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年间的三大高僧——憨普聪,玉林琇和木陈忞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土后 , 曾有名僧大德显赫当时 , 善信广存 , 也曾遭毁佛、灭佛 , 历尽劫波 。 然而作为一个贴近底层、教人向善的思想流派 , 佛教可谓坚韧不拔 , 在多次潮起潮落后 , 终于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普遍认同 , 和儒学、道家并称三教 。 发展到明末清初时 , 已是支派众多 , 教众无数 。

在这一时期 , 由于战乱 , 佛教饱受冲击 , 很多寺庙庙产被占 , 信徒遭受屠戮 。 在这个仁人志士四起 , 天下英雄为终结乱世献计献策的时代 , 有三个和尚凭借对顺治皇帝的影响 , 弘扬昌大了佛法 , 为佛学的传播和继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他们都是临济宗的僧人 , 由于曾先后被顺治封为明觉禅师、大觉禅师和弘觉禅师 , 故合称为三觉禅师 。


顺治年间的三大高僧——憨普聪,玉林琇和木陈忞

顺治年间的三大高僧——憨普聪 , 玉林琇和木陈忞// //

临济宗是禅宗南宗的五个主要流派之一 , 始创于五代十国时期的临济义玄和尚 , 其思想是唯心主义的哲学观 , 主张无欲无求 , 以心印心 , 心心不异 。 和王守仁的心学颇有相似之处——你不看时 , 这花便不开 。 临济宗发展到顺治年间 , 代表人物是憨璞聪、玉林琇和木陈忞 , 也就是本文的三个主角 。

憨璞性聪禅师 , 是福建延平人 , 俗姓连 , 佛学精湛 , 诗文出众 , 善于交际 , 辩才无碍 , 曾因教化顺治信佛被顺治封为明觉禅师 。

他十五岁于天王寺出家 , 二十五岁后游历四方 , 在普陀寺受具足戒 , 得法于杭州太平寺 。 之后在杭州观音寺等寺庙先后担任住持 , 在1666年圆寂 , 世寿57 , 遗有《明觉聪禅师语录》十六卷 。

憨璞聪这一生最重要的事迹就是以佛法开导了顺治皇帝 , 使顺治走上了崇佛的道路 。

顺治十三年(1657) , 北京的一些佛教信徒集资修缮了毁于战火的南郊海会寺 , 然后邀请声名鹊起的和尚憨璞聪担任住持 。 憨璞聪到了北京以后 , 严格要求僧众 , 宗风为之一新 。 其名声也逐渐传入大内 。

1658年 , 顺治去遵化打猎 , 对这所新建的寺庙很感兴趣 , 于是进寺休息 , “见窗明几净 , 不胜喜悦 , 好似朕前生是个僧人一般” 。 顺治在寺中遇见了憨璞聪 , 交谈之下顿觉开蒙 , 于是邀请憨璞聪入宫说法 , 奏对经旬 。


顺治年间的三大高僧——憨普聪,玉林琇和木陈忞

顺治年间的三大高僧——憨普聪 , 玉林琇和木陈忞// //

图为南海寺 。

他和顺治初次见面时颇有戏剧性 , 顺治在车驾里问待客僧方向何在 , 憨璞聪回曰:“山僧愚昧粗野 , 如何能仰瞻天子?”顺治派人答复说 , “皇上为国为民 , 深重佛法 , 向和尚久矣 。 ”憨璞聪于是倚门伫立 , 顺治凝视良久 , 脸有喜色 , 之后便邀请憨璞聪入宫 。 在宫里 , 顺治命他不必行跪拜之礼 , 说法时不必接送皇帝 , 并赐他紫衣一件 , 可谓恩遇隆重 。

憨璞聪决定借机获取皇帝的好感 , 以皇家的势力光大临济宗 。 于是他结交内侍 , 对皇帝的心性了如指掌 , 每发一言必中顺治的心底;他又刻意夸赞顺治皇帝治下是太平盛世 , “村歌社酒 , 共享昇平 , 柳巷花街 , 齐歌有道” , “皇风浩荡 , 百姓讴歌 , 将一文钱更得三个大烧饼 , 喫的饱齁齁的 , 夜来不睡花坛席 , 晓向街前唱哩啰” , 顺治听了大为受用 , 因此更喜欢佛法了 。 憨璞聪后来又将当时名声卓著的高僧玉林琇和木陈忞荐给皇上 , 顺治一一召见 , 临济宗因此声势大振 。

憨璞聪在得到皇帝赏识后欣喜若狂 , 曾作诗“九重传旨若星飞 , 遂向簾前阐祖机 。 至理自能通帝座 , 不期赐紫沐恩归 。 ”其对顺治帝当真是有千里马终遇伯乐的纳环结草之心 。

憨璞聪后来离开大内 , 去邵武安国寺担任住持 , 直到圆寂 。 他一生主张禅师应该亲参实证 , 鄙视坐而论道、沽名钓誉的假和尚;主张三教本同 , 认为佛道儒都是同一大道的不同演化 。

他在圆寂之前曾作谒一首:“今年五十七 , 捏碎娘亲鼻 。 一生受用中 , 无得亦无失 。 昨夜两个泥牛闯入海 , 直至如今无消息 。 咦!真消息 , 今朝西廊打破东廊壁 , 收拾傀儡归去来 , 莫教特地成狼藉 。 ”一代高僧 , 遂溘然长逝 。

憨璞聪离京前 , 曾应顺治之邀推荐了玉林琇和木陈忞两位高僧 。 这二人中 , 玉林琇名气更大 , 金庸小说《鹿鼎记》里面 , 就专门塑造了一个通彻事理、不苟言笑的玉林老和尚形象 。

玉林琇一向以明朝遗民自居 , 在顺治三次邀请后才勉强动身入京 , 到了天津却又宁死也不走了 , 顺治好说好歹才将他劝入宫廷 , 颇有名士风范 。 后来顺治因其教导之功封玉林琇为大觉禅师 。

玉林琇是江苏人 , 俗姓杨 。 他天资聪颖 , 敏悟夙慧 , 语含机锋 , 作风严峻 。 又因为长相英俊 , 处事潇洒 , 被时人称为“万金和尚” 。


顺治年间的三大高僧——憨普聪,玉林琇和木陈忞

顺治年间的三大高僧——憨普聪 , 玉林琇和木陈忞// //

他小时候就显露出对佛法的兴趣 , 经常废寝忘食的坐禅 , 一些晦涩艰深的佛家典籍 , 他都能看得懂 。 他在十九岁于临济宗三十四代传人圆修和尚处受具足戒 , 并随圆修大师学法 , “玉林进则决疑请益 , 有立雪之诚;退则宴坐凝神 , 有破壁之心 。 ”

一日 , 圆修对玉林琇讲了一宗佛门故事 , 庞居士初见马祖 , 问祖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谁?”马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 , 即为此道 。 ”大体意思是 , 姓庞的信徒问马祖世间有什么东西不在佛法之中?马祖说等你一口喝干西江水 , 就是这种存在了 。 很明显人是不能一口吸尽西江水的 , 所以佛法海纳百川 , 包容世间万物 。

玉林因此得法 , 其后应机接物 , 敏捷干练 , 如疾雷破山 , 龙象出匣 , 名气越来越大 , 于1636年继承了圆修大师的衣钵 , 成为临济宗传人 , 并住持湖州报恩寺 。


顺治年间的三大高僧——憨普聪,玉林琇和木陈忞

顺治年间的三大高僧——憨普聪 , 玉林琇和木陈忞// //

图为报恩寺 。

报恩寺位于太湖附近 , 依山傍水 , 玉林琇在此修心养性 , 参悟佛法 , 并多次开坛讲学 。 因为他说法时贴近实际 , 妙语连珠 , 因此前来听讲和邀请他讲法的人络绎不绝 。 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佛门轶事 。

曾有个书生在玉林琇讲法时刻意去找茬 , 说“你们和尚不事生产 , 不知忠孝 , 只会说废话 , 吃闲饭” 。 玉林琇回答说 , “我们出家人用佛法教化众生 , 净化人们的心灵 , 劝善止恶 , 使社会更美好 。 难道只有耕田织布才是不吃闲饭吗?那儒家的至圣先师、历朝历代的皇帝和文武百官 , 还有你这样的儒生 , 不都是吃闲饭的吗?”儒生嗫嗫无语 , 狼狈而去 。

玉林琇由于生具一副好皮囊 , 又知书达理 , 据传曾受一明朝尚书(未查明有无此事 , 有无此人)之女的爱恋 , 尚书大人亲自去报恩寺逼迫玉林琇还俗娶亲 。 玉林琇想出了一个万全之计 , 他为尚书的千金讲解佛法 , 剃度她成了尼姑 。 从此两人既能时时相见 , 又不须坏了修行 。

1659年 , 玉林琇应召进宫 , 顺治多次向他问法 , “上曰:‘学习佛法 , 如何用功?’ , 师答曰:‘端拱无为’ 。 上曰:‘如何是大?’ , 师答曰:‘光被四表 , 格于上下’ 。 上曰:‘子与回(孔子与颜回)如何快乐?’ , 师答曰:‘忧心悄悄(不过是把烦心事隐藏起来罢了)’ 。 ”

1660年 , 顺治建坛选僧受菩萨戒 , 请玉林琇为本师 , 玉林琇应邀在慈寿寺说菩萨戒 , 听着多达五千多人 , 如此佛门盛况 , 世所罕见 。

顺治后来拜玉林琇为师 , 并让玉林琇选些丑的字眼 , 给自己起个法名 。 玉林琇不敢胡来 , 就写了些字让顺治挑 , 顺治挑了行痴二字 。 玉林琇随后离京 , 留下徒弟茆溪森(即行森)陪侍皇上 , 茆溪森长得玉树临风 , 是个心眼实诚的老实和尚 , 又善于作谒句 , 顺治皇帝很喜欢他 , 后来打算出家时 , 就是让茆溪森剃度的 。


顺治年间的三大高僧——憨普聪,玉林琇和木陈忞

顺治年间的三大高僧——憨普聪 , 玉林琇和木陈忞// //

图为顺治剃度的万善殿 。

玉林琇离京后担任了天目山狮子正宗禅寺的住持 , 当时寺庙已经是颓垣断壁 , 玉林琇在那里努力经营 , 增新移旧 , 渐复丛林 , 不出一年 , 寺宇恢宏 , 金碧辉煌 , 甚至得到了雍正御书、乾隆润笔的一块匾额“禅源寺” , 玉林琇深深以此为豪 。

顺治皇帝驾崩时 , 玉林琇和茆溪森奉旨北上 , 茆溪森将顺治皇帝火化 , 玉林琇则主持了七天的法事 , 于顺治龙体前祷祝:报身如梦幻 , 世界若空华 。 唯过量大人 , 去来无碍 , 进退如意 , 此是皇上用不尽的 。

玉林琇暮年之时 , 其徒弟白松丰借其声势“以保护祖塔”为名强占土地、寺庙 , 为了抢陈氏一族的祠堂而率僧众与陈氏大打出手 , 结果强占的寺庙被烧 , 祖塔被掘 。 玉林琇知悉此事后羞愧难当 , 悲伤不已 。 绝食拒药 , 孤身一人渡江北上 , 于清江浦慈云庵圆寂 , 世寿62岁 。 圆寂前留下四句谒语:“本是无生 , 今亦无死 。 此是正说 , 余为魔说” 。

玉林琇一生六坐道场 , 七开法会 , 扫末世之狂禅 , 秉如来之正觉 , 四处弘扬佛法 , 普度众生 。 凡听过他说法的人 , 莫不治被化雨、随根沃润而去 。 他不恋权贵 , 不羁于名 , 虽是顺治皇帝最赏识的禅师 , 但从不炫耀 , 顺治赐给他的衣服 , 他非但没有穿过 , 甚至连展示都没展示过 。 他的一生 , 都是在传播佛法 , 指引大道 。 如此一个和尚 , 不只名重当时 , 千百年后亦能为人敬重 。


顺治年间的三大高僧——憨普聪,玉林琇和木陈忞

顺治年间的三大高僧——憨普聪 , 玉林琇和木陈忞// //

图为禅源寺 。

三觉禅师的最后一位弘觉禅师 , 是来自广东的木陈道忞禅师 。 木陈忞生于1596年 , 俗姓林 。 他在憨山德清处受具足戒 , 曾一度还俗娶妻 , 后再度出家 , 曾师从无念深有和尚与圆悟禅师 , 于1643年住持东南名刹天童寺 。 他通晓经史 , 善察言色 , 好名利 , 媚权贵 。 其师无念深有一生简素无欲 , 不阿王侯 , 可惜并没能将这些传给木陈忞 。

木陈忞最初以明朝孤忠自诩 , 在崇祯死时写信给朋友“凤阙崩颓于暴雨 , 悲深麦秀之歌 。 琼枝谜折于飘风 , 怨切黍离之叹” 。 愤慨于群臣堕落 , 遮蔽圣聪 , 曾冒杀头的危险作《新蒲绿》 , 字里行间都是对明朝的思念之情 。

然而清军南下之后 , 木陈忞的天童寺亦受波及 , 寺院被毁 , 粮钱被掠 , 木陈忞不得不四处迁徙 , 躲避兵灾 。 更有大批明朝遗民以逃禅为名涌入山门 , 但他们其实对佛法没什么兴趣 , 只是将寺庙当成自己失魂落魄的住所 , 更喝来斥去 , 贵族老爷范儿十足 , 只增加了寺庙的负担 。


顺治年间的三大高僧——憨普聪,玉林琇和木陈忞

顺治年间的三大高僧——憨普聪 , 玉林琇和木陈忞// //

图为天童寺寺内景观 。

木陈忞不知道如何去鞭挞和开化他们 , 但又迫于名声不得不接收他们 。 寺庙破败 , 人心惶惶 , 木陈忞忧心忡忡 , 却找不到任何改善局势的办法 。 于是他将一切归罪到因果报应上 , “总是因为我辈往昔纵贪嗔呆 , 恣无明焰 , 不自净其心之过耳” 。

对佛学势威感到焦虑 , 又不知如何中兴的木陈忞在得到憨璞聪的举荐后踊跃赴京 , 试图将佛法的兴盛寄托于清廷 。 为表示自己已经割断了对明朝的感情 , 他作诗曰“大元于宋岂偏私 , 兴亡自古有天命” 。

进京之后 , 他对顺治皇帝溜须拍马 , 阿谀奉承 , 顺治要独崇朱熹 , 他赞美顺治英明 , “天下将还淳返朴”;顺治以“师荛居”给自己的卧室命名 , 他称赞顺治虚心坦怀 , “使生三代 , 何难与禹汤并驾?” , 他不顾南方汉人争相起兵反清的事实 , 说四海盼太平 , 百姓尽归心 。 更将顺治皇帝称为佛心天子 , 马屁拍的花团锦簇 , 机巧百出 。

有一段对话记录了木陈忞是如何“传法”的 。

上曰:如何是君?木陈忞答曰:当今皇帝万万岁 。

上曰:如何是臣?木陈忞答曰:班联拱玉辰 。

上曰:如何是君视臣?木陈忞答曰:盖之如天 , 容之如地 。

上曰:如何是臣视君?木陈忞答曰:归仰如日就如云 。

他又对顺治说 , 百姓的苦难都是各自的业报 , 将所有的混乱与灾难归罪于百姓 。 又说清朝入关是帮助崇祯皇帝报仇平乱 , 是为了帮汉人消除内乱 , 带领汉人走向复兴 。 这正是顺治急需的论据 , 顺治因此对他大加赞赏 。

顺治明白这个禅师和憨璞聪、玉林琇不同 , 除了奉承之外再无点墨 , 但木陈忞所做毕竟是为了弘扬佛法 , 因此给了他一个弘觉禅师的封号 , 木陈忞为此欣喜若狂 。

1660年 , 木陈忞离京归山 , 著《北游集》一部 , 在书中大肆炫耀自己所受的浩荡皇恩 , 因而招致南方士林的激烈批判 , 高僧弘储甚至说他“虽生犹罔生也” 。 搞笑的是 , 顺治死后 , 康熙和雍正都因为他在书中宣扬皇家秘闻而厌憎他 , 康熙厚道 , 没做什么 , 雍正则狠狠打压木陈忞一派 。 木陈忞八面玲珑 , 圆滑世故 , 最终只得了一个两边都不讨好的结局和一个不好的名声 。


顺治年间的三大高僧——憨普聪,玉林琇和木陈忞

顺治年间的三大高僧——憨普聪 , 玉林琇和木陈忞// //

图为《北游集》 。

明觉禅师憨璞聪引导顺治皇帝向佛 , 并借势光大宗门 。 大觉禅师玉林琇深传大义 , 广受爱戴 。 弘觉禅师木陈忞 , 虽私节有亏 , 但对佛法的传播仍是立下了大功 , 不可不察 。


顺治年间的三大高僧——憨普聪,玉林琇和木陈忞

顺治年间的三大高僧——憨普聪 , 玉林琇和木陈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