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赌上性命,也要讨伐杨荫榆

01

杨荫榆出身于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 父亲是一名律师 , 家中有弟兄六人 , 比她大6岁的兄长杨荫杭(杨绛先生的父亲) , 是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启蒙者、法学家 。

小时候她并不起眼 , 家中三个女儿 , 她很有可能是最不受父母疼爱的那一个 。 杨绛对此曾回忆道:“听说我的大姑母很美 , 祖父母十分疼爱 。 他们认为二姑母三姑母都丑 。 两个姑母显然从小没人疼爱 , 也没人理会;姊妹俩也不要好 。 ”其中的“三姑母”就是杨荫榆 。

杨荫榆主要是不事打扮 , 有一种压抑感和苦相 , 容貌绝对不丑 , 脸型好看、双眼皮、眼睛有神(也是杨绛说的) , 可她小时候想必是个丑孩子 。

当时大户人家的女孩儿虽然作兴读书 , 但主要目的其实是赶时髦 , 学学洋文 , 身价也水涨船高 , 没有人真的指望女孩儿家做学问 。 她的父母为她挑选的未婚夫虽然也是大家族出身 , 但却是智障 , 实在令人诧异 , 她的两位姊妹都嫁到了好人家 , 若干年后 , 她的侄女杨绛更是许配了一位堪称天作之合的伴侣 , 而十七岁的她 , 却被迫要和一个智障圆房 。

夫家姓蒋 , 蒋公子短于内而形于外 , 一副痴愚的模样 , 紫红色的牙肉颗颗外露、口角流涎 , 形容丑恶 , 连杨荫榆的大哥也看不过去 。 据杨绛说 , 她的母亲在娘家时就听说过这位大少爷很有些问题 , 为了小姑的幸福着想 , 恳求父母不要答应这门亲事 , 但父母不以为意 。 杨在新婚之夜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丈夫尊容 , 又和这位智障公子好一番纠缠厮打 , 不肯就范 , 第二天就回了娘家 , 夫家带了家眷几次上门来要人 , 她只好四处躲藏 , 终日惊惶 。

因蒋公子是家中独子 , 她不肯为这样一个人生育子嗣 , 终于落得一个“灭门妇”的诨号 。 有一次她躲入嫂子的卧室 , 吓得浑身战栗 , 只盼能逃过一劫 , 但婆婆依然无所顾忌破门而入 , 她终于撕破了脸皮和婆家人大干了一场 , 且再也不肯回婆家了 。

02

那么就只有读书了 , 读书于她 , 是逼上梁山 。

杨荫榆先是进了哥哥办的理化会 , 后来又考取了官费到了日本留学 , 据说那所学校 , 很少有达到合格毕业的 , 三十多个人 , 只有一两个学生能得到毕业证 , 而她不但轻松地结业 , 并且还得到了该学校的一枚金质奖章 , 不可谓不优秀 。

1918年 , 教育部首次选派教授赴欧美留学 , 她应选赴美 , 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专业 。 在这一段教学经历中 , 她在校内有很高的威信 , 也得到同学们的拥戴 , 正所谓“威仪棣棣 , 非可选也” 。

许广平回忆说:“关于她的德政 , 零碎听来 , 就是办事认真、朴实 , 至于学识方面 , 并未听到过分的推许或攻击 , 论资格 , 总算够当校长的了 。 ”

杨绛回忆当时杨荫榆赴美留学时车站送行的场景:“那天我跟着大姐到火车站 , 看见三姑母有好些学生送行 。 其中有我的老师 。 一位老师和几个我不认识的大学生哭得抽抽噎噎 , 使我很惊奇 。 三姑母站在火车尽头一个小阳台似的地方 , 也只顾拭泪 。 火车叫了两声(汽笛声) , 慢慢开走 。 三姑母频频挥手 , 频频拭泪 。 月台上除了大哭的几人 , 很多人也在擦眼泪 。 ”

这一切 , 正如杨绛所说:“我回头看 , 也许是我三姑母平生最得意、最可骄傲的一天 。 她是出国求深造 , 学成归来 , 可以大有作为 。 而且她还有许多喜欢她的人为她依依惜别 。 据我母亲说 , 很多学生都送礼留念;那些礼物是三姑母多年来珍藏的纪念品 。 ”

1926年她被教育部任命为女师大的校长 。 这个头衔 , 让杨荫榆永载史册 , 因为在这之前 , 中国还没有女性担任大学校长的先例 。 这个苦命的姑娘终于脱胎换骨 , 站在与须眉男子比肩的高度 。

03

杨荫榆不喜欢学生搞运动 , 斥之为“学风不正” , 只愿学生好好读书 , 毕业后教书育人 , 她撰文说 , “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 , 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 , 一时间这句话被女生当成笑谈 , 暗地里讥讽她为“国民之母之母之婆” 。 其后不久 , 师生矛盾激化 , 学生们怨声载道 , 发起了“驱羊(杨)运动” , 她们想尽一切办法不许杨荫榆进学校 , 双方对峙了一阵后 , 杨开除了女师大学生自治会的几位干事(其中有刘和珍、许广平) , 由于事态严重 , 甚至出动了校警 , 截断电话线 , 关闭伙房 , 并解散预科甲、乙两部的4个班级 。 北洋政府教育部更是火上浇油 , 明令停办女师大 , 以国立女子大学取而代之 , 此举彻底激怒了北京学界众多知名人士(鲁迅、马裕藻、沈尹默、李泰棻、钱玄同、沈兼士、周作人等) 。 杨氏惹火烧身 , 成为头号“标靶” , 遭到口诛笔伐 。 北洋政府教育部扛不住强大的舆论压力 , 免去杨荫榆的教职 , 以息公愤 。

杨绛说:“她留美回国 , 做了女师大的校长 , 大约也自信能有所作为 。 可是她多年在国外埋头苦读 , 没看见国内的革命潮流;她不能理解当前的时势 , 她也没看清自己所处的地位 。 ”

她的评价算是当时的主流意见 。

在一片讨伐之声中 , 让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的刀笔 , 因为这讨伐不但以他为首 , 也数他最厉害、笔战的持续时间最长 。 一连数十篇文章 , 尤其是从《华盖集》到《华盖集续编》 , 从《寡妇主义》《忽然想到(七至九)》《“碰壁”之后》《并非闲话》到《我的“籍”与“系”》《补白》《答KS君》《咬文嚼字(三)》《记念刘和珍君》等文章 , 一线穿珠、累累不绝 , 骂得那叫一个畅快 , 当中屡屡涉及人身攻击 。 此事发生后不久 , 发生“三一八”惨案 , 以刘和珍、杨德群为首的十五名学生遇难 , 鲁迅先生据此写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 , 亦顺带把杨又点了一次名 。

有时候我甚至存了个不良之心:鲁迅先生虽一向喜欢骂人 , 但如此密集如连珠炮似的骂 , 究竟也属罕见 , 而且民国风尚之一就是敌对双方的骂战 , 并不怎么影响私交的 , 白天双方在报纸上骂累了 , 晚上大家聚聚聊些开心的段子 。 可鲁迅先生是真恨杨荫榆的 。 我以如假包换的小人之心给出三个理由:

其一 , 鲁迅先生当时和许广平正在热恋中 , 即使不是热恋 , 也是稍稍捅破窗纸就让关系明朗化的关键时刻 。 他骂杨荫榆 , 是骂给天下人看 , 尤其是骂给即将成为自己爱侣的许广平看 , 如果我们把鲁迅先生文中的“青年学生”换成“许广平”一点也不违和 , 许是学潮运动的领袖 , 这几乎是她这一生除了鲁迅先生之外最大的成就 。

其二 , 鲁迅先生和杨荫榆都是留学日本的 。 那时候 , 留美、留英、留日的学生都会自然形成一个派系 , 我们也可以勉强把鲁杨看作同行 , 虽然一个学教育一个学医 , 而俗话说同行相轻 。 杨在日本留学时 , 成绩优异 , 毕业时曾获得校长亲自颁发的金质奖章 , 而鲁迅先生的成绩 , 虽然不差 , 但也绝不是优等生 。 周作人的一篇文章中曾经记录了鲁迅先生在仙台医专1905年春季升级考试的分数 。 三门功课刚刚只得60分 , 而解剖课59.3分 , 那是由于严格的藤野先生不肯通融的缘故 , 饶是这样 , 还被人怀疑作弊 。 他在142人中排名68 , 妥妥的中等生 , 所以后来的弃医从文倒也不是全然地兴之所至 。 差生和优等生向来无交集 , 而中等生一般是仇视优等生的 。

其三 , 鲁迅先生常年独身 , 日记中也不见他有偕妓出游的雅兴 , 想来也是寂寞的 , 他曾在文章里讽刺杨荫榆说:“至于因为不得已而过着独身生活者 , 则无论男女 , 精神常不免发生变化 , 有着执拗猜疑阴险的性质者居多……看见有些天真欢乐的人 , 便生恨恶口尤其是因为压抑性欲之故 , 所以对于别人的性底事件就敏感、多疑、欣羡 , 因而妒忌……”看到这里我不免有些哑然:

其一 , “偏狭阴险、多疑善妒之天性;睚眦必报 , 不近人情之行为”正是才女苏雪林评价鲁迅先生的话;

其二 , 郁达夫见鲁迅穿衣极少 , 寒冬腊月亦只穿一件薄薄线裤 , 他总疑心老友如此苦其体肤是为压抑性欲之故 。

既然鲁迅先生可以让身体受苦压抑性欲以求升华 , 那么 , 杨荫榆又凭什么一而再再而三仅仅是因为“独身”而屡受侮辱呢?从政治立场来看 , 杨仅仅是不够激进而已 , 而鲁迅先生的辱骂 , 却将她的整个人生钉上十字架 , 其实 , 她并没有太多可供指摘的地方 , 所以独身、寡妇、性欲压抑等语词密集而成的伦理棒槌 , 才如此反复击打她的肉身 。

04

鲁迅不能说不伟大 , 尤其是那样一个白色恐怖的背景墙中 , 他简直是用生命在开骂 , 但是——被他骂过的人就铁定是卑鄙小人么?全然二元对立的、脸谱化的解读会让我们失去对人物本真存在的把控 。 鲁迅先生的骂 , 既是正义、高调而旗帜鲜明的 , 但同时 , 他亦是狡黠甚至恶毒的 , 这是我在看完他的所有杂文集后得出的感受 。

鲁迅先生诚然是进步的 , 但他对女性的态度 , 却停留在晚清的审美樊篱中 。 他的发妻朱安生得貌丑 , 鲁迅终生不与其同房 , 此女很有可能是以处女之身伺候婆婆终老的 , 她的一生全无自我 , 只认定自己是“大先生的遗物” , 这女子的一生简直毫无意义 。

所以我的推论如下:从本质上来说 , 鲁迅先生依然秉承旧式风流才子的模式 , 他不可能也不会试图去理解一个独立女子的美 。 在一篇名叫《寡妇主义》文章中 , 鲁迅写道:“在寡妇或拟寡妇所办的学校里 , 正当的青年是不能生活的 。 青年应当天真烂漫 , 非如她们的阴沉 , 她们却以为中邪了;青年应当有朝气 , 敢作为 , 非如她们的萎缩 , 她们却以为是不安本分了:都有罪 。 只有极和她们相宜——说得冠冕一点罢 , 就是极其"婉顺"的 , 以她们为师法 , 使眼光呆滞 , 面肌固定 , 在学校所划定的阴森的家庭里屏息而行 , 这才能敷衍到毕业……”这一段话使得杨荫榆“寡妇办学”的罪孽铁板钉钉 , 女子的独身于他而言简直不可饶恕 , 既生而为女 , 其唯一的社会价值就是成为男人的配偶 , 如果不能 , 那么随便怎样骂对方也只能认命 。

其实杨荫榆智性极佳 , 所取得的学业成就亦是杨氏一门最优者 , 而她的样子也绝不至于难看 , 只是常年抑郁 , 面有阴鸷之色 , 略无甜媚之态 , 若能稍事装扮 , 她何愁嫁不出去?但这“寡妇”的称谓 , 却伴随她一生 。 关于爱情的所有甜蜜幻想 , 她在十八岁之前已经告罄 。

本文节选自《因孤独而闪闪发光》第四章《杨荫榆:斜晖脉脉水悠悠》 , 有删减 , 现代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


鲁迅赌上性命,也要讨伐杨荫榆

鲁迅赌上性命 , 也要讨伐杨荫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