 。

最后说说最后一个字“坛” 。 这个字 , 王铎是单独一字一行 。 所以 , 这个字非常有蓄势待发的味道 。

你写的这个字 , 是一个简化字的“坛” , 属于改变临摹 , 连意临都不是 。 我们不反对写简化字草书 , 但是临摹原帖中没有的写法 , 这可不是学习书法的正确态度 。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