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秦朝灭亡后 , 西楚霸王项羽大军和汉王刘邦的大军为了争夺皇位 , 又进行了4年的楚汉之争 , 最后项羽兵败垓下 , 被汉军追到乌江边自刎而亡 。 公元前202年 , 刘邦称帝 , 建立汉朝 , 定都长安 , 史称西汉 。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 , 在西汉二百多年的历史中 , 经过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等几个雄才大略的英明皇帝的领导 , 经济逐渐繁荣 , 国力日益强盛 , 百姓安居乐业 , 堪称太平盛世 。 尤其到了汉武帝时期 , 经过了几任皇帝的努力 , 汉朝的实力已经非常强盛 , 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没有之一) , 周边的国家基本不敢招惹汉朝 , 所以当时有“犯强汉者 , 虽远必诛”的说法 。 当时人民都以自己是汉朝人为荣 , 这也是“汉族”民族名称的来源 。

钱币方面 , 汉朝前期用的是仿制秦半两的汉半两 , 至汉武帝时改铸三铢钱 , 后又改铸五铢钱 , 之后五铢钱便成了中国铜钱的固定模式 , 一直使用到隋朝 , 铸造使用时间长达七百余年 , 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钱币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1.汉半两

汉半两是秦半两的延续 , 同样是写着“半两”两个字的方孔铜钱 , 汉高祖刘邦至汉武帝时期使用 , 经历了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4个皇帝的统治时期 , 西汉建立初期继承了秦朝的币值 。 汉高帝统治时期 , 「为秦钱重难用 , 更令民铸钱 , 一黄金一斤 , 约法省禁 。 」此处所说的「令民铸钱」 , 即《汉书·食货志》曰:「铸榆荚钱 。 」或称榆荚半两 。 《史记》三家注曰:「按:古今注云榆荚钱重三铢 , 钱谱云文为「汉兴」也 。 」而「一黄金一斤」及其下「马一匹则百金」 , 可见《史记·平准书》臣瓒注曰:「秦以一溢为一金 , 汉以一斤为一金」 。 《汉书·食货志》师古注曰:「复周之制 , 更以斤名金 。 」故汉初在货币方面的调整 , 一是放开民间铸钱 , 二是黄金单位改溢为斤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而不轨逐利之民 , 蓄积余业以稽市物 , 物踊腾粜 , 米至石万钱 , 马一匹则百金 。 」[1]米一石需要一万钱 , 马一匹要黄金百斤 , 可见汉初市场上通货膨胀较为严重 。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 , 汉朝统治者的做法是抑制商人 。 「天下已平 , 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乗车 , 重租税以困辱之 。 孝惠、高后时 , 为天下初定 , 复弛商贾之律 , 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 」可见孝惠、高后时虽减轻了对商贾的压力 , 但并没有完全撤销之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至孝文时 , 荚钱益多 , 轻 , 乃更铸四铢钱 , 其文为「半两」 , 令民众得自铸钱 。 故吴诸侯也 , 以即山铸钱 , 富埒天子 , 其后卒以叛逆 。 邓通 , 大夫也 , 以铸钱财过王者 。 故吴、邓氏钱布天下 , 而铸钱之禁生焉 。 」[1]汉文帝为取代质量低劣的榆荚半两而更铸四铢半两 , 但放开了对民间铸钱的禁令 , 在经济和政治上都有重大弊端 , 最后影响到中央政府的统治基础 。 贾谊曾谏汉文帝勿除盗铸钱令 , 未果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至汉武帝元狩4年终止了半两钱的铸造使用 。 由于秦末汉初的时候战争频繁 , 社会动荡 , 导致汉半两种类较多 。 汉半两虽然距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 但因存世量比较大 , 经济价值并不是很高 。

2.汉武帝时期的三铢、五铢

汉武帝统治时期进行了币制改革 。 西汉自建立以来 , 币制混乱 , 郡国铸币失控又是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之一 , 故汉武帝即位后 , 为了中央政府在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 , 便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 , 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 , 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问题 , 一方面稳定了金融 , 另一方面将汉高帝下放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第一次改革

汉武帝于建元元年(前140年)春二月行三铢钱 。 《汉书·武帝纪》师古注曰:「新坏四铢钱造此钱也 , 重如其文 。 见食货志 。 」这次改革使铜铸币的名义价值与法定重量恢复一致 。

第二次改革

第一次改革后 , 因为其时三铢钱与四铢重的半两等价流通 , 再加上盗铸盛行 , 故三铢未能坚持流通 。 因此 , 汉武帝于建元五年(前136年)春「罢三铢钱 , 行半两钱 。 」

第三次改革

元狩四年(前119年) , 汉武帝又下令重新铸造三铢钱 , 并造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 。 为了抑制盗铸 , 汉武帝还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 。 此次改革是汉武帝历次币制改革中动作较大的一次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第四次改革

元狩五年(前118年) , 仅仅在上次改革一年后 , 汉武帝又开始进行第四次币制改革 , 改革内容是废三铢钱 , 改铸五铢钱 。 半两也被明令废止 , 「罢半两钱 , 行五铢钱 。 」「有司言三铢钱轻 , 易奸诈 , 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 , 周郭其下 , 令不可磨取镕焉 。 」当时的盗铸铜钱者往往通过磨取得到铜屑 , 再将铜屑镕铸为钱 。 「周郭其下」的五铢钱因为有郭为保护 , 难以被磨取铜屑 , 故能够有效防止盗铸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五铢钱轻重适中 , 比较适合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情况及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 , 仅在西汉 , 「自孝武元狩五年三官初铸五铢钱 , 至平帝元始中 , 成钱二百八十亿万余云 。 」

元狩五年的这次币制改革 , 汉武帝诏令各郡国铸行五铢钱 。 这种五铢钱称「郡国五铢」 , 或称「元狩五铢」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改铸五铢钱的主要目的是在市场上树立货币信誉 , 以稳定金融 , 使私铸者因无利可图而自动放弃私铸 , 从而彻底解决私铸问题 。 但是 , 由于各地铸币的技术水平及铜矿的成分参差不齐 , 再加上各地官吏对命令的了解与奉行不一 , 所以所铸钱币的差别很大 。 有的郡国五铢与原来的汉半两一样 , 背平无轮郭;有的穿孔大 , 肉薄或肉厚 。 总而言之 , 这些质量差的郡国五铢基本上都有偷工减料使钱重达不到五铢的现象 ,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 , 钱越铸越轻 , 越铸越粗劣 。 郡国官吏旧习难改 , 通过这种手段中饱私囊 。 这令五铢有可能重蹈汉半两、三铢的覆辙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第五次改革

为扭转上述「郡国多奸铸钱 , 钱多轻」的被动局面 , 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 , 一当五 , 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 。 」如淳曰:「以赤铜为其郭也 。 今钱见有赤侧者 , 不知作法云何 。 」索隐曰锺官掌铸赤侧之钱 。 韦昭云「侧 , 边也」 , 故晋灼云「以赤铜为郭 。 今钱见有赤侧者」 。 [1]钟官赤侧 , 一称赤侧五铢 , 因《汉书·食货志》将「赤侧」作「赤仄」 , 故也称赤仄五铢 , 汉书音义曰:「俗所谓紫绀钱也」 。 新铸的「赤仄五铢」质量上乘 , 一枚等同于郡国五铢五枚之值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白金稍贱 , 民不宝用 , 县官以令禁之 , 无益 。 岁余 , 白金终废不行 。 」故在此之前铸行的白金三品由此罢废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赤仄五铢正面有轮无郭 , 背面轮郭兼备 。 外径约26毫米 , 内穿直径约9.5毫米 , 厚度达2毫米以上 , 重约4克 。 外郭线高而细 , 明显高于钱文 , 整体比较整齐 , 没有错位的现象 。 钱文的笔画较细 , 书体随意但工整 , 字有高有低 , 「五铢」两字中「铢」的「金」字头矢镞形较大 , 右侧「朱」头方折 , 上下长短相差不多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第六次改革

由于赤仄五铢的比价是郡国五铢的五倍 , 在流通过程中产生诸多不便 , 而且因为其盗铸获利更多 , 故吸引了私铸与盗铸者铸赤仄五铢 。 赤仄五铢铸行二年后 , 因为「赤侧钱贱 , 民巧法用之 , 不便 , 又废 。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将铸币权从各郡国收归中央政府 , 使中央政府对五铢进行统一铸造和发行 。 「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 , 专令上林三官铸 。 钱旣多 , 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 , 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 , 输其铜三官 。 而民之铸钱益少 , 计其费不能相当 , 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 。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所谓「三官五铢」或「上林三官钱」便是该次改革后铸造的五铢 。 《史记·平准书》裴骃集解:「汉书百官表:「水衡都尉 , 武帝元鼎二年初置 , 掌上林苑 , 属官有上林均输、锺官、辨铜令 。 」然则上林三官 , 其是此三令乎?」如曰是 , 则上林三官指锺官、均输、辨铜令 , 乃水衡都尉的属官 , 统管铸钱 。 水衡都尉是中央政府为推广均输法而新设的官职 , 其办公地点为长安上林苑 。 三官五铢的边郭工整且重量准确、钱文秀丽 , 是质量上乘的铜钱 , 其盗铸成本较高 , 「而民之铸钱益少 , 计其费不能相当 , 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 。 」三官五铢的发行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 , 汉武帝的币制改革至此取得了较大成功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经过汉武帝的改革 , 货币问题得到解决 , 在汉武帝以后的西汉乃至东汉、蜀、魏、晋、南齐、梁、陈、北魏、隋等朝代均有铸造 , 历时长达739年 , 成为中国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讲述鲜为人知的西汉货币史 , 它的发展与改革更是披荆斩棘// //

由此可见 , 西汉的货币改革之路经过艰苦探索才得以摸索成功 , 成功的结果给自己带来益处也是明显的 , 还影响了七百年之久也不是没理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