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人物志 | 朱自清的背影
民国人物志 | 朱自清的背影// //
朱自清 , 原名自华 , 号秋实 , 后改名自清 , 字佩弦 。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 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春》、《匆匆》、《伦敦杂记》、《欧洲杂记》等 。
白话美文作家也是一位父亲
他的《背影》《悼亡妇》 , 被称“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他的《荷塘月色》《春》 , 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 。 在他淡淡的笔墨中 , 没有半点矫饰 , 却蕴藏着动人心弦的力量 。
人人都读过他的《背影》 , 那是他写于1925年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 到今年 , 离背影发生的时间已经百余年 , 而当年父亲那个背影出现的南京浦口车站却始终伫立 。
在时光的匆匆里 , 他这样写道:洗手时 ,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时 ,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 , 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踮着脚 , 伸着颈 , 只知道“等待”的人 , 他们事事都等待明天去做 , 今天却专作为等待之用;自然 , 到了明天 , 又须等待明天的明天了 。
民国人物志 | 朱自清的背影// //
朱自清二十三岁时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爹了 , 在《儿女》里 , 他把孩子比喻成拴住野马的缰绳 , 甚至还给叶圣陶写信:实在无法忍耐孩子的折磨 , 有时觉得还不如自杀的好 。
老大阿九两岁半的时候特别爱哭 , 一不见了母亲抑或见了生人就哇哇哭 , 朱自清为此很是懊恼 , 有一回特地骗妻出门 , 关上门后将阿九按在地上就是一顿打 。 不仅如此 , 老二阿菜也难逃“魔爪” , 因为缠着母亲的缘故 , 刚满周岁的他被父亲按在墙角哭了三四分钟 , 还因此生了好几天病 。
1922年的某个暑假 , 朱自清带妻儿回家看望多年不见的父亲 , 几经敲门后 , 父亲朱鸿钧却怎么都不让他们进门 。 在家门口站了许久 , 父亲在家人的劝说才让步 。
《背影》里有一段说“但是后来经过两年的不见 , 他终于忘记了我的不好 , 只是惦记着我 , 惦记着我的儿子 。 ”他们父子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两年的不相见呢?
原来朱自清原名自华 , 在北大期间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自清 。 北大当时作为五四运动的中心 , 对于中国产生的旧伦理是有很多反思和抨击 , 父子间开始出现了一些观念上的冲突 , 青春叛逆期的朱自清渐渐有了挣脱父亲约束的想法 , 后来他也是这么做的 。 毕业后朱自清自愿成为了一名清贫的教师 , 而这举动彻底惹恼了一心想要儿子出人头地的父亲 , 最终两人形同陌路 。
过了很久 , 甚至是父亲去世多年 , 朱自清与父亲才彼此谅解 , 朱自清也方能明白那个含蓄的背影里满满的爱 。
民国人物志 | 朱自清的背影// //
朱自清的第一任妻子与他一起走过短短12年的婚姻后去世 , 不知不觉儿女也已初长成 , 朱自清开始有了深深的忏悔和回不去的遗憾 。
朱自清之所以美好 , 兴许就因为他坦然亮出自己的不完美 , 他书信里的自责、忏悔贯穿了一生 。 年轻的时候 , 他对自己的父亲忏悔;而他自己成为长辈以后 , 又开始对孩子忏悔;前妻去世 , 他对前妻忏悔;甚至他离开自己年轻的续弦的时候 , 他心里对她也有遗憾和忏悔 。 其实人生大体就是这样 , 被种种多情惹来的烦恼 , 提醒着你曾真诚走过这一生 。
病逝
毛泽东有一篇著名文章叫做《别了 , 司徒雷登》 , 在这篇文章中 , 毛泽东写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 ……闻一多拍案而起 , 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 宁可倒下去 , 不愿屈服 。 朱自清一身重病 , 宁可饿死 , 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 ”
然而朱自清真的是饿死的吗?
民国人物志 | 朱自清的背影// //
实则不然 , 1948年6月18日 , 吴晗来到朱自清家 , 的确带来了一份《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 。 这个时候 , 朱自清因为严重的胃病身体已经非常虚弱 , 但是依然郑重地在《宣言》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
朱自清在这天的日记上写道:“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 , 影响家中甚大 , 但余仍决定签名 , 因余等既反美扶日 , 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 。 ”
可见 , 不领政府低价配额的美国面粉 , 对于朱自清的家庭经济是有大影响 。 但是这并不影响朱自清一家的正常饮食和开销 。 在晚年的日记上 , 朱自清写下了诸如“饮牛乳 , 但甚痛苦”、“晚食过多”、“食欲佳 , 终因病患而克制”、“吃得太饱”、“仍贪食 , 需当心”、“食藕粉 , 即呕吐”等话 。
朱自清吃喝不愁 , 他的去世是因为他有严重的胃病不能多吃却忍不住吃多导致的 。
1948年8月12日 , 也就在他签下不领美国面粉宣言之后不到两个月 , 朱自清严重的胃溃疡最终导致胃穿孔 , 医治无效才不幸逝世 。
- 老照片:民国十大美女,第一名是名不见经传的她
- 民国边疆研究的嬗变、学科构建与启示
- 老照片:民国十大美女,第一名却是名不见经传的她
- 民国时期的大理“四大家”,为何能在弹丸之地够缔造商业奇迹?
- 知识分子与民国废历运动三题
- 白娘子本是蛇精、法海是个得道高僧,民国时倡导自由恋爱将一切黑白颠倒
- 《北京风俗图谱》 穿过民国北京街头
- 朱自清: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 民国第一女镖师,原来她就生活在黄陂的这个古村落
- 民国华侨汇票上即有人脸识别,躲过冒领却躲不过恶性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