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三驾马车”,宽容与刻薄的较量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 , 史上罕见 。 一个君王到底应该活多久才算对这个国家有贡献 , 有时候真的是一个难以判定的课题 。 你就比如说康熙吧 , 从他8岁登基到14岁亲政 , 前四十年可谓大展宏图 , 开疆扩土 , 擒鳌拜、平三藩等等 , 可是到了后二十年 , 因为诸皇子争夺嫡位 , 搞得自己焦头烂额 。
康熙皇帝在很多场合也说过 , 要不是因为诸王夺嫡的情况 , 他也许有精力和能力改革弊政 , 澄清吏治 , 使得大清王朝更上一层楼 。 可是 , 有一个典型的数据证明 , 康熙的后二十年确实没有什么作为 , 那就是国库存银 , 这个指标标志着国家的运行血脉是否康健 ,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没有钱 , 干什么都百搭 。
康熙皇帝不是没有看清自己的问题 , 而是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 他把这个希望寄托在后世之君的身上 。 所以 , 他也在很多场合说过 , 要改革弊政 , 吏治清明 , 是十分重要的 。 对于这一点 , 他那些争先恐后争夺嫡位的皇子们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心思 , 但是苦于不在其位 , 难为其政 , 首先没有谋求到皇位 , 又怎么去贯彻落实康熙的思想呢?
所以说 , 对于康熙皇帝那些具备干才能力的儿子们来说 , 并非只有胤禛才会实行新政 , 改革弊政 , 但凡谁上台 , 基本都会按照改革这个思路进行 , 至于改革改得有多深 , 走得有多远 , 以怎样的方式进行 , 那就不好说了 。
纵观雍正即位之后 , 他的政治思路 , 首先通过利用各势力集团完成政治稳定 , 然后摆平他们 , 打击掉各势力集团后 , 全面实施新政改革 , 当然 , 改革和新政并非是所有的政治基础建立后才开始的 , 而是慢慢渗入铺陈开始的 。 八王党在雍正四年被打掉 , 年羹尧在在雍正二年打掉 , 隆科多则是在雍正五年被打掉 。 雍正要打掉这些势力的原因 , 即在于他们的势力集团侵犯了皇权的利益 , 尽管在史料中 , 很多人认为雍正打掉他们实在有“莫须有”的嫌疑 。
集团势力太大 , 即所谓形成朋党 , 是康熙和雍正都十分忌惮的事情 , 如果不打掉这些朋党 , 雍正的改革和新政就难以实行 , 就难以推进整个国家机器的前进 。
雍正的用人方略确实别具一格 , 雍正曾说:人才难得为帝王第一苦衷 。 又说:朕从来不知疑人 , 亦不知信人 。 可信者乃伊自取信 , 可疑者乃自取疑 。 这些感叹充分表明了雍正对于人才的渴求和希望 , 也奠定了他选人用人的独特风格 。 古时科举盛行招纳国家人才 , 但是在雍正手里 , 真正成为左膀右臂 , 恩宠不衰的却都非科甲人士 。 这就是雍正手中所谓的“三驾马车” , 田文镜、李卫和鄂尔泰 。
雍正的“三驾马车” , 宽容与刻薄的较量// //
田文镜剧照
雍正初年的时候 , 田文镜其实已经有六十多岁了 , 他出身于汉军 , 因为祖上汉军的原因 , 他是可以不必经过科考入仕的 。 有一次 , 他被命令前往陕西省祭奠华山之神 , 经过山西的时候 , 看到百姓饥馑 , 很多人快要饿死了 , 地方官却没有上报 , 这让他很气愤 , 于是将这件事上报给了雍正 , 雍正很生气 , 命他为钦差前去救灾 , 就这样 , 田文镜挽救了几十万山西百姓的生命 。 田文镜就这样走进了雍正的视野 。 山西赈灾结束后 , 田文镜被任命为河南布政使 , 很快还被提拔为总督 。 他治理河南十年 , 被称颂为政绩天下第一 。
推行耗羡归公的首倡 , 便是河南的田文镜 。 清朝的财政体制很单一 , 打个比方说 , 清朝财政来自于税收 , 如果也分中央税和地方税的话 , 中央税则是定好了的 , 各个省按照定额上解就行了 , 地方及中央官员的工资很少 , 不足以养活自己及家人 , 所以 , 就必须靠在中央税的基础上征收附加税 , 我们假定这就是地方税 。 附加税大都用来解决官员工资的补贴 , 但是在清朝的法律上 , 是没有保障的 , 故而这种附加税就有很大的变数 , 地方官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 田文镜对这件事非常不满 , 认为长时间下去 , 百姓枯竭 , 于国不利 , 于是上书雍正 , 在河南实行耗羡归公的政策 。 其实这项政策很好理解 , 就是将附加税合法化 , 换做现在的财政语言 , 就是将预算外收入按照预算内收入一样管理 , 这样 , 地方官对地方财政税收的权力就暴露在阳光之下了 , 也就关进了制度的笼子 , “三年清知府 , 十万雪花银”的现象逐步得以杜绝 。
在这里面有一个问题 , 很多人都不太理解 , 为什么清政府直管中央税 , 对官员开出极少的工资标准 , 合法化难道就这么难吗?作为封建社会的君主 , 为了表明自己的英明 , 他是不希望通过加税或者增费来施政是 , 因为史官会记载 , 后世会评说 , 这与君轻民重的思想不吻合 。 换句话说 , 就是那些君王们推卸责任 , 害怕留下骂名却置百姓于不顾 , 他们不承认附加税的存在 , 就表明君主的英明 。 但正是因为这样 , 没有对附加税进行管制 , 反而导致了地方官搜刮民脂民膏的现象 , 所以 , 雍正的这项改革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
李卫 , 捐纳出身 , 就是出钱买的个官 。 李卫的家底实际上是很充足的 , 在地方上可谓是一个富豪 , 所以 , 他非常瞧不起那些当官的拿一点权力换取一些不正当的小钱 , 他总希望自己能干出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 , 希望自己有所作为 , 但是在封建社会 , 除了做官 , 他别无选择 。 但是他不想十年寒窗苦读去博取个功名 , 所以 , 就买了个官儿 。
雍正的“三驾马车” , 宽容与刻薄的较量// //
李卫剧照
雍正元年 , 李卫被任命为云南掌管驿站和食盐专卖的盐驿道 , 他一上任 , 马上大搞揭发 , 将属下十多名官吏和数名武官的不轨行为上奏朝廷 , 得到雍正的赞赏 , 第二年 , 就被雍正升职为布政使 。 很多官僚为此痛恨李卫 , 但是李卫却得到雍正的信任 。
李卫的命运似乎一直很好 。 雍正三年 , 李卫被任命为浙江巡抚 , 漂亮的解决了浙江闹饥荒的事件 , 此后 , 浙江年年丰收 , 天时帮助李卫深受雍正信赖 。 与此同时 , 福建就不那么走运了 , 福建的饥荒使得巡抚毛文权束手无策 , 由于市场上粮食倒卖成风 , 毛文权惊慌失措 , 难以平抑地方粮价 , 雍正命令闽浙总督高其卓前往解决 , 当时李卫正是他的属下 。 高到建后 , 对毛文权的失职庇护 , 市场粮价格却依然没有降下来 , 雍正只好另派监察官检查 , 监察官查出事实后 , 福建多人遭到弹劾 , 高被撤销闽浙总督之职 , 改福建总督 。 李卫捡漏 , 升为浙江总督 。
李卫在浙江干了很多有利于百姓的事 。 比如取缔黑市私盐 , 打击盗匪等 , 后李卫到直隶做总督 , 也是一路风调雨顺 。
第三位是满人鄂尔泰 。 雍正信任鄂尔泰源于意见很有意思的事 。 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 , 鄂尔泰在内务府任职 , 就知道他为人很不错 , 一次胤禛摆脱他做一件事 , 但是却被鄂尔泰拒绝 , 鄂尔泰说:朝廷有规矩 , 皇子不宜结交外臣 。
雍正的“三驾马车” , 宽容与刻薄的较量// //
鄂尔泰剧照
鄂尔泰的回复让雍正觉得这人很将原则 , 值得欣赏 , 于是登基后提拔他为云贵总督 。 云贵山区少数民族居民众多 , 当时很不稳地 , 小有叛乱 , 于是雍正派他去平定 , 鄂尔泰妥善的处理了这些民族矛盾 , 得到雍正的高度赞赏 。
鄂尔泰的主要功绩是平定苗疆的少数民族叛乱 , 稳定少数民族地区的局面 , “改土归流”的主要执行者就是鄂尔泰 。 所谓“改土归流” , 就是少数民族地区以前分散管理 , 自我管理 , 将他们全部纳入中央政府管理 , 由中央政府派官员对少数民族进行治理 , 这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 有利于政治稳定 。
当年羹尧、隆科多、八爷党这些政治势力烟消云散的时候 , 雍正开出了他的“三驾马车” , 对于这些政治势力的扫荡和对“三驾马车”的任其驰骋 , 无疑表现出雍正成熟的政治头脑和策略 。 他的某些手段可能过于激烈 , 但是绝非无中生有 。
- 齐白石画山水:懂的人不多,骂的人却不少
- 一个人的长征:追寻孙子
- 晋朝电视剧为何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三国,以后的事情为何不拍?
- 《圣斗士星矢》重病的伊利亚斯为什么还能对冥斗士产生重大威胁?
-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怎样了?成了贪官为害一方
- 古代最有钱的县城大街,位于山西,现为世界遗产!
- 小脚的起源:为防疫古人如何解决大妈们串门、扎堆的问题
-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 自编教材评审的标准是什么
- 曹操有14个老婆,12个是抢来的寡妇,一代枭雄为何爱抢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