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运河上的漕帮文化:“临时工”的狂欢与末路

明清两朝 , 南粮北调 , 六百多年间的漕运 , 都是通过大运河直达皇城 。 按道理说这样一份差事 , 应该是端上了“铁饭碗” 。 其实不然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 因漕运聚集在一起的跺工、水手、纤夫 , 构成了在大运河上讨生活的一个特殊群体 。 时至康熙初年 , “每船运军十名 , 至三十五年改定为一名 , 余九名选募水手充之 , 寻签本军子弟一人为副军 。 ”也就是说 , 到了康熙年间 , 一只漕船上额定的十名水手中 , 除了一名负责人是真正编内“运军”外 , 剩下的九个都是招募来的“临时工” 。 每年漕运前后约八九个月 , 长途奔波 , 但工钱只有六两银子 , 不是全无出路的人 , 一般不会去做漕运船工 。


原创 大运河上的漕帮文化:“临时工”的狂欢与末路

原创 大运河上的漕帮文化:“临时工”的狂欢与末路// //

所以 , 清廷雇佣的舵工、水手等 , 主要是山东、河南的流民 。 在靠天吃饭的漕运中 , 为了抱团谋生 , 各地夹杂着“临时工”的运军和漕船 , 按所属地区营卫划分为不同的“帮” , 如德州帮、兴武三帮、凤中二帮、赣州帮等 , 数以百计 , 盘根错节 , 衍生出了大运河上特有的漕帮文化 。 每帮所拥有漕船数量不一 , 多的有七八十艘 , 少的不过二十多艘 。 这些水手、舵工联合在一起时 , 原本作为雇主的清廷一方 , 也成了“弱势” , 江湖的末路与狂欢在大清年间上演 。 在道光年间的一次漕运途中 , 浙江“嘉白帮”和“杭三帮”声称船上代表清廷的兵丁 , 贪污了应发的饷银 , 公然向他们勒索银两 。


原创 大运河上的漕帮文化:“临时工”的狂欢与末路

原创 大运河上的漕帮文化:“临时工”的狂欢与末路// //

还有的漕帮 , 敢于直接围困粮道官员 , 要求“涨薪” 。 漕帮的活动如果限于此 , 那真不失于是大清漕运业的“良心公会” 。 但是在这群江湖“老油条”看来 , 所谓漕运 , 就是驾着清朝官船 , 为朝廷押运粮食 , 不如索性就扯起虎皮 , 仗着这一重身份肆意敲诈 。 因此 , 他们会用漕船故意撞上运河中的过往船只 , 然后就说对方毁坏大清的官产 , 要求赔偿 。 还有的帮众设计把漕米放到商船上 , 回过头来诬陷人家偷盗漕米 。 最肆无忌惮的漕帮 , 敢于将漕船在大运河上“铁索连环” , 拦住河道 , 公然讨要“买路钱” 。 漕帮违法乱纪 , 这群临时工的狂欢 , 甚至已经狂妄到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劫行凶 。


原创 大运河上的漕帮文化:“临时工”的狂欢与末路

原创 大运河上的漕帮文化:“临时工”的狂欢与末路// //

例如如道光年间 , 苏北运河上以丁朋铃为首的漕帮帮众 , 在沭阳等地为祸一方 , 直到因一次抢劫后分赃不均 , 几个漕帮“兄弟”打了起来 , 才东窗事发 , 以致引来清军围捕 。 漕帮这种“蓄有凶器 , 聚众行凶 , 一呼百应”的狂妄行径 , 自然引起清廷的不满与关注 , 在清廷的打击下 , 漕帮有所收敛 , 不过清廷也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毕竟这种夜壶一时半会也没有马桶来代替 。 到了道光年间 , 清廷漕运开始逐步启用海路 , 大运河上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 , 这使漕帮各帮派之间矛盾激化 , 不同的行帮间 , 为了争夺有限的工作 , 少不了大打出手 。


原创 大运河上的漕帮文化:“临时工”的狂欢与末路

原创 大运河上的漕帮文化:“临时工”的狂欢与末路// //

“老安”与“新安”间多次爆发大规模的械斗 。 不过江湖法也则不再有效 , 因为拳头再硬也没有生存空间 , 毕竟可供争夺的工作从少到无 , 漕运水手几乎都失业了 , 以前船上的“老管”到陆地上当“瓢把子” , 漕帮就逐步变身为常说的“青帮” , 至此 , 漕运帮派江湖末路 , 消于无形 。 当然 , 漕帮之消亡 , 除了自身“临时工”身份的局限 , 也有江湖帮派安身立命之根基 “义”之丧失 , 毕竟江湖精神之初心 , 是墨家“摩顶放踵以利天下” 。

参考资料:《略论漕运与运河民间帮派文化》、《清代漕运水手行帮会社的形成》