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清明节
如今已经三月底,四月即将到来.在四月,有一个节日,那就是清明节.各位读者是不是仅仅认为清明节只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呢?
首先清明节并不是一个我们平常所认为普通的节日,是中国四大节日之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关于这个节日,有来历有传说.下面就先说下清明的传说和由来.
你所不知道的清明节// //
传说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 , 流亡途中 , 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 , 又累又饿 , 再也无力站起来 。 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 , 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 , 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 , 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 , 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 , 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 , 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 , 流下了眼泪 。 十九年后 , 重耳做了国君 , 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 。 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 , 唯独忘了介子推 。 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 , 劝他面君讨赏 , 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 。 他打好行装 , 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 晋文公听说后 , 羞愧莫及 , 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 。 绵山山高路险 , 树木茂密 , 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 , 有人献计 , 从三面火烧绵山 , 逼出介子推 。 大火烧遍绵山 , 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 , 火熄后 , 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 晋文公见状 , 恸哭 。 装殓时 , 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 , 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 , 但愿主公常清明 。 ”为纪念介子推 , 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 , 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 , 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 , 并晓谕天下 , 于是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读到这里,大家对清明的由来有了大致的认识,再来看看官方的解释
清明节 , 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 , 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 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 , 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 , 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 清明节历史悠久 , 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 , 春秋二祭 , 古已有之 。 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形成提供了前决条件 , 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 。 清明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 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
而清明放假又可以追溯到唐宋之后 。 据资料记载 , 唐代 , 由于官吏回乡扫墓 , 时有耽误职守的事 , 唐玄宗颁布政令解决假期的问题 。 开始规定寒食节放假四天:“(开元)二十四年(736)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 。 ’”(《唐会要》卷八十二) , 按大历十二年(777)诏令 , 唐朝衙门依例放假五天:“自今以后 , 寒食通清明 , 休假五日 。 ” 。 到贞元六年(790) , 假日加到七天 。 这样官员们可以从容地进行扫墓祭奠之事 。 由此可见 , 当时寒食节已经成为唐朝一个很隆重的节日 。 唐朝王冷然的《寒食篇》中说:“秋贵重阳冬贵蜡 , 不如寒食在春前 。 ”即寒食节在我国北方的重要程度超过了重阳节和腊月的腊祭 。
宋代的寒食、清明也放假七天 。 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记载:“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 , 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 。 ”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五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说:“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 , 前后各三日 , 凡假七日 。 而民间以一百四日禁火 , 谓之私寒食 , 又谓之大寒食 。 北人皆以此日扫祭先茔 , 经月不绝 , 俗有寒食一月节之谚 。 ”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 , “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 , 以尽思时之敬 。 ”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 , 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 , 规模极盛 。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 。 2007年12月7日 , 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 , 其中规定“清明节 , 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 2008年 , 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 , 放假一天 。 2009年 , 又改为三天 。
清明那么重要的节日,吃也是少不了,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 , 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
你所不知道的清明节// //
明节吃冷食的习惯 。 在山东 , 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 , 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 , 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 。 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 , 据说吃了眼睛明亮 。 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 , 将祭祀食品分吃 。 晋南人过清明时 , 习惯用白面蒸大馍 , 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 , 外面盘成龙形 , 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 , 名为“子福” 。 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 , 象征全家团圆幸福 。 上坟时 , 将总“子福”献给祖灵 , 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 。 上海旧俗 , 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 , 晾干后存放着 , 到立夏那天 , 将之油煎 , 给小孩吃 , 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
关于民间寒食习俗的记载 , 几乎是突然地出现在东汉的文献中 , 主要集中在山西地区 。 即使在寒食习俗颇为盛行的唐宋时代 , 其传播范围也不出北方 。 晋陆翙《邺中记》最早谈到寒食中的特殊食物:“寒食之日作醴酪 , 煮粳米及麦为酪 , 捣杏红煮作粥 。 ”直到唐宋时期 , 人们仍在食用这种凉大麦粥 。
你所不知道的清明节// //
清明饼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 , 青团又称清明饼、棉菜馍糍、茨壳粿、清明粑、艾叶粑粑、艾糍、清明果、菠菠粿、清明粿、艾叶糍粑、艾粄、艾草糕、清明团子、暖菇包、艾草青团、清明团子等等 。 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 , 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 , 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 , 用芦叶垫底 , 放到蒸笼内 。 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 , 香气扑鼻 , 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 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 , 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
在浙江湖州 , 清明节家家裹粽子 , 可作上坟的祭品 , 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 。 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 。 ”清明前后 , 螺蛳肥壮 。 俗话说:“清明螺 , 赛只鹅 。 ”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 , 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 , 叫“挑青” 。 吃藕是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常又好 。 吃发芽豆是博得“发家”的口彩 。 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 , 是取其“青”字 , 以合“清明”之“青” 。
吃也有了,还有活动呢.或许大多数人会说不就是回去祭祖吗?这就想错了.回去祭祖仅仅只是一个方面,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习惯,下面就来仔细说下各地的习俗
广东
你所不知道的清明节// //
在广东 , 清明扫墓 , 称为“扫山”或“拜山” 。 清明时节广东地区已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 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广东人过节的主要礼俗主题 , 乃因利趁便 , 拜山之余亦在山乡野间踏青游玩一番 。 广东人对宗庙、祖先非常重视 , 抚今追昔 , 光宗耀祖 , 对于宗庙、祠堂、祖墓的祭祀 , 历来被看作头等要事 。 每逢清明 , 不管是在海外的 , 还是离家乡不远的 , 都要赶回老家来 , 同父老乡亲一起去拜祭祖先 , 清明也成了合家团圆的聚会的日子 。
广东有“行清”与“踏青”的习俗 。 “行清”与“踏青”不同 , 踏青是郊游、亲近自然 , 行清则是一家或一族人约定时间齐齐去扫山 。 在每年拜山时 , 首先将祖墓周围的杂草清除 , 然后扎纸 , 摆上祭祖金猪、鸡鸭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贡品进行拜祭 。 完成了拜祭仪式后 , 就地切烧猪配以鲜果茶点聚宴 , 或野炊 , 又或回家聚宴 。 清明节在广东是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 , 自古就有举行清明会、吃清明宴的习俗 , 全族男女老少都参加 , 场面宏大、热闹非凡 。
港澳
港澳的清明习俗与广东大体相同 。 清明时节 , 香港民众一般会到先人墓前拜祭 , 焚烧香烛、冥镪 , 清除杂草及供奉水果、香酒、鲜花、烧猪或白切鸡等 。 尽管香港大部分坟地墓园都有公共交通连接 , 但清明节当天交通依然拥堵 。 民众时常为避免人多挤迫 , 习惯错峰祭拜 , 而不一定恪守清明当日扫墓祭祖的传统 。
清明是澳门的法定假期 。 清明扫墓祭袓是澳门居民很重视的习俗 , 澳门人把清明当天叫作“正清” , 在清明当天扫墓叫作“行正清” 。 每逢清明节前后 , “行正清”的人们除了自备香烛、冥纸以外 , 还携带了烧肉或是一整只乳猪、水果、糕点、酒等来供奉祖先 。
浙江
在浙江 , 清明俗称祭清明 , 或“祭坟”拜太公 。 各地习俗有所差异 , 有的地方在清明日祭坟 , 有的地方却一定清明日上坟 。 一般本族人拜太公都提早几天祭拜 , 先祭拜太公 , 后祭自己各户的祖宗 。 祭清明时先给祖坟“加土”或“添土” , 即用畚箕取土添加在祖坟之顶 。 祭品摆好 , 先点蜡烛 , 后点香 , 按人多少发香 , 由辈份高的 , 主祭祷词 , 后大家一起跪拜 。 祭毕 , 小孩子可以分享清明馃吃 。 最后收拾祭品离开 , 所有的坟都要到过 , 全用同样的程序祭祀 。 [49-50]
旧俗清明要祭祖 , 祭祖有家祭、族祭及祠祭三种 , 清明日祠堂门大开 , 合族行祭 , 上厅挂大祖宗画家 , 男女老少共聚一堂 , 共祭族祖 , 祭礼用全猪、全羊、全鸡三牲及诸类时果 。 祭毕 , 分份子给子孙 , 并设宴招待族人 , 场面盛大 , 仪式隆重 , 座席上位置不论老幼 , 以辈份为序 , 不分贫富 , 小者执壶 。 建国后 , 很少有祠祭 。 现在只有家祭 , 每家每户一桌斋饭祭拜祖宗 。
江苏
江苏各地清明节习俗不尽相同 , 泰州人于清明节举行划船比赛 , 称为“撑会船” 。 镇江人以柳叶七片泡茶 , 据说喝了可以明目 。 丹徒县圌山附近的乡民 , 还保留了寒“望绵”﹝绵山﹞的旧俗 。 武进县方茂山以清明为龙母化身之日 , 乡民竞相拜祷 。 上海旧俗在清明节吃桃花粥、紫笋茶 , 并有祭厉台、迎城隍出巡的习俗 。 徐州清明节的传统老习俗丰富 , 不仅要吃蒸菜和青团子 , 还要插柳、上坟祭祖、掩骨会、扫“金银灰”、春游踏青远足 。
安徽
安徽不同地区清明节的习俗也不一样 , 贵池县清明节 , 妇女制米茧以祭蚕姑 , 祈祷蚕桑有好收成;泾县称清明为插柳节;寿春清明 , 家家插柳 , 并悬纸钱于墓树 , 称为赆野鬼;合肥家家户户则习惯在门头上方悬柳枝、往坟地祭祀已故的先祖和至郊乡踏青游春 。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祭祖、扫墓外 , 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
海南
海南人清明祭祖时 , 还有吟诵祖训族规的民俗传统 。 海南各地建有‘祖庙’ , 多在清明之际便举行祭祀活动 。 这些祭祀活动中 , 往往有八音伴奏 , 念唱祭文 , 追颂入琼始祖功德 。 “民间祭祀过程中 , 还要念诵祖训族规格言 , 而这些祭文、祖训、族规均是一篇篇绝妙的歌谣 。 ”
海南人扫墓时 , 以猪、鹅、鱼、糕果点心祭祀 , 焚香化宝 。 也有同姓居民抓猪拉羊到始祖坟上祭祀 , 祈求后代子孙繁荣 。 , 清明祭祖分两种 , 先为祭“己祖” , 以一户或几户为单位 , 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摆放好“三牲”、干饭等祭品 , 人人跪拜 。 后为祭“众祖” , 以几十户或几百户为单位 , 同姓氏的宗族均参加 。 将备好的祭品带到先人坟墓祭拜 , 清除杂草 , 添上新土 。
广西
按照广西的习俗 , 晚上扫墓是禁忌 。 清明祭扫要按祖先的辈分进行 , 先扫祖坟 , 再扫家坟 。 按照习俗 , 祭扫的程序是先将墓园打扫干净 , 若墓地是在山上的 , 要将墓地里的杂草清除干净;然后是祭祀 , 过去人们都喜欢将携带的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供祭在亲人墓前 , 上香、敬酒 , 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 表达对先人的尊敬 , 寄托哀思 。 在广西 , 许多人会提早制作五色糯米饭 , 还有三牲(鸡、猪肉、鱼) , 寓意子孙衣食丰厚 , 年年有余 。 祭毕 , 亲友就近饮宴 , 称为“野餐” 。
福建
闽南侨乡对于清明节十分重视 , 闽南清明节习俗是民间传统的溯源追本节日 , 其主要活动力扫墓祭祖 。 福州清明 , 东郊踏青之游人甚盛 , 大多拾野菜煮臛 , 称为“煮菜臛” 。 惠安人扫墓时放纸鸢 , 吹麦箫 。 泉州清明吃“润饼”、制“脚目粿” , 这是一种球状的点心 。 据说清明节吃了脚目粿 , 可以增加脚力 。 十岁以下的小孩子也在清明节糊彩色的小旗为戏 。 [54-56]
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 。 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 , 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 , 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 , 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 。 方式是 , 清理完坟墓环境后(如杂草、树木) , 先祭拜土地神 , 然后祭拜祖先 。 祭拜完后在坟墓上 , 用小石头压上“墓纸” , 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 。
山东
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在清明扫墓时 , 要在坟上加新土 。 据
你所不知道的清明节// //
清明上河图
说这是为祖先修屋 , 避免夏天漏雨 。 威海、栖霞、黄县等地全族公祭祖坟后 , 一起吃祭后的馒头及菜肴 , 称为“房食”或“祊社” 。 鲁北地区还保留了南北朝时“斗鸡子”的习俗 。 滨县的儿童 , 在这天以煮热的鸡蛋互顶 , 谁的鸡蛋先破 , 谁就是输 。 齐山、博山等地在清明节煮一锅小米干饭让牛饱餐一顿 , 称为“饭牛” 。 有谚语道:“打千骂万 , 清明一饭” 。
湖南
长沙府清明插柳 , 称为“记年华” 。 永州府清明节凌晨汲水 , 经数月味色不变 , 用以造酒尤佳 。 新田县农谚:“清明晴 , 万物成” 。
湖北
武汉清明节有“挂纸”习俗 。 有的人家以五色彩纸制作灯笼和幡标 , 挂于祖坟上 , 并鸣鞭炮 , 供祭品 。 坪坝、三阳、罗店、宋河等地还有抬香案、抬整猪至墓地祭祖的习俗 。 黄石人扫墓时 , 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 , 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 , 再将纸钱焚化 , 为坟墓培上新土 , 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 , 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 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 [58-59]
云南
云南各地习俗不尽相同 , 有的地方会在清明节前后 , 一个家族就会邀约在某一天 , 几十个人一行 , 买好菜 , 带上锅碗瓢盆 , 一大早就出发去往山上找一块空地开始做饭 。 到中午时分 , 再把酒食果品供祭在亲人墓前 , 烧点纸钱、叩头行礼 , 缅怀先人.
四川、重庆
你所不知道的清明节// //
川东和重庆万州等地 , 旧时有“上野坟”的习俗 。 清明节前后 , 三两女子结伴携酒食往郊外野餐 。 不管是否相识的男子均可入席同乐 。 四川什邡等地 , 妇女以荠菜花沾油后投入水中 , 视水面花纹以卜吉凶 , 称为“油卜” 。 成都一带则卖炒米团 , 上面点染彩色 , 以线相串 , 称为“欢喜团” 。
江西
江西省内各个地方也有差异 , 像时间的选择就有很大不同 。 永丰县的清明扫墓以清明节“前三后七”为期 , 九江各地则习惯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 , 称为“前三后四” 。 大部分袁州区人选择在农历三月初三扫墓 , 只有少数外出工作的人才会在清明节赶回家扫墓 。 新建县清明拜扫 , 例用春饼 。 永丰县除例行的牲礼外 , 还以米粉作果 , 称为茧果 , 或压糯米为糕 , 浇上糖汁 , 称为饭果 , 犹有寒食之遗风 。 安义县清明祭扫惟男丁行祭 , 妇女皆不参加 。 [61]
贵州
老贵阳人在清明这天扫墓时的“清明食品” , 往往是糕点、凉粉、凉面加卤菜、凉菜;锅魁加卤菜、凉菜 。 人们扫墓除了带上纸钱香烛外 , 还会带上一串用纸剪成的纸串 , 挂在坟前 , 用以招魂 , 俗称“挂青” 。
陕西
兴平县清明 , 姻亲间以纸钱相赠 , 且互相拜墓 。 富平县每户人家于清明请名山之泉源水 , 共礼一神 。 准备牲礼来祭祀 , 以祈求丰收 , 称为“游水” 。 同州县清明祭扫后 , 折柳枝插门;并以纸钱贴于树干 , 据说如此可以防虫蚁 。 洛川县清明蒸馍为食 , 馍四周作鸟蛇之形的装饰 。 据说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蛇保护他 , 所以以此作为纪念 。
青海
青海人过清明节 , 有些独特的风俗 。 青海人的清明节从春分过后就开始了 , 俗称“田社” 。 从田社开始 , 就要准备上坟扫墓 , 每一天都可以去扫墓 , 一直到清明节 。 西宁的传统祭祀品是纸钱、黄表纸、冥币 , 还有12个大馒头 , 准备的食物有酒、米汤、奶茶、肉类 , 到坟上烧过纸后 , 就点燃煤火 , 把各家带来的食物集中起来 , 放在火上烧热了吃 。 男人们猜拳行令 , 喝得痛快淋漓 。 女人们坐在一边拉家常 , 顺便拾点撒在坟头上的祭祀品 , 拍拍土就吃了 。 据说 , 吃了坟上的祭品后牙就不会再疼了 。
甘肃
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祭文悼念、网络祭奠等逐渐成为甘肃过清明节的时尚 。 过去 , 老兰州人扫墓的时间 , 一般从“田社”开始 , 到清明当日为止 。 “田社”也叫做第一个祭祀日 。 “田社”在民间有个简单的推算法:即“九尽十日为田社” 。
山西
清明节上坟 , 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 , 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 , 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 。 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 , 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 。 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 , 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 。 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 , 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 。
晋西北的河曲等地 , 旧俗上坟要带酒肴 , 祭毕祖先 , 便在坟地里饮食 , 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 。 晋南的闻喜等地 , 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 , 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 。 晋中的介休等地 , 上坟时供品为面饼 , 形如盘蛇 。 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 , 吹晒干以后再吃 。 老人们讲究可治病 , 其源盖出于寒食禁火的缘故 。
河北
在河北的上坟烧纸钱讲究“早清明 , 晚十一” 。 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 , 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 。 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 。 倾城男女出郊踏青、看花、挑菜、簪柳 。 有谚语道:“清明不戴柳 , 红颜成皓首” 。 东安县清明插柳、看花 。 节前五、七日即有人祭扫坟墓 , 清明节当天则在自家堂上祭祖先 。 永平府以寒食前一日为蛆日 , 造酰酱 。 官府祭厉坛 。 元氏县清明节又称花节 , 人家买花置酒宴请宾客 。
北京
北京 , 除扫墓之外 , 还有踏青、插柳、放风筝等活动 。 此外 , 清明节之所以吃寒食 , 传说为了纪念春秋时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 , 晋文公下令禁火 , 只吃寒食 。
河南
巩县清明 , 女婿也祭岳家之祖坟 。 人家祭祀青苗、牛王、洪山诸神 。 孟津县清明插青苗于麦地 。 [54] 在北宋时 , “颁新火”是从皇家、官府到社会各界都盛行的重要习俗 , 每年清明节期间举行 。 在仪式上 , 要熄灭旧火 , 重新钻木取火 , 将火种发给百姓 , 取除旧布新之意 。
台湾
你所不知道的清明节// //
中国幅员辽阔 , 南北气候不一 , 所以清明节也因地而异 , 有二月初二的 , 也有三月初三的 。 台湾的清明节是从前一年冬至开始算起的第105天 , 台湾的漳州籍人清明节则是在农历三月初三 。 台湾清明节习俗和闽南差不多 , 台湾客家人祭祖扫墓的时间是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 , 日期由每家自定 , 一直到清明为止 。
台湾民众的扫墓习俗 , 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祭扫 , 仪式及祭祀的东西比较简单 , 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类和糕饼;二是修整祖墓 , 祭礼相当隆重 , 供祭的祭礼一般包括各种祭礼品十二种蔬菜及粿类、糕饼等 。 扫墓时一定要在坟墓的四周献置“墓纸”(用五色纸剪成长方形)每张纸压上小石头 , 还得放一沓在墓碑上 。 这个仪式俗称“挂纸” , 是献给祖先的钱 。 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 , 全家人要围在坟墓四周吃红蛋 , 蛋壳就撒在墓地上 , 含有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 。
印尼华人
早年印度尼西亚华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 , 自从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亲会所宗祠 , 宗亲们便聚集在会所祭拜祖先 。 生活在印尼的华人一直延续着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习俗 。 “百善孝为先” , 在华人社会的价值观里 , “孝”排在首位 , 扫墓祭祖就是一种孝道的表现 。 清明节前一个星期 , 印尼华人就开始买纸钱、蜡烛、花篮以及现代祭品如“金条”、“手机”等 。 印尼华人表示 , 清明节很有意义 , 这期间不仅扫墓拜祭先人 , 缅怀先人的功德 , 也是兄弟姐妹团聚的日子 , 清明节习俗应该代代传承 , 尤其是现代社会更应该发扬孝道 。
华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 , 自从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亲会所宗祠 , 宗亲们便聚集在会所祭拜祖先 。 宗亲们通常是祭祖后共进午餐 , 敦睦宗谊 。 有的还利用这个机会向学习优秀的宗亲子弟颁发奖学金 , 体现了华人慎终追远 , 缅怀先人功德 , 勉励后辈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传统美德 。 一些地方在清明节期间 , 举办师生校友联欢会 , 加深彼此情谊 。 更多的华人是举家前往墓地给先人扫墓 , 或到寺庙进香祈福 。
马来西亚华人
马来西亚华人不忘在清明节扫墓祭祖 。 清明节在马来西亚也不是公共假期 。 在马来西亚 , 华人的公共墓园一般叫做“义山” , 因此当地人常说清明节要“上山扫墓”或者直接说“拜山” 。 清明节当天 , 拜祭者先将坟墓打扫清理干净 , 然后摆上鲜花、水果等 , 再点上一炷香 , 寄托哀思、缅怀先人 。
新加坡华人
同样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 , 清明节亦不是公共假期 。 在新加坡 , 清明节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 。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 , 这种习俗延续到今 , 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 。 每逢清明时节 , 新加坡华人会举家出行 , 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 , 然后在亲人墓前摆上酒食果品和鲜花 , 燃起香烛 , 再将纸钱焚化 , 磕头行礼 , 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
回中国寻宗认祖、祭拜先人 , 则是近20年新加坡华人兴起的潮流 。 在清明节前 , 新加坡华人见面时往往会用家乡话互相询问:“回家乡过清明不?”千里迢迢回中国祖籍地扫墓的原因只有一个:不能忘记祖先 。
一些华人表示 , 不太能接受时髦的“网上祭拜”方式 , 如果条件允许 , 一定要亲自到先人墓前磕头 。 即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年轻华人对清明节也不敢怠慢 , 因为崇祖、祭祖是流传数千年的华人传统 。
美国华人
清明时节 , 美国南加州华人历史学会每年都会举办活动纪念华裔先民 , 并呼吁华人不要忘记先民在加州开疆辟土的贡献 。 当地华人纷纷以不同方式进行每年一度的清明节纪念活动 。
纽约华人不同的经历决定了他们过清明节的不同方式 。 在这一天 , 许多传统侨团都纷纷在报上刊登春祭广告 , 并在会所内张贴通知 , 组织成员到安葬先人的墓地祭奠 。 清明节扫墓成为华人联络感情、增加交往的社交场合 。 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来美的新移民 , 也往往会通过书信和电话向远在故国的亲友表达对先人的思念 。
美国华人虽然远离故土 , 但许多人都认为 , 在接受美国主流社会文化的同时 , 不应忘记中国的传统节日 。 华人方焰指出 , 纪念华人传统节日有助于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 , 增进海外华人的交往和团结.
我们看似平常的一个节日包含着那么多蕴意 , 那些看着很重要的节日 , 我们更不知道有多少关于这个节日传说 , 习俗我们不了解 , 我们应该多了解这些节日 , 多参加节日活动 。 才能将这些节日的意义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 。 在清明的时候放下工作 。 放下我们所认为重要的事 , 与家人朋友一起去感受清明 。
感谢各位读者阅读,祝各位读者有一个愉快的假期.
- 齐白石画山水:懂的人不多,骂的人却不少
- 一个人的长征:追寻孙子
- 晋朝电视剧为何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三国,以后的事情为何不拍?
- 《圣斗士星矢》重病的伊利亚斯为什么还能对冥斗士产生重大威胁?
-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怎样了?成了贪官为害一方
- 古代最有钱的县城大街,位于山西,现为世界遗产!
- 小脚的起源:为防疫古人如何解决大妈们串门、扎堆的问题
-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 自编教材评审的标准是什么
- 曹操有14个老婆,12个是抢来的寡妇,一代枭雄为何爱抢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